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河清徐段河道防洪治理工程设计分析
2022-09-20张森
张 森
(清徐县河湖管理中心,山西 清徐 030400)
1 工程概况
方山河发源于三县岭,于交城县王明寨汇入白石南河,本次治理段为方山村至西高白村,治理长度3.56 km。沿河两岸有方山村、新立村及西高白村3 个村庄共3 500 人和企业。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有:河道两岸土质边坡抗冲刷能力差,河道坑洼不平,上段河道下切严重,河道尾端淤积;河道弃土弃渣堆积严重、侵占河道,部分河段由于高速公路的修建,无序开挖回填严重导致河槽摆幅严重;多数河段无防护,行洪能力不达防洪要求。为保护河道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施防洪治理工程。
2 河道工程设计
2.1 河道岸线布置
根据河道现状,以自然河势为基础,保留原有湿地、滩地和生态群落多样性,布置河岸堤坝主线。规划原则:保持岸坡陡坎、路基、山体、天然河道节点等主干河道的稳定顺畅,保护好河道转弯、湿地、滩地、原有引水分洪设施等蓄水、补水、地下水补给通道,发挥河道断面景观的多样性,打通河道行洪、蓄洪通道;以现有河道岸线堤防为基础维持现状河势;根据水面线、流深、冲刷深度的推求、复核,如果河道断面不能满足行洪要求,采用加高、拓宽堤防或疏浚河道等工程措施整治河道。
2.2 河道疏浚
方山河河道307 国道桥下游目前已经治理并美化蓄水。根据防洪要求与《山西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 年)》及河道现状,并结合工程投资及相关部门专家意见,确定本次河段疏浚范围为新建拦砂坎(K0+800)至下游307 国道桥下(K3+561),治理段总长2.7 km。
2.3 滩槽整治
根据河道现状,本次河道治理段罗夏高速匝道桥下(K2+100)至下游307 国道桥下(K3+561)天然河段基本呈复式断面,河道岸线依据原有外堤、路基、陡坎以及公路桥边墩确定后,两岸堤线间距均为70 m 左右,按照十年一遇洪水标准,确定该治理段主槽宽30 m,深1.5 m,主槽迎水面采用格宾石笼贴坡防护,对左、右岸滩槽进行回填平整,整治长度约1.5 km。
3 防护工程设计
3.1 堤防选型
本次河道主要建筑物为防护堤,治理河道宽窄不一,河床为砂卵石地质,承载力较大。因此,综合考虑构造、施工、造价、生态等方面,对于流速较大、冲刷较为严重的河段(K0+150—K1+120),采用重力式浆砌石堤防分段进行防护。
格宾石笼是低碳镀锌钢丝编织的、装石蜂巢孔状网箱、相互连接的防洪堤结构。格宾石笼结构柔性抗震、抗地基变形、施工方便、价格较低,而且由于水、气通透性较好,其上覆土后,可做绿化,较为生态。因此,河段(K2+100—K3+560)采用复式断面型式,采用格宾石笼贴坡防护。
3.2 堤防设计
根据水力计算结果分析,结合《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对沿岸临村河段采取点状防冲保护措施,本次新建堤防设计采用浆砌石重力式堤防。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新建浆砌石堤防防护段
新建堤防断面,顶宽0.5 m,挡水面垂直,背坡比1∶0.3,基础埋深0.8 m,两侧各向外伸出0.5 m,堤顶高程由设计洪水位确定,堤防每隔10 m 设一道横向伸缩缝,墙体设一排排水孔,孔距2.0 m,高出现状地面0.5 m,在排水孔进口处外包无纺布(300 g/m2)并设置砂砾料反滤体,沿墙后通长布置。考虑到山洪河道坡陡流急的特点,堤防埋置深度为由当地冻土深度和冲刷深度共同确定。
3.3 堤防稳定验算
堤防形式为浆砌石挡土墙,工程级别5 级,抗滑稳定系数允许值1.20,抗倾覆安全系数允许值1.40,基底压应力之比的允许值为2.5。挡土墙类型为一般抗震区浸水挡土墙,采用理正挡土墙稳定计算软件验算。
3.3.1 堤防物理参数
内摩擦角φ,取35°;地基允许承载力δ 为100 kPa;砌石容重为23 kN/m3;底板与地基间摩擦系数f 为0.35;凝聚力为0;地下水埋深(基础以上),按最不利条件计取。
3.3.2 计算公式
(1)浆砌石堤防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公式:
式中:Kc——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ΣW——墙体承受的垂直力总和,kN;
ΣP——墙体承受的水平力总和,kN;
f——底板与堤基之间的摩擦系数。
(2)浆砌石堤防抗倾覆安全系数公式:
式中:k0——抗倾覆安全系数;
MV——抗倾覆力矩,kN·m;
MH——倾覆力矩,kN·m;
(3)浆砌石堤防基底压应力计算公式:
式中:σmin·max——基底的最大和最小压应力,t/m2;
ΣG——垂直力的总和,t;
A——基础底面面积,m2;
ΣM——力矩的总和,t·m;
ΣW——基底截面模量,m3。
(4)计算结果
取在最不利状况下堤防的最大断面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堤防稳定计算成果表
计算结果表明,堤防稳定计算均满足规范要求。
3.4 旧堤防修复
3.4.1 旧堤加高加固设计
旧堤加高加固采用M10 浆砌石,断面采用梯形断面,加高后的顶宽0.5 m,底宽和迎水面边坡与旧堤保持一致,背水侧边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旧堤加高加固时,应先清理堤顶表层覆盖物,找出坚固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砌体后,进行加高加固。堤顶设10 cm 厚C15 混凝土压顶。旧堤加高加固后,应与上下游堤防平顺衔接。
3.4.2 堤防修复设计
旧堤修复采用重力式M10 浆砌石,断面采用梯形断面,加高后的顶宽0.5 m,底宽和迎水面边坡与旧堤保持一致,背水侧边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旧堤修复时,应将破碎、坍塌的块石拆除至相对平整牢固的作业面。作业面以上不小于0.5 m 高的范围内为M10 浆砌石矩形断面,然后渐变至顶宽0.5 m,堤顶设10 cm厚C15 混凝土压顶。旧堤修复后,应与上下游堤防平顺衔接,经维修加固后的堤防迎水侧全部进行勾缝防止旧堤脱浆。
3.5 护岸工程
本次河道治理段K0+469—K0+800 处,由于河道冲刷较大,呈深窄式,采用重力式浆砌石堤防对河段主槽进行防护。河道治理段罗夏高速匝道桥下(K2+100)至下游307 国道桥下(K3+561)河段确定为复式断面,按照10 年一遇洪水标准,确定该治理段主槽宽30 m,深1.5 m,主槽迎水面采用0.5 m 格宾石笼贴坡防护。
4 节点工程设计
4.1 跌水工程
目前,河道治理段K2+100—K3+560 淤积严重,采用复式断面进行滩槽整治后,确定K3+550 处设浆砌石跌坎,以调整河道纵坡,便于末端3#管涵路在非汛期可顺利导流上游来水。
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本次设计跌水由上游翼墙段、控制段、跌墙、消力池段、整流段以及下游翼墙段组成,均为M10 浆砌石结构。上下游翼墙长5 m,净高1.5 m,墙体设一排排水孔,孔距2.0 m,高出设计地面0.5m,在排水孔进口处外包无纺布(300 g/m2)并设置砂砾料反滤体,沿墙后通长布置;上游控制段长10 m,厚0.5 m;消力池段长6.3 m,厚0.8 m;整流段长5 m,厚0.5 m,底板设φ50 排水孔,梅花型布置,间排距1.5 m,并设置反滤土工布。
4.2 拦砂坎
因河道比降较大,河床下切剧烈,冲刷严重,故在桩号K0+800 处设置1 座拦沙坎,采用M10 浆砌石重力式结构,上游边坡1∶0.2,下游边坡1∶0.5,净高3 m,顶宽2.0 m,基础埋深1.0 m,长30 m,两岸各伸入土质边坡2 m。下游设M10 浆砌石消力池,长7 m,厚0.5 m,底板设直径50 mm 排水孔,梅花型布置,间排距1.5 m,并设置反滤土工布。贴近地面设直径200 mm 排水钢管,用于排导上游来水。
5 结论
5.1 跨河建筑物过流能力复核
跨河桥梁处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方山河跨河建筑物行洪复核表
5.2 效益
工程建设后,将有效工程保护河道沿岸3 个村庄3 500 人和企业,减轻了洪水灾害对沿岸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的威胁,使沿线防洪标准达到10 年一遇洪水标准。保证了沿线居民在安定的生活环境和沿岸经济、文化的稳定发展,对整个项目区的发展起到保障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