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出仁率高抗青枯病花生品种濮花36号的特性分析
2022-09-15李振华董晓月
李振华, 董晓月
(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花生籽仁产量是衡量花生产量的重要性状之一,并且花生的脂肪、蛋白、脂肪酸等内在品质均贮藏在籽仁内[1]。然而,出仁率低、籽仁商品性差、荚果饱满度低等问题制约着花生生产和发展。因此,在花生遗传改良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出仁率、籽仁产量等性状。
花生青枯病对花生而言是一个毁灭性病害,属于土传细菌性病害,采取轮作换茬等农业防治措施、药剂拌种和喷施农药等化学防治措施虽可以降低发病程度,但无法从根本上防止病害发生[2]。在我国,花生青枯病发生面积占总花生种植面积的10%以上,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中部地区。据有关报道,近年来花生青枯病有逐渐向北方发展的趋势,花生青枯病的发病率约10%~20%,发病严重时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此外,青枯病还会引起种子的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降低营养价值[3]。所以,育种和生产上急需培育出抗青枯病花生品种。
濮阳市农业科学院在筛选鉴定、引进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将培育高产、高出仁率、抗病性强、内在品质好的花生品种作为主要育种目标之一,培育出高出仁率、高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濮花36号。
濮花36号是以为母本、濮花932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定向系统选育而成的高出仁率、高抗青枯病、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国家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花生2016013,2019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品种登记号:GPD花生(2019)410019,2021年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162374.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及地点
濮花36号参加2013-2014年全国长江流域片花生区域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13 m2,种植密度每667 m21.8万~2.1万株,春播,播三粒、留两苗。栽培管理和田间调查按照全国长江区域试验标准进行,成熟后按照区域试验要求单独收获,晾晒、称产、考种。
2013年区域试验设15个地点,分别为安徽肥东县花生原种场、贵州省铜仁地区农科所、河南省正阳县农业局、湖北省红安县农业局、湖北省沙洋劳教所、湖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湖南省邵阳市农科所、江苏省泰兴市农科所、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省九江市农科所、江西省农科院旱作所、四川省宜宾市种子站、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重庆市三峡农科所等15个单位承担。2014年区域试验设14个地点,承试单位除贵州省铜仁地区农科所之外,其他承试单位与2013年一样。据2014年区域试验汇总报告可知,湖北沙洋、四川宜宾、江西农科院等三个地点分别因涝害、青枯病、除草剂等原因导致试验数据作废,所以2014年仅有11个试验的数据汇总。
1.2 试验材料
2013年参试品种(系)共13个,分别为冀0607-17、漯花10号、054-14-6、U104、07-4103、054-34-3、中花21、皖花7号、濮花36号、泉花557、9606-2-5、粮源花6号、中花15(CK)。2014年参试品种(系)共13个,分别为皖花7号、粮源花6号、濮花36号、中花21、宁泰9922-6、0429、A7-1-14、044-200-1、龙花15、阜744-2、3109、泉花27、中花15(CK)。
1.3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来源:2013年、2014年全国长江流域片花生区域试验和2015年全国长江流域片花生生产试验汇总数据。利用SPSS 22.0和Excel 2010统计、分析试验结果。
用变异系数作为稳定性的判断参数,某品种的变异系数越小,说明该品种的稳定性越好。均值-变异系数(CV)反映静态稳定性,是标准差与品种的均值的比值;CV值越小,品种的静态稳定性越好。Shukla变异系数反映动态稳定性,是Shukla标准差与品种均值的比值;其值越小,品种的动态稳定性越好[6~12]。
用回归系数来度量品种的适应性,回归系数等于1表明某品种有非常广泛的适应性,回归系数大于1,表明某品种对环境越敏感、适应性小,回归系数小于1表明某品种对环境不明。用决定系数R2衡量回归系数估测值的可信度。
2 特征特性
2.1 植株性状和经济性状
濮花36号全生育期125.5 d,疏枝直立,主茎高35.24 cm,侧枝长38.68 cm,总分枝数8.00个,结果枝数5.79个;连续开花,叶片椭圆形,叶色绿。荚果茧形,果嘴明显程度弱,网纹细浅,缩缢程度中;籽仁桃形,外种皮浅红色,内种皮深黄色,无裂纹,无油斑。百果重175.1 9g,百仁重75.47g,出仁率75.95%。
2.2 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
利用变异系数衡量各农艺性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异程度。变异系数小,反映该性状受外界环境小[13~16]。从表1可知,濮花36号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5.77%~30.20%,其中出仁率变异系数最小(5.77%),说明濮花36号出仁率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小;而侧枝长(30.20%)、单株产量(28.49%)、主茎高(28.32%)、结果枝数(27.34%)、总分枝数(25.48%)变异系数较大,容易受环境和栽培管理的影响,可以利用栽培措施调控濮花36号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从而增加结果枝数、单株产量。
表1 濮花36号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
利用spss22.0分析濮花36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性[17~20]。从表2可知,单株产量各性状都呈一定的正相关,其中单株产量与结果枝数(r=0.502)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结果枝数是影响提高单株产量的首要因素。主茎高与侧枝长(r=0.936)呈极显著性正相关,结果枝数与总分枝数(r=0.893)呈极显著相关性,其余植株性状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说明通过增加总分枝数可以增加结果枝数。百仁重与百果重(r=0.730)呈极显著正相关;出仁率与荚果饱满度(r=0.804)呈极显著相关性,出仁率与百仁重(r=0.484)呈显著相关性,说明出仁率是影响荚果饱满度、百仁重的重要因素。
表2 濮花36号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系数
2.3 品质性状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2013-2014年两年平均),濮花36号籽仁含油量51.27%,蛋白质含量27.41%,油酸含量41.2%,亚油酸含量35.3%,油亚比1.2;其中,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中花15(21.63%)。
2.4 抗性分析
该品种两年区试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感叶斑病、感锈病、高抗青枯病;田间抗逆性鉴定结果:抗旱性强、抗倒性中等。
3 产量表现
3.1 丰产性
濮花36号在2013-2014年连续两年参加区域试验,共26个点次,平均荚果产量4 424.25 kg/hm2,平均比对照减产1.88%,籽仁产量3 357.00 kg/hm2,比对照增产2.52%;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13个点次,平均荚果产量4 088.85 kg/hm2,比对照品种中花15增产1.15%,籽仁产量2 939.10 kg/hm2,比对照中花15增产5.59%。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濮花36号丰产性一般。
表3 濮花36号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3.2 稳定性和适应性
用变异系数来度量品种的稳定性。笔者采用均值-变异系数法和Shukla变异系数(区试总结报告使用的方法)法[21]分析品种的稳定性,即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分析濮花36号的稳定性。
据4表可知,濮花36号在多点试验的均值变异系数(CV)小,2013年、2014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10、0.214,与对照中花15的均值变异系数相当,濮花36号2013年、2014年的Shukla变异系数和方差估值分别为6.424 4%和0.152 03、7.0 635%和0.163 66,大于对照中花15的Shukla变异系数和方差估值,表明濮花36号动态稳定性较对照略差。
用回归系数评价某品种的适应性。以各个品种在所有参试点的平均值为因变量Y、各参试点所有参试品种平均产量为自变量X,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分析。
据表4可知,濮花36号2013年、2014年的回归系数略大于1,与对照中花15接近,说明濮花36号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尤其种植在适合高产地块。利用决定系数R2衡量回归系数,R2趋于1,表明回归系数估测的理论产量可靠。从表4可知,R2接近1,花生品种濮花36号适应性进行的分析有一定的可靠性。
表4 濮花36号在区域试验中的稳定性参数
4 小结与讨论
对濮花36号各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可知,濮花36号出仁率均值75.95%,变异系数最小,说明濮花36号出仁率较高、且出仁率受环境条件影响最小;单株产量、侧枝长、主茎高受、结果枝数受环境影响较大,通过改进栽培技术调控濮花36号的生长,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关系数是反映两个性状之间线性关系的量。对濮花36号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可知,濮花36号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正相关性大小顺序依次:结果枝数、出仁率、总分枝数、百果重、荚果饱满度、百仁重、主茎高、侧枝长,其中结果枝数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这一结果与邓丽[17]、朱亚娟等[22]研究结果一致。
利用均值-变异系数、Shukla方差、回归系数法分析对濮花36号的产量分析可知,濮花36号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与对照中花15相当,且在高肥水条件种植产量更高,推广潜力大。
综上所述,濮花36号具有高出仁率、高抗青枯病、抗旱性强等特性,适宜在青枯病地块种植。在种植推广过程中为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一方面应规模化种植,统一供种、确保种子纯度,另一方面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期和密度,加强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增加单株产量、结果枝数进而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