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某公众号的新型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分析与构建

2022-09-17魏雨洁王星月汪陈雨王雪莲张雯婷张俊杰

安徽医专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医生医疗医院

魏雨洁 王星月 汪陈雨 王雪莲 张雯婷 张俊杰

互联网+医疗是在把握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包括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手段,开展一系列诊断、治疗以及信息追踪及后续医疗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医疗健康服务业态[1]。该课题以“易就医”公众号为例,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结合我国社会、科技、医疗系统的发展现状,对新型互联网+医疗进行可行性分析与模式构建。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过程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选取2021年3月15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70名门诊就医人员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基本资料齐全,问卷填写完整。共发放问卷172份,回收有效问卷17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8%。

1.2 方法 自制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受查者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学历、居住地;目前就医的主要途径、就医满意度、转诊相关等情况;对互联网+医疗的接受程度与使用意向。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分析,用以检验统计学差异,分别使用“±s”、“%”描述计量、计数资料,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数据之间均值的差异性。卡方检验若理论频数为1~5则需校正卡方值,若理论频数<1需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以秩和检验两组间等级分布的数据差异,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描述连续性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对于等级变量,使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线资料分析 受查者共170例。其中,男性89例(52.35%),女性81例(47.65%);18岁以下7例(4.12%),18~35岁126例(74.12%),36~50岁28例(16.47%),50岁以上9例(5.29%);文盲或半文盲1例(0.59%),初等、中等教育39例(22.94%),高等教育130例(76.47%);长期居住地农村23例(13.50%),城市119例(70.00%),城乡结合部28例(16.50%)。

2.2 城乡不同居住地的群众的看病去向 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就医去向有显著性差异(P<0.05)。城镇受查者大多选择就近前往正规医院或者权威大医院看病,分别占其中的76.5%、87%,选择前往社区卫生组织或小诊所占52.8%。农村受查者前往权威大医院或者正规医院的比例较少,分别仅占8.7%、6.1%。见表1。

表1 群众看病去向与居住地的比较 例(%)

2.3 群众对传统就医模式的认知及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传统医院就医模式的认知中,71.2%的受查者认为“人多拥挤严重”,81.8%的受查者认为“排队等候时间长”,46.7%的受查者认为“看病贵”,65.3%的受查者认为“流程繁琐”,此外有12.9%的受查者认为还存在其它困难。满意度方面,38.8%的受查者表示对传统医院就医模式满意,19.9%表示不满意,还有40.4%的受查者持中立态度。对满意度与困难进行比较分析,显示使群众不满意的因素中,排队等候时间长占最主要原因(91.2%),其次为人多拥挤严重、流程繁琐、看病贵,三者占比无明显差别。见表2。

表2 群众对传统就医模式的满意度与传统就医的困难比较 例(%)

2.4 跨地区就医(转诊)相关 受查者中,有87.1%(149例)表示曾遇到或听闻过跨地区就医(转诊)的情况。在这部分人群中,有92.2%(119例)表示因对两地医保信息和相关政策缺乏了解而导致多花钱、报销难,90.4%(122例)面临沿途周转耽误病情的情况,93.2%(110例)表示不知如何选择上级医院及医生。

2.5 互联网+医疗的接受度与使用意愿 本次调查的170例受查者中,明确表示愿意尝试互联网+医疗的有37.6%(64例);明确表示不愿意尝试的有17.6%(30例);有44.7%(76例)受查者持观望态度,选择视具体情况而定。表明大多数人对互联网+医疗持不反对态度,互联网+医疗有实际推广的群众接受度基础。对年龄、学历、居住地不同的人口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P值均大于0.05,表明年龄、学历、居住地的不同对互联网+医疗接受与否无明显影响。见表3。对明确表示愿意尝试使用互联网+医疗的64例进行单独分析,显示年龄为18~35岁、受教育程度为高等教育、居住地为城市的群体分别占到了该类人群的78.1%、79.7%、73.4%,比例均较高。

表3 不同人口变量对于是否愿意尝试互联网+医疗的比较 例(%)

2.6 愿意尝试互联网+医疗的人数及其原因分析 对愿意尝试使用互联网+医疗的人群进行统计,并进行原因比较分析,显示大部分人是基于省时间的优点而愿意尝试(78.1%),其次分别为可以多挂几位医生的号(50.0%)、可以快速找到好医生(40.6%)、看病成本低(37.5%)。见表4。

表4 是否愿意尝试使用互联网+医疗的人数及其原因比较 例(%)

3 “易就医”公众号的模式构建

3.1 在线问诊,足不出户问名医 “易就医”公众号设立在线问诊模块,将优质医师资源整合至公众号,供用户直接选择和咨询。患者在公众号内对相关疾病症状进行检索,系统根据描述做出判断并在线对接医生。通过点击查看医生的履历、擅长疾病的介绍和用户评价等信息,患者可以选择心仪的医生,在线挂号取得与其沟通的机会。再通过图片、文字、语音等方式与医生进行沟通,方便高效。省去了传统医院门诊现场挂号、排队等候时间,降低了求医门槛,也使医患间的联系更加方便,能使患者得到更精细优质的医疗服务体验,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3.2 名医筛选,榜单助力选医生 当罹患严重难治的疾病或病情恶化需要转诊时,此时需要相应疾病领域的强势医院和专家进行诊治。但因信息来源匮乏加之真假难辨,患者及其家属往往无法正确高效地选择适合当前病情所需的医院和医生。根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医院排行榜,易就医公众号将不同疾病领域杰出的医院和医生进行筛选、展示和链接,为患者就医提供权威可靠的指导。患者在检索框中输入相应疾病名称,系统按实力顺序显示出该疾病领域全国最优秀的医院。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医院距离远近、自身经济水平等各因素,患者自行选择合适的医院,点击进入主页查看详细信息,再根据系统提示选择心仪的医生,进行挂号咨询。平台将综合各大医院专科实力排行榜,建立完备可靠、更新及时的医院和医师资源库,用科学高效的方法指导患者选择医院,落实“专病专治”,帮助患者便捷就医,减少盲目就医、避免无效就医,为危重症病人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3.3 信息共享,数据流动更省心 通过建立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动态医疗信息库,实现不同诊疗机构间患者信息的互通,使患者就医信息在各大医院间无障碍传输[2]。既有利于医院间高效合作提高诊疗效率,也能免去同种项目在不同医院间的重复检查,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在对用户的身份进行核验后,平台将患者的诊疗信息录入信息库并加以存储和分类,形成档案。当患者在另一医院就医时,信息库中将保存前医院的相关检查数据和就诊信息,个别项目需要重新检查时,也可以在前医院已有档案的基础上继续记录和分析对比。数字信息化技术引入后,档案管理则会逐渐多元化,档案也可转为视听形式或电子形式[3]。医生通过审阅患者的电子病历,获取长期以来的各项指征,从而系统、动态、全面地分析评估病情,制订最佳方案。此外,对于某些常见疾病,三甲医院的医生可以将病人推荐给设施技术条件具备的基层医院,实现大医院向小医院的分流;对于超出基层医院诊疗能力的疾病,可以由其主治医师直接向上级医院请求接收病人,实现高效转诊。大小医院互相配合、形成资料共享且互补的整体,保证医疗服务的协调性、整体性和连续性,提高整体效率[4]。

3.4 远程医疗,便捷灵活高效率 远程医疗指通过5G、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医学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跨区域的医学信息采集、交流、诊断、治疗及医疗教学和社区保健等各种医疗相关活动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5]。运用5G等信息传输技术推进远程会诊平台建设,可实现非面对面接触的视频会诊。通过视频连线,外地的医疗专家能够突破地域和空间限制与当前医院的主治医师共同商讨治疗方案,从而消除运送病人的时间和成本,科学地管理和分配紧急医疗服务[6],为患者就医提供保障。还可以邀请专家通过网络视频实时观看手术场景,掌握即时数据,对术中的突发情况进行指导处理,降低手术风险。

4 讨 论

4.1 城乡居民各自可及的医疗资源存在巨大差异 相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前往正规医院看病面临交通不便、经济代价高等困难。农村人口中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因文化、经济水平有限且无人陪同,进城看病不方便,因此他们大多选择就近在村镇卫生所就医,甚至小病选择忍受等待疾病自愈。农村卫生水平、群众卫生意识较差,值得关注。城镇居民常因盲目追求顶级医疗服务体验,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生门诊量大、诊疗质量下降,稍次的医院或基层卫生机构则多是门可罗雀。同时,因城乡间、不同级别诊疗机构间医疗水平的差距导致的诊疗失误也常有发生[7],使群众对基层诊疗机构更加缺乏信心。大医院诊治大量常见病反映出医疗资源利用极度不合理,基层诊疗机构无人问津则是医疗资源浪费的直接表现。通过重新引导分配大小医院的诊疗量、推动落实分级诊疗和专病专治,有望改善这种局面。

4.2 转诊过程中存在诸多难题 分析结果显示,跨地区求医和转诊在就医中属于常见现象。而多数病人不能有效解决转诊过程中的困难,如选择医院、选择医生、沿途周转、报销费用等问题。这将直接导致延误病人病情、错过治疗时机,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群众需要一个能为转诊提供指导与帮助的平台。

4.3 互联网+医疗的应用推广前景较为乐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人们对互联网产业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中青年、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普遍更愿意尝试互联网+医疗,这类人群的网络活跃度也较高。据统计,自2015年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启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至2021年6月,我国互联网医院猛增到目前的1600多家[8]。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医疗模式蔚然成风,根据艾瑞咨询的实时在线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群众都对目前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持正面态度,也愿意在未来尝试购买互联网+医疗产品[9]。互联网+医疗顺应当今时代信息化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诉求。在用户的评价反馈中“易就医”公众号将得到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争取与时俱进,紧密贴合用户需求。

4.4 互联网+医疗的风险与挑战 第一,互联网+医疗的信息保护系统尚不完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重视,移动医疗APP严重雷同,市场竞争混乱无序;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不够重视,存在数据泄露的巨大风险。需完善相关法律,加强新兴技术应用中的安全防护、保证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及传输安全,增添用户登录加密系统和密钥的管理、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等多重屏障。第二,医院间信息互通实施起来较为困难。目前各类医疗设备和医院信息系统尚无标准统一的数据接口,数据共享存在障碍;各省各医院的病种编码、收费代码、检查项目编码、患者医疗信息数据库往往自成体系、各自开发,大大限制了医疗信息的共享和大数据的开发利用[10]。第三,于医生群体而言,日常的工作量已经很大,互联网问诊需要医生与患者更积极的沟通、更严谨的判断,医生难以得到其付出精力相匹配的利益回收。同时,在线问诊可能由于提供的信息不全面造成医生对病情的误判,患者在平台上轻易留下对医生的负面评价,也给医生名誉带来损害。

综上所述,“易就医”公众号通过在线问诊、名医筛选、信息共享、远程医疗等模式,用算法和大数据为用户推荐最适合病情的医院和医生,避免无效就医;通过平台双方可以直接取得联系,为患者就医提供了最优解,节省周转于医院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提高看病效率,优化用户体验;重新引导和分配不同级别医疗服务机构的责任和诊疗范围,让大医院的专家治疑难杂症,让基层医院治常见疾病,实现“专病专治”,推动分级诊疗实现。可以预见,在5G、信息化、物联网高速发展,国家顶层政策大力支持,人民群众就医理念逐渐转变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未来的互联网+医疗产业将蓬勃发展,服务规模不断增大,助力健康中国伟大愿景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医生医疗医院
最美医生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萌萌兔医院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