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惠民建设幸福河湖
2022-09-15郑恒萍王科
郑恒萍王科
南京市浦口区位于长江北岸,滨水而立、因水而兴,水系发达、水网密布,坐拥良好的河湖资源禀赋。近年来,全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高点谋划、高标建设、高效管理、高位提升,扎实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多年排名全省前列。2021年,全区成功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等5项生态文明领域“国家级”招牌,河湖长制工作和幸福河湖建设获省政府激励奖励。
高点“谋”,画准规划蓝图
依托“十四五”水务发展总体规划和水域保护规划、水空间规划等专项规划,围绕“水清江秀、最美明珠”总目标,高起点谋划浦口特色幸福河湖总体布局。
融改革发展大局。统筹编制多项专项规划,在水系布局、水域保护、水空间管控等多方面衔接融合,打造“一环、两带、四廊、两片”水系总体布局,明确“人水相亲泉山翠、白鹭戏水江豚归”的规划愿景,拟定防洪与排涝、供水与节水、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务监管能力建设等5大类58项重点工程,计划总投资115亿元。
抓幸福河湖全局。围绕省1号总河长令建设“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河湖总目标,以河湖水质改善、生态系统修复、环境景观塑造、人文历史彰显和安全保障提升为核心,久久为功,全力打造浦口全域特色幸福河湖。2022年初,区级总河长签发《关于深入推进河湖综合治理全力建设城乡融合生态宜居的幸福河湖动员令》,32条幸福河湖完成创建方案以及“一河一策”行动计划编制。到2023年,全区计划建成59条幸福河湖。
创示范特色布局。抓住省级水域保护示范区建设试点和省级水域保护规划编制试点机遇,率先开展辖区水域保护规划编制,以水域面积不减少、水域功能不衰退为基本保护目标,对水域进行优化调整、水利基础设施预留布局,明确管控要求,发挥水域综合功能,积极创建“白鹭相逐水相通、城山相映水相融、人景相依水相亲”的水域空间示范特色布局。
高标“建”,筑牢“四梁八柱”
全区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个、省级水利风景区2个、省级节水教育基地2个、省级水情教育基地1个。滁河浦口段获评2020年度全省生态河道建设示范样板,城南河浦口段被评为2021年度省幸福河道建设示范工程。
筑牢河道安澜底线。全面排查险工隐患,加快水利安全设施建设,近两年投入3.8亿元实施34项消险加固、排涝水系治理工程。强化水源安全,建立完善水源地综合管理体系,完成桥林水源地达标建设,常态化做好水源地长效管护。投入8.56亿元实施供水设施建设,完成桥林自来水厂一期(40万吨/日)的建设及配套管网主体工程。实现了河湖安澜,保障了群众用水安全。
守牢河道污水治理防线。强化岸域控源截污,持续做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建成区89%以上面积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投资约3.95亿元,完成污水管网新改建约39公里,完善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实施建成区304个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及“回头看”改造。完成珠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增再生水处理能力6万吨/日,再生水利用率达46.5%。
打牢幸福河湖建设轴线。全年打造城市特色幸福河道7条、乡村田园幸福河道14条、生态美丽幸福湖泊11个。投入约30亿元,实施建成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63个。采取清淤疏浚、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引流补源、岸坡整治等措施,加强河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还原河道生态本底。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在现有覆盖率61.5%的基础上,今年实施10条生态河道建设,通过河道疏浚、水系连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长效管护等综合措施,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
高效“管”,下足绣花真功
以河湖长制为统领,下足生态河道治理绣花真功,探索出一条“负责分级、管养分离、奖惩分明”的河湖管护新路子,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有力”向“有实有能有效”提升。
强化管护主体增“能”。以履职质效为重中之重,切实提高基层河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编制河湖长“1+N”“3+1”制度体系,推动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全区15名区级河长、59名街道级河湖长、76名社区级河湖长、114名民间河长及550名“浦小清”志愿者队伍,共同织密守护浦口绿水青山的责任网络。
完善管护机制促“实”。坚持管养相分离、权责相适应,出台水体管理事权划分实施意见,按照区、街两级划分管理权限,强化职能部门协同管理,做到全域覆盖、权责对等。深化长效管护标准化,邀请专业团队科学编制河湖管护标准,坚持统标与个标相结合,推行养护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品质化。对建成区河道创设五级管理网络,实施统一管理管护,强化日常巡查、突击检查、定期考核、经费落实等机制,实现河湖管护“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落实管护成果提“效”。将河湖水面、岸线、堤坝、绿化和设施全部纳入管护范围,实行“五位一体”综合管护,做到“一河一标”。实施“日检查、周讲评、月考核、季分析”工作法,采取年度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坚持奖惩并举、奖惩分明,实现全周期管理、全过程监管。从实践中提炼省级骨干河道管护标准,推进制定《省级骨干河道管理与养护规范》,积极创建市级地方标准。
高位“提”,绘美幸福画卷
坚持高位推进,提质增效、提档升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绘美生态河道惠民幸福画卷。
擦亮生态健康底色。强化水质监测预警,完善联合调度机制。近年来,4个省考断面、7个市考断面累计均值水质均达到年度考核目标,优Ⅲ类比例均为100%,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三年在全省排名前列。完善联席会议、跨界合作、联合调度等机制,以月月达标促成全年达标。牵头开展石碛河流域综合整治,与中科院地湖所、河海大学及部分环保高新企业建立常态联系,开展流域水质、底泥、微生物分析,以及落地断面水质提升服务项目。
彰显乡村美丽特色。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修复,桥林“造船十里”蝶变“春江十里”,长江大保护典型案例在全国宣传推广。充分利用沿河的废弃仓库、故道、船闸等水利设施和遗址,打造水利旅游文化和科普景观打卡点,展现沿河水域美丽乡村、田园生活魅力。优化布局“十里造船带”遗址公园、东龙山郊野公园,深度挖掘“草圣书乡”“乌江古战场”“张籍读书台”等历史文脉资源,用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春江十里”,发展美丽经济。
增添百姓幸福亮色。修建景观公园、休闲步道等,建成新河水园、东方红河公园、八里河公园、兰溪公园等百姓身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河湖。充分挖掘象山湖节水教育基地、“浦邑滁河”水情教育基地和雨发生态节水教育基地资源,打造水情教育绿色精品研学路线。邀请公众和青少年走进水文化阵地,开展情景式教学、沉浸式参观和实践式体验,通过水务“小课堂”学习节水“大文章”、科普“小展馆”感悟爱水“大学问”、浦口“小河长”助力护水“大行动”。突出“水”与“乡”两大特色主题,用心打造“水文·水韵”水利文化科普区、“新农·新水”创新农水示范区、“农趣·农乐”田园旅游区、“河鲜·河美”水产体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