APP下载

湖北省生态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区划

2022-09-22陈正洪陈英英贾文茜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气候资源恩施州宜昌市

谭 静,陈正洪,陈英英,贾文茜,匡 昕

(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武汉 430205)

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湖北省旅游资源富集,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并存,鄂西地区山水风光独特、自然景观异彩纷呈、民俗风情浓郁;鄂中地区自然景观闪烁、文化沉淀丰富、文物古迹众多;鄂东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兼容。集中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四大文化,有全球中纬度地区惟一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神农架;拥有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有以土、苗少数民族风情和武当山地区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有爱国诗人屈原和和平使者王昭君的故乡;湖北省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地域差异十分明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层次和高度;党的十九大更是明确提出了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而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气象气候条件是开展旅游活动的一项重要条件,良好的气候环境和天气状况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出游的舒适程度,独特的气象条件还会带来奇特壮丽的气象景观,为旅游活动增色几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服务各地生态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气候舒适度分析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前提,关于气候舒适度的研究已经开展了近百年[1-4]。西方学者提出的舒适度模型包括人体舒适度模型、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等,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国内学者对各省市区和部分著名景区的气候舒适度分布情况及其对游客流量的影响等开展了相关研究[5-18],内容主要涉及旅游气候资源特征、开发及评价,旅游气候舒适度与适宜性评价,旅游气候区划及旅游气象服务等。

湖北省近年来对于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工作开展的非常少,仅恩施州开展过相关研究,将恩施州的自然气候区划分为5类,并根据适宜旅游月份将恩施州的旅游气候区域划分为3种类型[19],但湖北全省范围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的研究尚为空白。

本研究分析了湖北省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的特点,利用湖北省82个国家气象站60年平均气候资料,对湖北省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分布开展了定量分析,首次较为详尽地对湖北省各地最佳旅游时段进行了评价和区划,并对气候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途径和方向提出了想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所用资料及来源

气象资料来源于湖北省8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图1)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观测资料,资料观测序列长度60年(1960—2019年)。其中,丹江口站1963年建站,三峡站1992年建站,十堰站1971年建站,大冶站1973年建站,团风、孝昌和咸宁金沙站2007年建站,夷陵区2003年建站,枝江站1965年建站,沙洋站2015年建站,神农架站1975年建站,上述站点的资料年代为自建站至2019年。上述气象观测站点海拔高度、经纬度资料来源于CMISS系统。所有观测数据均已经过质量控制。

图1 湖北省国家气象观测站点分布

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空间分辨率为90 m。行政边界、水体数据来源于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利用Arc-GIS对所下载的高程、行政边界和水体等数据按照区域进行拼接、裁剪、提取等处理,并绘制色斑图。

1.2 研究方法

1.2.1 湖北省气候区域划分依据 为了解湖北省气候类型分布情况,根据中国气候区划和气候带分类指标[20],用年平均气温为指标,对全省气候区分布情况进行了区划,结果如图2。

图2 湖北省气候类型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湖北省仅有神农架林区和恩施州的利川市为暖温带气候类型,北部十堰市、襄阳市、随州市的大部分地区及鄂西南的恩施州和宜昌市的部分县市为北亚热带气候类型,省内其余绝大部分地区都为中亚热带气候类型。

1.2.2 湖北省气象地理区划 根据中国气象地理区划,可将湖北省划分为鄂西北、鄂东北、鄂西南、江汉平原和鄂东南5个区域,具体区划方式见图3。按照气候资料统计上的规定,以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图3 湖北省气象地理区划

1.2.3 旅游适宜性气候区划 目前国内外对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及旅游气候区划研究已从定性评价逐渐转为定量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温湿指数、风效指数、人体舒适度、米氏指数等。在旅游气候区划中应用最多的是气候舒适度指标,通过计算气候舒适度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出城市和某一局部地区的气候特点,也能反映出人类活动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本研究选用中国气象局统一规范使用的人体舒适度指数[21],对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分析。

人体舒适度指数是结合温度、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对人体的综合作用,表征人体在大气环境中舒适与否,提示人们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来调节自身生理以适应冷暖环境,以及防范天气冷热突变的指数。其计算公式:

式中,IKSSD为人体舒适度指数,无量纲;T为平均温度(℃);HR为相对湿度(%);v为日平均风速(m/s)。表1为人体舒适度指数的等级划分标准。

2 湖北省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选择了湖北省8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的日平均值和月平均值,将其对应数据代入人体舒适度公式进行计算。按照表1的等级划分标准,将计算结果进行分级。从分级标准(表1)可以看出,当人体舒适度指数为51~74时,人体感觉舒适,适宜开展旅游活动,因此将人体舒适度处于5~7级的日(月)定义为舒适日(月),其中人体舒适度处于6级时为最舒适日(月),并以此作为区划依据。其中,舒适月份以本月大部分时间舒适即为舒适月,记为1个月,并用ArcGIS反距离权重法进行插值计算。

表1 人体舒适度指数等级划分

2.1 舒适时间空间分布特征

从图4可以看出,湖北省全省的舒适月份有5~8个月,在平原和山区差异明显,总体来说山区高于平原,西部高于东部。全年舒适时长最多的区域为恩施州鹤峰县、宣恩县以及宜昌市兴山县,达8个月;江汉平原和鄂东北大部地区为全年舒适时长较短的地区,仅有5个月舒适。

图4 湖北省年平均舒适时长分布

图5和图6为湖北省年平均舒适日数和最舒适日数的分布图,可以看出,整体呈从西往东、从南向北递减的趋势,但略有差异。

图5 湖北省年平均舒适日数分布

全年舒适日数较多的区域位于西部山区,其中恩施州全境、宜昌市西部、神农架林区和十堰市西南部是全省舒适日数最多的区域,达到了200 d以上;最大值出现在恩施州的鹤峰县,全年舒适日数217 d。而鄂西北大部、鄂西南、江汉平原西部和咸宁市是全省舒适日数次多的区域,超过了185 d。

年均最佳舒适日数的分布情况与舒适日大致相同,西部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其中全年最佳舒适日数最多的地区为恩施州利川市,达到了120 d,其次为宜昌市五峰县的115 d。从图6可以看出,咸宁市为鄂东地区舒适度最高的区域,旅游气候资源较为丰富。

图6 湖北省年平均最佳舒适日数分布

2.2 舒适时间季节变化特点

图7为湖北省四季舒适日数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各个季节的舒适日数分布呈现出了明显不同的季节特征。

春季南部舒适日数整体高于北部,恩施州东部、宜昌市大部、十堰市西部及鄂东的黄冈市、黄石市等地春季总舒适日数超过了67 d,是舒适日数较多的地区;而襄阳市北部地区为全省春季舒适日数最少的地区,不足60 d(图7a)。

夏季分布情况与年分布较为相似,呈明显的西多东少的特征,西部山区的恩施州大部和十堰市西部是夏季避暑条件最为优越的区域,夏季舒适日数超过了60 d,十分适宜开展夏季避暑活动。鄂东则是全省夏季舒适日数最少的区域,大部分地区舒适日数在45 d以下,夏季较为炎热(图7b)。

秋季全省的舒适区域出现了两个大值中心,一个位于鄂西南的恩施州东部、宜昌市大部及江汉平原西南部的荆州市等地,另一个中心出现在鄂东的黄冈市、黄石市等地,秋季舒适日数超过70 d(图7c)。其中,恩施州东部和宜昌市三峡河谷地带秋季舒适日数超过了73 d,为全省最舒适的区域;而谷值出现在北部的十堰市、襄阳市和孝感市,秋季总舒适日数不足64 d。

图7 湖北省四季舒适日数分布

冬季三峡河谷地带及鄂东南的咸宁市是全省舒适日数较多的地区,最大值出现在宜昌市秭归县,但冬季舒适日数也仅为9 d(图7d)。而北部大部分地区和恩施州西部的利川市等地,冬季舒适日数不足2 d。总体来说,湖北省冬季较为寒冷,大部地区整个冬季的舒适日数皆不足5 d,不太适宜开展避寒旅游。但西部山区的神农架、恩施州、宜昌市等地的冬季适宜滑雪、赏雨淞和雾凇等,东部的咸宁市等地则是冬季泡温泉的胜地,因此虽然湖北省冬季避寒条件较差,但冬季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3 湖北省旅游气候区划

3.1 区划原则

旅游气候区划的直接目的是要确定全省各个不同旅游区的范围,根本目的是通过区划,客观地反映各不同旅游区域的气候特征差异,揭示其气候规律,为旅游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合理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10]。

针对湖北省的旅游气候区划,主要是以全省气候资料为基础,以逐月、逐日的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组合计算出的人体舒适度指数为依据,根据各地舒适日数出现的季节和舒适时段时长,来划归不同的旅游气候区域,划分的基本单位是县。

3.2 区划指标

根据旅游目的地的不同和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分析结果,以适宜旅游月份所在时段作为第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按照夏季避暑型和春秋温暖型对全省旅游区进行一级划分,以适宜旅游的时段长度及其出现时间作为二级指标,将全省划分为4个不同的旅游气候区域,具体区划指标见表2。

3.3 区划结果

根据湖北省各县市人体气候舒适度逐月、逐日计算结果,并结合表2的区划指标,对全省进行了旅游气候分区,绘制湖北省旅游气候区划图(图8),将全省划分为夏半年避暑型、春秋延长型、晚春初秋型和晚春秋季型4个区域,根据区划结果可以了解各地适宜旅游的月份和出现的季节。

表2 湖北省旅游气候区划指标

图8 湖北省旅游气候区划

3.3.1 夏半年避暑型旅游区 该区总共有15个县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包括恩施州大部、宜昌市南部的五峰县、十堰市南部、神农架林区和襄阳市东部以及江汉平原的荆门市、钟祥市,鄂东北的大悟县(表3、图8)。该区平均海拔高度481.6 m,是4个旅游区中平均海拔最高的区域,主要为北亚热带气候类型。该区域绝大部分县市在4—10月的人体舒适度指数均处于舒适等级,适宜旅游时段超过了7个月,其中恩施州鹤峰县达到8个月,因此整个夏半年都适宜开展旅游。

表3 湖北省夏半年避暑型旅游区分布

该区域逐月舒适日数曲线如图9所示,该区有中国凉都利川市、避暑胜地神农架、咸丰县、五峰县、竹溪县等。区域内大部全年舒适日数都在200 d左右,盛夏季节(7—8月)的月舒适日数超过了15 d,尤其是神农架林区、利川市、五峰县和咸丰县4地,盛夏季节的月舒适日数在27 d以上,避暑条件十分优越。另外该区域春秋两季的舒适度也很高,全年有近2/3的时间适宜旅游,随着季节的更替,自然景观也随之变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图9 夏半年避暑型旅游区逐月舒适日数曲线

3.3.2 春秋延长型旅游区 该区总共有23个县市,主要包括十堰市北部的竹山县、郧西县、郧县、丹江口市和十堰市区,襄阳市的老河口市、谷城县、南漳县和宜城市,恩施市区、来凤县和巴东县,宜昌市的兴山县、秭归县、远安县和当阳市,江汉平原的松滋县,鄂东北的随州市、广水市、安陆市、应城市、云梦县及红安县(表4、图8)。该区域的平均海拔高度为169.6 m,主要为中亚热带气候类型,部分山区县为北亚热带气候类型。该区绝大部分县市适宜旅游时段在6个月以上,西部山区的巴东县、恩施市、来凤县和秭归县舒适时长达7个月,兴山县舒适时长有8个月,为全省舒适时长最长的地区。

表4 湖北省春秋延长型旅游区分布

该区主要舒适月份为4—6月和8—10月,月平均舒适日数在25 d以上;其中鄂西南部分地区3月和11月的舒适日数也超过了15 d;区域内大部地区年平均舒适日数在190 d左右。该区适宜旅游时段集中在春、秋两季,并向初夏和夏末延伸;仅7月盛夏时节温度较高,较为炎热,不适宜开展旅游活动。

3.3.3 晚春初秋型旅游区 该区总共有26个县市,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包括宜昌市的枝江市,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武汉市,鄂东北的孝昌县、孝感市、麻城市、罗田县和英山县及鄂东南地区的团风县、黄冈市、武穴市、鄂州市、咸宁市部分县市(表5、图8)。该区域的平均海拔高度为47.1 m,为中亚热带气候类型,本区各县市适宜旅游时长为5个月。

表5 湖北省晚春初秋型旅游区分布

该区域主要舒适月份为晚春4—6月和初秋的9—10月,月平均舒适日数在25 d以上;区域内大部县市年平均舒适日数为180 d。该区在盛夏的7—8月较为炎热,不适宜开展旅游活动,而初春的3月和秋末的11月气温较低,也不太适宜开展旅游活动,因此该区域的适宜旅游时段主要为晚春和初秋两季,是4个旅游区中舒适时长最短的区域。

3.3.4 晚春秋季型旅游区 该区总共有12个县市,出现在鄂西南和鄂东南地区,包括鄂西南的宜昌市区、长阳县和宜都市,鄂东南的嘉鱼县、赤壁市、崇阳县、阳新县、大冶市、黄石市、蕲春县、浠水县和黄梅县(表6、图8)。该区域的平均海拔高度为47.7 m,为中亚热带气候类型,适宜旅游时长有6个月。

表6 湖北省晚春秋季型旅游区分布

该区域主要舒适月份为晚春4—6月和秋季的9—11月,月平均舒适日数在20 d以上;区域内大部县市年平均舒适日数为185 d。盛夏的7—8月较为炎热,不适宜开展旅游活动,初春的3月气温较低,也不太适宜开展旅游活动,因此该区域的适宜旅游时段主要集中在晚春和整个秋季。

4 湖北省生态旅游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途径和方向

湖北省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的时间跨度长,适宜旅游地区广、种类多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西部山区海拔较高的地区夏季凉爽舒适,避暑条件十分优越;中东部广大的低山、丘陵和江汉平原地区春、秋季温暖舒适,是旅游的最佳季节;冬季虽然全省整体避寒条件较差,但滑雪、温泉、雾凇等资源丰富,也适宜开展旅游活动。

为更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推动气象、旅游、康养等领域融合发展,应合理地利用好这些旅游资源,充分发掘湖北省生态、旅游、度假资源,将气候生态和旅游发展有机融合,推动湖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1 深入挖掘生态旅游气候资源

湖北省生态气候旅游资源富集,自然景观多样、山水风光独特。为推动“绿水青山”转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对各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康养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利支撑,湖北省气象部门近年来积极推动全省一系列气候品牌的创建工作,如“中国天然氧吧”城市、“中国宜居城市”“气候好产品”“湖北省避暑旅游目的地”“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等。通过系列品牌的创建,充分发掘湖北省内优质气候资源,推动生态效益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转化,为后期各地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科学全面的参考。

4.2 全面优化气候旅游产品体系

湖北省生态气候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组合规律,因此要采用相适宜的对策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统筹规划,将各地特色资源利用率发挥到最大,形成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充分发掘各地生态康养优势,以生态与气候观光、度假养生为基础,充分调研旅游者对旅游、度假、养生的需求,以此为延伸,形成观光、休闲、度假并重的旅游产品格局。湖北省山区众多,夏季存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应该成立安全管理组织,构建旅游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等,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4.3 精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利用湖北省一年四季皆有别样风采的特点,根据客源市场的分类和游客个性化的需求,形成以四季游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如春季赏花踏青、夏季避暑漂流、秋季红叶云海、冬季避寒雾凇等,根据已发掘的各类天气气候景观,设计更多精品小众的气候旅游线路,把灵秀湖北的壮美山河和人文名胜古迹分享给更多的游客。

加大宣传营销力度。通过与主流媒体建立战略合作以及邀请国内知名旅行商实地考察等途径,以资源介绍、实时图片、景区动态诸多形式,向游客传递湖北省优美的旅游气候资源。强化网络营销,利用新媒体全方位宣传推介灵秀湖北。

5 结论

1)湖北省年舒适时长有5~8个月,山区高于平原,西部高于东部。全年舒适时长最多的区域为恩施州鹤峰县、宣恩县以及宜昌市兴山县,达8个月。全年舒适日数较多的区域位于西部山区,达200 d以上;最大值出现在鹤峰县,全年舒适日数为217 d。最佳舒适日数最多的地区为恩施州利川市,达120 d。咸宁市是鄂东地区舒适度最高的区域。

2)四季舒适日数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春、冬两季南部整体高于北部;夏季分布情况与年分布较为相似,呈现出明显的西多东少的特征,西部山区的恩施州大部和十堰市西部是夏季避暑条件最为优越的区域;秋季全省舒适区有两个大值中心,分别位于鄂西南的恩施州东部、宜昌市大部,江汉平原西南部的荆州市和鄂东的黄冈市、黄石市等地;冬季三峡河谷地带及鄂东南的咸宁市是全省舒适日数较多的地区,最大值出现在宜昌市秭归县,冬季舒适日数为9 d。

3)湖北省旅游气候区划分为夏半年避暑型和春秋舒适型两大区域,其中春秋舒适型旅游区又可分为3个亚区域:夏半年避暑型、晚春初秋型和春秋延长型旅游区。

4)全省西部山区海拔较高的地区,夏季凉爽舒适,避暑条件十分优越;中东部广大的低山、丘陵和江汉平原地区,春秋温暖舒适,是最佳旅游的季节。冬季虽然全省整体避寒条件较差,但滑雪、温泉、雾凇等资源丰富,也适宜开展旅游活动。

湖北省生态旅游气候资源十分丰富,应充分发掘湖北省内优质气候旅游资源,推动生态效益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转化,通过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将气候生态和旅游发展有机融合,推动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气候资源恩施州宜昌市
“改变”让城市更“优雅” 恩施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为气候资源立法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第21题
奇台县气候资源变化分析
内江市东兴区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及开发利用
务实创新 开拓奉献——湖北宜昌市第三批援藏干部援助西藏加查两周年扫描
恩施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效的对策
新加坡发展之路对恩施州的启示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
安徽: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标准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