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又犯困了
2022-09-17本刊综合
◎本刊综合
初中阶段正值身体生长旺期,青少年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但即便做到了早睡早起,有个别同学刚翻几页书又困意来袭、哈欠连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大脑开启保护机制
很多人为了用功读书而克服困意,逐渐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在大脑疲惫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一读书就容易犯困。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睡眠是与人类读书活动无关的本能行为,但由于无关刺激,让两者建立了联系,使得读书成了犯困的诱发因素。
大脑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其质量约占人体总质量的2%,但其消耗的能量占人体热量总消耗的20%。当我们读书时,眼睛读取内容后再将其传输到大脑进行数据分析,大脑在不停运转。经过较长时间的认知负荷,人体就会产生大脑需要休息的指示,这种困意其实是大脑在“自我保护”。
人与书“不匹配”
有心理学专家做过一个阅读理解测试:当阅读浅显易懂又有趣味的书籍时,大脑处理起来毫不费劲,我们就会越读越有趣,越读越有精神;当阅读前后文内容不匹配或内容深奥的书籍时,我们“信息转换”的效率差,容易形成阅读障碍,进而导致困倦。
当我们所处的阅读环境是温度适宜、灯光柔和、安静无噪声时,这几乎是给睡眠搭建了一张“温床”,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一旦没有完全集中精力,便会抵挡不住困意而进入梦乡。
克服“读书犯困”的小妙招
说了这么多读书犯困的“诱因”,我们该如何克服读书犯困的障碍呢?
首先,要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合理安排读书的时间,避免“开夜车”,熬夜读书不仅伤身体,而且长期在夜间看书或者通过看书助眠,容易形成“一读书就犯困”的条件反射。与其延长读书的时间,不如提高读书的效率。
其次,应因地制宜,营造适当的阅读氛围。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布置阅读环境:放置一个小闹钟,适时提醒自己休息一会儿;准备一个笔记本,边看书边记笔记。
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循序渐进地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阅读一本自己感兴趣或者符合自身认知水平的书籍时,会不自觉地打起精神,带着好奇心继续阅读。即使阅读超过自身认知水平的书籍,也可以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调整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