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

2022-09-21王晓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5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麻醉

王晓春

临床麻醉是现阶段风险性较高的医学领域,既往研究发现,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是一种对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较为适用的麻醉方式,但需要指出的是,此方法需进行盲操作,因而可能会对操作精度造成影响,使总体麻醉效果降低,增加手术风险。近年,超声已被应用在麻醉辅助中,其除了能在麻醉中对患者的心脏活动进行监控之外,还能为盲操作的顺利完成提供实时图像支持,为医师正确进针提供指导,从而促进麻醉效能与安全性的提升[1]。本文选取于本院接受下肢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开展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且与常规麻醉相对比,就其效果进行评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于本院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90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 组与B 组,各45 例。A 组中,年龄60~75 岁,平均年龄(63.47±1.12)岁;体重55~74 kg,平均体重(65.71±2.09)kg;骨折部位:胫腓骨骨折10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0 例,股骨颈骨折15 例;男27 例,女18 例。B 组中,年龄60~74 岁,平均年龄(63.43±1.09)岁;体重55~73 kg,平均体重(65.69±2.05)kg;骨折部位:胫腓骨骨折9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9 例、股骨颈骨折17 例,男28 例,女1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均与下肢骨折手术相关指征相符;②年龄≥60 岁。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②伴有恶性肿瘤、精神疾病;③伴有消化、血液系统疾病;④对研究所用麻醉药过敏。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注:两组对比,P>0.05

1.2方法 两组麻醉均由同一组麻醉医师进行操作。

1.2.1A 组 开展传统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辅助患者行标准的患肢上位侧卧,麻醉师对L4位置予以明确,静脉注射1%利多卡因(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856,规格:10 ml︰0.173 g),选择在L4间隙旁进行穿刺,直至L4横突,少许退针,然后向上在横突上方倾斜进针,深度控制在1 cm,最后将针芯拔出,注入罗哌卡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716,规格:10 ml︰75 mg)20 ml,并且在骶骨交界处以及股骨下方2 cm 处进行穿刺,分别注入罗哌卡因25 ml。

1.2.2B 组 开展基于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即采用超声对L4部位进行扫描,对腰方肌、腰大肌、L4横突、竖脊肌位置予以明确,然后在超声辅助下,实施硬膜外穿刺;在L4间隙旁脊柱正中处进针,当感觉无进针阻力后便可停针,拔出针芯,对脑脊液进行回抽,当发现回血后,停止回抽,注入罗哌卡因20 ml。然后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连线处进行穿刺,直至坐骨神经旁,再注入罗哌卡因25 ml。完成注射后,医师需对患者通气、氧合等指标进行监测,且观察其皮肤颜色、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定时听诊肺啰音,并对呼吸囊活动、胸廓运动情况进行细致观察。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麻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麻醉效果判定标准[2]:如果阻滞范围完善,患者没有疼痛,且处于安静状态,肌松满意,即Ⅰ级;若阻滞范围欠佳,有疼痛表情,肌松效果一般,即Ⅱ级;若阻滞范围不健全,疼痛明显,肌松差,有躁动、呻吟情况出现,辅以药物后,情况有一定改善,但不理想,勉强可完成手术,即Ⅲ级;若麻醉失败,改其他麻醉方式,即Ⅳ级。麻醉不良事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麻醉效果对比 B 组麻醉效果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效果对比[n(%)]

2.2两组麻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B 组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麻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老年人各系统功能均处于逐渐衰退趋势,因而循环、呼吸功能与青年人相比较差,因此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麻醉风险更大。当前,麻醉已经成为手术患者稳定机体的重要手段,借助麻醉能松弛肌肉、减轻或消除疼痛,应激反应低,患者能在一种安静状态下完成手术[3]。所以,控制应激反应及镇痛、镇静乃是麻醉应具备的关键要素。

针对下肢骨科手术而言,其多选用的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此方法具有麻醉效果好、起效快等优点,但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其多数存在脊柱弯曲、脊柱韧带钙化等情况,因而在硬膜外穿刺时往往难度较大,且因其椎管间隙狭窄,加快了麻醉药物的扩散,升高麻醉平面,影响血流动力学水平(麻醉稳定)[4-7]。而基于超声辅助下,能够把麻醉药物准确送至神经束周围,加快麻醉药物的起效速度,预防镇静、镇痛不充分及应激反应控制不理想等情况的发生。有报道指出[8,9],基于超声下实施麻醉操作,其效果更好,氧合功能、循环功能更稳定[10,11]。提示超声引导下开展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对于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更为适用。本文采用此麻醉方法后,研究结果显示,B 组麻醉效果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理想,安全性更突出。

综上所述,将超声引导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予以应用,可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麻醉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如何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