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人间荠菜香
2022-09-15邱俊霖
文/邱俊霖
当荠菜被端上饭桌,春天也走遍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荠菜,作为一道常见的野菜,从古至今都是鲜香美味的担当,有的人甚至称其为“野菜之王”。 现代人爱吃荠菜,古人亦然。
春在溪头荠菜花
南宋词人辛弃疾很喜欢乡间的荠菜,曾为它写过一首词。 在词中,像桃李一样春日里争相斗艳的花儿们成了“陪衬”:“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意思是荠菜生长在桃李花开的时候,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看作折磨,一派愁苦, 而长在田野溪边的荠菜花,迎着风雨绽放, 展示着生命的顽强。荠菜花或许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不愿做“愁风雨”的城中桃李,而要成为坚强的荠菜花。
在《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中, 辛弃疾又提到了荠菜花:“春入平原荠菜花, 新耕雨后落群鸦。 ”把农村的景色写得既恬静又生机勃勃。 春天来了,荠菜花开满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真是一幅惬意的春日美景图。
元代诗人杨载有一年早春来到了大都(今北京),看到积雪消融时长出来的荠菜,写下《到京师》:“城雪初消荠菜生, 角门深巷少人行。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诗人初到大都,感到孤独寂寞。 看到积雪刚刚消融,便有几处丛生的荠菜破土而出,又听到黄鹂鸣叫。盎然的春景将郁闷的心情一扫而空。
破土而生的荠菜往往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荠菜花盛开的时候,忙碌的农事也要开始了。
捡拾荠菜做饼羹
我国食用荠菜的历史悠久,早在《诗经·国风·邶风·谷风》上便提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意思是谁说苦菜味苦,在我看来甜如荠菜。
荠菜滋味鲜美, 吃法多样,不过对于众多古代“吃货”来说,荠菜最流行的吃法大概就是熬羹了。
南宋诗人陆游特别喜欢吃荠菜,他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夸赞道:“残雪初消荠满园,糁(sǎn)羹珍美胜羔豚。 ”残雪消融后园子里的荠菜遍地都是,将荠菜和稻米熬成羹,味道比羊肉和猪肉还鲜美。
明代戏曲家高濂在他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里也记载了荠菜的吃法,其中提到了将荠菜切碎制成荠菜饼。
唐代安史之乱后,宦官高力士被李辅国陷害,流放至黔中道(今贵州部分地区)。 高力士途经巫州时看到田间的荠菜十分繁盛,触景生情写下《感巫州荠菜》。其中有一句“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意思是荠菜在长安、洛阳这种大都市得论斤卖,而在偏远农村却看不到人采摘。
有一年天旱, 苏轼以荠菜充饥, 写下《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 也从侧面印证了荠菜的生命力顽强。
春到人间荠菜香。让我们从古人的诗文里品味荠菜的鲜美,享受这美好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