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俊:心系群众 担当为民

2022-09-21方舟责任编辑毛思洁

宁波通讯 2022年14期
关键词:团场城中村街道

文/方舟 责任编辑/毛思洁

(上图/杨亮)陶俊在写工作笔记。

万里援疆,他精准服务,为新疆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城中村拆迁,他注重情理法相结合,实现全部签约,为新城建设腾出空间;疫情防控,他毫不松懈,在破难解困中开创工作新局面。他就是陶俊,在多个岗位上攻坚克难,用实际行动扛起使命担当。

陶俊

江北区甬江街道党工委书记。曾获得“优秀援疆干部人才”、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等荣誉。

党有所召 虽远必达

2017年2月,陶俊接到组织调令,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团挂职常委、副团长。当时,他的儿子正值小升初的关键期,但面对组织召唤,陶俊没有犹豫,接下了调令。临行前,陶俊跟儿子做了个约定:“爸爸要去支援新疆了,你马上也要升初中了,爸爸在新疆努力工作,你在这里好好学习,我们一起加油!”辞别妻儿,陶俊毅然踏上离乡的路途。

刚到新疆,陶俊就吃了苦头,干燥寒冷的气候让他皮肤瘙痒了整整一个月。那一个月里,他天天顶着一张“红脸”,跟着兵团同事走遍了辖区每个角落。“团场的资源优势在哪里,只有亲自去过,问过群众,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红脸”的陶俊在完成走访后,又用了20多天时间,跑遍了全国10余个省,把团场的优势拿出来,与企业一一对接,招引到30多家知名企业赴团场考察,最终,引进了多家果品精深加工企业。

他常说:“落户不是招商的结束,而是服务的开始。”从企业引进到精准服务,他是“全能企业保姆”,总是能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团场的企业对陶俊这个挂职的副团长很是信任,直到现在还跟他保持着深厚的情谊。

引财也要引智。“团场的孩子都很喜欢音乐,但当地的音乐教育资源缺乏。”于是,他借产业招商契机,努力为孩子牵线宁波教育资源,陆续开展两地教师师徒结对、视频连线教学等活动,筹建起小胡杨合唱团,用行动在祖国的边疆播撒下艺术和友谊的种子。

一脚踏进塔里木,终身都是兵团人。3年的援疆生涯,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回宁波后陶俊尽管常常忙于新岗位的工作,但他仍不遗余力地为新疆发展贡献力量,前后帮当地筹措了价值50余万元的帮扶物资和近300万元的帮扶资金。因忧心那里水果销路不畅,他积极开展“疆果东送”行动,在江北设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副产品销售中心,搭建起了兵团文化展示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平台和促进交流的中心。

(图/杨亮)陶俊(左)与工作人员讨论区块开发利用事宜。

行有所困 虽艰必破

2020年6月29日,江北区前江街道挂牌成立。同年,陶俊来到了前江街道,担任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2021年,在姚江新城规划出台后,陶俊意识到必须要先啃下城中村拆迁这块“硬骨头”,为新城起飞腾出发展空间。他坚决扛起使命担当,迅速完成前江街道的筹建工作,并抽调精英骨干,组建专项小组,全力做好拆迁安置工作。

“签约率不到100%绝不收兵”是他与前江街道干部的共同誓言。为实现全街道1293户村民的全签快签,他制订“全民拆迁”方案,积极发动村民代表,共同推进帮劝工作。通过此方式,专项小组仅用2天时间便实现了西洪村105户村民的签约。但城中村的拆迁,不可能不碰“钉子”。在拆迁过程中,有几十名村民因对拆迁政策理解有误,纠集起来堵住了专项小组的办公场地。陶俊勇于直面矛盾,从情理法的角度,有理有据地向村民解释并进行有序疏导,以过人胆识和过硬担当化解了群体危机。“我是负责人,必须冲在最前面。”他说。事后,陶俊与同事还做了复盘,记录下当天村民的诉求,并逐一跟进这些村民的征拆签约进度。

面对不愿签约的村民,陶俊坚持逐家走访,根据补偿不均、恋土情结、无理诉求等情况,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攻坚举措,或耐心调解,或热心帮扶,最终全部完成签约。

陶俊表示,在真诚服务工作对象的同时,专项小组坚持原则,依法依规依政策征拆。“不管是一间平房,还是三间大别墅,在我们征拆干部眼中都是独立的服务对象,没有高低之分。该落实的政策一分不少,不该开的口子一丝不松。”

城中村拆迁的“持久战”,从初夏干到初冬,整整215天,陶俊带领着团队争分夺秒地奔走在拆迁一线,终于圆满完成1293户村民、22万平方米集体土地的签约,实现城中村拆迁项目“100%大满贯”,并完成奥体中心北侧240亩土地和云飞路西延130亩土地的清场工作,为姚江新城开发建设扫清了障碍。

(上图/杨亮)陶俊(右)与同事讨论工作。

(下图)3月,陶俊(中)在核酸检测点了解相关情况。

民有所求 虽难必应

2022年3月,陶俊刚刚提任甬江街道党工委书记,余姚、象山、海曙就相继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由于甬江街道位于城乡接合部,商圈多、企业多、流动人口密集,防疫形势十分严峻。一天凌晨1点,陶俊接到疫情防控指令电话,便住进办公室,一住就是16天。同事劝其回家休息,但他坚持:“现在还不是时候,必须把街道的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落实得再细一点,我才放心。”经过连续两轮的实践加复盘,不断完善流程,磨合人员,街道全员核酸检测准备工作从第一次的5个小时缩短到了半个小时。

一边对接上级疫情防控要求,一边主动了解群众实际需求,陶俊针对群众呼吁的“排队过长”“点位难找”等问题,迅速整合资源、增设点位、优化布局,在江北区率先构建起“15分钟核酸采样服务圈”,实现了辖区5.7万人核酸检测常态化全覆盖,得到干部群众一致点赞。

“在基层,就是要把解决群众的问题作为我们干事破难的导向。”在“战”疫过程中,陶俊发现城乡接合部的社区是疫情防控最薄弱的环节——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占比高,基础设施薄弱,怎么才能守住这道防线?“办法总比困难多!”他迅速成立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治理提升攻坚组,探索以党建统领多元共治,以多方合力推动顽疾破解。根据医卫资源、可用场地等现有条件,陶俊谋划了“疫情地图”,依托网格、“智能防控圈”等载体,精准掌握辖区人员数据的变化、老弱病残人员的分布等情况,形成疫情防控的实时“账本”。由此,街道高效开展疫苗接种、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工作,在全区“精密智控”考核中多次名列前茅。

“在我看来,作为干部,心中要有群众,这是无怨无悔做工作的动力;手中要有方法,才能够熟练地掌握基层情况,解决基层治理问题。”陶俊说,他时刻提醒自己,要用实际行动扛起党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不负组织,不负韶华。

猜你喜欢

团场城中村街道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热闹的街道
浅谈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团场林业经营制度改革
——关于团场林业发展的思考
街道生活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风居住的街道
团场女人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