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不对:员工赚得盆满钵满,老板穷得叮当响
2022-09-21付小平
本书站在经营者的视角,层层解剖了当下企业导入预算体系过程中存在的认知和行为误区,给出了一套预算管理的系统框架和落地工具,提出了“ROE预算管理法”这一系统工具,并深入系统工具内部,围绕预算管理的“三马同心圆”模型,将复杂的财务和预算专业概念加以分解,解读其中每一模块的逻辑、方法及工具,帮助企业家、管理层和储备干部打通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壁垒,让复杂的财务和预算变得生动有趣、简单易懂。
我曾经辅导过一家企业,这家企业一年大约有8亿元的营收规模。实际上,在我进入这家企业之前,它的预算系统已经运行了三年,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告诉我,其公司不仅导入了预算体系,并且绩效系统也做得很好,连续三年生产部、采购部和销售部的绩效指标都完成了。
老板坚守承诺,兑现了当年年初定下的绩效奖励:采购总监完成年度KPI目标,奖励一辆宝马3系;生产总监完成年度KPI目标,奖励一辆宝马5系;销售总监完成年度KPI目标,奖励一辆宝马7系。然而吊诡的是,管理层的绩效奖金都拿到了,老板却穷得叮当响。
老板见了我以后,相当疑惑地问:“付老师,我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各个部门的KPI都达标了,奖金都拿到了,我自己却穷得叮当响?”
我问他:“那你们买宝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他无奈地答道:“宝马是按揭贷款购买的!”
按道理说,部门总监都得到了宝马豪车,老板应该奖励自己私人飞机。但是,翻开这家企业的报表,我发现这家企业尽管利润数据创历史新高,但账上却没有现金流。紧接着,我仔细分析了这家公司的预算体系。问题出在哪里呢?原来是定的预算目标偏了——这家企业是以利润为预算目标的,只考核利润,不考核资产效率,也不考核现金流。
如此一来,采购部要完成利润指标非常简单,即一味地压低采购价格。不过,供应商既要降低价格,又不能偷工减料,那它们拿什么当作谈判的筹码呢?账期。过去,所有供应商都允诺给这家企业60天的账期;现在,采购部为了压低采购价格,主动要求放弃60天账期,并向供应商承诺先打款再发货。这样一来,采购部的利润指标就完成了。然而,虽然采购部的利润指标完成了,但是先打款却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销售部要完成利润指标也简单,只需要放松信用管控就可以了。过去,只有经过严格审批的客户才可以得到授信,享受一定时间的账期。但是现在只需要保证利润,销售部就给予了客户半年的账期。这样一来,钱还没收回来,货却发出去了。根据我国的会计准则,只要货发出去了,收入就有了;有了收入,利润就有了。这会造成什么问题呢?从表面上看,销售部创造的利润非常高,但是这些利润都是应收账款,即这些钱没有进入公司的口袋,而是躺在客户的口袋里。因此,这些利润是白条利润,根本没有真正转化为现金流,反而让企业承担了税收成本。更可怕的是,一旦这些应收账款收不回来,变成坏账,这笔钱就从企业的利润变成了企业的成本。
同样,只要发货量足够,生产部的产能指标就能完成。最终生产部的利润指标也确实完成了,但是生产部的这些产能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公司的现金流,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从表面上看,采购部、销售部、生产部的利润指标都完成了,但是企业的资产效率和现金流健康却无人问津。销售部只负责销售,却没有人管理回款,导致这家企业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这就意味着,这家企业的利润大部分都是账面利润,而不是现金利润。雪上加霜的是,现金流本来就紧张,这家企业却收不到回款,采购部又需要提前预付货款给供应商,从而导致企业的现金流愈加吃紧。
归根结底,是这家企业预算的终极目标发生了偏移,导致各个部门的KPI都完成了,企业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采购部为了完成利润目标,牺牲了供应商账期,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吃紧;销售部为了完成利润目标,牺牲了销售回款,导致企业的利润躺在客户的口袋里。最终的结果毫无悬念:这家企业的利润目标超额实现,而资产效率却越来越低,现金流也极度紧张,所谓的利润只不过是纸面富贵而已。
这个案例警示我们:一旦预算的终极目标不对,一切努力就都是白费。遗憾的是,从我的调研数据来看,90%以上的企业设定的预算目标都是错误的,它们习惯于以利润为终极目标来做预算,这是预算管理的第一宗罪。
实质上,股东投资企业要的是ROE,而不是利润。因此,企业应该围绕ROE这个预算终极目标来编制预算和管理预算。在本书中,我将详细地展开论述。这里我们只需要知道,ROE是一个高维的预算指标,它等于盈利能力(净利润率)、资产效率(资产周转率)和金融杠杆(经营风险)的乘积。我们不难发现,利润只是影响ROE的一个因素而已。如果企业在做预算的过程中只关注利润,甚至为了利润牺牲资产效率和金融杠杆,那么最终股东依然可能拿不到预期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