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智库推演:若制裁中国,会共同毁灭

2022-09-20

新传奇 2022年34期
关键词:对华层面法案

美籍亚裔经济学家洪川表示,一旦西方对中国进行全面制裁,对双方而言是两败俱伤。他还打了一个相当形象的比喻:这就相当于双方在经济金融层面上互扔“核弹”,最终的结果是共同毁灭。

倘若西方像制裁俄罗斯那样制裁中国,中国能承受得住吗?西方又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近日,美国华盛顿的知名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刊登了美籍亚裔经济学家洪川撰写的一篇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番推演。然而,推演的结果令人震惊。

“中国拥有更多反击西方制裁的手段”

洪川表示,他之所以会对西方全面制裁中国的场景以及后果进行一番推演,是因为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对俄罗斯实施全面制裁,尤其是西方封杀了俄罗斯央行以及冻结了俄罗斯6300 亿美元外汇储备中大部分资产。俄罗斯的遭遇很自然地令人们将视线投向了中国。比如,倘若中国决定出兵统一台湾,西方有没有可能也对中国施加与俄罗斯相似的制裁?

那么,一旦西方对中国发起全面制裁,以及中国对西方国家进行反击,将会带来何种后果?

洪川对此进行了推演,他首先列出了中国可能会直接被西方冻结的一些资产,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持有的由主流外汇、美国国债等资产构成的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的1450 亿美元以及在欧盟投资的830 亿美元等。

据洪川推演,如果上述这些外汇储备和企业资产被冻结,那么中国可以将美西方在中国投资的约1.9 万亿美元收归国有,也可以冻结西方投资者持有的超过1.2 万亿美元的中国股票和债券。除此之外,中国还可以效仿俄罗斯,以“受西方制裁影响所以无法还债”为由,拒绝偿还由中国的实体机构和部分主权债务构成的2.7万亿美元的外债。如果中方与外方的合同中有诸如“不可抗力”这样的条款,中国亦可以动用该条款拒绝还债。洪川认为,如果中国拒绝偿还这些外债,那么将给西方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洪川认为,对比之下,中国大约有3.4 万亿美元(即外汇储备和企业投资,约合23.8 万亿元人民币)的国际资产处在西方可能施加的制裁风险之下,但中国同时拥有西方大约5.8万亿美元(约合40.6 万亿人民币)的资产和债务。加上中国的经济体量是俄罗斯的10倍,且与全球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的整合度也更高。因此,中国在面对西方全面制裁时,会比俄罗斯拥有更多反制的手段。

“相当于双方在经济金融层面上互扔‘核弹’”

洪川认为,全面制裁会给中国和西方的双边贸易带来严重的扰乱。对于中国而言,中国18.5%的GDP 来自出口,西方占其中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如果双方闹翻,中国的经济将遭到严重下滑。对于西方而言,由于西方对华进口贸易占比大,主要以日用品等制成品、化工业和医药业需要的关键原材料为主。所以,如果双方闹翻,西方将面临供应短缺、物价上涨等问题。

洪川指出,尽管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美国在双边贸易层面遭到损失可能不如中国严重,但美国消费者对于物资短缺和通胀的低容忍度,意味着一旦西方和中国彻底闹翻,美国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上面对的冲击会比中国更严重。对于欧洲而言,除了社会和政治层面外,欧洲的GDP 也很依赖对华出口贸易,这占其GDP 的17.6%。相比之下,美国对华出口贸易占其GDP 的11.7%。因此,欧洲的损失会比美国更严重。

洪川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再次强调,一旦西方对中国进行全面制裁,对双方而言是两败俱伤,希望双方能考虑到这些严重的后果。他还打了一个相当形象的比喻:这就相当于双方在经济金融层面上互扔“核弹”,最终的结果是“确保双方的共同毁灭”(核战争中的术语,指只要一方敢对另一方扔核弹,结果就是双方都会被核武器毁灭)。

制裁治不了美国的“芯病”

据美国《纽约时报》此前披露,拜登政府炮制了新的对华制裁方案:计划通过扩大对华出口限制措施,来避免相关公司或机构出现“威胁美国国家安全”或者“侵犯人权”的情况发生。

该报道引用了美国政府官员的话称,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紧跟美国政府的一众国家对俄罗斯先进技术的出口限制,试图以此遏制俄罗斯的军事以及经济方面的发展,才让美国政府有了从中总结经验,转而向中国出招的打算。负责工业与安全的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埃斯特维兹在参加某活动时,就提到了对华出口限制的相关内容。

《纽约时报》还援引了美国企业高官的观点向该计划发出警告,表示大规模的出口管制行动不仅可能对全球贸易造成严重破坏,还可能导致中国限制向美国出口关键产品,从而走到物极必反的地步。因为全世界不仅有美国这一个供应商,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一旦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力度加大,外国客户的利益受到了影响,他们完全有理由去寻找其他供应商。届时,不仅美国想要遏制中国的目的达不到,反而还会削弱美国的技术以及市场主导地位。也就是说,任何针对中国的贸易限制措施都要比美西方裁俄罗斯所面临的风险更大。

除了限制出口外,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进行打压、制裁,将华为、中芯等中国龙头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在此背景下,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依然取得了进展,这让美国气急败坏。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2022 芯片与科学法案》(以下简称《芯片法案》)。《芯片法案》试图逼迫芯片企业选边站队,限制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发展。按照该法案的要求,企业一旦接受了美国的补贴,10 年内不能到中国新建或扩建先进的芯片厂。然而,这个条款遭到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反对,因为这等于让他们眼睁睁放弃一个庞大的市场,并且还会面对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就在拜登签署《芯片法案》的当天,美股三大指数收跌,芯片股普遍下跌,说明市场认为《芯片法案》治不了美国的“芯病”。美国政府虽然看到了问题,却开错了药方。

打压别人并不能让自己强大起来,给别人下套使绊并不能让自己跑得更快。美国的心思放在围堵中国上,中国的心思则放在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技术升级上。两者高下立判,最终结果可以预见。美国的确得了“芯病”,但并未对症下药的《芯片法案》注定无法实现美国的“芯愿”。

猜你喜欢

对华层面法案
扬州市与西班牙塞维利亚结对华校奥数云授课正式启动
本期导读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Industrial Revolution
商务部:东盟对华投资下降是正常的市场和企业投资现象
美参议院未能通过控枪法案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