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背景下甘肃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2-09-14张存刚罗小艳
张存刚,董 宇,罗小艳
(1,2,3.兰州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兰州 730000)
一、引言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国内市场正面临着深刻变革。甘肃省地处我国欠发达的西北地区,需扩大经济规模、促进转型升级,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双重难题。因此,通过高质量发展提升综合实力、缩小发展差距仍然是当前甘肃省的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明确“十四五”时期要以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强行动为主要抓手,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充分发挥通道、枢纽、文化优势。这是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优化升级经济结构、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RCEP的正式生效将有助于甘肃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质效、优化开放布局。
在RCEP签署前和签署后两个时间段中,学术界对其进行了不同的讨论。在RCEP签署前,学者多集中于研究其谈判进程所面临的挑战与生效后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曹广伟(2019)等从印度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经济发展分三个方面对其在谈判过程中的犹豫态度及其原因作出解释[1]110-133;张彬(2016)等探究了RCEP各成员国的不同立场及因此存在的谈判障碍[2]122-130;何军明(2014)等从关税减免、服务贸易自由化、原产地规则协调问题三方面分析其谈判中存在的挑战[3]38-40。张珺(2018)等结合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发现,在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中,CPTPP和RCEP对主要经济体GDP增长、社会福利、贸易条件有所改善[4]12-20;刘宇(2017)等认为除了考虑关税削减对我国GDP的增长效应,还应加入时间成本削减因素研究RCEP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否则将严重低估贸易自由化潜在的正面影响[5]2777-2790。RCEP正式签署后,学者们对其具体规则和经济发展各方面影响作出了解读与预测:李宏兵(2022)等基于跨境电子商务规则概括了CPTPP、USMCA、DEPA及RCEP之间的差异,并阐述了RCEP框架下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理论机制[6]30-38;马一德等(2022)等解读了RCEP知识产权规则的“东盟模式”,认为RCEP知识产权规则包容性强,但也存在先进性不足、深度性不够的问题[7]69-76;王蕊(2022)等说明了RCEP与CPTPP中数字贸易规则的差异,指出我国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竞争将面临意识形态、网络监管、信息安全等多重挑战[8]12-18;陈耸(2022)等通过实证分析发现,RCEP会对各成员国农产品生产、价格、贸易、生产者与消费者福利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9]30-39;洪治纲(2022)等认为RCEP中对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制有别于欧美所倡导的单一性规制格局,其包容性、合作性、共治性将有助于推动构建全球数字命运共同体[10]83-94;潘晓明等(2021)认为在逆全球化、大国博弈国际环境下,尽快实现RCEP生效能够降低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面临的未知风险因素[11]108-117。基于现有的研究,本文旨在于探究RCEP生效后对于甘肃省产生的影响,甘肃省如何借力RCEP参与“一带一路”,发挥“1+1>2”的效应,如何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提升产业能级,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催生经济一体化新活力,谋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全球经济贸易,提高甘肃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二、RCEP对甘肃省进出口贸易水平的影响机理
(一)降低外部环境冲击,占据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一带一路”为甘肃省提供了向西开放的契机,合作对象主要为阿联酋、沙特、俄罗斯、伊朗等国家。从2011年起,甘肃省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份额占甘肃省出口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其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至17个百分点。但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向”沿线地区仍与其保持频繁的贸易往来,是甘肃省对外贸易合作的重点地区[12]1029-1039。东盟十国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历经多轮谈判,以包容性特质优化和整合了多个自贸协定,还在中日韩之间建立了新的自贸伙伴关系,致力于通过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区域内均衡发展,是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互惠的大型区域自贸协定[13]10-22。RCEP的签署与“一带一路”倡议互为补充,其制度一体化特性推动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提升区域内贸易的稳定性和互联互通,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抵御逆全球化浪潮,预示着自由贸易与多边主义的胜利。积极对接融入RCEP经贸圈,助力甘肃省外贸在向西开放的同时稳定出口至东盟国家份额,是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现实路径,有望扭转甘肃省出口至RCEP成员国的逆差趋势。
(二)制定统一规则,实现要素自由流动
马克思对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出了开创性研究,认为生产关系能否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保持一致决定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力大小,自此经济学家开始重视研究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4]422。20世纪70年代,诺思对新古典增长模型产生质疑,认为投资的增加、劳动投入量的扩大、技术进步等因素本身就是经济增长,所以它们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真正决定经济增长的是制度性因素,并在后来构建了制度变迁理论框架(诺斯—戴维斯模型),对导致交易费用降低的制度演进机制作出科学解释[15]。RCEP正是通过降低交易性成本促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区域内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布局,最终促进区域内各国经济增长,据国际知名智库测算,未来五年内,RCEP 可望带动成员国出口、对外投资存量分别增长10.4%、2.6%,从而拉动GDP比基线多增长1.8%[16]16-19。
RCEP协定涵盖了货物、服务、投资等全面的市场准入承诺,对缔约方的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都进行了约束与统一,以减少非必要技术性贸易壁垒。首先,RCEP协定促进了货物与服务贸易流动性,货物贸易核心内容为关税减让和非关税措施方面的约束。其中,关于货物贸易的两大亮点:一是RCEP成员承诺通过立刻降税和过渡期逐步降税方式,最终实现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零关税[17]127;二是原产地累计规则,这一规则使得此前根据成员间双边自贸协定原产地规则不能算作某国原产的某一产品,经过区域价值累积后,可能被认定为RCEP区域原产,从而享受RCEP优惠关税。这将不仅能够提高进出口贸易的自由化与便利化,有助于扩大RCEP成员之间的贸易,还将极大地促进区域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和发展。
其次,RCEP协定促进了投资领域自由化。RCEP15个成员国均采用负面清单方式对制造业、农业、林业、渔业、采矿业5个非服务业领域投资作出较高水平开放承诺[18]76。这是我国首次在自贸协定项下以负面清单形式对投资领域进行承诺。RCEP成员国对甘肃省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主要投资领域包括交通、仓储业和环境公共设施管理等。2021年甘肃省与RCEP成员国开展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有25家,主要投资国为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13年以来,RCEP成员国在甘肃省设立外资企业34个,东盟、韩国是对甘肃省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地,实际利用外资2.38亿美元。2021年RCEP成员国对甘肃省直接投资为3167万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29.2%。RCEP的生效实施,将为甘肃省吸引外资带来更多机遇,促进甘肃省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
最后,RCEP促进了营商环境规范化。为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提高经济效率,RCEP对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包容性方案、并规定竞争政策和法律方面进行合作的框架,为外贸发展提供了优质稳定的环境,确保成员国之间公平贸易,反对市场垄断,助力甘肃省在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过程中,打造高标准营商环境,提升甘肃省的进出口潜力,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综上所述,RCEP协定通过实现在投资、贸易、营商环境方面的制度联通,以打破制约对外贸易的显隐性成本与非必要技术性壁垒,从而降低贸易交易成本,促进区域内部贸易与投资相互需求的扩张及资本、劳动力、数据等生产要素在全域高效便捷的流通,助力区域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
(三)竞争加剧,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认为,地理位置决定经济活动具体聚集点。在开放型经济背景下,空间集聚特征进一步加强,经济活动通常向港口地区集聚,大幅度降低了运输成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同样遵循空间集聚理论,依赖于国际贸易的外向型产业聚集在以港口城市为核心的东南沿海地区,充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提高了国际竞争力。但受限于空间集聚的边界性和我国经济地理所形成的区域分割性,我国并不能遵循像俄罗斯、美国等大部分国家将经济集聚到少数几个区域的规律,而是应该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经济空间布局,形成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的经济集聚区[19]30-42。国家层面的经济集聚主要在东部沿海城市进行,随着中西部地区制度性成本与非制度性成本的降低、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建设使我国中西部地区突破区位优势,中西部地区有望在对外开放水平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建立区域层面开放型经济集聚区,这也是解决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路径。在当前国际局势下,构建国内区域层面开放型经济新空间布局无疑会受到纵向分工上缩短、横向分工上区域集聚化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产业间联系的影响[20]39-45,RCEP的签署作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将在联结国际区域市场,解构与重塑全球价值链方面产生系统性影响[21]60-69。得益于RCEP自贸区的建立,东亚地区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区域经济将逐渐演化为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因受制于政策倾斜、区位条件等因素,甘肃省投资严重下滑,人口流失、经济增长动能缺乏、再加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缓慢都进一步拉大甘肃省与我国中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蓝庆新(2022)等发现其开放发展规模小、竞争力相对较弱,难以实现高水平对外联动发展[22]1-9。2021年甘肃省出口商品中资源型重化工业产品、初级农产品的出口金额排名前列,劳动密集型产品面临着发展中国家的低端挤压。一方面,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一些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随着关税减让、原产地累计规则等优惠政策的实施,这些国家的低端产品出口优势明显,甘肃省初级农产品的出口势必受到这些国家的威胁。另一方面,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加入必将导致资源型重化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处于更大的劣势。且部分产品关税的降低将增加国内其他地区对RCEP成员国商品的进口,不利于其在国内市场的循环流通。对此,RCEP签署所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现象势必对国内分工、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冲击,在“强工业”背景下对甘肃省传统产业进行“三化”改造已成必然。RCEP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理念倒逼甘肃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放管服”为主线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为本地企业出口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降低生产技术性成本与制度性成本,顺应时代要求,深度参与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高甘肃省对外开放水平。
三、甘肃省进出口贸易现状
(一)甘肃省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分析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7年至2021年甘肃省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除2018年外,甘肃省与RCEP成员国出口贸易额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进口贸易额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进口额占贸易总额的比例大于出口额占贸易总额的比例,贸易逆差额由2017年的19万美元逐步扩大至2021年的49万美元。虽然甘肃省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在省内总进出口贸易中有着重要地位,但出口贸易始终处于劣势状态,且出口贸易状况逐渐恶化。
表1 2017—2021年甘肃省与RCEP成员国商品交易进出口总额 单位:万元
(二)甘肃省与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甘肃省与各RCEP成员国的贸易往来中,澳大利亚、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与甘肃省的贸易往来较之其他成员国更为频繁,贸易额占甘肃省与RCEP各成员国商品交易贸易总额的比重达90%以上。其中,出口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的贸易额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出口至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的贸易额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与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进口贸易额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进口贸易额呈下降趋势。并且澳大利亚是甘肃省第一商品进口国,其进口贸易额比重达35%左右。从总体上看,虽然甘肃省同RCEP成员国中六个主要贸易国的出口贸易额占总出口贸易额的比重大于进口贸易额占总进口贸易额的比重,但甘肃省的进口贸易总额却远大于出口贸易总额,即甘肃省同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出口贸易状况不断恶化。
(三)甘肃省与RCEP主要贸易成员国的出口商品类别分析
2021年,甘肃省出口至RCEP成员国商品贸易总额前五的国家分别是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日本、越南。出口至这五个国家的贸易金额占出口至RCEP各成员国总贸易总额的78%。从商品结构来看,按照HS编码分类,出口金额最多的商品为第十六类、第十五类、第六类、第二类这些资源型重化工业产品和初级农产品,其中,资源型重化工业产品出口占比较大的分别是钢铁及钢铁制品、铜、镍、铝等有色金属及其制品、无机化学品、有机化学品和肥料等低附加值工业产品;植物产品出口占比较高的分别是食用蔬菜水果、根及块茎,含油子仁及果实这些初级农产品。甘肃省地形跨度大、气候独特、农业优势明显、矿产资源储量丰富,这间接造成甘肃省出口至RCEP成员国的商品结构分布形态。从总体上看,甘肃省出口至RCEP成员国的商品结构较为单一,商品种类相对较少,工业产品的生产过于依赖工业原料,初级农产品出口比重过大,使得甘肃省出口贸易难以可持续发展。
表2 2019—2021年甘肃省与各RCEP成员国贸易总额占比 单位:%
四、RCEP背景下甘肃省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至RCEP成员国产品结构单一,处于产业链低端
RCEP成员国间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据马盈盈(2022)研究得出,RCEP区域内部已形成明确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在中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中,中国主要提供中等技术零部件和服务;低技术制造业产业链中,中国主要提供劳动密集型加工装配服务[23]25-38。甘肃省出口至各RCEP成员国主要商品类别为初级农产品、纺织服装类产品、贱金属制品、重化工业类产品、机械器具类产品,这些出口多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附加值较低,在抢占RCEP国家市场时优势不明显。一方面,甘肃省在RCEP内部只能参与以“日韩的高技术密集型精密零部件—东南亚地区或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装配—中国以及其他地区的消费”低技术制造业产业链国际循环。另一方面,RCEP将会促使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流向区域内各方面成本较低的东盟国家,因此,甘肃省需提供更大的优惠措施才能从RCEP国家吸引外资或承接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抵消东盟国家的低成本优势。
表3 2021年甘肃省出口至RCEP成员国的主要商品类
(二)与RCEP各成员国贸易不均衡,对外贸易市场有待开发
2021年,甘肃省对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的进出口总额较高,但对柬埔寨、缅甸、菲律宾的进出口总额较低。其中甘肃省对澳大利亚的进出口总额为26.40亿元,占甘肃省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8.64%;同期甘肃省对柬埔寨的进出口总额为0.37亿,占甘肃省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0.40%,差距十分明显,这将不利于甘肃省对外贸易的全面均衡发展。其中,菲律宾对我国承诺协议生效立即降为零的比例为74.9%,最终零关税比例高达90.5%;柬埔寨、缅甸对我国承诺协议生效立即降为零的比例为29.9%,最终零关税比例达到86.3%。因此,贸易不均衡不利于甘肃省充分享受RCEP作出的关税减让红利。甘肃省如何牢牢抓住RCEP带来的企业经营成本降低、扩大外资注入规模等机遇,从而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是一大挑战。
(三)RCEP减税具有时滞性,近五年内对甘肃省出口影响微弱
甘肃省出口商品能否及时享受关税优惠,取决于关税优惠的程度与各成员国降低关税税率的时间表,RCEP协定签订后,韩国、泰国、印尼、文莱对进口我国商品设置最终平均关税税率降低时滞性较长,在RCEP协定签订3、8、11、20年后才会逐渐降至8.9%、0.58%、0.28%、0.04%[16]18; RCEP协议签订对出口至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柬埔寨、越南、老挝、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的商品关税税率影响不大。在出口具体商品关税税率降低方面,RCEP 协定签订后的一年内我国向日本、韩国和泰国出口农业、纺织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的关税税率将下调到 22.38%,低于现行税率11.24个百分点,甘肃省出口至这三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出口至RCEP成员国商品总额达18%,将有利于甘肃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我国出口传统的机械和运输设备面临的最终承诺加权平均关税税率最终将分别低于现行税率0.27个和0.05 个百分点,受到的影响不大;在 RCEP 协定签订后的第 4、第 5、第 7 年起,我国向日本、韩国和泰国出口采矿业产品、钢铁及有色金属、水泥玻璃及化工产品面临的加权平均关税税率将分别逐渐降至 0.10%、0.3%、1.27%。各国降低关税的时滞性决定甘肃省出口至RCEP成员国商品不能立即享受关税优惠,从而降低壁垒性成本,RCEP协议的签订在近五年内对提高甘肃省对外开放水平影响微弱。
(四)外商投资企业少,加工贸易发展困难
外商直接投资对加工贸易起正向促进作用,2021年甘肃省出口至RCEP成员国贸易总额中,一般贸易总额为加工贸易总额的4.6倍,这与甘肃省利用外资比例低有直接关系。2020年,甘肃省年底外商投资总额为259亿美元,注册资本为185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金额为8875万美元,外商投资情况处全国靠后位置。吸引外资情况与当地交通便利性与可通达性密切相关,交通运输设施不完善、交通线路网络规模不够庞大制约了外商投资快速增长。2017年,兰州陆港国际商贸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为兰州市一号工程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国际物流中转枢纽和物资贸易中心,同时还是中国进出口货物运输到欧洲、中亚、西亚、南亚的中心枢纽。自兰州陆港建设五年来,甘肃省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年均增速达30%,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突破1亿美元。如今,甘肃省与大部分RCEP成员国建立了国际航空货运航线,比如兰州至金边、曼谷、河内、新加坡、墨尔本的直航货运航线,开通了陆海新通道班列、兰州—连云港铁海联运班列。要充分发挥兰州陆港、国际航空货运、陆海新通道班列等物流通道的高效便捷性,在RCEP背景下通过吸引外资促进甘肃省对外贸易发展,需扩大工业规模、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同时提高陆港管理水平,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整合国外技术和管理资源,促进加工贸易发展[24]。
(五)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规模小,制约RCEP相关规定作用发挥
RCEP规定了电子认证和签名、在线消费者保护、在线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跨境电子方式信息传输等条款,我国还首次在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自贸协定中纳入数据流动、信息存储等规定,为本地区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的发展繁荣提供了重要保证。甘肃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2020年,甘肃省跨境电商交易额占比达甘肃省对外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已初步形成了初级农产品到高附加值工业设备的多维度产业链,但仍面临企业规模小、跨境贸易服务水平低、现金流信息流效能激发不足、物流成本高与时效性差、复合型人才缺乏等多重问题,制约了RCEP关于电子商务等相关规定在甘肃省实现其最大化作用。
五、有效利用RCEP促进甘肃省进出口贸易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层面
1.提高RCEP实施工作质量,助力企业外贸发展
当前,RCEP刚生效不久,许多企业尚未认识到RCEP带来的红利,对于其研究学习还很欠缺。因此应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好RCEP的决策部署, 全面落实《商务部等6部门关于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指导意见》,提升企业规则应用能力和政府服务企业能力,培育企业和政府部门 “两支队伍”。政府应引导企业加强对RCEP的研究学习,包括对RCEP的各成员国关税减让额及产品类型进行梳理、分类;对不同于已有的自贸协定的原产地规则进行详细说明;对RCEP成员国国家自身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深入了解,避免双方交易时产生纠纷;明确申请原产地证以及办理其他证明材料的手续和流程。进而针对以上方面对甘肃省外贸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开展系列培训学习,对于重点企业可以进行“上门辅导”,确保甘肃省外贸企业能够最大化最优化利用好规则。银行及金融机构应为助力甘肃省积极融入RCEP圈而推出相应贷款政策,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门槛,为其提供便利,扩大甘肃省进出口贸易规模。
2.提升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竞争新优势,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然而,甘肃省数字经济以及创新能力处于全国较为落后的地位,还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完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功能,培育壮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支持园区内企业利用RCEP关税减免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大力推动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和跨境电商B2B出口海外仓模式,支持企业面向RCEP市场布局建设海外仓,推动跨境电商稳定增长,并引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专业化跨境电商人才队伍,借助RCEP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充分利用好数据要素促进经济发展,运用大数据精准定位客户需求,面向 RCEP 区域提供更多的中高端供给,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根基。
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竞争优势
“十四五”规划强调,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RCEP生效实施后,无论低端产品还是高端产品都将迎来成员国激烈的竞争。因此,甘肃省应重视对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积极发挥兰州新区、兰州新区综保区等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作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加大加工贸易承接力度。完善新型信息网络公共服务配套能力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甘肃省与RCEP成员国承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以建营一体化或投建营一体化等多种方式实施项目,提高甘肃建筑品牌影响力,带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劳务人员“走出去”。扩大对重点实验室、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有效投资,深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依靠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建立产业集聚集群,支持甘肃物流企业在RCEP国家共建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开展通道物流、国际贸易等领域合作,以补足企业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产业链短板,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吸引外商投资,拓展出口贸易领域。
(二)企业层面
1.充分利用RCEP相关规则,抓住发展机遇
深入了解RCEP对于货物、服务、投资的市场准入承诺、关税优惠政策、原产地累积规则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以及商品出口的关税成本,对于甘肃省企业出口相关产品来说都是十分关键。因此企业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尤其是占据了出口至RCEP成员国的商品类别优势的企业更应该熟悉RCEP相关协定,且应该重点掌握RCEP协定同已签订的六个其他区域贸易协定的关税减让情况,综合考虑不同协定下降税水平及原产地规则,选择最优的优惠贸易协定政策红利。当货物不能够满足原产地规则时可以根据RCEP原产地累计规则进一步考虑增加区域内原材料占比,享受更加优惠的协定税率,从而巩固并增强机械制品、金属制品、化工类产品、植物产品这些优势类别在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优势[25]38。用好进博会、东盟博览会、兰洽会等重要展会平台,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等甘肃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兰州、金昌、天水和张掖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开放平台作用,开展各类外资招引、项目推介活动,吸引与甘肃产业发展相契合的外资项目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项目布局落地。同时,基于甘肃省同澳大利亚、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这六个RCEP成员国在进口贸易占比较高的现状,企业应借助“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畅通的便利条件,深耕同这六个成员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市场,且注重开发同菲律宾、柬埔寨、老挝、缅甸的对外贸易市场,持续推进相互交流与合作,拓展贸易新空间[26]100。
2.提升产品质量,完成产业转型升级
针对出口农产品所存在的品种结构单一、精加工产品少、特色农产品商标注册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进展缓慢、产品附加值低的主要问题,企业应该加强农产品品牌管理意识和绿色无污染食品理念、引进先进加工技术装备、增强管理意识、协同政府进行商标注册和食品工作认证,尽快发展深、精、细加工的高新技术农产品,促进农产品品牌多样化,这样才能优化升级改造农产品产业链,完成从主要生产出口初级农产品向出口精加工农产品的转变[27]69-74。在出口的工业产品中,主要存在着出口产品过于依赖工业原材料和能源、高新技术等价值链顶端产业不足的问题。这就要求甘肃省工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装备和技术,建立持续化信息管理体制,构建完善的软硬件基础设施,补全工业制造业领域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关键设备、物流供应等环节融合短板,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的后发优势,加强省内外制造业产业和互联网业的深度融合、逐步落实“5G+”互联网工程、加快自身与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与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在资源环境要素约束趋紧情况下完成“工业制造”向“工业智造”的产业链升级转变,改善能源和资源导向型出口局面,促进工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28]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