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支持对农户农业创业的影响
2022-09-14刘聪,钱龙
刘 聪, 钱 龙
(南京财经大学 粮食和物资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一、引言
农民创业活动作为农村“双创”工作的重要一环,不仅是调动亿万农民群体积极性、创造性的有力手段,而且对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也有着重要意义[1]。要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双创”工作繁荣,除了继续大力推进非农创业,也需要务实推进农业创业[2]。事实上,根据农村土地资源比较优势,农民也更应重视农业创业活动,深入挖掘农地经济潜力。近些年,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对“三农”创新创业的部署,2022年更是明确提出“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创业,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在国家支持政策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农户从事“三农”创新创业。农业农村部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已累计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9%,农业创业规模不断扩大。虽然农业创业有助于农民创收和乡村振兴,但是创业农户也需要面临资金门槛、经营风险等压力,因此如何进一步激发和维持农户创业热情,是当下政府和学界的重中之重。
有研究认为,在影响农户创业决策的众多因素中,信贷一直是最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3]。为破解农户信贷约束问题,政府和金融部门不断丰富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支持性政策,以期为农户创业提供充分的信贷支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年度)》,截至2021年末,农村(县及县以下)本外币贷款余额36.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农户贷款余额13.47万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4%。尽管近些年农村信贷市场发展迅速,然而中国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农村金融服务不充分等问题仍然突出。由于准入限制严、风险控制难和微观治理结构扭曲等问题,受利润导向约束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大多数中低收入层次和金融需求旺盛的农业创业农户的信贷支持度仍然较低[4]。因此,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的嘱托,深入研究信贷支持对农户农业创业的影响,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已有文献围绕信贷约束对农户创业的抑制效应开展了不少研究[5-6],还有不少文献直接研究信贷支持对农户创业决策的促进效应[7-8],但已有研究关于获得信贷支持是否真的提升了农户创业概率尚未给出一致结论。同时,虽然农业创业是农户创业的重要形式,对生产要素禀赋和配置要求也显著异于非农创业,但已有研究多将农业创业作为农户总体创业的某一类型进行简单分析[9-10],从微观层面考察信贷支持影响农户农业创业及其相应机制的研究鲜见。此外,还有两个方面需要进一步讨论。一是农户获取信贷支持的渠道除了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还可以借助社会资本,通过亲戚、邻里等民间信贷渠道获得,且该比例在农村并不低[11]。因此,除正规机构提供的信贷,有必要纳入民间信贷进一步讨论不同信贷渠道对农户农业创业的影响。二是创业绩效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也需要纳入分析,毕竟这涉及到农户切身利益和稳定创业的积极性[12]。
考虑到信贷支持对农户农业创业的影响可能会不同于已有研究对农户总体创业或非农创业的影响,所以有必要检验信贷支持如何影响农户农业创业行为。本文利用2020年南京农业大学的中国土地调查(CLES)农户问卷,从家庭层面分析了信贷支持对农户农业创业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第一,利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尝试分析了信贷支持对农户农业创业影响,这有别于以往针对农户整体创业或非农创业的研究。第二,从经营面积、机械化和技术优势三个视角深入探讨了信贷支持影响农业创业的机制,为依托信贷支持促进农户农业创业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基于不同代际、不同教育水平等视角,通过异质性分析进一步细化了信贷支持带来的影响效应,丰富了相关研究。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说
(一)农业创业内涵及其文献回顾
农户创业大致可区分为农业创业、非农创业和交叉创业(同时进行农业创业和非农创业)三大类型[13]。根据蔡栋梁等[14]的定义,非农创业主要是指农户从事工商业生产经营项目,包括个体户、租赁、运输、网点、经营企业等。而农业创业的定义暂无定论,一部分学者根据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面积大小,如实际经营面积中土地转入面积10亩以上[1]116、实际经营面积至少为户均耕地面积3倍以上[10]20等,即认定为农户有进行农业创业。另一类文献则根据问卷对受访者的提问“是否从事涉农创业”来获取答案[15]。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农业创业和非农创业区别较大。但是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已有研究多聚焦农户整体创业(包括非农创业和农业创业,不具体区分)和非农创业决策,专门针对农业创业的研究鲜见。
关于哪些因素会对农户创业决策产生关键影响,已有文献表明土地制度、土地流转、政府补贴、外出务工等因素对农户创业决策的影响不可忽视。土地制度方面,有学者发现新一轮农地确权多维度、多层面地改变了农业生产决策[16]。具体到农户创业,农村土地确权显著影响了农户的总体创业和农业创业,但对非农创业并无影响[10]17。也有学者则从农地流转视角出发,认为农地转入通过提升家庭收入和推动农地抵押融资进而促进农业创业,而农地转出则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和抑制农地抵押融资进而促进非农创业[9]69。其他学者还发现,农业补贴对农户非农创业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7],而数字技术发展显著正向影响了农村家庭创业行为[18]。
关于信贷因素影响农户创业的研究也较为丰富,并主要集中在信贷约束和信贷支持两个视角。在信贷约束方面,Boucher等[5]609基于秘鲁农场数据,从是否受到信贷约束以及约束的异质性视角出发,发现缓解信贷约束有助于提高地区农业产出,促进创业绩效;李长生和黄季焜[6]146也认为信贷约束显著降低了农户创业财务绩效,抑制了创业决策。为解决信贷约束问题,在乡村振兴大战略背景下,中国已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注入农村信贷市场。虽然完善的金融市场和充分的信贷支持是创业的重要条件[19],但是信贷支持是否一定会促进农户农业创业,已有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结论。任树伟和胡珊珊[15]16认为农地确权后实施的农地抵押政策,有助于提升农户的融通资金进而促进创业决策;而温涛和王佐腾[7]100发现创业在信贷支持提升农民可支配收入中的中介效应并不完全;其他学者则直接发现基于数字金融的信贷支持对涉农创业的影响并不显著[1]112。此外,还有研究发现企业家才能和财富共同影响创业决策[20-21],且随着企业家才能的提高,个体在进行创业时受到的财富约束效应会降低,进而降低信贷支持的作用。
虽然已有文献相对丰富,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已有研究多聚焦农户总体创业或非农创业,忽视了不同创业类型差异性,单独针对农业创业的研究十分匮乏。第二,关于信贷支持影响农户农业创业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必要深入探讨信贷支持对农业创业的作用机制,以期丰富农户农业创业相关研究。
(二)信贷支持影响农业创业的研究假说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发展现代农业背景下,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生产模式,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从事新型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农业创业,农业生产方式也逐渐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新时代的农业创业需要农户扩大经营面积、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应用新技术以实现适度规模经济效应,但这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需要农户投入大量资金,提升资本-劳动比例[22]。然而,改革开放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大多数农户仅仅依靠自有资本积累难以满足农业创业的资金需求。
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本的作用不可替代,由于获取信贷支持有助于破解生产经营的资金约束问题,所以农村信贷市场发展逐渐成为影响农户农业创业决策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信贷市场主要包括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等非正规融资平台。有研究发现,金融机构响应农地确权后实施的农地抵押政策,有助于提升农户的融通资金进而促进农户创业[15]19;其他如银行的支农贷、惠农贷、科技贷等产品也有助于农户购置农资机具和应用新技术,进而提高农户农业创业能力。但是,由于银行等正规机构准入条件高、授信配给制度和利润导向等原因,大多数农户仍面临供给型和需求性的信贷约束。而民间融资平台的信贷支持政策更加灵活,也能够促进农户发现创业机会和资源进而成为机会性创业者,成为农村信贷市场的重要补充[23]。除此之外,相较于传统的信贷服务,数字金融也可以通过扩大融资规模正向影响农户农业创业决策[8]。整体上,主流文献多支持信贷支持促进和扩大农业创业的判断。由此,本文提出假说1:
假说1:获取信贷支持可以有效促进农户农业创业。
理论上,农户获取信贷支持提高融资规模后,主要通过改变原有生产要素组合来影响农业创业决策。具体来说,信贷支持主要可以通过扩大经营面积(土地要素)、提高机械化水平(机械化要素)和获取技术优势(技术要素)三个机制影响农业创业(图1)。
图1 信贷支持影响农业创业的理论机制
第一,信贷支持能够通过扩大经营面积影响农业创业。根据已有文献对农业创业的定义,土地经营规模是重要门槛,因为农户经营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后,有助于经营性质实现从传统自给自足向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但是中国人多地少,土地细碎化问题正日益成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亟需构建高效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以适度集约土地和实现农地规模化,进一步发挥农村地块潜在规模经济效应[24]。苏岚岚和孔荣[9]78研究发现,通过土地转入扩大农业经营面积,可以显著促进农户从事农业创业。考虑到扩大土地面积主要依赖土地转入,这会对流转者的资金支付能力有较高要求,与此同时,近些年土地租金持续上涨也加剧了土地转入方的资金约束[25]。而许泉等[26]研究也发现,推进农地抵押制度改革和完善农村正规信贷市场有利于破解农户土地转入的资金约束,促进农地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综上,农户获取信贷支持有助于土地转入进而促进农业创业。
第二,信贷支持能够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影响农业创业。在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不足的背景下,具备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农业创业可以更好地依托机械化实现劳动力替代,而提高机械化水平的方式主要有购置、租赁机器设备和购买外包服务。虽然中国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方兴未艾,发展迅速,但是统计数据显示,农户自有农机数量也在快速增加[27]。当前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只能解决部分环节的外包需求,另一些仍然只能依赖农户自身来解决[28]。因此,为了保证不误农时,进行规模经营的农户倾向于通过增加对农业机械的投资提高自有机械化水平[29-30],形成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相互补充的局面[31]。但是私人投资机械设备相较于购买机械外包服务,显著增加了个体资金需求,而获取信贷支持则有助于突破农户的预算约束,顺利提高机械化水平。一些研究也确实发现,购置机械设备的资本门槛较高,借贷约束容易抑制农户对农机的长期投资[32],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特色惠农贷款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则有助于农户加大固定资产投资[33]。因此,本文预计信贷支持会通过支持农户购置农业机械化生产,从而与扩大后的土地经营规模相匹配,进而促进农业创业。
第三,信贷支持能够通过支持农户获取技术优势来促进农业创业。理论上,企业获取技术优势有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和获得超额利润,激励企业家创业。国外有学者就以企业拥有专利数实证分析发现,获取技术优势显著提高了企业家的创业绩效,促进创业行为[34]。同样,在农业领域,新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营效益。政府为了发展现代农业和解决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对很多农业技术都实行了免费培训和指导。但是,诸如节水灌溉、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用清洁再生能源等技术应用成本仍非常高,而这些技术正是农户获取创业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已有研究发现,虽然农户因个体特征、经营特征等不同,从而对待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态度各不相同,但资金约束对农业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应用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35]。由于获取关键技术需要向供应商支付较高的培训成本和购买费用,当农户受制于较高经济门槛时,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用率会偏低[36]。而陈新建和杨重玉[37]研究也发现,健全的农村金融信贷服务有助于农户破解资金约束和改善风险偏好,进而鼓励农户更多采纳农业新技术。因此,预计随着农村金融信贷服务不断完善,尤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关于科技贷等产品的推广,获取信贷支持可以激励和支持农户及时更新和升级农业技术,进而促进农业创业。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说2:
假说2:信贷支持很可能通过扩大经营面积、提高机械化水平和获取技术优势三个机制来促进农户农业创业。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hina Land Economic Survey,简称CLES)。CLES是由南京农业大学负责实施,于2020年8月在江苏省进行涵盖土地市场、农业生产等多方面内容的调研。该调查采用PPS抽样方法,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抽取26个调研区县,在每个区县分别抽取2个样本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个行政村,每个村随机抽取50户农户。原数据库中共包含了52个行政村和2628户农户。由于本文研究对象是农业创业,因此删除从事非农创业的样本,对缺失值、错误值和奇异值有效处理后,最终得到2435个有效观测样本。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农业创业
参考郑淋议等[10]20的方法,认定实际经营面积为户均耕地面积的4倍及以上(1)借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定义规模农业经营户为经营面积在25亩及以上。本文定义农业创业为家庭从事农业生产且实际经营面积至少为样本户均耕地面积的4倍(25 /6.42≈4,其中6.42为样本户均耕地面积)。且访谈时选择从事农业创业的农户为农业创业户,取值为1,否则为0。该方法以相对量替代何婧和李庆海[1]116关于农业创业的绝对量定义,有助于克服土地资源禀赋差异引发的衡量误差问题。当然,本文也根据其他农业创业定义在后文做稳健性检验。
2.核心解释变量:信贷支持
参考霍红梅[38]的方法,根据问卷中“是否发生借贷行为”进行定义,如果回答是,则定义农户获得信贷支持并取值1,否则为0。同时,问卷中还调查了农户的信贷来源。本文将“借入款来源于银行” 和“借入款来源于农商行”合并定义为银行信贷,如果回答均为否,则定义没有获得银行信贷,此时取值0,否则取值为1。根据问卷中“是否从私人(包括同村人、亲友、民间放贷人)等民间机构借入款项”进行定义,如果回答是,则定义农户获得了民间信贷,此时取值为1,否则为0。
3.其他变量
考虑数据可获得性,并参考已有文献[1, 39-41],本文选取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经营特征和村庄特征等7类13个控制变量,以尽可能缓解内生性和遗漏变量问题。其中,个人特征包括户主性别;家庭特征包括家庭平均年龄、家庭负担比;人力资本包括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经济资本包括家庭收入和家庭资产;社会资本包括家庭有无干部、家庭有无党员和家庭人情支出;经营特征包括农业设施面积(如大棚等投入)和农业补贴;村庄特征包括本村是否具有乡村产业和村庄地理位置。
相关变量及其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及描述统计
(三)模型设定
由于农户是否进行农业创业为二分类变量,因而本文选择二元Probit模型进行估计。构建基准模型如下:
Yi=α0+α1Crei+∑λiXi+εi
(1)
式(1)中,Yi表示农户农业创业行为,Crei表示农户获得的信贷支持,Xi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α0是常数项,α1、λi为回归系数,εi为随机扰动项。
此外,参考唐林等[42]方法检验作用机制。具体模型如下:
Channelij=β0+β1Crei+∑λiXi+εi
(2)
Yi=θ0+θ1Channelij+∑λiXi+εi
(3)
式(2)、(3)中,Channelij表示扩大经营面积、提高机械化水平和获取技术优势等三个机制,β0、β1、θ0、θ1为待估计参数,其他变量含义与系数同(1)式。
四、信贷支持影响农户农业创业的实证分析
(一)信贷支持与农业创业的描述性分析
首先,本文比较有农业创业农户与无农业创业农户获取信贷支持情况。统计发现(表2),有农业创业农户获取信贷支持的比例为66.67%,比无农业创业农户高出48个百分点。在信贷渠道方面,无论是银行正规信贷渠道,还是民间非正规渠道,有信贷支持的农户进行农业创业的比例更高。这初步显示了信贷支持与农户农业创业有着正向联系。
表2 农户创业获取信贷支持情况 %
(二)信贷支持对农业创业影响的回归结果
表3汇报了信贷支持对农户农业创业影响的基准回归结果,为方便分析,表3中显示的边际效应系数。(1)列未加入控制变量,结果显示,获取信贷支持的农户进行农业创业的概率增加了8.2%,且在1%水平显著;(2)列加入农户个人、家庭、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特征控制变量后,信贷支持的影响效应略有下降,获取信贷支持后农户选择农业创业的概率增加了6.8%;(3)列加入经营特征和村庄乡村产业变量后,信贷支持的影响效应进一步下降,但仍大于5%;(4)列进一步控制村庄区域特征后,获取信贷支持的农户进行农业创业的概率增加了5.4个百分点,且在1%水平显著。上述结果表明,信贷支持稳健的促进农户农业创业,初步验证了假说1。
表3 信贷支持与农业创业决策的基准回归结果
在控制变量方面,列(4)显示,户主性别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户主为男性的家庭比女性家庭更可能从事农业创业。在家庭特征中,平均年龄和负担比显著为负,说明年龄越大越不利于农业创业,这符合理论预期;而农户的家庭负担越重,可支配的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越少,从而进行农业创业的可能性也就越低。在人力、经济和社会资本方面,家庭受教育程度、资产和人情支出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农户的知识储备越多、经济实力越强、社交资本越丰富,越有助于集中资源从事农业创业;而家庭收入、有无干部和有无党员等系数均不显著,说明这些变量不一定影响农户的农业创业决策,这也基本符合郑淋议等[10]23的研究结果。在经营特征方面,农业设施面积和农业补贴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基于农地经营的设施和政策支持都有助于提高农户的农业创业概率。在村庄特征方面,村庄配套有乡村产业能够显著提高农户从事农业创业的概率,可能的原因是乡村产业对农户从事农业创业有着正向外部经济效应,能够引导和激励农户进行农业创业。
(三)信贷支持对农业创业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1.不同代际水平
已有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日益严重,而人口结构也会影响居民家庭创业行为。本文的总样本描述性统计也显示,受访农户家庭平均年龄为49.31岁,基本符合上述研究结果。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户对信贷态度和是否从事农业创业的可能性有所差异,因此有必要验证信贷支持对不同代际农户是否存在差异化影响。根据此次调查农户的平均年龄分布,本文以是否大于49岁来划分年轻代农户(49岁以下)和老一代农户(49岁及以上),且将家庭平均年龄从控制变量中剔除。表4的实证结果显示,对于农业创业,信贷支持对年轻代和老一代的影响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就边际效应而言,信贷支持提升年轻代农户从事农业创业的概率高达7%,是对老一代影响效应的2倍多。可能的原因是,抚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不利于居民选择创业,这也与钱龙等[12]83的研究发现一致。
2.不同教育水平
不同文化程度和人力资本会影响信贷支持对农户创业决策的作用,为此,本文参考张景娜和张雪凯[43],将农户家庭平均受教育水平分为低教育水平(6年及以下)、中教育水平(6年以上9年及以下)和高教育水平(9年以上)三个层次进行异质性分析,并将家庭平均教育从控制变量中剔除。表4显示,三类教育水平的系数都为正,但只有中高教育水平家庭的边际系数显著,且明显高于低教育水平农户。这说明平均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户能够更好地利用信贷支持从事农业创业,这也符合王戴黎[44]关于人力资本对企业家创业活动影响分析。
表4 不同代际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回归结果
(四)内生性缓解与工具变量
虽然获取信贷支持显著地提高了农户从事农业创业的概率,但是农业创业也会增加农户经营资金需求,进而寻求信贷融资,所以二者之间还可能存在反向因果联系。为克服模型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并借鉴畅倩等[45]选取同一村庄其他样本家庭平均借贷率作为信贷支持的工具变量。选取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同一村庄内部的借贷行为具有很强的“同群效应”,比较容易影响自家的借贷行为,满足工具变量与内生变量的相关性要求;二是其他农户的借贷行为不会直接影响自家的农业创业决策,又满足了工具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外生性要求。根据表5中Wald检验结果,农业创业模型的P值非常小,故可在1%水平上认为信贷支持为内生变量。同时,第一阶段的F值大于16.38,表明本文选取的工具变量不是弱工具变量。基于工具变量的拟合结果表明,信贷支持对农户农业创业依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验证了假说1的可靠性。
表5 工具变量法检验结果
(五)其他稳健性检验
1.替换变量检验
为进一步判断信贷支持对农户农业创业的影响和回应本文变量选择的合理性,此处根据信贷支持和农业创业不同衡量标准,分别进行替换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对于信贷支持,借鉴赵洁等[41]64,以农户实际借贷金额替代借贷行为进行稳健性检验。对于因变量农业创业,一是参考何婧和李庆海[1]116直接认定农户土地转入面积为10亩及以上的为农业创业,二是参考任树伟和胡珊珊[15]18根据调查问卷中“是否从事涉农创业”来重新定义农业创业,三是参考郑淋议等[10]20-21定义农户创业为家庭实际农业经营面积为户均耕地面积的4倍及以上。表6的(1)列显示,替换自变量后,借贷金额对农户农业创业的影响仍显著为正;(2)、(3)、(4)列显示,替换因变量后,信贷支持对农户创业的影响也显著为正,边际效应值略高于表3结果,说明信贷支持对多种定义标准的农业创业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替换变量后的检验结果与前文基本一致,验证了研究结果稳健性。
表6 替代变量稳健性检验
2.稀有事件模型检验
根据表1的描述性统计,农户从事农业创业的发生率只有4.3%,低于5%,算是较难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因此,在分析信贷支持影响农业创业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比较Complementary log-log模型和Logit模型的回归结果检验稀有事件偏差问题。表7显示,不同模型结果差异较小,且信贷支持对农户农业创业行为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因此,本文并不存在严重的稀有事件偏差问题,再次验证了基准回归结论的可靠性。
表7 稀有事件偏差的稳健性检验
五、信贷支持影响农业创业的机制检验及进一步讨论
前文表明,信贷支持会显著提高农户从事农业创业的概率。但具体如何实现尚未可知,且不同信贷渠道如何影响农户农业创业有待深化;信贷支持对农户农业创业绩效有何影响,也需要开展验证。为此,本文进一步验证信贷支持影响农业创业的作用机制和开展进一步的讨论分析。
(一)信贷支持对农业创业的机制检验
理论分析表明,信贷支持可能会通过扩大经营面积、提高机械化水平和获取技术优势三个机制促进农户农业创业。鉴于研究目的和考虑到数据可获性,本文选取土地转入行为(有土地转入取值1,否则为0)和土地转入面积(亩,加1取对数)表示经营面积;选取农户拥有生产性设备数(包括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等设备)表示机械化水平;选取应用农业新技术种类数量(主要包括节水灌溉、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用清洁再生能源等科技含量和应用成本较高的技术)表示技术优势。
表8结果显示:在经营面积方面,信贷支持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土地转入行为和转入面积,说明信贷支持有助于农户扩大农业经营面积,与许泉等[26]19的发现一致,说明信贷资金有助于促进农户土地转入。机械化水平方面,信贷支持显著促进了农户购置生产设备数量,这与已有文献一致[33]76,即信贷支持有助于农户购置生产性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技术优势方面,信贷支持也显著提升了农户应用农业新技术的概率,这也符合预期[37]131。
表8 信贷支持与经营面积、机械化水平和技术优势的关系
表9的结果显示,土地转入行为和面积、生产设备数和应用新技术都显著促进了农业创业。整体上,获取信贷支持会提高农户土地转入行为和面积以及促进生产设备投资和应用新技术,为农户农业创业提供土地资源、机械动力和技术优势支撑,进而促进农业创业。表8和表9的回归结果基本验证了假说2。
表9 经营面积、机械化水平和技术优势与农业创业的关系
(二)关于信贷渠道和创业绩效的进一步讨论
1.信贷渠道对创业决策的影响结果
虽然在2007年国家放宽了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拓展农村金融信贷业务,但是由于准入条件较高和信贷配给制度,以亲缘、友缘等为基础的农村民间借贷市场一直较活跃[11]77。因此,研究不同来源的信贷支持对农户农业创业的差异性影响,有助于启发更具操作性的政策。关于本文对银行信贷和民间信贷变量的定义和说明参见前文表述。表10显示,银行信贷和民间信贷均能显著提升农户从事农业创业的概率,且银行信贷的边际影响效应大于民间信贷。可能原因是,农户家庭社会网络广度和深度有限,民间信贷投放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对农户的信贷支持作用小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46]。
2.信贷支持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结果
创业绩效作为识别创业机会和持续创业的风向标[47],一直以来都是创业者和学者共同感兴趣的重要指标[48]。因此,还有必要进一步讨论信贷支持对农业创业绩效的影响。考虑到数据可获性,本文参考钱龙等[12]87,选取家庭经营净利润(万元)作为农业创业绩效的代理变量。表10显示,信贷行为和信贷金额都显著提升了农户的农业创业绩效,这说明通过信贷支持破解农户的资金约束确实有助于提高创业绩效,该结果与李长生和黄季焜[6]159的发现一致。因此,在助力农户获取信贷支持的同时,也应关注农户获取的信贷额度,这样才能更好发挥信贷支持对创业绩效的促进作用,进而带动更多农户从事农业创业。
表10 进一步讨论
六、结论与启示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本文从家庭层面探讨信贷支持对农户农业创业决策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信贷支持提高了农户从事农业创业的概率,使用工具变量、替换变量和稀有事件偏差回归进行稳健性检验。这一判断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年轻代农户和中高教育水平家庭获取信贷后,从事农业创业的可能性更高。第二,本文进一步讨论和验证了信贷支持对农业创业的三个作用机制:经营面积、机械化和技术优势。具体来说,首先信贷支持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土地转入行为和面积,通过扩大经营面积进而促进农业创业;其次,信贷支持显著促进农户投资自有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进而促进农业创业;最后,信贷支持显著促进农户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以获取技术优势进而促进农业创业。第三,进一步讨论分析发现,银行信贷和民间信贷等均促进农户从事农业创业,其中银行信贷的作用更大;本文还证实信贷支持能显著提升农业创业绩效。
信贷支持对农户农业创业的促进作用表明,农村信贷市场发展可以成为激活农村经济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更好发挥信贷支持作用的政策启示如下:第一,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规范农村信贷市场管理。具体工作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方面,围绕土地转入、购置设备、技术应用等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方面制定相应信贷支持政策,通过建立风险补偿分担机制和叠加政策性融资担保调动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和农户贷款申请的积极性,激励更广大农户转型升级从事农业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利用信贷扶持政策引导农户优先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支持,强化银行在农村信贷市场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应认可民间信贷渠道的合理性,但要注重帮助农户辨别、防范非法金融和不良信贷,保护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第二,银行等金融机构应重视发展农村信贷市场,开发支持农业创业的特色信贷产品。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战略背景下,农业创业作为农户创业的重要形式,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切实发挥农地等固定资产的金融属性,增加对农业创业的信贷投放范围和规模。具体而言,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针对农户土地转入、购置机械、技术升级等资金门槛较高的农业生产需求,开发小额支农贷款、信用消费贷款、科技扶持贷款等特色产品,这样不仅促进了农业创业和乡村振兴,也有助于自身抢占未来市场新高地。第三,农户应提升金融素养,善于和合理利用信贷资源。信贷支持已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激活农村经济活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政府信贷支持政策和金融机构信贷投放都流向“三农”,重点支持农户创业的背景下,农户自身也要主动学习金融知识,改变“无灾不欠账”的传统思维,学会合理利用信贷支持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农业创业绩效和稳定创业积极性。同时,农户也要提升个人征信保护意识,提高贷款申请成功率,有效利用信贷资源破解生产经营的资金约束,进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