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枯草颗粒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

2022-09-19龙向瑜胡海北刘丹丁思勤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23期
关键词:夏枯草乳腺炎哺乳期

龙向瑜 胡海北 刘丹 刘 涛 陈 强 丁思勤

1.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广东深圳 518107;2.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广东深圳 518107;3.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肛肠外科,广东深圳 518107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组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的良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病灶局部存在大量浆细胞浸润,而且存在导管扩张。现阶段,国内外研究对于本病发病机制缺少统一观点, 临床往往给予抗生素、手术、引流等方法治疗,尽管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是也能致使病灶反复发作,伤害乳房,而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效果更加显著,然而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据报道,单一激素治疗极易复发,停药后复发率超过30%,而手术复发率高达20%~30%。先行激素治疗,再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复发,然而影响乳房外观。临床给予激素联合抗分枝杆菌或者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然而具有较高的副作用。总体来看,近来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疗效显著且副作用较少,缩短病程及激素使用时间,降低复发率。夏枯草具有抗炎镇痛、抗菌及双向免疫调节作用,能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副作用,提高医患依从性。本研究探究夏枯草颗粒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甲乳外二科诊治的40 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用不透光的信封进行分配隐藏,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 例。随机分组方法: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一个数开始, 沿同一方向顺序为每个实验单位获取1 个随机数字, 将随机数除以2 取余数,余数为0 纳入观察组,余数为1 纳入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年龄18~65 岁,平均(34.76±4.86)岁;左侧9 例,右侧9 例,双侧2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9~64 岁,平均(33.85±5.24)岁;左侧10 例,右侧9 例,双侧1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或其家属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65 岁非哺乳期乳腺炎者;②经空芯针穿刺或刮出物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非哺乳期乳腺炎者。排除标准:①病理诊断结果不确定、不接受随访者、非自愿参与研究者;②合并恶性肿瘤或结核,不能延误治疗者;③合并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治疗者;④痴呆、智力异常或任何妨碍对知情同意书理解的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泼尼龙片(意大利辉瑞,规格:4 mg×20 片×1 盒, 生产批号:20180122)20 mg/d,第3周起每周减5 mg/d, 减量至5 mg/d, 维持1 周后停药。若已成脓,则予以无菌注射器(配1.6 mm×35 mm加药针)抽吸排脓。持续治疗12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

治疗组患者采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夏枯草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 g×20 包×1 盒,生产批号:20180324),每次1 包,开水100 ml 冲服,2次/日。若已成脓,则予以无菌注射器(配1.6 mm×35 mm 加药针)抽吸排脓。持续治疗12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夏枯草颗粒组成:夏枯草10 g。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 周。所有患者完善相关检查,予以常规护理和法莫替丁等抑酸药物保护胃黏膜,维D 钙预防骨痛。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复发率(评估标准:乳腺肿块、乳腺脓肿、非周期性乳房疼痛、乳头凹陷及窦道等症状再次出现,观察时间为3 个月内)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腹泻、腹胀和恶心),同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与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及淋巴细胞CD4/CD8值。疗效评估标准:乳房红肿、疼痛、肿块等症状消失为治愈;上述症状显著缓解为显效;上述症状有所好转为有效;无明显好转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复发率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复发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CRP、IL-6、IL-8、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IL-6、IL-8、TNF-α 水平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CRP、IL-6、IL-8、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IgA、IgG、IgM、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A、IgG、IgM、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IgA、IgG、IgM、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比较(±s)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1 例腹泻、1 例腹胀和2 例恶心,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4/20)。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4.444,P=0.035)。

3 讨论

国内外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方法的研究在近5年有明显上升趋势,治疗方法尚未统一。传统的抗生素治疗、 引流和手术方法常导致病灶反复发作,毁损乳房,激素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等效果突出,但仍存在争议。激素加免疫抑制剂及抗分枝杆菌治疗也有明显效果,但副作用明显。中医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疗效显著且副作用较少, 缩短病程及激素使用时间,降低复发率,值得深入研究。

中药夏枯草是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果穗,夏枯草味辛、苦,性寒,能够消结散肿、清火明目,在头痛、乳痈肿痛、甲状腺等疾病治疗中得到应用。夏枯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多糖类、三萜、黄酮类、机酸类、甾醇类等。其中,多糖类占比10%,是诸多成分中具有较高活性的成分。有学者报道,夏枯草中能够分离的活性多糖P1-P3 数目达到三种,经过成分分析其中含有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等。有机酸含有长链脂肪酸、酚酸等。其中,酚酸在夏枯草中具有较高的含量, 活性较高, 主要包括迷迭香酸甲酯、咖啡酸、迷迭香酸。临床研究证实,夏枯草口服液在治疗甲状腺肿、 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疗效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CRP、IL-6、IL-8、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夏枯草颗粒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可取得显著效果,降低炎症反应,降低复发率,与既往研究一致,原因在于,夏枯草口服液能够改善代谢紊乱,控制乳腺炎症状,缩小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另外,夏枯草具有活血化瘀、抗菌、消炎、止痛的功效,能够有效调节性激素,降低复发率。在免疫功能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的IgA、IgG、IgM、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夏枯草颗粒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可提高免疫功能。原因在于,夏枯草具有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双向的调节作用,吞噬能力增强,血清中IgG含量升高,免疫功能总体上表现为免疫增强效应。国内学者有类似研究,李杰茹等学者研究表明,夏枯草口服液能够提高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激素,提高治疗效果。后期可用夏枯草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甚至单用夏枯草颗粒治疗观察疗效,若疗效好,可进一步提取夏枯草成分,明确是夏枯草多糖类、三萜、黄酮类、有机酸类及其苷类化合物以及甾醇类哪一类药物成分起作用,为筛选新药做基础。

综上所述,夏枯草颗粒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可取得显著效果,降低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控制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夏枯草乳腺炎哺乳期
基于疫情防控的干预措施在乳腺炎合并发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怎么治疗 好方法全在这里了
夏枯草的妙用
功效卓著的夏枯草
哺乳期同房,会怀孕吗
清肝散结夏枯草
哺乳期的女职工是否享受特殊的法律保护?
夏天清热,离不开夏枯草
哺乳期妇女应定期换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