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敷贴辅助机械排痰在儿童大叶性肺炎康复中的应用

2022-09-15齐娟张义堂张迎霞

临床医药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大叶性肺炎肺部

齐娟,张义堂,张迎霞

(1.新野县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500;2.南阳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500)

大叶性肺炎是常见肺实质性炎症,好发于儿童群体,主要表现为发热、咳痰、喘息等,甚者可引发呼吸困难,且近年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威胁患儿生命健康[1]。现阶段,临床治疗主要采取常规抗炎、排痰等对症治疗。机械排痰是临床常用治疗方式,有利于改善患儿呼吸及肺部状况,但部分患儿经治疗仍存在痰鸣等症状,病情迁延[2]。中医理论认为大叶性肺炎属“咳嗽”等范畴,主要因外邪袭肺、热毒蕴结、肺气闭郁、痰瘀内阻所致,治疗应以宣肺运脾、清热解毒、化瘀祛痰为基本治则,故给予中药贴敷[3]。本研究选取收治的136 例大叶性肺炎患儿,观察中药敷贴+机械排痰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36 例大叶性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配对原则分为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68),其中对照组男38 例,女30 例,年龄2~15 岁,病程3~9 d;观察组男34 例,女34 例,年龄1~16 岁,病程2~8 d。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大叶性肺炎相关辨证标准[4];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大叶性肺炎相关诊断标准[5];发病时间<10 d;3个月内无激素类用药史;患儿家属均知情了解本研究并当面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存在先天性疾病;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抗感染、抗炎等对症治疗。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机械排痰。采用机械排痰仪(常州雅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YS8001X)体外振动排痰,时间为5 min,频率为20 Hz,于餐前或餐后2 h进行背部叩击,振动排痰,每日2次,连续治疗1周。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敷贴+机械排痰,将麻黄、儿茶、杏仁、石膏、甘草等药物,以2∶4∶1∶1∶1比例制成药饼,药饼厚度约0.5 cm,直径2~3 cm,将药饼贴敷于双侧天突穴、肺俞穴及膻中穴,每日1次,每次30 min;机械排痰治疗方法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周。

1.4 疗效判定标准

肺部啰音、咳痰咳嗽等症状消失,血常规恢复正常,X线显示病灶完全吸收为显效;肺部啰音、咳痰咳嗽等症状及血常规明显改善,X线显示病灶部分吸收为好转;肺部啰音、咳痰咳嗽等症状及血常规无明显改善,X线显示病灶无明显吸收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包括肺部浸润影情况、X线、白细胞计数、体温、吸出物细菌培养、氧合情况、气管分泌物等,计0~12分,分值越高说明感染越严重。对比两组咳痰咳嗽、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抽取两组患者3 mL空腹静脉血,离心取血清,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水平,对比两组免疫功能。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抽取3 mL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白介素-8(IL-8)、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IL-6,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水平。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9,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单位:例(%)

2.2 两组CPIS评分对比

治疗1周后两组CP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P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CPIS评分对比 单位:分

2.3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咳痰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单位:d

2.4 两组免疫功能对比

治疗1周后两组IgG,IgA,IgM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IgG,IgA,IgM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免疫功能对比 单位:g/L

2.5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1周后两组血清IL-8,ECP,IL-6,CysLT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IL-8,ECP,IL-6,CysLT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3 讨 论

大叶性肺炎是呼吸道常见疾病,是肺部感染支原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造成免疫调节刺激,引发呈大叶性分布的急性炎症,可导致患儿咳嗽、发热等症状。若未进行及时有效治疗,病情延绵可进展为肺内、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6]。

机械排痰是临床治疗常用手段,但对部分患儿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近年中医在治疗大叶性肺炎中取得一定效果。大叶性肺炎属“咳嗽”范畴,其主要病机在于肺气虚弱,外邪侵袭,热毒蕴结于肺,肺气闭郁,痰瘀内阻,致咳嗽症,故治疗应遵循宣肺运脾、清热解毒、化瘀祛痰的基本治则[7]。中药敷贴为中医外治常用手段,于相应穴位贴敷药物,药物经皮肤进入经络血脉,发挥治疗作用[8]。大叶性肺炎中药贴敷治疗采用杏仁、石膏、甘草、麻黄、儿茶等药物,对天突穴、肺俞穴及膻中穴进行贴敷,其中杏仁具有平喘止咳之效,石膏具有泻火清热之功,甘草具有解毒清热、调和药性之用,麻黄具有平喘宣肺之功,儿茶具有化痰清肺之效[9]。诸药合用,贴敷于天突穴可理气止咳、平喘化痰;贴敷于肺腧穴可理气降逆、清热、止咳、补肺虚;贴敷于膻中穴可宣肺化痰、理气止咳。共奏疏经通络、宣肺平喘、清热止咳之功效[10]。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咳痰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1周后观察组CP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药敷贴+机械排痰应用于儿童大叶性肺炎康复中疗效确切。相关研究显示[11],病原体感染所致炎症反应是大叶性肺炎患儿病情发生、进展的关键因素;IgG,IgA,IgM是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常用指标,其水平升高有利于抑制大叶性肺炎患儿病情进展。肺部感染发生时ECP,CysLTs水平升高,可促使气道分泌物增多,影响气道平滑肌舒张,可作为评估肺部炎症程度的参考指标[12]。IL-8和IL-6作为可溶性炎症介质,广泛存在于机体多种感染性病变,其水平与炎症反应呈正相关,影响患儿免疫保护因子水平,从而加剧大叶性肺炎病情[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周后观察组IgG,IgA,IgM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8,ECP,IL-6,CysLT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药敷贴+机械排痰有利于减轻大叶性肺炎患儿炎症反应,促进免疫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大叶性肺炎肺部
肺部超声对肺水肿严重程度及治疗价值的评估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探讨高分辨率CT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咏松
“大叶”莲雾在广西南宁的引种表现及栽培要点
大叶绿萝
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