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底蕴

2022-09-16

人民论坛 2022年15期
关键词:共同体中华中华民族

范 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并于2014年5 月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在理论价值方面,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体思想和民族理论的传承、丰富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民族理论逐渐体系化和系统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现实价值层面,它有利于实现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是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底蕴的关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从家国情怀到人本主义、从制度规范到个人德行等,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和力量,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时至今日依旧彰显出重要的时代价值。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长时间的生活与生产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积淀而形成了独特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民族认同的共同记忆,并在中国人的内心中深深扎根,历史悠久而底蕴深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信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正直气魄、“民惟邦本”的思想观念等,深刻影响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与行为方式,成为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根脉和灵魂。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因。

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心理和精神等方面深刻影响着各族人民。“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为构建中华文化认同、民族认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一条将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的文化纽带,推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天下”“大一统”“和而不同”等思想是各族人民认识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理论根源与思想依据,其消除了文化意蕴之间的差异,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信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体现为一种兼容并蓄、适应性强的民族观念,有助于各个民族相互依赖,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文化基因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并具有强大的修复能力,使得中华文明能够连绵不断地发展,能够经受住各种各样的挑战,能够把各民族凝聚成为一个共同体。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精神追求的深刻体现,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观念、文化心理的展现,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文明得以不断延续的精神命脉。

革命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灵魂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勇抵抗,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创造了伟大的革命文化。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原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阶段形成的前后相接、涵养后人的精神谱系。革命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时代意蕴,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品格,充分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对精神价值的不懈追求。同时,革命文化是推动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也是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首先,革命文化是聚焦爱国的文化。我国的近代历史可以被看作是中华民族顽强奋斗、与屈辱不断抗争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发展、巩固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不断革命、不断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爱国主义精神构成了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追求和民族精神品质。在新时代,不断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宣传革命文化,推动学习革命文化。同时,要反对革命文化“过时论”,警惕革命文化的“虚无化”倾向。

其次,革命文化是聚焦奋斗的文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畏艰辛、百折不挠、攻坚克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历史成就。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所展现的奋斗精神生动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党的光辉历程,是中国人民对抗艰难险阻的法宝,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与深刻的精神内涵。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所展现的奋斗精神也是中华各民族携手向前的精神动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得到不断地巩固和发展。

最后,革命文化是聚焦自信的文化。中华民族秉持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自信,实现了从弱小走向强大的质的蜕变。中华民族之所以可以取得革命胜利,关键在于对革命理想信念的自信与坚守。这一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自然的、历史的延续。在新时代,坚守理想信念,对革命文化葆有坚定自信,必然能够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更高的境界。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革命文化的发展、对世界优秀文化的吸收与借鉴,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文化创新的结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逐渐成为不断发展、极具活力和代表性的文化形式。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的新局面与新境界,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在精神层面引领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发展和巩固。

首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一种文化的性质是什么,其发展路径是什么,是由坚持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和理论来决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由于这一理论是对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与阐释,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其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指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出发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创造了文化,人的本质力量蕴含在文化中;文化塑造了人,而文化的终极目标也随之显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不断发展和成果不断汇集的集中体现,能够反映时代主题和人民心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了正确的发展路径。

最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彰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追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性与长期性的社会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最新、最先进的文化成果的代表,具有创新融合、兼容并包等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所共同认可的价值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本质、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它所体现的国家、社会以及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内容为全国各族人民开展实践活动确立了精神主基调。

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促进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朝着民族融合的方向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虽然产生、发展于不同的时代,但它们蕴含的精神与价值是相通的。它们将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了紧密地联结,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在新时代,既要继续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又要大力传承革命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各族人民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与道德观念,为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文化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文化的不断传承与创新过程中产生和发展壮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及独特的东方文明体系,直到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中华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与实践进路
爱的共同体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