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G和WBC预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电针联合综合训练预后价值

2022-09-14顾正义陈传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2年17期
关键词:电针脑梗死康复

顾正义,陈传平

1.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成人康复科,安徽六安 237008;2.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安徽六安 237005

脑梗死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引起的脑功能完全或有限损害的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肢体麻木、头晕、无力等[1]。脑梗死发病率约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25%,占所有脑卒中的70%[2]。脑梗死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影响患者的语言和肢体功能,导致瘫痪,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3]。脑梗死恢复期是脑梗死急性期向后遗症期的过渡阶段,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密切相关,在脑梗死恢复期积极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4]。电针联合综合训练治疗是当前脑梗死恢复期康复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语言和肢体功能,但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运动和认知功能无明显缓解,甚至还会诱发再次梗死,导致病情加重[5-6]。因此,探索脑梗死患者电针联合综合训练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寻找预测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血清清蛋白和球蛋白在脑梗死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7-8],并且血清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在多种肿瘤[9-10]和心血管疾病[11-12]的预后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另外,炎症因子在脑梗死恢复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A/G和白细胞计数(WBC)预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电针联合综合训练治疗的预后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1月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成人康复科住院并行电针联合综合训练治疗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院时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吸烟史、饮酒史、脑动脉狭窄、冠心病、发病至治疗时间,其中男75例、女60例,平均年龄(63.61±10.76)岁,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根据评估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81)和预后不良组(n=54)。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为脑梗死并处于恢复期;(2)行电针联合综合训练进行康复治疗;(3)入院时进行了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检测。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或检测指标不全;(2)患有血液病、消耗性疾病、肿瘤或恶病质状态;(3)康复依从性差;(4)严重水电解质紊乱或多器官功能障碍。

1.2仪器与试剂 135例患者均在入院时空腹采集2管静脉血,一管采集2 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全血,采用迈瑞BC6800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常规指标[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单核细胞计数(Mon#)、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另一管采集3 mL无抗凝静脉血,4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利德曼试剂检测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DBIL/I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球蛋白(GLB)、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碱性磷酸酶(ALP)、y-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APOA/B)]。并根据血常规和生化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单核细胞比值(HMR)。所有检测均在检测前进行室内质控且在控,操作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2 结 果

2.1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临床资料比较 预后不良组的年龄和发病至治疗时间均显著大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脑动脉狭窄、冠心病、吸烟史和饮酒史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临床资料比较(n/n或

2.2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血细胞参数比较 预后不良组的WBC、Neu#、Mon#和Eos#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ym#、RBC、Hb、HCT、MCV、MCH、MCHC、RDW-CV、RDW-SD、PLT、PDW、PCT、MPV、NLR、MLR和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血细胞参数比较

续表2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血细胞参数比较

2.3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生化指标比较 预后不良组的GLB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A/G、APOA1和HMR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BIL、DBIL、IBIL、DBIL/IBIL、TP、ALT、AST、AST/ALT、ALP、GGT、TBA、UREA、CREA、UA、GLU、TC、TG、HDL-C、LDL-C、VLDL、APOB、和APOA/B等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生化指标比较

续表3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生化指标比较

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电针联合综合训练康复治疗预后为自变量(0=预后良好,1=预后不良),对有显著性差异的临床资料、血细胞参数和生化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 LR向前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治疗时间延长(OR=1.036,P=0.004)、WBC升高(OR=1.394,P=0.008)和A/G降低(OR=0.035,P<0.001)是电针联合综合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4。

表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WBC和A/G对电针联合综合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WBC+A/G联合预测因子,并对A/G取倒数后,对WBC、A/G和联合预测因子作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预测因子、WBC和A/G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3、0.631和0.719,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预测因子、WBC和A/G预测不良预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20%和74.10%、40.70%和84.00%、87.00%和51.90%,见图1及表5和6。

表5 WBC、A/G单独和联合预测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

表6 WBC和A/G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AUC比较

图1 WBC、A/G单独和联合预测不良预后的ROC曲线

3 讨 论

脑梗死是全球第二大死亡病因,每年发病人数约为1 500万,其中500万人最终因治疗无效导致死亡,另约500万人因在恢复期未能采取有效康复治疗导致永久残废[13]。因此,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分类,从而选择最佳的康复治疗措施非常重要[14]。但是,导致脑梗死恢复期预后差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很难进行准确的判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导致患者康复效果差,成为永久残疾,甚至死亡[15]。

目前,西医对脑梗死的治疗还无特效药物,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功能训练、药物拮抗、外科手术等,但功能训练疗程长、见效慢;西药治疗不良反应明显、费用昂贵;手术治疗风险性高、治疗难度大[16-17]。因此,单一使用西医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恢复期的治疗。针灸作为中国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对脑梗死治疗已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针的出现使针灸在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进一步提升[18-19]。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脑梗死恢复期康复治疗逐渐成为当前治疗的主要措施,其中电针联合综合训练就是最主要的联合治疗方式之一[17,20]。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不同的患者在采用电针联合综合训练进行康复治疗后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21-22],因此,在选择采用电针联合综合训练前采用一些指标预测其预后,选择预后较好的患者进行电针联合综合训练进行治疗会大大提高其康复效果,也会避免因治疗措施选择错误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伴随脑梗死的各个阶段,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23]。血清ALB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反映患者营养状况的人体血液蛋白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聚集和神经保护等重要作用[15]。血清GLB则是慢性炎症的标志物,反映各种促炎细胞因子的累积暴露,如白细胞介素(IL),特别是IL-6和IL-1β,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这些炎症因子的暴露会刺激急性期蛋白产生慢性炎症,从而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和预后[24]。当前,血清ALB和GLB成为脑梗死研究的热点指标,但是单独使用ALB或GLB的研究效果并不好,因此,采用A/G联合研究成为当前研究新热点[25]。赵开雷等[25]和刘维洲等[26]研究发现A/G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较单独使用ALB或GLB高。但把血清A/G作为脑梗死恢复期康复治疗预后预测指标的研究报道较少。

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采用血清A/G作为脑梗死恢复期康复治疗预后预测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众多生化指标中,预后不良组的血清GLB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A/G、APOA1和HMR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A/G降低(OR=0.035,P<0.001)是电针联合综合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本研究还对血细胞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预后不良组的WBC、Neu#、Mon#和Eos#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WBC升高(OR=1.394,P=0.008)也是电针联合综合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为提高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本文进一步研究了血清A/G和WBC联合预测的价值,结果显示联合预测的AUC最高(AUC=0.753),但是与血清A/G和WBC单独预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50,0.553,1.321;P>0.05)。进一步对其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分析发现,WBC单独预测的灵敏度只有40.70%,血清A/G单独预测的特异度只有51.90%,但是联合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20%和74.10%,预测的灵敏度和和特异度较单独预测更均衡,故采用联合预测的价值更高。

但是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部分研究对象发病后并没有第一时间进行康复治疗,可能会对治疗效果有所影响,这也在回归分析中有所提示(发病至治疗时间:OR=1.036,P=0.004),因此后期还需进一步排除这个因素进一步研究。另外,本研究发现联合预测的价值并没有显著提高其预测价值,后期还需要纳入更多的指标加以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其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电针联合综合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不良预后患者血清A/G水平显著降低,WBC水平显著升高。血清A/G和WBC是电针联合综合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其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猜你喜欢

电针脑梗死康复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