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作品中有大情怀

2022-09-16丁云通讯员刘蓉晖

现代苏州 2022年17期
关键词:桃花坞姑苏昆曲

记者 丁云 通讯员 刘蓉晖

“1 949年,在解放苏州的铁铃关战斗中,中国人民解放军29军85师254团与国民党部队在枫桥一带进行激烈战斗……”以解放苏州战役中的真实故事为背景,演绎大运河上百姓用身体搭建“人桥”,帮助解放军战士渡河的感人场景,生动展现军民鱼水情深的微型评弹剧《人桥》,近日获得江苏省群众文艺政府最高奖“五星工程奖”殊荣。

这部由姑苏区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委员会选送,姑苏区文化馆、金阊街道办事处共同创作的微型评弹剧作品,充分彰显了群众文艺“小作品、大情怀”的特质和魅力,也是金阊街道近年来依托辖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文艺佳作迭出的缩影之一。

打造文艺精品,再现一个文化江南

《人桥》自2021年一举斩获第四届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金奖后,便以冲击“五星工程奖”为目标,多次召开文艺创作座谈会对作品结构进行完善,同时聘请国家一级演员对作品呈现形式进一步优化,才有了今天的殊荣。

后续,更不断有文艺作品正在持续创作与打磨之中。“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唐伯虎的《桃花庵歌》让姑苏城内的桃花坞为世人所熟知,而桃花坞内更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桃花坞木版年画。

“桃花坞片区的历史名人和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街道联合苏州市文联和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分别创作了歌曲《桃花坞》和舞蹈《我们的年画》,用文艺的形式传承和展示江南文化内涵,擦亮江南文化名片。”金阊街道文化站副站长蒋晨欢说。

阊门老字号品牌“雷允上”已拥有300年历史,街道立足地域资源优势以此为题材,创作文艺精品意在弘扬老字号背后的“工匠精神”,助推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丰厚灿烂的江南文化为文艺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年来,在苏州市文联、姑苏区委宣传部、区教体文旅委、区文联等上级部门的指导下,金阊街道依托辖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文艺佳作迭出,先后推出了舞蹈《扇蝶纷飞》《鼓舞轻舟》《盛开的茉莉》等十余部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原创文艺作品。

姑苏区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姑苏区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人桥》《军民情·七律》的导演戴云表示:“作为姑苏区文化馆主抓艺术创作的专业人员,会继续利用整合好姑苏区群文创作中心专家团队资源,聚焦姑苏区原创文艺精品生产力度,用精品力作书写新时代,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

共享文化资源,丰富家门口文化生活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昆曲演员带来的精彩演出,感受江南文化的雅致与诗意!”桃花坞社区的居民谢昕兴奋地说道。今年端午佳节期间,来自苏州昆剧院的专业演员为桃花坞社区的居民防疫志愿者们带来一场园林实景版《游园惊梦》演出。

诗情画意的演出让现场的居民观众意兴盎然,完全沉浸在昆曲与园林交融的苏式慢生活中。“能够为基层群众带来一场意境深远的昆曲盛宴,既是让昆曲艺术走进基层群众,也是促进昆曲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苏州昆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共同推动昆曲艺术的普及与发展,接下来,金阊街道将与苏州昆剧院开展共建合作。近年来,金阊街道不断加强与苏州锡剧团、苏州演艺中心等多家专业院团的横向联合,通过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的形式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丰富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让更多居民群众就近享受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更好更快发展。

交流文艺演出,让文化惠民落地生根

在服务好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更要让优秀文艺作品“走出去”,令更多群众感受文艺作品带来的正能量,也持续扩大金阊文化的品牌影响力。

“《人桥》展现了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和动人的军民鱼水情,看得人热血沸腾。”相城区居民李慧兰说。近期,微型评弹剧《人桥》参加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优秀文艺成果共享工程“国色添香”牡丹奖艺术家惠民演出,将评弹艺术的魅力带到相城区黄埭镇、经开区等地的基层群众中,赢得当地观众的一致叫好和阵阵喝彩。在今年八一建军节之际,由姑苏区文化馆和金阊街道共同选送的评弹表演唱《军民情·七律》,在“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苏州市庆祝建军95周年主题交流活动中,用评弹艺术唱响新时代“鱼水情”。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文化惠民是最生动的注脚。2021年以来,金阊街道重点打造“百团千秀”文化惠民工程,为辖区群文团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秀”出新时代群众文化新面貌。街道开展“‘艺’起打苗”文艺惠民演出活动,在疫苗接种现场为居民带来戏曲、相声、评弹等文艺演出,在助推江南文化传播的同时,也助力疫情防控。

“继续从辖区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宝库中挖掘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街道力争推出一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讲好苏州故事,展示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群众享受更加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金阊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猜你喜欢

桃花坞姑苏昆曲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姑苏小巷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姑苏城外寄乡愁
摩登姑苏:被低估的“桃花坞”
互联网时代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寻梦桃花坞一晌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