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绒针织品》新旧标准差异的分析
2022-09-14陈泽潭张惠芳王巧智
陈泽潭,张惠芳,王巧智
(浙江省轻工业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0)
山羊绒是一种高级毛纺原料,俗称钻石纤维、软黄金等,取自山羊身上最细、最软的内层绒毛[1]。山羊绒针织品因柔软、舒适、轻盈、保暖的优良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规范行业发展,我国于2009 年发布了FZ/T 73009—2009《羊绒针织品》[2](简称旧标准),并于2010 年正式实施。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旧标准已不能满足生产和消费需求,因此相关部门于2021 年发布并实施了FZ/T 73009—2021《山羊绒针织品》[3](简称新标准)。
为了使国内的生产企业、检验机构等标准使用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标准,本文比对了新旧标准内容,并对修订内容进行了剖析和归纳。
1 修订内容
1.1 标准名称
新标准将标准名称改为FZ/T 73009—2021《山羊绒针织品》,增加了“山”字作为引导要素。只有出自山羊身上的绒叫羊绒,也就是山羊绒,其他均只能叫羊毛,山羊绒的表述比羊绒更准确、严谨。
1.2 标准适用范围
新标准增加了山羊绒针织品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等,并对旧标准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扩展,适用于鉴定纯山羊绒针织品、山羊绒质量分数为30%及以上的混纺针织品,及以上述针织物为主要面料,与其他面料拼接而成的制品品质。新标准适用范围中加入拼接制品,标准更加完善。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新标准对旧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补充,增加了GB/T 1335(所有部分)、GB/T 4841.3、GB/T 7742.2、GB/T 19981.2、GB/T 23322、GB/T 29862、GB/T 31127—2014、GB 31701、FZ/T 01057(所有部分)、FZ/T 01112、FZ/T 20031、FZ/T 20032、GSB 16-3239 等引用文件,使标准更严谨。
1.4 定义
新标准增加了重缩绒山羊绒针织品的定义。重缩绒山羊绒针织品:为达到设计要求的结构密度,在加工过程中进行了专门毡缩处理的山羊绒针织品。
1.5 产品分类
新标准增加了山羊绒针织品的分类。山羊绒针织品可按品种和洗涤方式分类。(1)按品种分为:开衫、套衫、背心类;裤子、裙子类;内衣类;袜子类;小件服饰类(包括帽子、围巾、手套等);拼接服装类。(2)按洗涤方式分为:干洗类、小心手洗类;可机洗类。通过对山羊绒针织品进行分类,让生产者和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山羊绒针织品的类别,也让市场监管有迹可循。
1.6 安全性要求
新标准在旧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婴幼儿及儿童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GB 31701 的规定。这弥补了旧标准婴幼儿及儿童产品安全性要求的空白,也可以看出国家、市场及行业发展对婴幼儿及儿童产品的重点关注。
1.7 分等
旧标准品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和等外品,新标准品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旧标准中等外品指产品质量低于规定等级范围,但仍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产品。虽不符合现有产品质量标准,但仍可使用的产品,这种产品投放市场的前提是使用产品不会造成安全问题。新标准中合格品外的产品均不合格,不能正常流于市场,要求更加严格。
1.8 内在质量
新标准纤维含量按GB/T 29862 执行,纺织品标识从行业标准FZ/T 01053 提升为国家标准,进一步规范了纺织品标识要求,对纺织行业和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标准将旧标准的顶破强力改为胀破强力,大大提高了实验结果的稳定性。旧标准测定顶破强力采用钢球法,测试时圆形试样近中心部位与钢球表面直接相压,会产生局部摩擦,使部分负荷由摩擦时的滑动阻力承担,顶破强力受两者表面的摩擦性状影响较大[4]。而胀破强力采用液压法[5],气体或油的压力在试样上分布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小。
另外,新标准中编织密度系数取消了旧标准中的单位mm·tex,表述更加准确。新标准将旧标准外观质量评等中的扭斜角指标列入内在质量评等,使内在质量考核指标更规范、严谨。
新标准在旧标准的基础上,新增了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质、烷基酚(AP)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干洗尺寸变化率、拼接互染色牢度的考核,其考核指标见表1。
表1 新标准新增考核指标
由表1 可以看出,新标准增加了合格品的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质考核指标,低于合格品指标的为不合格品,弥补了旧标准中一等品外的指标不考核的缺点,考核较为全面。新标准增加了烷基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考核指标,两者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生产印染助剂的重要原材料[6]。近年来印染助剂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逐渐显现出来,其影响主要包括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7]。安全性包括急性毒性、对水生物毒性、对皮肤刺激性、致畸性和致变异性等。而生物降解性差的印染助剂会聚集起来,从而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鉴于此,烷基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指标的考核是检测印染助剂的一项重要指标,必须加以重视。新标准增加了干洗尺寸变化率的考核指标,是对旧标准中缺乏可干洗产品的一种补充,标准制定方面更加完善。此外,新标准还增加了拼接互染色牢度考核指标,主要针对拼接服装产品。
新标准修改了耐洗、耐汗渍、耐水、耐干洗色牢度的色泽变化、贴衬沾色表述的方式,并调整了相应的考核指标,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新旧标准中色牢度的差异
由表2 可以看出,旧标准中的耐洗、耐汗渍、耐水色牢度沾色分为毛布沾色和其他贴衬沾色,新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必须考核毛布沾色,色牢度实验时只需出具含量最高的贴衬沾色结果,考核方式更准确。旧标准中的耐干洗色牢度测试的是溶剂沾色,溶剂沾色的结果不易保存;新标准测试贴衬沾色,贴衬沾色的结果短时间内不会变化太多,选择贴衬沾色进行考核更严谨。
新标准对旧标准中水洗尺寸变化率考核指标进行了拓展,详细情况见表3。由表3 可以看出,新标准按品种和洗涤方式进行了区分,考核指标更加细化、严谨,有利于企业根据不同产品指标要求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同时为市场监管提供便利。
表3 新标准水洗尺寸变化率的考核指标
1.9 外观质量
新标准修改了外观实物质量评等依据。新标准中规定:依据供需双方确认的封样或制造方的生产封样评定,符合封样者为实物质量合格产品。新标准增加了缝迹伸长率实验结果判定,缝迹伸长率实验结果出现缝线断裂或织物破裂的现象,判定为不合格。新标准中领圈拉开尺寸考核分类为7 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7 岁以下儿童、婴幼儿,并增加实验结果判定,领圈拉开尺寸实验结果出现缝线断裂或织物破裂的现象,判定为不合格。此外,新标准还修改了外观疵点的考核要求,比旧标准的指标更严谨。
1.10 实验方法
新标准增加了安全性要求、烷基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干洗尺寸变化率、耐洗色牢度(可机洗产品)、拼接互染色牢度的实验方法(如表4 所示);同时调整和修改了部分实验方法(如表5 所示),实验方法的变动,使标准更丰满准确。
表4 新标准新增实验方法
表5 新旧标准实验方法差异
由表5 可以看出,新标准纤维含量实验方法增加FZ/T 01057(所有部分)、FZ/T 01112,删除了作废标准FZ/T 01048,实验方法更准确。胀破强力增加GB/T 7742.2,且对实验面积和仲裁实验方法进行了规定。增加起球按GSB 16-3239 评级的方法。新标准中缝迹伸长率和领圈拉开尺寸分别按FZ/T 20031、FZ/T 20032 执行,而旧标准按标准内部实验方法测试,不够严谨。
1.11 其他修订内容
此外,新标准增加了规格尺寸检验方法的示意图,并对检验部位说明做了调整;修改了外观质量样本抽取按GB/T 2828.1—2012 执行,旧标准按GB/T 2828.1—2003 执行(此标准已过期,不再使用);在综合判定方面,增加了婴幼儿及儿童产品如不符合GB 31701 的要求,均判定为不合格;在包装、标识要求上也有变动;增加了水洗及干洗尺寸变化率实验中拼接服装产品的测量部位(见附录A)。
2 建议
新标准对旧标准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延伸,弥补了旧标准相关方面的缺点,标准考核方面更加严谨。建议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以及检验检测机构深入学习新标准,严格把好质量关。同时标准制定方应定期维护标准,弥补标准漏洞,使标准与时俱进。
在学习和使用新标准时应特别注意:(1)新标准中增加的考核项目,如干洗尺寸变化率、烷基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2)修改的项目,如胀破强力、色牢度等;(3)考核指标中一些特殊项目的说明;(4)外观质量评等依据;(5)实验方法的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