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以“居家劳动”为例
2022-09-16岚杨
杨 岚杨 洁
(1.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 上海 200092;2.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 上海 200438)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手段,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1]劳动将人和自然资源、个人和他人联结起来。通过劳动才能结伴他人、拥抱自然,拥有幸福的人生。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劳动教育则是教育的基础工程,是人和社会发展的逻辑起点,最终指向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2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印发国家层面上的首个劳动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设置了10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3],它超越了技能本位,将劳动作为起点,将劳动教育作为主体,整体建构了九年一体化义务教育劳动课程。
依据《课程标准》,我们着手编撰《杨浦区劳动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期构建小初高一体化、凸显中小学生劳动素养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教育与劳动实践结合”是其中重要的教育理念,它指导学校教育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让劳动教育与儿童的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建立有机关联。因此,我们聚焦学生个人生活事务处理的日常生活劳动,结合《课程标准》为不同学段的学生制定了“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树立自理、自立、自强意识。其中,居家劳动是寓于日常生活的劳动教育,涉及中小学生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它真实发生在居家生活的情境中,传递着生活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居家劳动知识和技能。要让学生养成居家劳动习惯,从而理解劳动对个人生活、家庭幸福的意义;端正生活态度,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为自己和他人带来精神上的收获与社会生活的美好体验,并最终能奉献他人和社会,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一、居家劳动的价值
会劳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要务。无论从个体角度,还是从人类角度来看,劳动都是存续的基石,是健全人格、和谐社会的基石。《课程标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并从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对学生提出了基本要求。中小学生在参与居家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一)回归本质:培育创造美好生活的获得感
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美好生活所必需的一切东西,皆为劳动付出和创造之结果。居家劳动不仅满足了中小学生日常生活的需求,更是凸显中小学生自身价值的基本途径。当劳动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学生将在居家劳动中收获自理、自爱、自立的生活能力,从而养成积极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科学的劳动态度及对劳动的认同感。同时,学生通过居家劳动获得对自身能力的确认和肯定,这种确认和肯定带给学生一种深层的愉悦体验,让学生体验到参与居家劳动的自豪感、美好感、荣誉感和成就感,感受到居家劳动的愉悦和幸福,体会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甜蜜,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才有踏实人生,才有真正的幸福美好生活,最终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情感共生:创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幸福感
劳动是将个人和他人联结的最基本的力量,只有通过劳动才能结伴他人、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为共同体作一些贡献,才能体现共同体的精神。居家劳动以鲜活的劳动实践作支撑,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实践体验,着眼于学生的劳动体验和劳动感受。在启发学生智慧地面对日常生活的同时,居家劳动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关系,增强学生与父母之间、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家庭的关系,从而培养作为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实践的生活态度,创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体会家庭生活的快乐。
(三)精神引领:实现家国情怀的使命感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指出:“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物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4]劳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个人价值的提升,更在于发挥改变社会的能量,推动社会和历史的发展。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三观形成、素养提升的关键期,处于创造社会价值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时期,是新时代劳动精神的继承者和践行者。从参与居家劳动开始,可以培养学生集体成员共担责任的意识和概念,积极参与劳动协作的意识;体验居家劳动的过程,感受付出劳动汗水与智慧后获得成果的快乐与满足;在居家劳动的历练中,锻炼筋骨、磨炼意志,激发智慧、灵感和创造力;通过居家劳动的磨砺,懂得分享、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学生不仅习得了生存能力,而且逐步培养了尊重劳动、宽容他人、有责任担当、团结合作等意识,明白人生的精彩靠勤奋劳动来实现,劳动使得社会有希望,生活更加美好。当人性中更加崇高的使命感被唤起时,学生的劳动动力就更强,这样才能实现《课程标准》中“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
居家劳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习惯和技能,更关注了“人的完善”,使个体在平常的劳动生活中体验美好和幸福,呈现的是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价值。
二、居家劳动的定位
劳动教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密切相连,“从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引导他们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才能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3]居家生活的每一刻,都是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和自理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劳动技能的好时机。居家劳动的开展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操作机会,使学生在居家劳动中获得认知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责任感和劳动品质。
(一)居家劳动的独特性
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小学生建构各种跟劳动付出相联结的认知。夯实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的支持作用,才能进一步产生成效。
家庭也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是彼此同甘共苦的社会生活组织,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应该为创造家庭的美好生活作出贡献。让中小学生参与居家劳动,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关系,增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居家劳动是家庭关系的润滑剂,对家庭人伦关系具有助推意义,对家庭成员具有不可替代的身心调节功能。居家劳动是实现劳动育人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让中小学生掌握劳动技能,还能使家庭成员建立起更为亲密的关系,这正是居家劳动在劳动教育中独特价值的重要体现。
(二)居家劳动的生活性
马卡连柯说:“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劳动是人类满足生活需要的第一条件,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取吃穿用住等生活资料,才能生存发展下去。
居家劳动内容的来源和组织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关联,是劳动教育实现其价值的重要途径。居家劳动来自日常生活,又创造了美好生活,让学生成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与社会生活发生动态联结:通过居家劳动传递生活知识、掌握生活技能、端正生活态度、培养生活习惯,从而体会劳动的快乐,逐渐养成劳动习惯。同时,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贯穿于居家劳动的全过程。
(三)居家劳动的育人性
教育的对象是人,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当下需求和未来发展。劳动伴随人的一生,只有让其与生命相融,并伴之以认知的不断提升,劳动教育才会成功。
以居家劳动为基础落实《课程标准》,不仅是着眼于学生当下的生长需要,更是放眼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中小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个体,伴随着个体成长变化,居家劳动也和其共生。不同学段居家劳动的目标有其内在的相互联系,更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分层递进、螺旋上升地设置教育目标,使居家劳动各学段的具体目标更具育人性,更符合人的生长需要。
居家劳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进行劳动实践,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情感、劳动态度、劳动价值观。在居家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学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在芜杂的生活中轻松地找到头绪,从劳动中感受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劳动教育育人的目标。
三、居家劳动的途径
居家劳动的独特性在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以家庭为主要教育场所。但其教育者并不仅限于教师,还可以是家人、社区工作者等,这就需要设计适合居家劳动的教育内容,让居家劳动科学有序地开展。通过制定《居家劳动》清单的方式,整体规划居家劳动的内容;由指导者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指导;拓展居家劳动的时空,不断提升居家劳动的育人价值,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目标。
(一)由上而下,确立样本、梳理内容
居家劳动作为劳动教育的一部分,它的内容安排和实施方式需要科学的整体性规划,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同年龄段接受最合适的居家劳动教育。依据《课程标准》,通过梳理中小学居家劳动内容,可以明确各学段居家劳动目标。《课程标准》采用任务群方式确定劳动内容,这些任务群在居家劳动中会有交叉,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各学段的教育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
制订适合区情、校情、学情的居家劳动清单,明确劳动内容和实施步骤尤为必要。遵循由上而下的原则,我们建立多层级清单。区域以《上海市中小学居家劳动实践指导手册》设置的小学(低、中高年级)、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劳动任务为参照,发布了《杨浦区学生居家劳动清单(征求意见稿)》,如表1所示。
表1 杨浦区学生居家劳动清单(征求意见稿)
区内学校以此作为校级清单设计样本,适当增删劳动内容,使清单更加符合校情、学情。例如,九年一贯制学校设计的劳动清单就应涵盖1—9年级,注意小初的有序衔接,如表2所示。
表2 某校居家劳动清单(2022版)(建议稿)
(二)由下而上,多方参与共同指导
居家劳动的参与者包括学生、家庭成员、学校教师、社区人员等。在实施居家劳动时,应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让多方人员对学生的居家劳动进行指导。
学校在制订清单时,应组织各学科教师对各年级各学科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内容进行梳理;通过学生座谈、家长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居家劳动内容的需求。基于调查结果,设计校级清单,力求兼顾多方需求,全面关注学生生活实际。
居家劳动实施过程中,同样需要多方参与。教师可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居家劳动教育。例如语文学科,教师在教授《回忆我的母亲》时,会讲到“母亲是个好劳动”,在对文本的解读中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崇敬之情。劳技课堂,教师会直接教授学生木工、电工等劳动技能。社团活动,指导教师会教授学生基本的烘焙技能。班主任则能通过主题班会,让同学担任“小老师”,教其他同学如叠衣服等居家劳动技能,还可以指导学生制订居家劳动计划,培养学生居家劳动的习惯。家庭成员同样是居家劳动的重要指导者。学生在家庭中运用在学校所学的技能,如叠衣服、烘焙等,并由家长指导完成。家长的指导使学校劳动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延续,学生的劳动技能在生活场景中进一步提升。家庭成员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劳动,如一起包饺子、做元宵等,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新技能,还能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
社区人员有时也会成为居家劳动的指导者。如寒暑假里,社区中会开设托班,由社区人员在课堂上教导学生居家劳动的知识和技能。
(三)由点到面,劳动时空拓展延伸
居家劳动相对于学校劳动,它的时空更加开阔。教育者应有意识地拓展居家劳动的时空维度,让学生能够在更加广阔的生活场景中进行居家劳动。
从时间维度看,居家劳动可以围绕某项内容进行长时间的学习,不像校园劳动,时间较为集中:劳动技能课都是以课时为单位,值勤周是一周时间。居家劳动可以长短结合,灵活安排。寒暑假,可以持续进行做饭、洗衣等劳动,不需要限定在某一周或某一天。对于难度较大的劳动技能,学生要花较长时间进行学习,如学习用吸尘器打扫整个家,一次、两次并不能够很好地学会,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多次练习巩固,如表3所示。
表3 某校六—九年级居家劳动安排表
从空间维度来看,居家劳动的空间可以是家庭,也可以是社区、社会。例如,维修自行车、洗车、修理小家电等劳动,不仅可以在家中进行,还可以在社区中帮助他人,从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行李箱收纳、旅行攻略的设计,更需要通过现实生活的检验,才能对劳动项目的完成度进行评价。
四、居家劳动的评价
居家劳动的评价是多元的,将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延续性评价有机结合,可以使居家劳动的评价更科学,更有助于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提升劳动素养。
(一)指导与跟进:过程性评价
居家劳动是带有明确目的性,全面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教育活动。许多居家劳动项目,如清洗衣物、整理书桌等,都会对劳动频次作出要求,以此保障学生劳动能力的达成,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这一过程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实施进程中通过过程性评价来进行指导和跟进。
学校尝试通过设计《居家劳动评价手册》、进行“劳动打卡”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劳动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如表4所示。学校同时利用自评、家长评等不同评价主体,对学生的劳动能力和态度进行评价。
表4 一年级学生居家劳动:整理小书桌评价表
(二)总结与分享:阶段性评价
学校的《居家劳动清单》列出了许多劳动项目,这种项目化的方式的突出优点是能够产生良好的驱动力,让学生集中精力在一段时间学会一种特定的劳动技能。
一个项目完成后,需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例如“七年级学生居家劳动:制作简餐评价表”,成果形式:用小视频记录自己制作的全过程;拍摄一张照片,呈现自己的简餐摆盘。评价方式:全体用餐成员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评价,并用一个简单的图案来表达对制作者的鼓励。总结学生的劳动成果,并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分享与推广,借此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居家劳动。
针对不同项目,学校创新性地设计多种展示成果的方式,如拍照、录制小视频、写感言等。这些成果通过班级微信群、校园电视台、学校公众号等多个渠道呈现,逐步形成了学校居家劳动成果群。
(三)拓展与深化:延续性评价
居家劳动的设计遵循学生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其评价还需关注延续性。评价不仅要立足学生当下,更要放眼学生未来发展,注意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劳动表现,设计可达成的目标,提出最适切的建议,使居家劳动随着学生的成长发展不断拓展与深化。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做饭技能后,还有制作简餐和正餐的劳动内容,在评价学生做饭时,教师就可以依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提出目标:能够做蛋炒饭,做皮蛋瘦肉粥等,如图1所示。这些内容在简餐项目中会进一步衔接得以实现。因此在进行评价时需要有延续性评价,让学生在螺旋上升的学习内容中,不断提升劳动能力,培育劳动素养。
图1 “学会做简餐”年级目标
根据居家劳动的具体内容,学校需要精心设计评价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方法科学,让评价发挥最佳效能,有效推进居家劳动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