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党建力量浇灌人才之花

2022-09-15别致

当代党员 2022年17期
关键词:民商法党史师生

文|七一客户端暨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记者 别致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2019级新生开学“第一节思政课”

8月,骄阳似火,热情洋溢。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会议室里,民商法学院党委书记张伟莉和老师们正在热烈讨论。再过1个月,大学新生就要踏入校园了,他们在商量如何讲好“第一节思政课”。

开学典礼上的第一节思政课迎来新一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最后一节思政课护送他们奔赴远大前程,这是民商法学院的惯例,也体现着民商法学院党委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思路。

“高校基层党建的落脚点在立德树人,因此要凝聚师生,在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发力。”张伟莉说。

师生连心 基层治理添效能

学校学院出台的新规定让人“破大防”?

新的教学安排与个人计划“撞车”“离大谱”?

等等!先别急着上网“吐槽”。

出现这样的问题,不一定是学校工作部署有误,也可能是沟通没到位;教学安排虽无法面面俱到,但管理科室的老师也可酌情调整。

由于学生和教师的信息不对称,在高校,这些恼人的情况确实时有发生,要达成上述的解决方案,师生之间的沟通就显得极为关键。

“我们行政党支部希望能依托基层党建搭建一个师生常态化沟通交流的载体,从根上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张伟莉回忆,2020 年,在民商法学院党委支持下,原本由学院各科室和部分班子成员组成的行政党支部,优化了党员构成,吸收了一部分来自本科和研究生各年级的学生党员,更名为师生混合党支部。

这一更迭是师生关系纽带的缔结。

“行政管理的老师们需要明晰,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如果脱离了学生,决策在具体执行中是否遇到问题,效果如何就无从得知。”张伟莉说,要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首先就要知道大家的需求是什么。

师生混合党支部中的学生党员由此担起了上传下达、宣传解释的重任,每个月固定的政治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会,保证了各个科室的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两次线下“碰头”。其他议程结束后,由学生党员提出近期学生群体普遍反映的疑惑、意见,有需要解释的,教职工党员在会上即可解惑,有需要改进的,教职工党员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后,即可着手调整。

以学生党员为媒介,教职工党员不断完善师生信息沟通机制,极大提高了学院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师生拧成一股绳,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与日俱增。从行政党支部转变为师生混合党支部,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也不仅仅是党员构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工作方式的改变,育人使命感的提高,工作作风的改进,由此带来更高质量的基层治理效能。

课程思政 多种模式促“立德”

“这是一封在1949 年重庆解放前夕,江竹筠烈士写就的托孤信。在生命的尽头,她除了依旧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还有对孩子深深的牵挂。”低沉的声音将观众带回到那个风雨飘摇,革命志士却信念坚定的年代。这是民商法学院教授张力在主讲“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家教观”,也是“法学教授学党史”系列微党课的第一课。

2021 年,民商法学院民法党支部联合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七一客户端推出“法学教授学党史”系列微党课,法学教授们以党史为教科书,将法学专业知识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之中,进一步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使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机结合,让师生在更浓烈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中得到思想升华。

而这,只是民法党支部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相融合的探索之一。

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法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孜孜求索,相继建设了“特色课程+实践课程+微党课”7 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群。其中,民商法学院院长李雨峰负责的《知识产权法学》入选了重庆市2021 年高校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

课程思政建设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系统培养,教授们还带领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去往社区村坝普法,让学生在实践的课堂中成长起来。

“高校党建工作有时候不是显性的,而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张伟莉说。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在未来,民商法学院还将进一步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创新多种模式,强化示范项目的建设与经验总结,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案例、方法、路径,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致理小叙”党建育人新思路

8 月,西南政法大学致理楼三楼的露台一角,遮阳伞投下一片阴凉,伞下是干净整齐的桌椅,静静等待着师生们9月“返航”。

两个月前,张伟莉与十余名学生在这里开展了上一学期最后一次“致理小叙”活动。

“老师,我觉得申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审批太复杂,我这次报晚了,审批时间不够,就没获批。”受挫后沮丧不已的刘同学向张伟莉诉苦。

对此,张伟莉首先安抚了他的情绪,并提醒他以后应该在程序把控上多加注意,增强规则意识,同时引导刘同学思考起志愿服务的本意。

“如果这个活动没有志愿服务时长的认定,是否还能做起来?”张伟莉循循善诱。

“可以。”刘同学仔细思考后说。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不为这个认定,纯粹地从公益的角度出发,开展志愿活动,回归志愿服务本身?”张伟莉引导道。

这一番交流,让刘同学豁然开朗。令他意外的是,果真有20 多名同学报名,最终与他共同完成了清理游泳池的公益活动。

“这场谈话的意义,第一在于让他明白遇到挫折时不要单纯归于外因,要学会反思和成长;第二在于因事而化,告诉他不是做所有事都要有功利的动机,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张伟莉说。

在张伟莉看来,帮助学生思想成长与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同等重要,而这些,就是“致理小叙”被创造出来的动因。

2018 年,为了让党委更加密切地联系师生,民商法学院党委创新推出“致理小叙”这一党建品牌。“致理小叙”将师生混合党支部收集的话题通过民商法学院党委微信公众号“民商荟”进行发布,每一期都由分管相关领域工作的党委委员主持,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报名参加。以此为载体,学院党委能够面对面了解学生所思,常态化开展听取意见、了解需求、及时改进工作。

不仅在这个露台,走廊里、小广场上都能看到师生们开展“致理小叙”的身影。形式灵活的“致理小叙”,俨然成为民商法学院师生喜闻乐见的交流平台,让师生间的信任感不断增强。

“学院党委决定整个学院的发展方向,‘致理小叙’的诞生,对学院党委而言,最重要的是有助于优化整个党委班子的决策。”张伟莉说。

这些亮眼的探索,都可以归结于民商法学院党委的“12345”特色党建工作体系:以“立德树人”为一个中心,围绕“教师、学生”两类群体,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推行“组织力、凝聚力、引领力、成长力”四个工程,最终实现高校院系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政治把关作用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推动改革发展到位“五个到位”。

接下来,民商法学院党委将继续以党建铸魂,探索“智慧党建”新形式,聚焦“规范与质量”,提高党建水平,以党建“攀登计划”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以育人为本,培养出一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事业闯将。

猜你喜欢

民商法党史师生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民商法课程体系:经验与改革方向
关于民商法的研究方法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市场经济视域下民商法承载的伦理内涵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