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强夯法的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工艺分析

2022-09-20张嫄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陷性黄土土层

张嫄

[甘肃威远路业(集团)有限公司,甘肃 定西 743000]

0 引言

强夯法是建筑工程领域中一种加固地基的施工技术,使用此方法进行地基工程的加固处理时,施工方会使用75~260kN 的重锤,将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后,让重锤自然下落,此时重锤会对土体产生较大的冲击作用力。在外部作用力下,土层瞬间发生形变,土体被压缩出现瞬间变形,迫使土层中的孔隙被挤压,部分呈现湿陷性的土层还将出现瞬时液化的现象。与此同时,部分夯击位置将产生裂缝,裂缝成为土层的排水与排气通道,此时土层中的水体沿着通道溢出,土层颗粒的空间顺序被重新排列。通过此种方式,起到对土体加密、加固的处理效果。

本文研究的湿陷性黄土在夯实施工中具有影响因素多、干扰条件复杂等特点,要实现此类地基工程的加固施工,需要提前制定规范的施工方案,设计强夯法的科学应用方式。以此种方式,强化工程施工效果,为类似的土石方工程项目提供数据支撑。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项目为某地区在建项目,位于Ⅲ级阶地层,土层属于第四系黄土,通过对地层的采样与分析,可以将土层划分为三种类别。第一层土层属于Ⅱ~Ⅲ级湿陷性土层,为非自重类型的黄土,厚度在14~16m 范围内。第二层土层为非湿陷性黄土层,土层的厚度在11~13m 范围内。第三层土层属于饱和类型的黄土,土层厚度在13~15m 范围内。

此次强夯施工主要针对第一层土层。为提供更加真实的数据支撑施工方案,施工前,由现场技术人员采用现场勘查的方式,对不同结构层的土体进行取样,通过对土体的测试,掌握各个土层内各项物理力学指标[1]。相关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施工区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分析表1所示的土层测试数据可以看出,此路基的湿陷性较强,在此种结构下直接进行工程施工,会导致上层建筑出现不规则沉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出现地质结构裂缝等灾害。

2 湿陷性黄土路基强夯施工工艺

2.1 湿陷性黄土表层土清理与排水设计

为保证湿陷性黄土路基强夯施工的顺利实施,应在施工前,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场地表层土的清理工作[2]。

结合施工场地实际情况,对表层土中的腐殖性土层与草皮进行清除处理,确保清除处理的深度在30cm 以上。对于埋置较深的草皮或土壤,可以加深土层的处理深度[3]。去除施工场地内局部位置的淤泥,进行土层的翻浆,对于场地中存在积水的位置,应在排出土壤内的积水后,对土壤进行晾干处理。

在此基础上,为确保对土层内积水完全排出,应结合现场条件,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布置见图1。

图1 强夯施工现场排水沟

排水沟属于临时设施,增设排水沟不仅可以将土层中积水排出,还可以将到施工过程中的雨水排出。完成上述处理后,对强夯施工场地进行整平处理,即完成施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2.2 设计工程施工主要技术参数

完成上述设计后,设计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主要技术参数,为满足工程强夯法施工需求,按照表2进行强夯设备的选型。

表2 施工现场强夯设备的选型

为确保夯击施工可以达到预期的加固夯实效果,需要根据施工场地实际情况,确定夯实加固施工的深度。在夯击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即便土层类型相同,也会由于沉积时间差异或物理性能差异,出现不同的夯实效果[4]。因此,应在施工中,从夯击能量、加固深度两个方面,进行工程施工技术参数的设计。

合理设计夯锤夯击能量,不仅可以提高路基加固施工的效率,还可以提高施工水平。如果设计的夯击能量过大,会出现能量浪费的问题,反之,如果设计的夯击能量过小,会出现路基加固施工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因此,在综合分析后,选用200kN 夯锤,设计第一遍的夯击落距为13.5m,夯击能量为2.5×103kN·m,第二遍的夯击落距为7.8m,夯击能量为1.5×103kN·m。

完成上述设计后,确定强夯施工中的加固深度,根据现场数据与土层勘查数据,可按照下述计算公式,对夯击加固施工深度进行计算。

式(1)中:H表示强夯施工中的加固深度;K表示夯锤重量,此次K的取值为200kN;M表示单击能量,计算单位为kN;h表示强夯点落距,计算单位为m;n表示重锤下落次数。

按照计算公式(1),得到强夯施工中的加固深度,以此种方式,完成工程施工主要技术参数的设计。

2.3 布置湿陷性黄土路基强夯点

根据路基加固工程施工需求与土层物理性质,在完成对场地平面的整平处理后,按照图2所示的方式,布置强夯施工点。

图2 强夯施工点布置现场

完成对夯击点的布置后,需要采用单点夯击的方式,在施工现场进行湿陷性黄土的试夯处理,试夯的次数通常为6 次、8 次、10 次,通过试夯得到与土层物理性质相关的参数。在施工场地内进行大面积的试夯处理时,应将6 次单点夯击作为基础点数,如果试夯过程中路基土层的沉降量无法达到预期要求,则需要调整施工现场的夯点布置[5]。完成调整后,再重复上述步骤,在预设的点位进行试夯,当试夯满足条件后,规划强夯施工场地,开始执行夯击施工。

2.4 夯击施工工序

施工中,需要先根据工程方提供的坐标点与工程信息,进行现场强夯点的复测,使用水准仪进行地面高程高度的测量。完成测量后,在现场进行定位、放线。准备起重吊车,待车辆停稳后,调整车辆悬臂的角度,通常情况下,将悬臂角度调整在65~75o范围内,校正夯锤的落距与落点位置。施工机械就位后,测量夯锤的落距,采取措施,确保夯距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改变。

将夯击锤起吊到预设高度后,开启吊车的自动脱钩装置,使夯击锤以自由下落的方式落至地面。完成单次夯击后,测量夯锤顶面下落到地面的高程距离,使用水准仪测量单次夯击后黄土地面的沉降量。重复上述步骤,当此点位达到预设的沉降量后,将夯击锤移动到下一个夯击点,确保对湿陷性黄土的施工可以达到预期效果。施工现场如图3所示。

图3 强夯施工作业现场

在夯击过程中,应注意对夯锤中心点偏差的控制,夯击中心与预设的中心位置偏差应在150mm 范围内。同时,当夯击的地面不平整、倾斜角度>30o时,应先对地面的基坑进行填平处理,才能进行夯实施工。在施工现场,每完成一遍黄土地基的夯实处理,都需要进行一次整平操作。在进行第二遍场地夯击时,应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按照本文2.3 的要求,进行湿陷性黄土路基强夯点的重新布设。以此种方式,避免工程施工效果出现偏差。

最后一遍夯实施工处理应采用满夯施工法,完成对场地内所有点位的强夯施工处理后,使用重锤设置低能量夯击方式,对场地覆盖范围进行全面夯实。注意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夯实点的放线与复测,确保每次夯实施工的沉降量都可以达到预期的标准。按照上述步骤,执行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规范化强夯施工,在提高土层结构密度与压实度的基础上,满足业主方提出的土体加固施工需求。

3 施工效果

按照上文所述的施工步骤,对湿陷性黄土路基进行强夯施工,统计在不同夯击次数下的黄土路基沉降量。统计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不同夯击次数下的黄土路基沉降量

表3中,括号内的数值代表本次夯击后黄土路基沉降值。分析数据可知,不同夯击点的沉降总量在130~140cm 范围内,当强夯施工遍数达到4 时,对于路基的沉降量影响值<5cm,当夯击施工遍数达到5时,对于路基的沉降量影响值≤3cm。

根据湿陷性黄土路基相关施工标准文件可知,施工场地单次夯击沉降量<5cm 时,夯击次数达到设计标准。由此可以证明,本文设计的施工方法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可以起到夯实路基的效果。为进一步检验强夯法的施工效果,在对应的夯击点,使用标准触探仪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测试,获取夯击后路基土层物理学参数,计算路基承载力。统计不同夯击点的承载力测试结果,见图4。

图4 强夯施工点承载力测试结果

从图4所示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强夯施工点的承载力可以达到2000kPa 以上,满足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加固施工处理需求。

综上所述,在完成此次实践后,得出如下结论:按照本文设计的施工方法,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场地中进行强夯施工,可以在提高土层压实度的条件下,使夯实的土层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以此为例,为强夯施工法在市场内的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4 结语

本文从湿陷性黄土表层土清理、排水设计、设计工程施工主要技术参数、布置湿陷性黄土路基强夯点、夯击施工工序五个方面,对强夯施工方法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加固施工中的应用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完成方法的设计后,采用实例检验的方式,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避免并解决了由于路基湿陷性造成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的问题。

猜你喜欢

陷性黄土土层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研究
土钉喷锚在不同土层的支护应用及效果分析
某县黄土崩塌地质灾害问题分析
黄土辞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
不同林分类型及土层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机械组成特征研究
土坟
静力触探在罗古判桥勘察中的应用
浅析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