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操”视阈下学校体操运动的开展现状、问题与策略
——基于上海市的数据分析
2022-09-19张中印马凌波
张中印,马凌波,杨 洁,金 逵
(1.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2.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体育组,上海 200241;3.首都医科大学 应用体育学系,北京 100069;4.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至今,高中及义务教育阶段不同版本《课标》都将体操列为必修必选运动,内容涵盖器械体操、垫上运动(技巧)、健美操等;2014年,体育总局体操中心提出了“大体操”理念,内容涵盖竞技体操、健美操、啦啦操等[1]。上述举措都旨在推广和普及多样化的体操运动,充分发挥其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价值。但大量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学校体操运动开展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与价值。根据学者对学校体操内容的界定[2],以及2011年义务教育《课标》[3]、2017年普通高中《课标》[4]的规定,体操运动应涵盖学校体操中常见的项目。基于此,本研究拟从“大体操”的视域对学校体操运动的开展进行调查分析。
考虑到高中体育专项化实施过程中体操运动的选择人数较少且项目较单一,小学体育主要实施“游戏化”教学,运动项目特征不明显,而初中体育实施“多样化”教学,运动项目丰富多样,更具代表性,且目前尚没有针对上海市初中体操运动开展的研究,所以论文以初中阶段为重点,探究上海市体操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策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论文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初中体操运动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共使用教师卷、体育组长卷、学生卷三份问卷进行调查,经信效度检验,三份问卷均具备较高的信效度与内部一致性,能够被用于本次研究[5]。调查对象为上海市16个区57所初中的60名体育教师、57名体育组长、2 850名学生(男、女生各1 425份),其中体育教师为体操类专业或曾练习过体操类项目达一年以上、且承担体操项目教学训练任务的教师。有效问卷分别为59份、53份、2 625份(男生1 331份,女生1 294份),有效率分别为98.33%、92.98%及92.11%。此外,通过面对面、电话、邮件、微信等形式,对上海市初中体操开展困境与对策研究的8位专家(见表1)进行了访谈。最后,运用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处理。
表1 访谈对象统计表
2 上海市初中体操开展现状
学校开展体操运动涉及很多要素,论文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以及专家访谈结果,确定从内容设置、组织形式及师资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与讨论。此外,在内容效度检验过程中,根据专家意见,将学校体育中常见的器械体操、健美操、啦啦操、艺术体操,基本体操涵盖的轻器械体操、广播体操、队列队形,以及学校体育中常用的体操游戏、体操健身等以体操为载体的活动,共计9个体操运动项目、内容(以下简称体操项目)列为调查内容。
2.1 体操教学内容设置及执行情况
体育课程与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学科育人价值的基本路径。因此,要将学校体育政策精神落实到教学活动之中才能切实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课标》中规定的4个必修必选项目,53所学校都设置了器械体操、广播体操和队列队形,健美操只有44所学校开展,未开展健美操项目的9所学校是以啦啦操项目替代了健美操(见图1)。对于另外5个非必修必选项目,开展的学校相对较少,其中开展学校最多的体操健身内容多是融入日常体育课,或是在体育中考内容练习中开展;体育游戏、轻器械体操均是作为体育教学素材融入日常体育课中。
图1 体操项目选择统计结果 (n体育组长=53)
在4个必修必选项目中,广播体操、队列队形和健美操均是单一项目,器械体操项目还包括4个小项:垫上运动(技巧)、双杠、单杠和跳跃(跳箱、跳山羊等)。初步调查显示,4个必修必选项目开展情况良好,调查学校基本能够根据教材要求完成项目设置。但进一步调查显示53所学校在4个小项的内容执行中还存在较大差异。
器械体操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价值,但在学校体操项目教学中,器械体操教学却失去了应有的地位,正在被边缘化[2,6]。
2.1.1 器械体操小项设置及教学内容执行
对于教材所规定的器械体操4个小项,调查的53所学校全部开展了垫上运动,跳跃和双杠分别是49所、40所,单杠仅有26所。对于内容的执行度,没有学校执行全部教学内容,执行规定内容一半左右的学校为29所,执行小部分的学校为21所。综上,可见上海市初中器械体操项目的设置不均衡、内容执行度低,实地调查中甚至发现个别学校没有单杠器械。据相关研究结果,这不是上海一地存在的问题,江苏、山东等地中小学体操教学也存在类似问题[7-8]。因此,解决器械体操教学项目设置不均衡以及个别小项内容执行度低的问题,是当前初中器械体操教学面临的共性问题。
2.1.2 器械体操教学影响因素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本研究对影响器械体操教学开展的因素进行调查,并区分为体育组长、学生两个维度。对体育组长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52名体育组长对影响器械体操教学开展的8个因素进行选择(1名体育组长此题未作答,认为该校器械体操教学未受选项中相关因素影响),选择最多的为“学校害怕出现安全事故”,其次为“学生练习积极性、兴趣太低”和“学生素质太差,不能完成”,说明学校与体育教师在开展体操教学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学生的课堂安全与学习兴趣。虽然《民法典》规定当出现体育教学事故时,学校“如果尽到了教育、管理责任,则不承担责任”,但仍有较多体育教师以“不出事即良好”的态度进行教学。由此可见,体操作为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中难度较高、危险性较大、趣味性较低的项目,其开展难度较大,需综合考量多方面影响因素。
表2 器械体操教学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n体育组长=52)
在学生问卷中有针对学生对器械体操情感认知的前置问题,465名男生、950名女生选择不喜欢器械体操项目,这部分同学对“器械体操教学内容执行影响因素”问题进行作答。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男、女生选择前三名的分别是因素1、2和6,与性别内选择的因素是一致的。学生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难度太大,无法完成”“害怕,不敢练习”“学校不让练”,可见教材在动作难度的安排上对初中学生具有较大挑战;还可能存在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可能未充分考虑学情导致学生练习动机偏低等问题,这在因素4中有所体现。另外,有170名男生、233名女生选择了因素3,这些学生在小学阶段曾经练习过初中教材中的内容,这说明上海市教材中的器械体操内容设置存在重叠问题。综上所述,器械体操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政策执行力、教学执行率差,学校害怕出现安全事故而不执行部分教学内容、动作难度太大且学生身体素质差无法完成、学生害怕不敢练习、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差等是主要影响因素,传统的器械体操教学亟须变革。
表3 器械体操教学内容执行的影响因素调查 (n男=465,n女=950)
2.2 体操项目开展组织形式情况
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为了满足不同水平、兴趣的学生需求,近年来学校体育的课程属性不断丰富,各学校对教学形式进行了深入探索。表4所示,53所学校中,器械体操、轻器械体操、广播体操、队列队形、体操游戏、健美操等内容的主要教学形式为体育课;器械体操仅有1所学校设有社团;体操健身以体育锻炼课为主,其次是体育课;健美操的组织形式较为丰富,主要包括体育课、课外俱乐部、选修课。可见,目前上海市初中体操项目开展的组织形式较为单调,主要集中在体育课和体育锻炼课。调查显示学校课外俱乐部、选修课更倾向于开展篮球、足球等开放性团队运动项目,大部分体操项目需要在体育教师的保护与帮助下进行,所以其主要开展形式为体育课、体育锻炼课。
表4 体操运动组织形式 (n体育组长=53)
进一步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们更希望能在体育课上完成器械体操、轻器械体操、广播体操、队列队形和体操游戏等内容的教学;对于体操健身,学生们更多选择体育课,其次是体育锻炼课;对于健美操、啦啦操两个内容,5种组织形式的选择较为均衡;对于艺术体操,女生们更多希望以体育课、社团形式开展;调查学校中有5所学校设有健美操训练队、2所学校设有啦啦操训练队、1所学校设立艺术体操训练队,选择运动训练队这种形式的学生多为该校训练队成员,或小学阶段有该项目训练经历的学生。
虽然不同内容适宜以哪一种或几种形式开展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当前的问题是部分体操项目的开展形式与学生的期望值存在差异,以“俱乐部”“运动训练队”等有机会参加校级比赛的组织形式开展的项目太少。这反映目前我国学校体育中体育运动队开展形式的共性问题,即为学校参与比赛的同学仅局限于某一部分高水平运动员。
2.3 学校体操运动师资培训情况
体操是一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且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因此对授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要求较高[7]。根据专家意见,研究针对参与体操项目培训的教师展开了进一步调查。如表5所示,参加过国际、全国培训的教师较少,参加上海市培训的较多,还有一部分参加过区级培训。进一步调查显示,教师参训项目大都为健美操、啦啦操,只有2名教师参加过器械体操相关内容培训。由此可见,大部分体育教师具有较低层次的培训经历,但是参与全国、国际级别培训的体育教师太少,难以形成引领上海市体操项目教学的第一梯队体育教师。
表5 体操运动教师参加培训情况(n教师=59)
针对上述情况,研究进一步调查了影响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因素。从表6中加权后的总分可以看出,影响教师参加器械体操培训的首要原因是“没有培训通知”,即培训活动的安排与通知缺位;其次是“时间不允许”,进一步调查表明,时间不允许的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师日常大都承担较多课时量、工作量,无法抽身参加培训;而“自己不愿意参加”则是教师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影响因素的双重负面影响结果。随着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师缺乏专业培训会严重阻碍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成为体操项目开展的师资困境。体育教师是担负“立德树人”“以体育人”重任的主体,他们的教育情怀、使命担当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必须要贯穿其整个教书育人生涯,提高体育教师师资培训是推动体操项目教学开展,提高体育学科育人质量的重中之重。
表6 教师参加器械体操教学培训的影响因素排序(n教师=59)
3 上海市初中体操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上海市初中体操项目开展、组织形式、师资培训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可知当前上海市初中体操运动开展面临着项目内容开展不合理、组织形式单一、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受限等问题。
3.1 上海市初中体操教学项目设置亟须调整
“大体操”概念体现的是体操是面向所有人的体育运动。亚洲体操联合会主席二木英德主张,体操的发展应该更加平民化,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操这个项目中来[9]。在学校场域,“大体操”意味着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体操运动中,所有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喜爱并适合自己的体操项目。而目前上海市初中体操教学项目设置却存在以下问题:(1)体操教学内容设置覆盖面较狭窄。访谈与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在体操教学内容选择方面聚焦于队列队形、广播体操与器械体操,而艺术体操等项目开展学校非常少,因此,可供学生选择的项目较少。(2)器械体操教学内容执行效果差。通过分析访谈与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于器械体操的教材要求执行率小于50%。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器械体操较之其他体操项目危险性较大,体能要求较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没有开设足够多的体操项目供学生选择,体育教师面对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会降低教学获得感[10],难以展开全面深入的教学。
3.2 上海市初中体操教学组织形式有待丰富
学校体育教学存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具体包括体育课、体育锻炼课、大课间、体育社团、选修课、训练队等,不同类型的组织形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目前上海市初中体操教学组织形式趋于单一化,有待丰富与调整。具体问题表现为:(1)大多数体操项目的组织形式集中在体育课与体育锻炼课。体操项目内容多样且各具特点,如器械体操存在危险性,需要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体操游戏、啦啦操、健美操等危险性较低,需要学生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进行自主创编与练习[11]。为此,器械体操更适合在体育课、体育锻炼课等体育教师能够对学生形成即时关注的教学形式中,而体操游戏、啦啦操、健美操等项目则可以以体育俱乐部、选修课等教学形式进行练习。目前将所有项目都集中在体育课上会占据体育教师较多时间与精力,降低体操教学效率。(2)运动训练队开展情况不乐观。调查显示,上海市初中体操项目的运动训练队开展较少,大多数学生无法体验到体操运动的比赛特点。在学校体育育人过程中,“教会、勤练、常赛”三要素缺一不可,运动训练队组织形式的缺失,会导致通过比赛才能达成的育人价值的缺失。
3.3 体操专项体育教师专业培训发展受限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体操教学效果。通过职前的师范教育与职后的在职培训能够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升体操运动开展效果。目前上海市初中体育教师体操运动专业发展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限制:(1)体操教学师资领军人员较少。据调查结果,目前上海市仅有1名体育教师参加过国际级培训,4名体育教师参加过国家级培训。国际级与国家级培训是体育教师提高专业发展水平,接轨国际高水平体操教学经验的重要途径。(2)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较少、宣传不到位。大多数体育教师认为限制其参与师资培训的因素在于没有收到培训通知。究其原因,一是上海市开展的体操专项体育教师培训较少,体育教师鲜有机会参与培训;二是宣传缺失,未形成体操专项体育教师培训的消息共享体系。(3)体育教师参与培训的内生动力不足。体育教师参加培训、进行体操教学的内生动力是推进体操项目教学工作的关键,同时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在于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当体育教师超负荷执行日常教学任务时会产生厌烦情绪,进而消极对待培训。另一方面在于体育教师的自我修养。具备较高师德师风水平的体育教师会主动进行学习与培训,力求提高体操教学质量。因此,提高上海市初中体育教师体操专项师资力量,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需要整合多方资源的综合性问题。
4 上海市初中体操运动开展推进策略
4.1 丰富体操项目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手段
解决项目开展不合理问题的整体原则是“求同存异”,具体策略包括:一是从“大体操”视域出发根据不同体操项目特点,设置必修必学与适选适修两种课程。必修必学课程是指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能够凸显体操项目特征、其他项目无法取代的课程;适选适修课程则是指为了达成“初中体育教学多样化”指导思想、迎合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需充分把握好以兴趣引领把握因材施教和快乐参与的教育和体育规律[12],丰富体操项目内容设置,才能提高学生的体操运动参与动机和参与程度。二是针对顶层设计中的不足,即针对未开展的体操项目,学校层面要以校本教材、特色项目等方式予以补充,优化体育学习结构、丰富练习项目内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更好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13]。三是优化教学方法手段,将体操健身、体操游戏等无法单独开课的体操内容融入器械体操等体操课程的教学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体操运动在学校体育育人过程中的渗透度。
4.2 重点扶持器械体操项目,七位一体推动教学开展
器械体操对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上海市初中器械体操的开展问题多、困境大,亟须优化调整,根据研究结果及专家访谈意见,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推动项目开展:(1)加强正确的价值引导,通过新闻媒介尤其是微信等新媒体,对器械体操的功能和价值、安全性进行正确的舆论宣传,在社会、学校、家长和师生中形成器械体操项目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是破解器械体操开展困境的首要因素。(2)加强体操器械的安全性保障。调查中屡见体操器械裸露在室外且年久失修,器械体操课上也只有海绵垫作为保护器械,这都给器械体操教学留下了安全隐患。可以借鉴“快乐体操”器械,在器械外包装、配套落地垫、辅助练习器械全包裹等方面做好安全配置,还要自上而下安排专业安检员定期对器械进行检修、维护,从客观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3)优化器械体操学习内容。青少年参与运动的动机包括乐趣、挑战、成功等元素[14],据此三元素反向推导,器械体操内容动作设计要在保证学习价值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趣味性、难度和安全性等三要素。(4)强化安全防护专项培训。鉴于器械体操项目的特殊性,必须要对任课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他们器械体操教学专业化程度和保护与帮助能力,通过他们的教学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从两个主观层面来减少器械体操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出现。(5)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从制度上对器械体操教学的内容、执行度及教学效果进行监督,从政策、制度上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推进器械体操教学的开展。(6)可以借鉴美国学习水平的划分与教育系统中学校学段的设置保持一致性[15]的经验,做好高、初、小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而且不能局限在《课标》层面的提纲挈领,要对不同学段的学习项目、内容、动作进行系统化构建,避免出现不同学段学习内容覆盖、重叠问题。(7)进一步健全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建立学生体育意外保险机制,从法律法规层面破解学校、教师不敢开展器械体操教学的困境,保障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解决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4.3 根据项目特征差异,丰富体操运动组织形式
不同体操项目的适宜组织形式不尽相同,要根据项目特征和学生意愿进行合理组织,形成多元化的教学、训练组织形式,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着重通过俱乐部、训练队等组织形式达到“勤练、常赛”的目的,以“常赛”反向推动体操运动的“教会、勤练”[16]。首先,由于器械体操、轻器械体操的危险系数较大,需要体育教师进行实时的保护与帮助;队列队形的教学需要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练习。因此,器械体操、轻器械体操、队列队形可以体育课的形式开展。其次,体操游戏、体操健身、啦啦操等属于娱乐性较强的体操项目,可以以体育锻炼课、体育俱乐部的形式进行教学。再次,器械体操、啦啦操、健美操等具有比赛属性,可以进一步参加比赛的项目可以通过选修课、运动训练队的形式拔高学生竞赛水平。最后,广播体操、艺术体操等项目则可以根据学校课时安排、学校师资力量等因素灵活安排组织形式。
此外,教和练的平台不能拘泥于课堂教学,需要课内外、校内外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其结果指向养成习惯、掌握技能、增强体能,并具备参赛能力和水平。只有学生深度参与体操运动,才能使学生享受竞赛乐趣、更加牢固地掌握体操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17],才能呼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育人目标。
4.4 校内外多元主体协同配合,切实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提高体育教师体操专业发展水平是一个需要多方协同配合的综合性问题。首先,上海市教师发展中心、体操协会等机构应定期合作开展体操专项教师培训。据统计,近十年来上海市只举办过一次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器械体操培训,这与被誉为“运动之父”的体操运动的地位和价值极不匹配。为此,各区教师发展中心应整合各方资源,大力支持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建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保障体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其次,学校应大力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与培训学习。学校应综合考量限制体育教师外出学习的各方面因素,对体育教师参与国培计划等师资培训给予资金支持,并统筹协调体育教师的课时安排,将外出参与培训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指标体系。最后,体育教师自身应充分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形成正确的职业认同、提高师德师风水平,衍生出促进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骨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推动上海市体操教学发展需要雄厚的领军团队,应积极参与国际级、国家级培训,开阔体操教学视野,与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分享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手段,以此解决当前上海市体操专项体育教师领军团队人员不足的问题。
5 结语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等政策的实施,对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为学校体育在促进青少年“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中的全方位作用,这对体操运动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在体操运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体操运动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体操运动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并培养其高尚的体育品德,既需要根据学生性别、喜好差异进行针对性项目和内容设置,也需要高水平体操师资,更需要机制、制度的保障和监督。学校体操运动达成“教会、勤练、常赛”目标,才能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发展。体操运动作为贯穿中小学12年体育教育的重要项目,必须要将其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进行重新定位,凸显其“核心竞争力”,彰显其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