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方波普艺术的视觉语言

2022-09-20黎海南

流行色 2022年8期
关键词:波普色彩艺术

一、波普艺术的发展概述

1.波普在英国的发展:波普的萌芽

在20世纪50年代,波普艺术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横空出世,这对于艺术界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里程碑,而当时的英国则是波普艺术的发源地。二战之后,英国经济开始慢慢地走向复苏,同时受到美国商品大量地涌入,人们的生活开始逐步改善,在此基础上,英国的消费社会也逐渐形成。在新的消费语境的冲击之下,自然孕育出新的艺术产物,波普艺术也就随之而诞生。

对波普艺术的形成有着重要推动意义的当属查理德·汉密尔顿,他被赋予极高的艺术地位,而他最为著名的作品,则是《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吸引力?》(如图1)。这幅作品中以一种以拼贴与挪用相结合的方式去呈现出新的视觉表达,显然这种方式与杜尚的艺术创作方式对“现成品”挪用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蒂埃利·德·迪弗指出“波普艺术按照挪用来解释现成品”。作品中由多种现代流行元素所构成,其中包括有收音机、电视机、吸尘器、时尚家具、等等日常的生活用品,广告标语、繁华的商业街道,无不充斥着消费与时尚。这些元素恰恰是消费文化的象征,形象地展示了现代人的时尚生活方式。而作品中男子手持有“POP”字样的棒棒糖,则被公众认为是“波普”的由来,所以其作品则成为英国波普艺术发展史上重要的波普艺术品之一。因而汉密尔顿形容波普艺术为“流行的、转瞬即逝的、易消失的、廉价的、批量生产的、年轻的、风趣的、性感的、花哨的、充满魅力的,一桩大买卖”。他对于波普的定义更多地在于大众的、流行的一种文化,他通过对大众所熟悉的现成图像进行重新的挪用创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人们对商品广告、流行文化、大众文化的关注。

图1 查理德·汉密尔顿 《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吸引力?》 现藏于蒂宾根美术馆

2.波普艺术在美国:繁荣发展

波普艺术虽发源于英国,但却在19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盛行。其中的原因在于二战之后,由于欧洲的经济衰败,而美国的经济则是迅速发展,促使了大批的艺术家迁居美国,这对美国艺术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次,战后随着美国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质的超越,而社会则是进入一个高度消费的时代。消费时代已经到来,而广告、商品、电视、电影、杂志等则成为人们重要的消遣娱乐的方式。再次,就是美国的嬉皮士、性解放、梦工厂以及工业化,对美国的波普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成为波普艺术在美国发展壮大的有利条件。

美国的波普艺术关注的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表达,对传统艺术批判与颠覆。波普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产生和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波普艺术在从大众传媒与现实生活中提取丰富的视觉素材进行创作,且因其商业化、大众化、通俗化的艺术形式而获得大众的广泛的喜爱与支持,毕竟波普艺术对于抽象艺术而言是人们更容易去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波普艺术在美国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无论是从受众还是其影响的范围也在逐渐地扩大。其中对美国波普艺术尤为深远的无疑是安迪·沃霍尔,他把大众消费与大众化这理念贯彻得更为彻底,其作品把人们熟悉的可口可乐、罐头、明星形象等元素运用丝网印刷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如玛丽莲·梦露系列、以及坎贝尔罐头系列等等为波普艺术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使得波普艺术流传更为广泛,他把艺术品以无限复制、重复的艺术形式展现,让艺术得以平民化,人人皆可接触艺术,艺术不再是那高高在上的奢侈品。

3.波普艺术在日本:继承与发展

波普艺术的早期发展主要以欧美等西方国家为主,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迅速蔓延,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为广泛,而波普艺术到了八十年代左右也开始随着全球化的推动下逐渐地传入到东方的国家。在这种全球化的语境中,波普艺术对日本本土艺术注入新鲜的“营养”,在某种意义上日本的波普艺术无疑是对西方波普艺术的一种继承与发展的作用。在村上隆的艺术创作中,深受大众认可的《太阳花》(如图2)系列则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以一种充满笑容的卡通的花朵形象为主,他的大部分作品是传统文化的基因中结合现代的潮流文化而重新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迈克尔·威尔逊对其评价:“他在‘艺术的生意’上展示了一种新颖而独特的日本手法”村上隆的作品系列无疑是以具有日本特色的新颖的艺术手法,在国际上得到了大众的认同,使他在国际艺术中迅速走红,其作品也在流行文化、商业领域与其他文化领域被广泛运用。

图2 村上隆 太阳花系列 图片来源:互联网

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家对外界的感知的一种表达,也是艺术家内心的一种真实反应。他们通过对世界的认知,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借助自己的特有的视觉表达形式重新反映出来。而在波普艺术的领域,艺术家则是通过一些大众所容易接受的元素重新去反映艺术。

二、波普艺术的视觉语言特征

1.色彩搭配的装饰性

波普艺术家都会以一种处理后的图案来构成自己独特的画面,而这些符号包括商品、图形、数字、人像、广告等等,但是除了这种图案构成以外,其中尤为重要的则是色彩元素的重新组合。波普艺术的色彩是完全区别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色彩,波普艺术的明亮和大胆的色彩搭配是对传统色彩运用的一种颠覆,从而形成一种具有独特辨识度的色彩风格。波普艺术对于色彩元素的运用是艳俗与夸张的表达,而这种用色纯度极高、大面积的色块平涂、艳丽而浮夸的色彩搭配往往被大众理解为艳俗的、装饰性的艺术形式,然而正是这样的浮夸的用色才把波普艺术提升到一定的艺术高度。这种色彩装饰性极强的作品则是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如图3)系列、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其明亮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他的这些作品中人物色彩的层次尤为丰富,每个色彩相互的重叠、交融渗透,与柔和单一的背景色形成强烈的对比,呈现出一种多彩梦幻的图像。

图3 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 图片来源:互联网

著名波普艺术家汤姆·威塞尔曼的作品《静物#30》(如图4)其色彩的装饰性反而充满了趣味性,他把厨房的物件、食物、窗户等元素重新的组合,粉红色的冰箱以及洗手台、红色和蓝色的背景墙、白色的窗帘布、蓝白相间的桌布上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食物,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品则勾勒出一个温馨的画面。这些装饰性的颜色搭配形成一种互补和谐的视觉效果,从而加强了其画面的装饰性效果,让观众能从画面之中感受一种清新、愉悦的视觉效果。另外日本艺术家莜原又司男对于波普艺术的色彩运用也是独具一格的视觉表达,他的创作中,借用波普艺术的鲜艳色彩,并结合日本本土的传统“花魁”文化,创作出一种新颖的视觉形式。其作品 《人偶节》(如图5)以色彩纯度极高的红、蓝、黑、黄、绿大色块等构成,将传统的日本人物服饰加以简化,人物虽然只是以纯白的颜色平涂,且五官已被去掉,但我们也能从画面中感受到这种节日欢庆的氛围。从文化内涵中看,他的《人偶节》作品在日本传统的艺术文化中提取营养,并结合波普艺术的时尚元素进行改造,从某种程度上是直接对现代化与传统直接斗争的一种表现。从色彩的形式上看,他的作品也是波普艺术的装饰性的表现形式之一,而正是这种装饰性的色彩搭配,则给艺术的视觉形式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

图4 汤姆·威塞尔曼 《静物#30》 现藏于现代艺术博物馆

图5 莜原又司男 《人偶节》 现藏于兵库县美术馆

2.图像的简化以及卡通化

西方社会的繁荣发展,带来的是人们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而波普艺术在西方艺术的潮流中不断地推进,不断地演绎出新的表现形式上。波普艺术家不仅仅是局限于把明星海报、商品物件、广告等进行创作,他们甚至也把像米老鼠、唐老鸭、超人等等漫画人物植入到波普艺术的创作素材中去。

罗依·利希滕斯坦的作品《瞧,米奇!》(如图6),其首次展出时却饱受争议,人们并不认同漫画也能成为艺术品,因而掀起了波普艺术卡通化的浪潮。“利希滕斯坦从某一时期的漫画书中提炼素材,尤其是关于浪漫爱情和战争故事的图像和对话常被采用到他的绘画中去。”确实我们能在利希滕斯坦的作品中看到他完完全全地把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形象描绘到画面当中,用简练的粗线条以及明亮色彩的搭配构成画面,并把语言文字提炼到作品当中去,从而展现了迪士尼动画人物生动、活泼开朗的美好一面。而他的其他作品则是利用这种人们所熟悉的漫画图像和语言文字来表达他对政治问题的看法。

图6 罗依·利希滕斯坦《瞧,米奇》 现藏于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村上隆的作品则是以日本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融合,经过其个性化的艺术手法的处理,呈现出一种极具本土特色的卡通式波普艺术。他的太阳花卡通笑脸形象以极为简化图像深受人们的喜爱,当然Mr.DOB形象则是最为人熟知。在他作品《淡淡波》(如图7)中,一个类似米老鼠的卡通大头像占据着整个画面中心,整个画面辅以众多的杂乱的视觉元素,以夸张的造型、色彩斑斓的颜色搭配来突出画面主体形象的效果,整个画面可以说是视觉表现力极为强烈。而把波普艺术卡通化特征与街头文化完美结合的艺术家则是著名的涂鸦艺术家基思·哈利,在他的涂鸦作品中(如图8),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简化了图像的复杂性,以几个火柴人的简笔在画中,好像是在述说一个个的小故事的连环画一样。他的作品以简单的构图、简洁的图像和明亮的色彩搭配呈现出一个生动鲜明的效果,因此他的作品能够像其他波普艺术家的一样迅速地受到大众的喜爱和追捧。波普艺术中的图像的简化和卡通化,无疑是波普艺术中尤为突出的一大亮点。

图7 村上隆《淡淡波》图片来源:互联网搜索

图8 基思·哈利作品 图片来源:互联网

3.图式的大众化

波普艺术无疑是“大众艺术”的一个代名词,它因其流行的、平民化的特征而能够容易被大众所认知和欣赏。而波普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西方消费社会的兴起,消费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更多的意识形态的出现。在《消费社会》一书中,鲍德里亚更重要的理论断言是:生产的社会已被消费社会取代。而这恰恰指示出了消费社会的到来,在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持续发展中,传统的生产社会终究会被消费社会所取代,面对社会的需求,在当今的西方社会消费意识形态正在不断地形成。对于商品的消费、娱乐性消费、等日常生活的消费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普及的消费行为,而波普艺术家对这消费社会作出了他们的回应。广告、商品、电视、电影、新食品、饮料等则成为人们重要的消遣之物,而这些新的产物则成为当下随处可见的东西,而电视不断地重复播放的广告与电影则使人们原本不熟悉的一个人物或是商品却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符号。

安迪·沃霍尔的艺术作品中的素材则是取自大众尤为熟悉的商品或图像,其中包括有可口可乐、商品包装,甚至是名人的形象也逃脱不了他的创作需求。他的作品《可口可乐》《坎贝尔汤罐》(如图9)《玛丽莲·梦露》(如图10)等作品则是更有说服力的代表性作品,作品的图式来源都是大众化的商品图式或是明显图像,这些作品题材都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且流传尤为广泛。安迪·沃霍尔的创作则通过“工厂”生产的形式,以丝网印刷的艺术手段对艺术品进行大量的复制与生产。而罗伯特.劳森伯格把废弃的商品重新创作出新的艺术,这样的形式使得艺术得以平民化,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冲击着高端艺术的定位。他们用通俗化的创作方式来反映美国的大众文化,在艺术表达方式中渗透一点个人的观点与批判的精神,他们把生活最为平凡的商品植入到艺术领域中去,让艺术变得平凡与通俗。波普艺术是把生活中的世俗化、商业化的内容转化到艺术当中去,以一种大众所能接受的艺术形式传播与发展。

图9 安迪·沃霍尔《坎贝尔汤罐》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图10 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系列 现藏于泰特现代艺术馆

总结

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波普艺术的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地丰富多元化,对于波普艺术的理解范畴也变得更为的广阔,波普艺术也逐渐地渗透到其他各个行业领域当中去,拓宽了波普艺术的传播路径以及增强了其包容性,波普艺术已经是作为流行的、前卫的一种艺术形式的代名词。波普艺术的出现无论是从形式上、色彩的运用还是思想观念上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视觉上和观念上的颠覆。波普艺术在不断的演变的过程中,其视觉语言都一定程度上会存在着这几种视觉形式:色彩搭配的装饰性、图像的简化以及卡通化、图式的大众化,并融合时代的某种特性,继续开创新的视觉语言形式。

猜你喜欢

波普色彩艺术
波普先生的企鹅(四)
波普先生的企鹅(三)
纸的艺术
神奇的色彩(上)
波普之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