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仿真模拟地埋式污水厂除臭通风系统的研究

2022-09-15白小平白玉华祁子靖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2年8期
关键词:臭气风量通风

白小平,白玉华,徐 强,徐 宁,祁子靖

[杭州余杭环境(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000]

0 引 言

随着中国的人口激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地埋式污水处理厂自2010年前后开始建设,并呈现递增发展趋势,有效地开发利用及拓展空间越来越迫切。地埋式污水厂在改善区域水质、推进水环境质量发展过程中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其运行期间会产生恶臭气体,上方常常作为城市绿地甚至公共建筑,离人们生活的区域更近,一旦处置不妥将影响地面上的居民健康及周边生活环境[1]。地埋式污水厂的通风除臭工艺在相比地上污水厂的要求更高,通风、除臭亟待系统化整合,而该技术尚未成熟且相关经验较少,在设计时会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因此,全流程除臭设备的建设及其工艺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地埋式污水厂除臭通风系统典型问题分析

1.1 地埋厂与地面厂的除臭通风差异

地埋式污水厂由于气体扩散条件、运行维护等要求的变化,地面污水厂的除臭通风技术移植到地埋式污水厂后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泄漏率高、工作环境差、维护管理不便等,其除臭系统及通风系统能力较地面厂要求更高。考虑到地埋式污水厂的臭气源主要分布在地下二层,负一层为操作人员活动区域,须配合通风系统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以及较好的工作环境。但负一层和负二层之间,不能做到完全隔开,而须将通风和除臭作为一个系统,来统一考虑。同时,需选用臭气量小的污水污泥处理工艺,并考虑设备和池体的密封、栅渣等臭气源的密闭保存及清运[2]。

1.2 收集系统问题

为了避免臭气外逸,并且减少区域内臭气收集的总量,地埋式污水厂对需要除臭的构筑物或设备进行良好的密封,收集系统设计做到尽可能均匀收集,保证需要除臭的构筑物内部微负压状态。传统的收集系统主要有下述问题:

(1)臭气区域密闭性不足,实际密封效果不能满足预期要求;

(2)已通过各种除臭技术实现对硫化氢和氨的有效控制且达标,但仍能感觉臭味;

(3)收集管路冷凝水聚集,腐蚀管道造成通风除臭不佳[3]。

1.3 风量系统问题

基于地埋式污水厂大空间通风的情况,对于卫生安全、节能高效的通风设计,风量计算主要有下述问题:

(1)地下空间体积大,通风换气量大;通风系统复杂,风机设备多;

(2)箱体地面预留井数量多,占地面积大;

(3)通风需要与其他专业配合的内容多,涉及面比较广。

2 地埋式污水厂除臭通风系统风量计算方法研究

2.1 除臭通风系统分区

(1)按臭气浓度分:用于判断气体是否需要经过除臭处理或不处理排放,除臭级别。根据臭气浓度可分为高浓度臭气、低浓度臭气、空间气体。此外,设置新风区,对其通风系统有不同的要求。

(2)按工艺段分:用于臭气分质,臭气的主要成分是氨和硫化氢,并含有硫醇、胺类、酰胺、吲哚、醇、酚、醛、酮、有机酸等多种气体,非常复杂。按照工艺段分,处理的臭气成分比较接近,有利于后续除臭工艺的选择。

(3)按区域分:收集区域过于分散,引起管线过长,导致风管末端抽气不力,使末端密封区域内无法形成负压,引发臭气泄露。为了缩短管线长度,建议臭源分区收集。除臭装置尽量靠近臭源布置,如有必要,可分多套除臭装置,就近收集处理。

地埋厂除臭通风系统通常是综合上述各要素后,选择最优的分区方案。

2.2 除臭风量计算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21)、《城镇污水处理厂臭气处理技术规程》(CJJ/T 243—2016)等标准规范,提供了城镇污水处理厂除臭设计的标准。

(1)臭气收集风量计算

具体部位之间,由于构造的不同,需要收集的空间气体量不同;根据臭气浓度的不同,需要的换风次数也不同,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为臭气处理设施收集的总臭气风量,m3/h;Q1为对收集空间进行换气所收集的臭气风量,m3/h;Q2为对构筑物水面积散逸所收集的臭气风量,m3/h;Q3为收集系统渗漏风量同,m3/h;N为换气次数,次/h;V为臭气收集空间,m3;A为单位水面积臭气风量指标[m3/(m2·h)];F为构筑物除臭水面积,m2;K为渗漏风量系数,可按5%~10%取值。

(2)收集空间

式中:V为臭气收集空间,m3;N为臭气收集区构筑物或集气罩数量,m;L为臭气收集区长度,m;B为臭气收集区长度,m;H为臭气收集区水面以上净高(超高)或设备集气罩净高,m。

3 地埋式污水厂除臭通风收集系统设计

3.1 除臭系统设计

(1)构筑物加盖密闭:需进行密封加罩重点收集的臭源主要有预处理区、生化区、泥区,其余空间可由通风系统整体换气。

(2)设置负压抽吸系统:将风机置于除臭装置之后,使整套除臭设备处于负压状态,防止臭气外逸。

(3)设置不锈钢杆+钢化玻璃隔断:通过不锈钢杆+钢化玻璃隔断的形式,将预处理区和泥处理区与其他生产区进行有效隔断,尽量杜绝高浓度臭气外溢。

(4)布置生物除臭和离子除臭系统:在预处理区域和泥处理区域布置生物除臭系统和离子送风除臭系统,通过有效风管布置和气流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

(5)除臭装置布置需避开立柱:针对地埋式污水厂立柱多的结构特点,除臭装置布置尽可能避开立柱,且除臭装置池体宽度应小于立柱间距(一般小于6 m)。当臭气量较大,可采用多套除臭装置并联。

3.2 通风系统设计

(1)臭源分区、就近处理:分区收集可将臭气按浓度高低分别汇总至不同处理装置,有利于针对性选择处理工艺和调整工艺参数,方便实现工艺优选。就近处理可避免收集风管过长导致管道阻力损失过大,从而造成收集效果不佳、能耗高的问题,此外,收集风管管损平衡的调节也将更加简便。

(2)风量计算及设备选型:结合风量理论计算及仿真模拟的结果,确定出风口位置及布置形式,结合风机设备功率曲线进行设备选型。

(3)优化收集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通风管道的通风量进行模块化的计算,并对于隔栅井调节池、污泥浓缩池、储泥池、污泥脱水区域、污泥堆砌棚需要的换气量,进行比较系统的把控,并在数字化的基础之上,进行优化设计,显著提高整个系统设计的针对性。

3.3 仿真模拟

对臭气进行仿真模拟,可以优化除臭系统设计和参数选择。由于测点数量少监测数据有限,并不能准确的获取各个区域的气流流动状态,因此需要借助计算流体力学和CFD技术来进一步分析,为寻找优化控制策略和改善地埋式污水厂恶臭环境提供指导。

3.3.1 仿真模型

以某地埋式污水厂污泥脱水间为例,层高8.5 m,4个脱泥机置于房间一侧,除臭系统管道高度为4 m,新风管道高度为2.7 m,根据模型的特点本次选用k-epsilon(2 equ)模型。

3.3.2 三维模型建模

利用Solid Works组建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三维模型简图

3.3.3 模拟计算

使用ANSYS WORKBENCH平台,搭建流体仿真模块,将流体域分割成进口管、房间区域、出口管、泄露源等几块区域。使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选择以H2S、空气来进行扩散仿真,送风入口流量设置为8 000 m3/h转换成质量输入,排风口设置成自由流出,以保证质量守恒。此后求解进行迭代计算。对断面上的臭气浓度及流速进行分析,断面图如图2、图3所示,可以看出该断面臭气明显集中在压泥机附近,且浓度较大、气流速度较小,说明压泥机附近可以适当增加通风口或扰流装置,利于臭气排出;另一部分臭气随着除臭系统的吸风走向聚集,且因为新风系统新鲜气流的补充,臭气浓度较低,说明房间另一侧无臭气排放源区域的新风系统风口可适当减少。

图2 断面臭气浓度分布图

图3 臭气速度分布图

4 地埋式污水厂除臭通风系统运行控制对策

4.1 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4.1.1 智能控制设计

恶臭气体动态多变,业内普遍控制方法是对风机进行控制,难以同时达到处理效果达标和降低运行费用两个目标。智能控制设计能以巡回式轨道机器人、智能检测头盔等监测方式为核心,更好地解决非线性、大滞后环节和变参数对象等控制问题[4]。

4.1.2 提高检测频次

根据进气浓度的检测结果及变化趋势进行判断,根智能控制反馈及报警情况适当提高检测频次。

4.2 运行参数优化控制

除臭通风系统可以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建模模拟,确定合适的换气次数及自然补风位置,在满足室内环境卫生标准的同时,又可优化设计、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

4.3 运行模式优化设计

4.3.1 精准化通风排污模型

通过对全面通风的排污模型与模仿进行分析与计算,从而节约新风系统的能源。全面通风有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自然与机械联合通风等各种形式。根据风量计算公式可算出,开启新风系统的时间及次数,将有害物浓度下降到预定浓度。

4.3.2 合理使用机械设备

对系统设备进行健康监测,并及时添置机电设备,为旧设备分担工作压力。此外,在运行过程中,合理的分配每一台机电设备的运行时间,不能够让机电设备始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6]。在除臭系统中风机、水泵这类的机电设备耗能较大,为其配备变频调速设备,根据电流、电压情况进行智能化处理,进而更好的节能降耗。

5 结语

地埋式污水厂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对除臭通风进行全流程优化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优化收集系统及仿真模拟的手段,为改善地埋式污水厂恶臭环境提供技术支持。合理选用在线监测系统,优化运行模式、运行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升除臭效能、降低运行成本、提升运维效率,研究高效节能降耗的方案。

猜你喜欢

臭气风量通风
烧炉取暖要注意通风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宝贵的“臭气”
污水处理与固废处理行业臭气治理技术探讨
焦化厂污水处理站臭气治理的实践
猪粪中添加腐殖酸添加剂可降低粪便中的臭气
1000MW机组一次风量测量装置技术改造
浅圆仓智能通风系统在冬季通风中的应用分析
煤矿主通风机风量的测定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小风量点火法在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