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脾益肾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

2022-09-21李鸿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5期
关键词:病程肾功能肾病

李鸿录

糖尿病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中老年人为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发病率较高[1],该疾病属于终身性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患者一旦患病则需终身用药对其血糖情况进行控制[2]。而随着糖尿病病程的不断进展,易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则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类型。且有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在病程>5 年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较高。有相关数据显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我国糖尿病肾病中占比约为45%~75%[3]。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主要病理损害体现在肾小球硬化方面,疾病特点具有不完全可逆性,有较大的治疗难度[4]。而多数患者在出现早期糖尿病肾病后由于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导致疾病进展迅速,很快发展为中晚期,导致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对患者的机体功能也造成了较大损害,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水平。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患者主要表现为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存在,而随着病程的进展则会出现大量蛋白尿,最终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患者则需接受肾脏替代等方面的治疗[5]。因此,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应当尽早诊断治疗,以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以往临床常采用西医治疗方式,但疗效不够理想。中医为我国的传统医学,随着临床对中医重视度的不断提升,发现中医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古今名方》中有关于补脾益气汤的记载,发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通过补脾益气汤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探究补脾益气汤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观察组中女18 例,男22 例;年龄43~75 岁,平均年龄(58.19±6.36)岁;糖尿病病程5~17 年,平均糖尿病病程(9.05±3.59)年。对照组中女19 例,男21 例;年龄44~76 岁,平均年龄(58.21±6.41) 岁;糖尿病病程4~17 年,平均糖尿病病程(9.12±3.6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诊断标准 根据Mogesen 临床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24 h 尿蛋白>0.5 g、持续≥2 次,并排除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及其他肾脏疾病。

1.3纳入标准 精神状态正常、无精神疾病者;临床可进行良好沟通交流者;无原发性肾脏病者;无肿瘤、感染者;无其他继发性肾损害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方法 所有患者收治入院后均接受相关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常规降糖药物及胰岛素进行血糖水平控制,根据患者情况对其饮食方案进行合理调整,并为其制定适合的康复锻炼方案,使患者能进行一些适当的运动。同时医护人员需告知患者关于防治糖尿病的相关方法及防范知识,使患者谨遵医嘱用药,以便更好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脾益肾汤治疗,药方组成:党参12 g、小蓟30 g、黄芪12 g、炒黄柏6 g、熟地黄15 g、茜草12 g、茯苓9 g、炒白术12 g、墨旱莲12 g、炒知母6 g、萆薢12 g,加水煎煮2 遍,共取药汁300 ml,1 剂/d,分早晚2 次服用。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 个月。

1.5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①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疗效判定。治疗后,患者24 尿蛋白定量水平降低>50%,Scr、尿β2-MG 等指标改善>30%,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指标未达到显效标准,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为有效;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症状未得到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肾功能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Scr、UAER、尿β2-MG。③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职能及生理机能,每项分值为0~100 分,分值越高代表其生活质量越好。④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食欲下降。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白蛋白、Scr 水平、UAER、尿β2-MG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Scr、尿β2-MG、UAE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职能及生理机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目前临床关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相关研究认为该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炎症、免疫、遗传等多因素有关[7]。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成为了导致慢性肾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8]。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随着病程的进展其临床治疗难度不断增大,因此早期防治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十分重要。在中医学中,认为糖尿病肾病属于消渴病及肾病范畴内。关于该病症在《古今录验方》中存在相关记载,由于消渴病患者本身肾气较虚,久病消渴而造成其脾气更虚,其脾虚则致气血生化受到较大影响,且会造成水液代谢失常等情况出现,造成水肿,病久则累及于肾,久之造成尿浊,日久导致下焦结热[9]。因此临床认为治疗应当以祛邪扶正、兼治标本为主[10]。在补脾益肾汤中黄芪及党参的应用可起到健脾益气之功效;小蓟及茜草的应用在于消肿、祛瘀及凉血;萆薢用于去浊利湿;黄柏、知母用以清利湿热、养阴益肾;墨旱莲及熟地黄的主要作用在于滋肝补肾;茯苓及白术的作用在于利湿健脾。诸药共用可起到益肾补脾之功效,有助于清热利湿,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症状[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高,Scr、尿β2-MG、UAER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职能及生理机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补脾益肾汤的应用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通过补脾益肾汤的应用能促进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助于肾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病程肾功能肾病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糖尿病背后的“隐形杀手”——糖尿病肾病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别让慢性肾病走向终末期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有一种肾病,和环境污染有关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