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文化的轻喜剧
——《智得其乐》序
2022-09-15毛时安
■ 毛时安
高压、快节奏的城市现代人,需要精神的润滑剂,需要轻喜剧缓解心理所承受的紧张度。笑一笑,已经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因为难得,更成为安抚心灵的奢侈品。人性自己意识和未意识到的种种缺陷,也需要善意而尖锐的提醒、批评和讽刺。漫画就是这样的必需品兼奢侈品,是我们提神醒脑的清凉油。
30年前,一个30岁上下的年轻人,在上海九江路《新民晚报》一间三平方米、放着两张办公桌的斗室里,被中国老报人严独鹤先生的孙子、晚报文艺部主任严建平一眼相中,让这个初进报社不久的年轻人开个老少咸宜、喜闻乐见的漫画专栏。其时正是肯德基、麦当劳刚刚进入中国,快餐成为市民生活新鲜事的时候,这个年轻人画蓝图、打地基、找食材、寻客源……经过一年郑重其事的筹划,终于开出了一家极具上海特色的艺术“快餐店”。1992年10月,《智慧快餐》在延安中路《新民晚报》新大楼新鲜出炉。也许画家自己也没有想到,太阳升起又落山,春花秋月,这个漫画“快餐店”一开就是30年。30年来,《智慧快餐》每周末随着创办于1929年的《新民晚报》,像一只讨人喜欢的百灵鸟“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数以百万计的读者每周末翘首以盼的一出令人莞尔一笑的轻喜剧。30年来,在上海的马路街头、公交车站,在世博会的文明卡上,在电信的电话卡上,在邮局的首日封上……我们都会与《智慧快餐》不期而遇。特别是这些年《智慧快餐》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插着微信的翅膀,已经成为“吃瓜群众”围观的“吸睛网红”。事实上,30岁的《智慧快餐》已经成为上海文化的一道美丽风景线,成为上海市民喜欢的一出都市轻喜剧,而其深层则是上海人以幽默的方式对现代人的智慧而深刻的反思。
当年的快餐,经过30年的精心烹饪,如今已经成为一道文化艺术的名菜。那个30年前端出第一道智慧快餐的年轻漫画家,就是今天上海美术家协会的主席——郑辛遥。
快餐是如何做成名菜的
30年来,我们生活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在这20年里,9·11事件、伊拉克战争、金融海啸、5·12汶川地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非典”、“新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70周年大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少伟大的历史时刻和事件,从我们面前呼啸而过。而一份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智慧快餐》却能始终在时代的潮流中保持着自己的艺术魅力,不但被国内众多报刊转载,还不时被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媒体转载,在国内外屡屡获奖。一道看似简单的漫画快餐是如何做成经久不衰的艺术名菜的?
我以为,掌勺的郑辛遥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艺术界同行关注:
图1 郑辛遥《成绩简单写复杂,复杂问题简单写》
图2 郑辛遥《有限的大脑,无限的大数据》
图3 郑辛遥 《万无一失》 1987年 (获比利时第26届国际漫画节漫画比赛第八名)
图4 郑辛遥 《无题》 1987年 (获日本第8届读卖国际漫画大赛优秀奖)
小漫画大智慧,小漫画大道理,小漫画大世界,小漫画大文化。《智慧快餐》的轻松背后有着深沉的思考,喜剧轻松幽默的形式背后是郑重的、庄严的人生思考和苦心孤诣的艺术追求。我曾经见过滑稽大师姚慕双、周柏春,他们有个名为《说英语》的段子,周柏春面对自以为英语了得的姚慕双,一口气把英语26个字母倒背如流,直到最后吐出DCBA几个字母,让搭档大丢颜面,也让观众们在哄堂大笑中悟出哲理。他们曾告诉我,为了想出一个健康的噱头和笑料,想得痛苦不堪、夜不能寐。上穷碧落下黄泉,像屈原问天那样,面对大千世界在追问,只不过换了一个追问的环境,不再是芦荻摇曳、一片荒凉的汨罗江畔,而是在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一片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想想为了轻松的幽默而沉重地痛苦,也是一道很滑稽的“智慧快餐”。我有时会同情辛遥为了喜剧而带点悲剧、苦戏色彩的创作过程。他总是在茫茫大千世界寻找着智慧快餐的食材。我们都曾有过排队等候的焦虑体验,可是有谁像辛遥一样发现“排队的欣慰不是前面的人越来越少,而是后面的人越来越多”的微妙心理呢?
抵达纯粹漫画的运思。漫画界老前辈方成说,哲理漫画是构思难度最大的“纯”漫画。确实,《智慧快餐》充分展现了哲理漫画的纯粹性。从来没有呼天抢地的号叫,没有心酸刻薄的谩骂,没有博人眼球的出格乖谬之举,也没有耳提面命的训斥和标语口号式直奔主题的说教。只是从容不迫、月白风清的娓娓而谈,是朋友之间友好平等的对话。它总是以简洁明快、极具创意、出乎意料的巧妙构思,令人击节叹服。谁的创新力、想象力越强大,谁在反方向的路上走得越远,谁就越能赢得读者的芳心。一般来说,一文一图之“文”还是说理,它必须转化为“图”,即实现由逻辑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转换。如“拥有即负担”,言简意赅,怎么表现?一个人大汗淋漓背着一辆汽车!人们总是一味地想“拥有”,可是我们是不是经常在做着吃力背汽车的蠢事?“选择最好的未必就是最好的选择,合适才是最好的”,有点弯弯绕,怎么表达?一头大象想把一只脚伸到女士的高跟鞋里。生活里有很多让人羡慕的选择,可对于选择者来说,无异于那只大象脚下的漂亮高跟鞋。“一个愚蠢的人总是会找一个更愚蠢的人来崇拜他”,小说家左拉用洋洋万言的短篇小说《陪衬人》讲了个相似的道理,而在画家郑辛遥笔下,是一个西装革履、脑袋却是反转皮鞋的大人物,身旁有人吃力地在为他擦脚下的那只皮鞋。艺术本质是非常规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智慧快餐》经常用“纯漫画”的智慧挑战着我们的智商,让我们想一想,再笑一笑,重回“一文”之理。
图5 郑辛遥 《虎虎生威》
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读者在《智慧快餐》中看不到让人眼花缭乱的图像,没有故弄玄虚的复杂造型,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啰嗦。几乎每张作品都一目了然、简单明确,带着鲜明的郑氏印记:一是黑白处理,对比鲜明,压缩色彩,排除进入智慧快餐的视觉干扰;二是简笔画法,用笔简约,线条流畅,造型简单夸张。“非典”时期,淮海路街头有一张他的《请勿随地吐痰》宣传画。画中一个手插在裤兜里的行人,回头就吐,随着抛物线坠地的居然是一颗结结实实的黑色炸弹,吐痰人漫不经心的神态和炸弹的对比,用笔轻松又触目惊心。近年来他的生肖漫画,更是充分展现了简笔的特长。猪年《猪圆玉润》突出猪肚的浑圆饱满和翘起的猪嘴;鼠年《鼠年大吉》是从“头”贯穿到“尾”的一根线条,灵动快乐;牛年《牛气冲天》突出向前拱起的牛背和饱满有力的浓墨牛角;2022年的《虎虎生威》突出了老虎回头瞬间的威风凛凛和尾巴的坚挺高扬。他的生肖漫画,像春联和福字,成为我们跨入新年的节庆符号。简笔不是简单、简陋,而是苛刻到近乎自虐的提炼和提炼后充满了丰富想象力、启迪心智的简约。正如他的漫画《简单是用复杂来支撑的》所表达的那样,一半表盘、一半机芯,支撑一目了然的指针准确计时的是表盘后复杂的钟表结构。在文字、线条、造型上,画家惜墨如金到了经典名著中吝啬鬼般锱铢必较的地步。话不说穿,理不讲完,笔不画满。画家做减法,让读者做加法,穿越有限的形象走入广阔的想象和思考的世界。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有一种通过局部想象创造整体的“完型”能力。意到笔不到。三笔留海短发、一笔勾脸,四根长线条,加一张嘴、一副眼镜,就让大嗓门、乐呵呵,曾经出镜率颇高、家喻户晓的老上海文化“教母”级作家程乃珊呼之欲出。“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由最具鲜明特征的“一点”引发想象的“其余”,这正是《智慧快餐》极简主义漫画的艺术魅力所在。
辛遥漫画特别追求线条之美,讲究线条的视觉效果。他作画大都是用马克笔,用笔时突出强化硬笔特有的坚挺流畅的现代感和装饰感。马克笔的长处是便捷,局限是线条易呆板,少趣味。辛遥漫画借鉴中国书法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记号笔快慢速度、粗细调节、力度变化的长期摸索,让硬笔线条显示出了许多软笔才有的节奏变化的笔性,特别是作画时的情感状态。难得的是,他的生肖图用毛笔作画,猪的浑圆、牛背的拱起,仍然能保持着硬笔画法线条匀称、饱满,快速而肯定的风格。生肖形象一个个如行云流水、平川走马,一笔成型,非常之“爽”。且看虎背的那根曲线,就在一气呵成的运笔过程中,既有硬笔的坚挺畅快,同时那毛笔飞白、枯润丰富变化的东方韵味更尽显无遗,现代和东方在此浑然一体。
一个漫画家的艺术生涯“三级跳远”
古人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西人说,精神痛苦地受孕,却幸福地分娩。成功者从来不是童话和神话,只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连载小说。辛遥送给我一幅扇面,上题“生命在于运动,资金在于流动,朋友在于走动”。作为常走动的朋友,我几乎目睹了他漫画生涯的“三级跳远”。
第一跳,破釜沉舟,只是为了许身漫画。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华君武、丁聪、张乐平、方成这些老漫画家的作品点燃了辛遥漫画创作的热情火苗。1979年10月30日,他加入上海市工人文化宫漫画创作组不久,第一幅漫画《勤“捡”持家》见诸中央媒体《工人日报》。双喜临门,1980年大年初一《解放日报》又有漫画《各有所赏》赫然在目。其时,郑辛遥就职于上海电报局办公室。在计划经济时代,性格平和的他毅然决然地砸掉自己手里端着的那个让多少人羡慕不已的“铁饭碗”,当起了自由职业的漫画家。1985年元旦,他开始蜗居在家,美滋滋地做起“专业”漫画家了。第二跳,一脚踏进《漫画世界》的大门。《新民晚报》的《漫画世界》创刊,《三个和尚》的导演阿达向《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张乐平、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艺术指导特伟推荐说:“上海有个年轻人喜欢画漫画,单位的‘铁饭碗’也不要了,情愿在家创作漫画。”上海是中国现代漫画发源地,20世纪上半叶,丰子恺、叶浅予、丁悚丁聪父子、张光宇兄弟和许多漫画大家都在上海引领漫画蓬勃发展。而30年前《新民晚报》三平方米的办公室则集中了华君武、丁聪、张乐平、方成、特伟这些中国漫画界富有才华的前辈大师,还有国际动画界知名的上海美影“三剑客”阿达、詹同、王树忱。郑辛遥在这支中国漫画的“梦之队”怀抱里如鱼得水。每次编委会、审稿会上,前辈大师片言只语的精彩点评,让他如阿里巴巴闯进那个满目金银财宝的山洞一样,开眼界、长见识,从学徒到满师,收获了对漫画本质的理解和创作的领悟。辛遥勤奋好学,为人热情谦和低调,大概还有他那胖乎乎、满是喜感的长相,也让前辈们欢喜不已。华君武称他是上海“华办”。他的漫画时常得到这些前辈大师的指点,真是水涨船高。1987年,他的《无题》《万无一失》《马拉多纳漫画肖像》在日本、比利时、意大利连中三元。一路上语言不通,以漫画交流,一周途径六国,成为中国漫画出国领奖第一人。怀着一颗驿动的心,1988年他异想天开,带着前辈的介绍信,以求读生签证到日本逐个拜访漫画家。结束东瀛漫画之旅后,1989年他又被保加利亚漫画比赛主办方邀请,成为担任国际漫画评委第一人。域外之旅让年轻的画家有了一份难得的国际视野,学会了漫画的国际语言,他的漫画也让国外同行认识了当代中国人乐观、幽默、开朗、热爱生活、富于想象、善于思索的精神气质。他的这番经历,诚如广东前辈漫画大家方唐戏说的那样,“辛遥,我的印象像个充满艺术细胞的流浪的波西米亚人,是命运和奇迹的混合体。他曾用漫画加清凉油这种国际语言和中国土产,打通了从远东到欧洲的各种关卡,跑到保加利亚担任国际漫画比赛评审。他敢于班门弄斧,能在漫画之国日本写漫画混日子。如果把辛遥扔到南极去,也会混出名堂:因为他有过人的智慧。”第三跳,即是本文开头的一幕,《智慧快餐》开店营业,30年精心打造一块金字招牌,让以赵超构先生为代表的《新民晚报》的市民文化传统,在漫画中得到了文脉的传承。
30年来,郑辛遥像一个喜欢搭乐高的快乐孩子,用一块块来自万花筒般五彩斑斓生活的积木,垒起了1500张洋洋大观的《智慧快餐》。他那双镶嵌在略带喜感的圆圆的脸上的眸子,透过同样圆圆的镜片,始终友好而带着善意地观察着这个时代,深情地看着脚下这座城市的变化和生活在其中的芸芸众生的生态与心态,用他的机智和幽默,随着时间在思考。文字隽永,线条洗练,图式明快,几乎可以一眼看穿,清澈见底,但却像一壶顶级龙井和铁观音,回味甘甜而悠长,形成了其漫画温婉而不失深思、讽刺而又优雅的轻喜剧风格。让深刻、深邃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变成了大众喜闻乐见期盼的“思享”,成了上海这座城持续了30年而且还在继续演出的、为广大读者牵挂在心的文化轻喜剧。《智慧快餐》20周年画展,美术馆工作人员惊叹人员爆棚。在一个纷繁激变的时代,《智慧快餐》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人为什么活着,人如何活着,人如何面对司空见惯的生活陋习,人如何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不断认识自己,正视自己。
郑辛遥《智慧快餐》30年长盛不衰给我们很多启示:
中国诗文艺术历来有“美刺”即歌颂赞美和批评讽刺的传统。近现当代的中国漫画是一种以讽刺幽默为特点的艺术,这正是中国文化“美刺”优秀传统的时代体现。然而时至今日,随着老一代漫画家的退隐,漫画的整体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实,在笔者看来,今天正是一个特别需要漫画针砭的时代。在党对腐败问题的雷厉风行整治中腐败官员的丑恶言行嘴脸,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做派,以及影响社会进步发展的各种陈规陋习,都需要漫画积极发挥讽刺、批评的功能,匡正时弊,而高节奏、高强度的现代生活也迫切需要幽默的润滑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日益丰富广阔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的健康进步与发展。
自然界很多物种的消失,在于其生态的毁坏和消亡。同样,许多文化形态、艺术种类,包括不少国家民族语言的消失,就在于其文化生态的劣化沙化。漫画是文艺百花园里一株带刺的玫瑰,很难想象百花齐放没有玫瑰的色香;它又如文艺的轻骑兵,明人快语,反映时代具有“短平快”的效果。好的漫画经常带有一定的讽刺色彩,有的甚至不乏辛辣。但偶尔因为认识的偏差,或者讽刺批评过于尖锐,会引起社会的逆向反应,因此,漫画、包括相声的创作逐渐变成了“带电作业”。我们要有适合文艺规律的容错和纠错机制,努力为讽刺艺术的创作、生长创造其必需的良好、宽容的文化生态环境,并为优秀漫画提供经常性的发表平台。很难想象,离开《新民晚报》三十年如一日的发表支持,是否还会有今天郑辛遥《智慧快餐》的洋洋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