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公路生态绿廊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2022-09-14张一舒

山西交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植被耦合

张一舒

(山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关联耦合法最早应用于物理学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筑学教授罗杰·特兰西克把这一方法引入到城市设计中,随之,关联耦合法在各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所谓“关联耦合法”,即指系统中的各组成元素之间遵循一定的作用关系或法则,以获取相应作用结果的设计方法。具体而言,“关联”意指系统中的各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和系统性;“耦合”是指系统内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或法则,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本文将关联耦合法引入高速公路生态绿廊景观规划设计中,使得生态环境与人为作用下的规划设计目标耦合为有机的整体,从项目策划开始到设计完成,在规划目标和环境的耦合关联基础下,将不同的要素引入系统中,构建“点”“线”“面”3个层次,从而实现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1 关联耦合法下的规划设计步骤

关联耦合法的主要要求在于实现工程设计与建设环境之间和谐统一,能够在两者之间达成相对平衡,并在具体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将设计与环境耦合成为一个整体性的目标[1]。具体来看,关联耦合法下的规划设计全过程可以大致归为以下3个阶段:首先需要依据两者间的耦合关系确定环境与工程之间的关联性,并且对基础信息进行分析,将耦合机制引入到具体的环境中去;其次,需要分别在“点”“线”“面”3个层次上对耦合关系进行细化,将基础信息落实到这3个层次中,并对经济性、生态性等指标进行优化,使其耦合性进一步提升;第三阶段,在设计工作中完成耦合调控,应考虑项目与沿线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将设计与周围环境要素相融合,既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又能够发挥其最大效益。

与传统公路沿线绿化设计不同的是,生态绿廊景观的设计需要从整体规划入手,在实现基本生态目标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经济性、美观性的要求[2]。对既有工程环境进行充分分析,明确决定生态绿廊景观的耦合要素,特别应当厘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耦合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耦合要素分析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耦合要素分析

随后还应当基于规划设计的目的与定位,对耦合要素进行适当调整。在对系统内各项要素展开全面分析后,完成要素的分类、整理,进一步推进“点”“线”“面”3个层面的设计[3]。

2 “点”“线”“面”三层次的构建

依据生态绿廊的耦合要求及目标,需要进一步对“点”“线”“面”3个层次进行设计。值得注意的是,“点”“线”“面”的构建需要密切联系规划的预期功能与结构,按照高速公路路域特点,“点”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出入口、互通立交、服务区及特色景观等;“线”主要包括田园风光、村落、森林、山地及河流水系;“面”主要是指生态绿廊连接交织成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从耦合的骨架性上考虑,耦合要素需要能够在“点”的层次上做好节点配置,在“线”的层次上构成多样化的景观表现,在“面”的层次上建成一个相连共生的生态;而从耦合的功能性上考虑,不同景观模式下,其侧重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应当满足主要功能要求,并尽可能适应次要功能要求[4]。

2.1 “点”层次上的构建

基于对耦合要素的充分分析,可以借助植被来调节主要互通位置、出入口以及景观空间良好节点的空间布置。同时也需要对规划区域内的人文要素进行发掘,借助节点设计来提升其人文价值,使其能够充分展现地区建设形象。具体来看,可从以下几点进行优化。

2.1.1 高速公路出入口

作为连接城市与城市,支撑地区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高速公路出入口对于高速公路而言,有着重大意义。在开展出入口设计时,可以借助植被来凸显生态性,并尽可能表现出当地的文化风俗,譬如采用雕塑来丰富景观层次,提升审美品味。这也有助于对外构建良好的城市形象,打造地区宣传符号。

2.1.2 互通立交

互通立交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生态绿廊景观的设计也有着积极意义,可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若互通立交的建设地既有环境基础较好,那么可以对植被进行调整与梳理,通过加强养护来保证其能够满足预期景观要求。选用植被来进行生态布置,并适当增设常绿植被,展现当地自然风俗,改善景观视觉体验。若建设地的条件相对有限,那么还可在保留既有植被的同时,借助生态苗圃来构建互通立交附近的景观结构。这不仅能够提升对既有环境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将管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项目整体的经济效益。在达成以上基本功能要求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到行车视距的安全性,为驾驶者留有足够的视线空间,特别是道路交叉位置布置植被时,应当保证其不会阻挡行车视线,同时也需要预留出足够的反应距离。

2.1.3 服务区

服务区是高速公路项目功能性的重要体现,因此就需要充分重视对服务区建筑的管理,协调好其外观设计,充分展现出当地建筑风格。同时,服务区的设计需要秉承经济适用的原则,根据建设地特点完成具有特色的景观设计,并辅以植被配景,借助乡土植被来营造出和谐的空间。

2.1.4 特色景观

高速公路建设沿线,常常会出现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譬如具有乡土特点的建筑群落、隧道洞口等。那么在规划设计中就可以对这些景观进行充分利用,譬如将特色建筑群落开发为行车观赏点,为游客提供体验服务。在设计时就可通过适当的视线布置来引导驾驶者,并结合当地植被提升景观效果。譬如,思小高速公路沿线的隧道采用“零开挖”设计,使得原有植被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具有特色的隧道洞口设计。

2.2 “线”层次的构建

“线”层次的设计,能够在“点”之间形成有效连接。在“线”的层次上进行规划时,应当考虑到不同“点”地理条件、景观风格的差异性,避免整体规划上出现视觉及生态上的割裂感。“线”的设计应当保证规划范围内的自然景观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与统一性,因此规划设计工作不能视为独立的系统,需要与周围环境之间形成良好的耦合作用,因地制宜地完成规划。对于不同的生态环境,需要结合环保、成本、美观等指标进行评估,打造因地制宜的景观模式。

2.3 “面”层次的构建

作为“线”之间的连接,“面”同时也可以为“点”与“线”构筑良好的基础。“面”的规划设计应当起到铺垫背景、营造环境的作用,为了其他层次设计创造可靠的条件。在“面”的设计上,可以与建设地附近的道路、农田、水系等结合起来,构成绿廊交织的规划形式,提升环境间的交互联系,为实现生态目标发挥起到积极作用。如图2所示。

图2 “线”层次的模式构建

3 高速公路生态绿廊景观规划设计的调控

“关联耦合”作为一个描述项目全周期的概念,其跨度覆盖了项目立项至落地的各个环节。且将设计内容落实到了小尺度的层面,譬如林缘线位置、村落分布及植被间距等。为了提升生态绿廊景观与环境之间的耦合,应当基于既有环境因素,在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形成相互协调的搭接,使两者能够更好地融合。此外,在开展规划设计之前首先应当对生态绿廊有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以此来提升对耦合效果的控制性,在环境承载范围内,提升项目整体的综合效益[5]。

3.1 动态景观的空间构建

高速公路行车,驾驶者的视线距离与视野范围会发生较快的变化,所以就不能仅从静态角度来构建景观,需要景观空间能够具有良好的流畅性及移动感。这就需要基于环境自身的性质及地理条件,从视觉、生态上构筑独特的空间特征,提升景观的动态性。这也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充分重视动态景观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到规划设计的范围内。

视域是视线范围内的空间概念,在高速公路设计中,实现能够不断延展至极限范围,也就形成了动态的空间。高速公路沿线往往有农田林地、湖泊河流等,这些都是沿线景观的重要组成内容。当对不同景观内容进行耦合时,就需要对具体的景观进行适当的处理与组合;若建设沿线存在视觉效果不佳的村落景观,为了提升视觉效果,同时保证生态效益,就可以借助高大乔木及间隔布置的灌木来遮挡处理;而对于单一的农田景观,为了提升行车的安全性与生态性,可以考虑采取开闭式的绿廊设计,构成稳定和谐的视觉变化,改善绿廊的景观效果;涉及到林地时,可以适当拉伸视线形成引导作用,使得林地景观能够与环境相融合,削弱公路对林地的割裂感,提升视觉的统一性;在地表水系丰富的路段,设计人员可以基于既有景观应用开敞式的规划思路,将乔木形成背景,这有助于改善原有生态条件,同时也能够形成舒适的湿地景观;在山地区域,路堑式设计往往能够发挥很好的效果,尤其是由魏中华提出的设计理念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充分发挥自然景观的优势,提升线形组合的协调性[6];而对既有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还可以借助植被的层次化布置来凸显公路线形的优美,并采用“封”的手段来将不良的自然景观封锁在视线范围之外,如图3所示。通过这些规划设计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车在景中走,人在画中行”的愿景,在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寻求到平衡,使得两者都能够发挥各自预期的功能。

图3 动态景观空间示意图

3.2 植被的选择

如上文所述,高速公路的生态绿廊景观离不开植被的布置,因此在选择植被时就需要密切结合实际需求而展开。因植被自身具有变化复杂、性质各异的特点,这就导致不同植被在应用范围及效果上存在差异。当选择植被时,首先需要保证原有环境不受到破坏,同时应优先采用本地植被类型,充分考虑到不同植被组合的多样性,根据建设地的水文地质、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案。在选择乡土树种时需要优先选用适应性好、成活率高类型,同时保证苗圃生产的便利性与经济性,凸显出当地乡土气息,提升应用效益。在对不同植被进行组合搭配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植被颜色、形态、高度等的影响,力图最优化组合方案,打造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视觉感受,这不仅能够适应当地景观建设的生态目标,同时也有利于植被的补充与更替。

3.2.1 视觉动态性的植物选择

高速公路行车有着速度快的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给驾驶者产生深刻印象就成为了一项重点,需要充分分析行车人员的感官体验并深入研究植物对人判断的影响,力图提升生态绿廊景观的吸引力,使其具有足够的标识性。除了需要合理布置植物景观的主次关系,同时还应当附加适当的调整,形成视觉上的变化,让行车人员能够快速抓取景观的特点。在保证基本行车视距能够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协调景观的色彩、层次,尽可能提升其视觉冲击效果。

3.2.2 区域环境下的植物选择

构造景观所用的植被应当尽可能采用当地树种,根据地区生态条件来改善植被成活率,并且对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植被组成。这样的设计思路有助于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且植被适应性强,能够在短期内达到预期效果。同时考虑到生态需求,植被也应满足基本的降噪、净化功能,提升景观的综合功能。

3.2.3 地域文化下的植物选择

良好的景观设计不仅需要满足视觉上的美观性,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植被的寓意来进行合理组合,进而提升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譬如,城乡结合地区的高速公路是展现城市形象、体现文化内涵的重要渠道。因此,景观设计所负担的也就不单是美化作用,同时也需要尽可能展现当地民俗文化,打造城市名片。基于当地文化特点,可以最大化体现地域文化元素,借助比拟、联想等方法构筑统一、和谐的景观,凸显地域特点。在这样的设计理念下,技术人员就需要对建设地的文化有全面、准确的认识,能够基于此对植被进行合理的组合,尽可能展现出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3.2.4 具有经济作用的植物选择

景观设计应当与既有地理条件相结合,特别是需要做好农田、林地等的保护,使其能够与景观形成和谐、稳定的组合。可以适当调节农产业的结构,通过对苗圃种植、药用植物、经济林等的适当组合来改善景观设计的经济性,从整体上优化生态绿廊景观的效益。

4 结语

近些年,我国民生经济的不断发展,刺激着高速公路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这对于改善生态绿廊景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就需要设计人员能够对工程有全面的认识,并借助关联耦合法确定耦合要素,从“点”“线”“面”3个层次上分别完善设计要点,同时对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论证。最后,还应当对细节化设计进行调控,从动态景观、植被选择上进一步完善方案。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植被耦合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北戴河湿地生态修复理念与规划设计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