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经济暴露价值的精细化研究*

2022-09-19黄承芳张正涛刘峰贵

灾害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海南州存量青海省

李 宁,黄承芳,张正涛,顾 卫,刘峰贵

(1.青海师范大学 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青海 西宁 810008;2.北京师范大学 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3.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部灾害风险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875)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升,而增加的物质财富的暴露也使得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随之加重[1-2],灾区的经济损失评估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由于经济暴露价值数据的短缺,现存的大多数研究均以地区生产总值(GDP)替代[3]。然而,灾区受到直接损害的是农田耕地、道路交通、房屋桥梁等财产损失,GDP表征的是在一段时期内地区所有生产要素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用其进行灾害的损失评估不能全面地反映承灾体的物理暴露性。研究表明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对地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超过地区当年的GDP[4-5]。资本存量是指在某一时间点上地区内全部固定资产(构成包括机器、工具、建筑物等)价值总和,是地区内长时期内物质财富的累积总量。因此,较GDP而言,作为地区财富累积本底数据的资本存量更能直接表征灾害对地区经济的直接冲击[6-8]。

资本存量的估算研究多集中于国家或省级等大尺度区域上[9-11],已有市县级或格网尺度的评估也未对资本存量进行经济部门细化[6,12-14]。之所以需要精细化,一是因为灾害的空间分布往往不以行政单元为依据,如2008年汶川地震的重灾区涉及了我国186个县(市)级行政单元[15],省级尺度的资本存量显然满足不了精准匹配灾区的基本要求。二是不同地区的经济结构存在差异,如一般来说地区制造业的经济暴露价值会高于农业,简单用资本存量总值替代经济暴露价值,达不到提高损失评估水平的目标,以及在凸显地区资本累积分布重点的基础上准确指导灾后重建针对性救助的方向与力度。

青海省作为被誉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重点省份之一,其地貌特征复杂多样,区内气候差异显著,且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近年来自然灾害事件多发[16-18]。为缩小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部署相继实施,显著拉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19-20]。随着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的启动,青海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风险评估作为重要专题被纳入,损失评估中精细化的经济暴露指标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因此,该文基于永续盘存法,计量了青海省8个市(州)19个部门的资本存量。不仅能够弥补青海省资本存量精细化程度不足的现状,更能准确识别高经济损失风险的部门和地区,为灾后重建的精准投资提供本底数据支撑。

1 方法与数据

永续盘存法(Perpetual Inventory Method, PM)的核心算公式[19]为:

(1)

式中:Kij,t表示第t年i地区j产业不变价资本存量;Kij,0为不变价基年资本存量;δ表示折旧率;Iij,t是第t年i地区j产业的不变价投资额。其含义即,第t年的资本存量等于其上一年(t-1)年的资本存量减去折旧后留存的价值与t年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总和,因此本文中资本存量表征的是资产价值,单位为元。根据公式(1)可以发现,资本存量的估算需要获取基年资本存量(Kij,0)、当年价投资额、投资价格指数(用于计算不变价投资额Iij,t)和折旧率(δ)等指标数据。基于黄宗远等[22]的方法计算基年资本存量Kij,0:

(2)

式中:Iij,0为i地区j产业基年的投资数据;gij为2003—2019年的平均投资增长率。结合青海省统计局公开信息中的统计年鉴和年度统计公报已有较为完整的数据,本文选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当年实际投资额,并根据以上年为100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将所有经济数据调整到以2010年为不变价年份的可比值。另外,基于本文涉及到19个经济部门[23](表1),折旧率以田友春[24]估算的部门折旧率为准。

表1 选取的19个经济部门

2 结果

2.1 青海省经济部门资本存量的分布

随着经济发展,近年来青海省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渐靠近全国水平,呈现出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的趋势。图1展示了2019年青海省资本存量在部门间和产业间的占比分布,目前来看第三产业资本存量的占比已经超过第二产业。部门资本存量占比前5的依次为制造业(24.8%)、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16.4%)、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业(12.0%)、房地产业(8.8%)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7.3%)。结合现实情况来看,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行业,体现了国家创造力,在更细一级的部门分类上它包括了农副食品加工业、石油加工业、汽车制造业等共31项用于所有行业运作的基础产业。因此,青海省制造业资本存量的突出符合部门特征、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另外,在青海湖等丰沛水资源的影响下,青海省素有“中华水塔”美称,因此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和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业二者的资本存量占比较高,符合该地区天然的水利条件优势。

本文研究期为2003—2019年,跨越了从“第十五”到“第十三五”共4个“五年规划”,图2展示了青海省资本存量总值和各个经济部门的资本存量在研究期内的时间变化趋势。可以发现,近年来青海省资本存量呈现出大幅增长的现象,到2019年青海省资本存量接近2万亿元,相比于2003年增加超过14.1倍,年均增长率为18.1%。

有研究表明近20年来我国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规模减少了22.2%[25],退耕还林带动了青海省农业区植被覆盖度的增加[26],全球变化等因素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灾害事件频发对青海省牧区影响严重[27],这些因素都是导致2014年之前农林牧渔业资本存量增加较为缓慢的原因。然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号召与政策实施下,2014年6月农业部批复青海省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青海省生态畜牧业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青海省农林牧渔业资本存量也以2014年为转折点开始大幅度提升,到2019年达到668.8亿元,较2003年增长13.5倍。

制造业在青海省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研究期内其资本存量始终保持着最高占比,2003-2019年增加约19.6倍,到2019年其资本存量总量约为4 848.3亿元。2011年开始,“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在水资源发达的优势下,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业在第二产业中仅次于制造业,开始迅速发展,2011年其资本存量较上年增加超过了21.4%,到2019年约为2 356.4亿元。青海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其采矿业资本存量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快速增长,研究期内年均增长率为13.9%,2019年达到990.3亿元。建筑业的发展是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体现,同样得益于“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的实施,2011年后青海省建筑业开始加速发展,2019年其资本存量为372.5亿元。

图1 2019年青海省各部门资本存量占比分布(2010年价)

图2 2003-2019年青海省各部门资本存量年际变化(以2010年可比价,分产业按部门资本存量从大到小排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提高,第三产业逐步兴盛,青海省也不例外。图2中显示的14个第三产业部门的资本存量均表现为增长趋势,且2011年后增加速度明显高于前期。尤为凸显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2012年其资本存量超过2011年的7.4倍,并且随后一直处于增长(2018年后统计口径不一,国家统计局只公布了5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2019年为494.8亿元。截止目前,对第三产业资本存量贡献最大的是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在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目标要求下,我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因此研究期内该部门资本存量年均增长率为23.7%,显著高于全省资本存量平均增长率,到2019年达到3 203.3亿元。在此联动影响下,青海省的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文化/体育/娱乐业以及住宿/餐饮业等经济部门的资本存量增长迅速,到2019年分别达到1 721.2亿元、1 419.5亿元、552.5亿元和165.7亿元。并且,随着“人才引进”等发展教育政策的实施,以及“青藏科考”等项目的施行,教育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业的资本存量也在迅速攀升,当前的资本存量分别为691.9亿元和76.3亿元。

2.2 市(州)级部门资本存量的分布

青海省资本存量在8个市(州)间的分布现状直观的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状(图3)。资本存量最高的是作为省会城市的西宁市,尽管占地面积不到青海省总面积的1.1%,但其资本存量已经接近全省的一半(44.1%),约为8 632.1亿元。其次是海西州和海东市,二者相差不大但资本存量均不到西宁市的一半,分别占全省资本存量的20.03%和17.70%,具体为3 920.9亿元和3 464.9亿元。其他5个市(州)的资本存量相比较少,海南州的资本存量占全省6.12%(3 920.9亿元),资本存量最少的是果洛州,仅占全省的2.23%(436.3亿元)。

图3 2019年青海省各市(州)及市(州)内各部门资本存量占比分布(以2010年可比价)(审图号:青S(2018)003号,底图无修改)

青海省各市(州)不同部门资本存量的占比分布显示出的明显差异(图3),不仅反应了不同地区的经济部门重心不同,也直接体现了青海省及各市(州)的环境资源优势。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业的资本存量在青海省所有市(州)中都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尤其是在海南州,其资本存量占该州总量的46.8%。分析海南州当前的环境资源优势,可以发现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位于海南州,且近年来青海湖面积不断扩大,加之黄河在海南州境内的流程长、高程大、流量多,这些因素都直接使得该州水电资源极为丰富,因此其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业的资本存量远高于其他部门。而青海省丰富的水资源也使得其他市(州)的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业发展较好,除海南州外,海西州、果洛州和海北州的该部门资本存量占比分别为各州总量的21.2%、19.3%和16.2%。同样得益于丰富的水文资源,青海省的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的资本存量在各个市(州)的分布也同样瞩目,其中该部门资本存量在海东市、黄南州和海北州的占比均超过各市(州)总量的五分之一,分别达到各地区资本存量的22.8%、21.7%和21.6%,且该部门在西宁市的资本存量中占比也达到18.3%。海东市拥有亚洲最大的变电站,且穿镜而过的青藏铁路、兰青铁路以及兰宁高速公路等均成为该地区的优势,使得其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的资本存量最高(占地区总量的22.8%)。

青海省的农林牧渔业资本存量主要集中在海北州、黄南州、果洛州和海南州,分别为各州资本存量的9.4%、8.1%、5.8%和5.5%。第二产业中除了上述的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业,得益于地区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矿产57种,矿产地281处),采矿业的资本存量主要集中在海西州,约为总量的18.9%;制造业的资本存量集中在海西州和西宁市,分别占比约为市(州)资本存量总值的33.4%和31.5%;而在2010年玉树地震灾后救助重建的影响下,国家和政府支持使得灾区建筑业的投资力度空前,故该部门资本存量主要在玉树州,占该州总资本存量的10.3%,与此同时,玉树州的房地产业是其资本存量占比最高的产业,约为20.5%。相比于第一二产业的资本存量集中分布,第三产业各个部门在青海省各市(州)的分布较均匀。除了上述的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和房地产业外,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资本存量的占比均在在各市(州)总量的7.4%到10.3%,其中以黄南州的该部门资本存量占比最高为12.3%,相对比的是海西州该部门的占比最少,为3.4%;教育与公共管理/社会组织在玉树州灾后的重建中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其资本存量占比相较其他市(州)更高,分别为10.6%和12.6%。

3 结论与讨论

2003—2019年青海省资本存量的14.1倍增加印证了国家政策实施的显著成效,资本存量在市(州)间、部门间的分布也凸显了青海省资源条件优势。

(1)生态畜牧业的实行使青海省农林牧渔业的资本存量以2014年为转折点大幅度提升,2003—2019年增长了13.5倍,到2019年达到668.8亿元,且其资本存量主要集中在海北州和黄南州,占比分别为两州总量的9.4%和8.1%。

(2)制造业一直是青海省的支柱产业,其资本存量到2019年为4 848.3亿元,相比于2003年增长了19.6倍,主要集中于海西州和西宁市,占比分别为两地的33.4%和31.5%。得益于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资本存量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13.9%),且集中于海西州。

(3)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业与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的资本存量在2011年后显著增长,目前分别为2 356.4亿元和3 203.3亿元,且在青海省各市(州)均占据较重的份额,最突出的是海南州(46.8%的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业,8.5%的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

(4)除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外,第三产业的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资本存量增长较快,且第三产业各部门的资本存量在青海省各市(州)间的重要性分布较均,而灾后重建的影响下以玉树州的房地产业、公共管理/社会组织等更为突出。

在统计数据的搜集过程中发现,青海省各市基础数据在2018年后的投资数据统计口径与之前不一致,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2018年之后只记录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这可能是导致本文图2中个别部门在2018和2019年资本存量出现明显下滑的主要原因。

在青海省经济发展趋好、资本存量大幅度提升的现状下,因地制宜的政策让地区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相伴而来的是灾害下经济暴露的增加。该文的精细化估算研究,不仅为地区灾害损失评估提供数据基础,同时能明确揭示青海省自然灾害风险跨空间和产业部门的物理和社会驱动因素的贡献,更有利于制定因地制宜的政策让青海省资源优势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海南州存量青海省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青海省海南州诗歌作品小辑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海南州牧民专业合作社成长性评价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海南州“菜篮子”工程建设保障措施调研报告
海南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