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蒋先云革命精神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新田
2022-09-14作者秦山成
作者|秦山成
2022年是蒋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蒋先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共产党员,著名工人运动领袖,我党早期具有较大影响的军事指挥员。1902年8月17日,蒋先云出生于新田县大坪塘村一个没落的书香之家。1921年,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5月28日,在攻克临颍城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虽然蒋先云的一生只有短暂的25个春秋,但其所历事件重大,所建功勋卓著。蒋先云故居被列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党性教育和青少年教育基地,入选湖南省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场地名单。2021年8月,《理想照耀中国》系列短剧播出蒋先云的专集《抉择》。蒋先云的英名将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史册,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追寻先烈的光辉历史
——毛泽东亲自发展的早期党员。1917年,蒋先云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开始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在湘江河畔,他带头发起组织学友互助会,创办主编《嶷麓警钟》月刊,大力宣传新文化。1919年6月,他在衡阳发起成立湘南学生联合会,两届当选湘南学联总干事,主持衡阳乃至整个湘南学生运动大局,他撰写的《帝国主义的末日快到了》,与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刊发的《民众的大联合》遥相呼应,被时论称为“姐妹篇”。1921年2月,蒋先云在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发起组织了革命团体心社,成为湘南革命组织之开端。蒋先云由一名爱国青年逐步成长为学生运动领袖,深得毛泽东的赏识。1921年10月,毛泽东亲自发展蒋先云、夏明翰、黄静源入党,蒋先云成为中国共产党组建后的第一批党员。毛泽东的器重和培养,使蒋先云由学运领袖迅速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从此走向革命道路。
——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典范。1922年1月,蒋先云受中共湖南支部的派遣赴安源从事工人运动。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他与李立三等人创办了工人夜校,发展6名工人党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中共安源支部。5月,成立了安源工人俱乐部。9月14日,李立三、刘少奇与蒋先云等人精心策划,组织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这次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是中国工运史上的一次壮举。不久,蒋先云前往江西汉冶萍公司永和煤矿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迫使当局不得不答应工人提出的10条要求,永和煤矿工人罢工取得胜利。1922年11月,蒋先云从安源来到水口山,组织领导水口山工人大罢工。面对威胁,蒋先云不顾个人生命安危,以大无畏的革命胆略面对险境,与矿局进行面对面不妥协的斗争,迫使矿局答应工人提出来的18条合理要求,使水口山工人大罢工取得全面胜利。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毛泽东认为蒋先云年青有为,是我党不可多得的“奇才”,亲自推荐其报考黄埔军校。1924年4月,蒋先云在1200多名学生的入学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从入学到毕业,他囊括了所有科目考试的冠军,廖仲恺赞其为“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称其为“军校中的高材生”,位列“黄埔三杰”之首。1924年8月初,蒋先云在军校筹建成立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并担任第一任书记。他领导中共黄埔支部在优秀学员中发展80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著名的有周士第、徐向前、张际春、左权等。1925年2月,蒋先云等又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并担任该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主编《中国军人》等刊物。蒋先云在《中国军人》上发表文章8篇,影响了一大批青年军人。他还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在出谋定计、信息沟通和促进团结合作方面,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6年4月上旬,蒋介石召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官会议,宣布军队中不能有跨党党员。蒋先云第一个站出来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永做共产党员。我退出国民党。”表现了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立场。蒋介石发给每人一张党籍声明表,妄图迫使共产党员退出共产党,参加国民党,又反复亲口对蒋先云说;“愿君三思而行。”仍然幻想蒋先云脱离共产党。蒋先云毅然大声说道:“脱离共产党,就是叛变革命!”当众把蒋介石发的“党籍声明表”撕了个粉碎,接着高呼:“头可断,而共产党籍不可牺牲!”事后,蒋介石又多次许以蒋先云任中将教育长等职。但蒋先云总是严词拒绝:“官可以不做的,而命不可不革。我蒋先云,为革命,肝脑涂地,在所不惜!”一字字,一句句,铿锵有力,彰显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可贵品质。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蒋先云于1927年4月25日在武汉阅马场举行有30万群众参加的讨蒋大会,以大会主席身份作讨蒋报告。
在1925年10月开始的第二次东征战役中,蒋先云率领以共产党员为主的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强行登城。他3次中弹,数次被刺,但仍坚持战斗,并率先登上惠州城头,与兄弟部队全歼顽敌,赢得“青年军人楷模”的称号,并因功升为少将师政治部主任。北伐战争时,在周恩来等人的指导下,蒋先云在国民革命军中积极开展政治工作,一路播撒革命火种,成为我党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开拓者之一。1927年5月28日,蒋先云率团在河南临颍与奉系军阀激战。在这次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策马飞驰直冲敌阵,壮烈牺牲于临颍。《向导》刊文称赞他:“临阵负伤,三仆三起,仍追敌不稍退,这是何等的勇将!”蒋先云牺牲后,周恩来在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主持了他的追悼会,并发表沉痛讲话。郭沫若在蒋先云牺牲后说:“先云战死了,但他的精神是从此不死。我本来很想做一篇文章来纪念他,但我觉得我们的有时间性的文章,不足于纪念超时间性的烈士,足以纪念烈士的,只有他自己生前的行动,生前的誓言。”
学习先烈的崇高精神
纵观蒋先云忠诚而光辉的一生,从参加革命开始,始终探索革命真理,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革命事业,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良好风范,不愧为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典范。我们要从蒋先云崇高精神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学习他坚定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蒋先云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是共产党人对信仰的选择和坚守作出的最好注解。国共合作后期,蒋介石相继发动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阴谋拉拢共产党内的一些年轻人叛变而“只作国民党员”。蒋介石非常希望深得自己器重的政治军事全能型人才蒋先云带头响应。面对诱惑和威胁,蒋先云“头可断,而共产党籍不可牺牲”的回答,正是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仰的最好诠释。理想信仰如同一座丰碑,镌刻着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品格;理想信仰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继往开来、壮阔豪迈的前进道路。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立身之本,既要从政治理论学习、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汲取力量,也要从实践中经受考验,不断增强信仰坚定的志气、骨气、底气,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学习他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员入党誓词有这样一句话: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从领导湘南学生开展爱国主义运动,到领导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再到慷慨陈词揭露蒋介石的反共阴谋,最后参加北伐军以年轻的血肉之躯战死疆场,蒋先云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始终不屈不挠,矢志向前,践行共产党人的誓言。当今时代,面对千帆竞发的改革和发展态势,党员干部必须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斗志,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干劲,啃下改革中的“硬骨头”,攻下发展中的“娄山关”。
学习他一心为民、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在蒋先云一生的革命活动中,始终坚持党的原则,一切以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在黄埔军校期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蒋先云本来可以一走了之,但他服从党的安排,听从了周恩来的劝说,继续留在蒋介石身边,默默为党工作。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开始非议他,把他与无耻的官僚、政客画等号。面对非议,蒋先云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最终他的行动表明他是一个无私奉献、天下为公的革命者。奉献没有休止符,奉献是我们党的鲜明底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特质。作为党员干部,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奉献不为索取,谋事不为谋利,把更多精力投入全面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上来。
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深的告慰。蒋先云的丰功伟绩、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永远是激励新田人民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辉煌的力量源泉。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新田儿女将弘扬毛泽东赞誉的“南有新田”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以“闯”的精神挑重担、以“创”的劲头开新局、以“干”的作风求实效,加快“三区四地”建设,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新田。要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东盟开放合作先行区。
打造创新创业投资“热地”。着重突出“五好”园区建设,围绕“一主一特”产业,把产业开发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大力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真正把工业实体经济做大做强,让新田成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沿海产业转移优选地。
打造硒锶品牌产品“基地”。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紧依托东升农场总部,在全县复制其做法,大办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做优做强硒锶品牌,将新田打造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硒锶高端产品“基地”,建成中南部乃至全国的富锶矿泉水生产总部。
打造休闲康养探秘“胜地”。将聚焦红色、古色、绿色“三色”文旅资源,瞄准“一老”的康养、“一小”的研学、大众的游乐及文化人的探秘,对接中青旅等战略投资者,将新田打造成一座冉冉升起的旅游新城、粤港澳休闲度假“后花园”。
打造生态文明宜居“福地”。将创新采取片区开发的思路,推动县城提质发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等金字招牌,更加重视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让新田成为一个有颜值、有温度、有品质的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