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动人大工作向中心聚焦为大局出力
2022-09-21王源媛王萍
文/王源媛 王萍
2021年10月,党中央召开人大工作会议,这在党的历史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上都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内涵、理论内涵、实践内涵,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2022年4月,栗战书委员长亲临安徽调研,为安徽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把脉定向、实地指导。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昂扬的工作作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总书记对人大工作提出的“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的要求,紧紧围绕党委确定的大事、群众关心的要事、改革发展的难事,主动担当作为、依法履职尽责,推动人大工作向中心聚焦、为大局出力,切实把人大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强化保障稳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为了落实落细党中央稳住经济大盘的决策部署,省人大常委会立足职能定位,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有机衔接,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为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强化制度供给和法治保障。
2020 年9 月24 日,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运行,这为安徽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重大机遇。种好这块“试验田”,不仅要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更要从法治上为“试验”加上“安全锁”。省人大常委会一方面加快立法步伐,一方面安排听取了省政府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情况的报告,推动改革与法治的良性互动。
“一年来,自贸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地方、部门对自贸试验区是什么、谁来干、怎么干存在模糊认识,简单地将自贸试验区当作优惠政策的洼地,而不是制度创新的高地。”“改革创新需要承担风险,制定条例就是要鼓励自贸区勇于探索过去没有走过的路,给予容错纠错的底气。”“建议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原则,推动自贸试验区建立智能高效的精细化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草案和报告时,深入讨论,不回避问题,提出创新性的思路举措。
7月26日至29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在合肥举行。图为闭幕会议场景。(本刊记者 张晓东 摄)
2022 年3 月,省政府就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提出4 条具体措施。2022 年5 月1 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正式施行,条例的最大亮点是建立容错纠错免责机制,同时为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充分的制度支持,促进自贸试验区强化对全省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
省人大常委会抓住人力资源、土地、资金等重要生产要素,有针对性地加强立法供给。2022 年3 月1 日施行的《安徽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对人力资源市场培育、服务、活动、监管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为安徽从人力资源大省向强省迈进提供有力制度支撑。5 月审议通过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优化土地空间配置,加强对闲置、荒废耕地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地方金融、土地监察、知识产权保护、专利……随着一件件列入立法计划的地方性法规的相继出台,保障安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法规制度体系将更加完善。
一抓到底促环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省人大常委会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态环境需求,持续多年运用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以一抓到底的决心和恒心,依法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2年3月24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及加强生态要素保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2021 年,安徽省大气环境主要指标协同改善、重污染天数持续减少、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大幅增加。
“近年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有些指标还很脆弱,很容易反复,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巩固好治理成果。”“要补齐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短板,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控、挥发性有机物防治等,通过制定更科学严谨的标准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报告时,既充分肯定成绩,指出问题短板,又提出科学可行的意见建议。
本届以来,省人大常委会连续5年围绕大气、水、土壤、固废等环保领域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每年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年度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持续4 年围绕环保工作开展专题询问,促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2022年,省人大常委会在部署开展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时,再次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跟踪监督,对此次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全面梳理归纳,提出整改落实意见,交由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研究落实。同时,对前期开展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反馈问题,仍未整改到位的,加强督促,通过持续跟踪问效,让监督真正形成“闭环”。
2022 年6 月2 日,省人大常委会人选工委联合合肥市、肥东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在皖全国人大代表,省、市、县人大代表及合肥市肥东县石塘镇、古城镇人大代表,赴肥东县围绕科技强农开展专题调研。(任宣 供图)
除了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省人大常委会还从生活垃圾分类等“环保小事”入手,通过立法引领绿色生活新风尚,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2022年5月1日,《安徽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施行。条例着重解决分类设施有没有、日常运营谁来管、群众意识咋提升等关键问题,尤其是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特殊性,对建立适合农村地区简便易行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与农村实际相适应的生活垃圾管理模式进行了立法探索,为改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聚焦科技添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省人大常委会紧扣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围绕科技创新攻坚力量和成果转化运用体系建设,坚持立法引领和监督保障相结合,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为全省经济保持活力增添动能。
“1月至10月,省科技厅部门预算累计执行15.72亿元,执行率82.52%;2021年,省科技厅管理的科技计划项目预算总额16.95 亿元,1 月至10 月,科技计划项目执行14.26亿元,执行率84.10%。”2021年11月1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关于省科技厅2021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首次对单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议,就选择科技厅,充分表明省人大常委会对科技工作和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针对科技厅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整合资源加大科技投入、前瞻布局把准使用方向、效果导向强化绩效评价、优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4 条审议意见。
在2022 年5 月举行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事关科技工作的两项议题特别引人关注。“一次常委会会议,既安排听取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情况的报告,又安排审议《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科技工作频频被列入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议题,既是对我们工作的监督,更是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省科技厅有关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说。
这次会议修订通过的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干货满满,尤其是学习借鉴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工作的先进经验,增加了科学仪器与设施共享的有关规定,明确了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的职责与义务,为安徽省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长三角区域省市科技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多措并举保安全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的复杂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强调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省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保安全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切入点,抓住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安全问题,依法行使职权,为实现“发展要安全”的目标积极贡献人大力量。
粮食安全、自建房屋安全、校园安全、金融安全、消防安全……翻开省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可以看出,保安全是今年工作的鲜明主题。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也是“民生之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层层守好、种好“责任田”。省人大常委会主动担当作为,一方面按照急用先行原则,提速粮食安全相关立法工作,将立法计划中的调研论证项目调整为审议项目,另一方面,积极谋划开展专题调研、听审专项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多措并举,为保障粮食安全织密法治之网。
自建房屋安全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督促和支持政府更好开展自建房屋安全管理工作,省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在2022 年5 月召开的常委会会议上增设议题,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自建房屋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而这只是省人大常委会保障全省自建房屋安全打出的法治组合拳之一。据了解,2022 年7 月召开的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还开展了自建房屋安全管理工作情况专题询问,并作出相关决定。与此同时,立法工作也在马不停蹄地进行,通过“小切口”“小快灵”立法,从法治层面为自建房屋的安全排查、安全检测鉴定、安全隐患处置提供有力支撑。
精细精准惠民生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精准了解群众期盼,精确回应群众关切,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2022 年4 月,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主题,精心组织开展“聚民意,惠民生”行动,要求全省各级人大代表每人每月就民生实事问题至少提出1 条意见建议。特别是紧扣省委部署开展的“暖民心行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积极回应关切,推动代表履职“热起来”、民生实事“办起来”。
开展“聚民意,惠民生”行动,是省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具体举措,也是常态化开展人大代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导广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省委“暖民心行动”的创新做法。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谋划,加强组织协调,构建了代表建议收集、研处、办理、反馈、评价“工作闭环流程图”,明确提出建立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情况清单和答复承诺解决事项清单等硬实举措,实行对账销号,从制度设计上保证代表建议“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截至目前,全省五级人大代表围绕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社会保障等累计提出36.1 万条建议,已办结17.6 万条,以实际行动助力解决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特别是代表们走入百姓家,关注身边事,提出“微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周福庚根据群众反映,经过调查核实,提出“关于加强合肥市经开区紫蓬路违规停车管控的建议”,经开区管委会安排专人进行对接,清理违规停放的渣土车等,周边居民出行更加安全。省人大代表张修臻在调研走访时了解到马鞍山市慈湖高新区排水系统存在问题,影响工人上下班,提出“关于加大慈湖高新区排水力度的建议”,经过有关部门的认真办理,10来天后问题得到解决。
清理垃圾污水、更换窨井路灯……全省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进企业、进项目、进乡村、进社区,开展调研走访,了解社情民意。代表们以一件件看似不起眼却关系群众衣食住行的“关键小事”为着力点,及时将群众呼声和意愿精细精准转化为建议,助力暖民心行动办实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用实际行动厚植安徽人大工作的民生底色。
坚持与党委一个调、与大局一盘棋、与人民一条心,省人大常委会在把握大局中找准工作大方向,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履职切入点,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严细深实改作风
为了切实推动人大工作提质增效,省人大常委会大力改进作风,扎实开展作风建设提升行动,全面实施“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对今年中央及省委部署的任务,一一列出清单,进行严实督办。常委会高度重视办文办会办事的具体环节,抓效能、抓质量、抓细节、抓落实,层层扣紧责任链条,把“双审双核双备份”等要求落实到工作当中。高度重视查摆“虚、躲、冷、粗、假”的干部作风问题,研究制定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全面、系统、综合性的规定,助力切实改进作风。
为适应作风建设新要求,省人大常委会还着力巩固成果建制度,制定了进一步改进作风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的具体举措、关于进一步加强省人大常委会会风会纪工作的若干规定、机关督办工作规程等制度,特别是专门制定了加强和规范外出报备有关工作的规定、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方案等,通过制定和完善机关制度来全面巩固作风建设成果。
制定法规10件、修改法规17件、废止5件,审议法规7 件,批准设区的市法规13 件。特别是注重围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防范金融风险等,创造性开展立法工作,有些地方立法走在全国前列,新出台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为今后长三角地区立法协同协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听取审议“一府两院”9项报告,开展2次专题询问,围绕环境保护、老年教育开展2 次执法检查。紧扣重大改革发展任务有的放矢,一以贯之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围绕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工作,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在推动计划预算政策落地、深化预决算审查监督、实化执法检查指出问题整改的跟踪督促等方面采取创新做法,增强了监督实效。
通过听取审议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开展专题询问、作出粮食农作物生长期保护规定等,多管齐下综合运用立法、监督、决定等职权,助力保障粮食安全。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和社会反映的问题,听取审议全省自建房屋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报告,并作出决定,开展专题询问,督促构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规则体系。
立足于更好发挥代表作用,把密切联系代表、强化履职保障等做深做实。密切常委会与代表联系,8名主任会议成员、57 名委员共联系省人大代表501名,实现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代表全覆盖。
……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省人大常委会从严从实抓作风、持续发力促履职,紧扣省人大常委会年度目标任务谋划推进工作,地方立法取得新成果,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决定重大事项推出新举措,代表工作实现新提升,各项工作都展现了新作为,焕发了新气象,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