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雕塑的创新与实践

2022-09-20薛争争

流行色 2022年8期
关键词:雕塑艺术家色彩

引言:城市是一个集经济、文化、人文等为一体的生命体,随着现代城市建设发展,景观设计在城市形象重塑上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公共雕塑作为其中的重要元素,是一座城市的品质象征,更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标志,如新加坡的鱼尾狮、华沙的美人鱼、郑州的炎黄二帝、广州的五羊石像等,这些雕塑不但美化了城市的面貌,还为人们带来美的视觉享受,在潜移默化间陶冶人们的情操。

一、城市公共雕塑的性质

1.时代性

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特殊的人、特殊的事为其增添了深刻的印记。而具有时代性特点的城市公共雕塑,将时代的沧桑巨变记录在内,并用厚重的艺术形态向新人诉说。位于上海浦东世纪广场的日晷雕塑,如图1所示,用不锈钢材料来打造出我国古代日晷形象,象征着浦东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代表了上海市开启了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新篇章。在21世纪的今天,上海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其综合实力名列世界前茅。

图1 上海浦东日晷雕塑

2.象征性

公共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出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人文环境等特征。而象征性意义是将城市沉淀的精神文化通过抽象的概念,并用公共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如兰州《黄河母亲像》一样,如图2所示,由母亲和孩子组成的雕塑,分别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源泉的黄河母亲,茁壮成长的华夏民族,选用黄色花岗岩则象征着黄河的颜色、炎黄民族的肤色。

图2 黄河母亲像

3.艺术性

雕塑是公共艺术的建设标志,作品来源于群众、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进行提炼和美化,并将其融入到作品制作中,进而展现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时,雕塑作品类型丰富,涵盖了木雕、砖雕等,这些类型均是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并且展现出城市景观、环境、文化和人们生活等艺术特征,以此来提高城市居民的审美水平。

二、公共雕塑的创新发展

1.公共雕塑设计创新

在城市公共雕塑设计中,通常会选择交通便利、发展前景好的文化圈和商业圈进行建设。基于此,要加强雕塑作品和城市环境间的互动性。相比于其他城市景观设施,公共雕塑强调的是生活与艺术的融合,凭借贴近生活、亲近自然的形象,进而提升城市居民的认同感。试想一下,如果将杜尚的小便池雕塑伫立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只会与整体环境产生不和谐,城市居民也会对其感到厌烦。这侧面说明了城市环境和公共雕塑的关系尤其重要,因有环境因素参与,雕塑才具有公共价值。如沈阳中街的岁月流金雕塑作品,因为沈阳中街与故宫博物馆只有几步之遥,所以公共雕塑需要围绕着故宫特色进行设计,通过对材料选择、色彩搭配、造型规划等方面进行考量,用雕塑的形式来凸显出城市的文化与历史传承。

在城市公共雕塑设计中,强调了雕塑作品在选题和内容上要符合城市居民的审美需求。对此,要加强雕塑作品和城市文化间的融合度。一方面,要对雕塑文化进行精准定位。公共雕塑位于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展示,其文化寓意和内涵均要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征。如南京市建设遇难同胞纪念馆,通过“家破人亡”、“冤魂的呐喊”等雕塑作品铭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引导南京市民及华夏民族儿女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另一方面,促进雕塑与建筑文化融合。一般而言,建筑物属于公共雕塑的一种形式,其规模远大于普通的公共雕塑,能够直接反映出城市的精神面貌,进而要确保雕塑作品与城市建筑物遥相呼应,共同记载城市文化的发展变迁。例如,在深圳壹方城购物中心附近,由艺术家Argent凭借其异想天开的设计理念,打造出了一幅独具特色的公共雕塑作品“超然”,如图3所示,这一雕塑跃入人们眼前,并且延续了艺术家Argent的艺术憧憬。雕塑作品“超然”选用了一个中国龙的形象来反映中华传统文化,并且这一神话生物象征着团结凝聚、瑞祥腾飞之意。“超然”雕塑建立在下沉式广场上,将高达16米的不锈钢雕塑龙跨越了两层楼的高度,使得龙头、龙背及龙尾伸出地面,龙身及下肢在地面以下,加之照明灯及喷雾装置的合理运用,使得整条龙如同在空中遨游一般。“龙之为物,幻化无穷”,这是艺术家Argent希望深圳市就好比这条龙一样腾飞而起。

图3 壹方城超然龙

雕塑作品属于立体艺术,具有一定的空间层次感,要促进雕塑的三维艺术与二维艺术的融合。现如今,公共艺术的良性发展为城市公共雕塑提供了发展空间,因其打破了传统的艺术欣赏壁垒,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在雕塑发展历史中,艺术家们往往根据自身对材料的喜好,选择了不同材料来制作雕塑,如石、铜、铁等,不同种类的材料其材质及色泽所体现出来的雕塑风格截然不同。在纪念性雕塑设计中,需要考虑周边环境特点,选择感触较为厚重的花岗岩、青铜等材料;在商业雕塑设计中,则应选择不锈钢材料来进行塑造,如上海巨型日晷,不锈钢材质结构稳定,并且具有现代气息,符合商业圈特征。例如,在纽约市第五大道的洛克菲勒中心入口,傲然伫立着一个蓝色游泳池状的雕塑作品,使游客忘记了身处在商业圈,并将周围的世界名牌专卖店统统比下。这个大型的公共雕塑作品名为“梵高的耳朵”,如图4所示,由艺术家埃尔姆格伦和加里塞特创作。顾名思义,这幅雕塑作品外形酷似一只巨型的耳朵,寓意着艺术家梵高曾经亲手将自己的一边耳朵割下的传闻,但近距离观察时,就会发现这座游泳池雕塑无论从设计风格、色彩搭配、造型规划等方面,参考了戴维·霍克尼的画作、埃德·拉斯查的摄影作品,并配备了跳板、扶梯、照明灯,这些充分表明其就是一个20世纪50年代加州设计风格的游泳池,象征着美国资本主义富裕阶层的形象。艺术家将其垂直屹立于繁华商业区,加之游泳池雕塑四周行人急速走过,呈现出一种极远极近、可望不可即的奇怪感触。

图4 梵高的耳朵

正如艺术二人组如此解释自己作品:“纽约这个地方什么都是垂直的,水平的东西在这里根本行不通。通过利用错置观念让人们对其产生注意,而游泳池正是引发人们在阳光下慵懒生活的记忆,让人们在繁华的商业圈中还能够幻想着自身躺在海滩上沐浴着阳光,而现实是你身处于繁忙的商业世界,两者充满了矛盾。”

公共雕塑的服务对象是大众群体,在设计过程中,要及时与大众进行交流,确保雕塑的艺术形式能够切实反映出大众的真情实感。一方面,建立公共评审机制。在公共雕塑设计环节,由艺术家、行业专家、建筑工人、大众评委等共同参与制作,使得雕塑作品能够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进而提高雕塑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提高参与人员的配合效果。需要将社会各方力量投入到公共雕塑设计中来,通过提高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双方的契合度,才能打造出城市文化传承和弘扬的载体——公共雕塑作品,进而加强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融合。

2.公共雕塑材料创新

肌理是指同一类材料,因其性质发生改变所呈现出特殊的纹理质感,而不同的纹理特征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如粗糙的纹理,给人一种端庄稳重、肃然起敬的感受;光滑的纹理,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精致柔和的感受。在公共雕塑作品中,肌理一般分为两种形态:一是自然肌理,即自然环境下生成的材质状态,如原木纹理、石头纹理;二是人工肌理,即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材质状态,如焊接、磨制等。比如,雕塑家姜杰的作品“仙”,由打磨过有纹理的大块不锈钢组成,钢材的硬、冷等特征与竖立在湖边的形体一起,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还深刻体现了对社会文明和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对社会中人与人间需要彼此关怀的理念,促使物质属性和精神表现高度统一。

现代城市公共雕塑的创作更多是依靠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来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产生审美效应。在艺术家创作雕塑作品时,通过与不同材质的材料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展示出人的才能、技巧等,不但凸显出材质的独特魅力,更是彰显了创作者的个性风采,尤其是材料的美感因素,在公共雕塑作品中材质美感得到充分体现。比如,雕塑作品“鱼”,通过对镜面玻璃这一材料表面进行加工处理,将其竖立在水泥地面上,雕塑形状酷似一条在大海中畅游的鱼儿,并且因镜面玻璃其表面不断折射,将周围环境中的树木、行人、建筑等映射在作品上,产生一种实景清晰与朦胧交替,层层叠错,交相辉映,一种真实与梦幻的视觉效果。这一公共雕塑作品,实现了与周围环境的融合统一,是一件将材料运用得淋漓尽致的雕塑佳作。

材质利用手段可分为两类:一是尊重材料本身质地,放大其自然属性;二是突破材料固有属性,创造新的语义。其一,这一处理方式特点是充分利用材料的天然形状、肌理色彩,及色泽和肌理形成鲜明对比,只需要对雕刻地方进行处理,巧妙利用,便可化腐朽为神奇,保留所用材料自身固有属性的同时,增加了这一类公共雕塑作品的趣味性,拓展欣赏点和新的创作思路,塑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二,这一处理方式特点就是不破不立,通过对材料进行分割、重组,定义,利用撕裂、突破、刮擦、切开、断裂等手法将材料的功能性质剥离,注入艺术家自身想要表达的观念,达到常规思维的目的,进而引起大众群体的视觉关注。

3.公共雕塑色彩创新

一方面,在公共雕塑设计中,通过利用色彩搭配调和方式来实现雕塑作品的形式美是最基础的,如利用绿色的稳重、舒适;蓝色的遐想、严肃;红色的奔放、热情等,城市公共雕塑还可通过与环境对立统一、艺术再现、色彩构成这三种途径来实现形式美。通过采取不同构成手法进行设计,根据雕塑周边环境,选用符合当今时代背景的色彩运用,并在作品色彩搭配上符合色彩构成的原理,才能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对人性化色彩环境的需求,提高城市居民居住的舒适度。如“市区摇椅”雕塑作品,其主体是钢材结构,外形为六台形状、大小一致的汽车,艺术家通过将这六台汽车分别喷漆成红、黄、蓝、绿、黑、白,形成色彩区分,基于三原色、两中性色和绿色赋予汽车独特的形象,是一种恰当的色彩构成方式。另一方面,艺术美是指雕塑作品表达出来的美感,属于对生活和自然中美的能动反应。为了凸显出城市公共雕塑作品的艺术美特征,艺术家可以采取违背形式美原则的形式,通过满足艺术表现需求和表意需要,打破现实生活中对事物固有颜色印象的屏障,凭借创作者自身创作意图来赋予公共雕塑色彩,发挥色彩心理效果作用,还可形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推进文娱产业高质量发展,卡通、动漫、影视等文化娱乐性较强,潜移默化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使得人们对色彩表达和诉求发生变化。在这一环境影响下,富有新时代时尚特征的流行色进入各行业领域中。在公共雕塑作品创作时,艺术家通过绘画着色、喷涂漆料、不同光线运用等,果断将时尚色彩应用进来,为公共雕塑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例如,雕塑作品“鄱阳日出”,如图5所示。便是充分运用光线效果的体现,通过在整个球体上安装小型发光源,在夜晚时利用光线的不断变化,使得雕塑作品所呈现的颜色五彩斑斓,就如同太阳一样冉冉升起,给路过的游客和居民带来愉悦的视觉感受。

图5 鄱阳日出

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将立体艺术与绘画技法相结合的方式,如艺术家将梅兰竹菊、春夏秋冬等代表不同寓意、情感的艺术符号绘画在瓷器作品上,进而达到装饰效果。在公共雕塑艺术发展时,要借鉴这一方法,采用雕塑表面着色方式对其进行颜色处理,使得颜色依附于雕塑本身;或者直接在雕塑作品上选用不同色彩进行绘画。雕塑与绘画色彩的融合,通过将优美、典雅的绘画作品在雕塑作品中呈现,增强了公共雕塑本身带来的视觉冲击,进一步提高其审美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雕塑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作为设计人员要不断创新公共雕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结合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来定位雕塑艺术,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秀的艺术作品,营造出一个有历史、有创新的城市文化氛围,建设出一个多方面更具有竞争力的城市,进而使我国的城市公共雕塑以民族化、时代化特征展示在国际大舞台上。

猜你喜欢

雕塑艺术家色彩
巨型雕塑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