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
——马克思主义领导学的经典著作
2022-09-14作者
作者|李 辉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好干部是人民的需要,是确保执政党先进性的重要因素,是国家繁荣兴盛的关键所在。周恩来在延安整风期间作的《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的报告为我们培养干部、选拔干部、任用干部提供了经验借鉴,是新时代好干部培养的重要指南。
报告的诞生背景
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由幼稚走向成熟,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中流砥柱。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领导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加强党的建设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一方面由于全面抗战初期形势严峻,党内对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思想根源等还没有进行彻底清算,党内一些同志在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差异和不足,仍然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对于共产国际的指示奉为圭臬,完全忽略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内的团结和统一。另一方面,伴随党的革命实践不断深入,党员人数迅猛发展到8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战争状况下的突击入党,使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接受过正式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他们囿于自身的阶级局限,在思想上和作风上与我们党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对于党的持续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在全党开展一次普遍的、生动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自我批评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1941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标志着这场全面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始。整风运动是分阶段、分层次展开的,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层面展开,逐步过渡到全党,但是其重点还是党的高级干部。党的高级干部是党的政策和思想执行与传播的关键,毛泽东指出高级干部在思想上恰恰是最顽固的,只有将高级干部的思想统一了,才能更好地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才是抓住了问题的本源。为了使党的干部能够树立正确的领导观,掌握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纠正错误的领导观念,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周恩来结合长期参加和领导革命实践的经验以及自身工作中践行的原则,于1943年4月22日在重庆给中央南方局干部们作了《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的报告,该报告专门就如何做好领导工作相关问题做了阐述,此报告后被收入《周恩来选集》。
报告的主要内容
《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从领导者的定义,领导者的立场,领导者与领导机关,什么是正确领导,领导者的任务,领导群众、结交朋友,领导艺术,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九个方面系统地讲述了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
关于领导者的定义与立场。周恩来认为无产阶级领导者的定义具有宽泛性,领导者不仅仅是具有领导职务的人。他提出:“一般干部都有做领导工作可能,而且多半已经做了领导工作。所以讲领导工作,是包含了上中下各级领导干部说的。”接着以“两岩”(即红岩、曾家岩)工作人员为例,说明领导干部“是以工作为区别,而非以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来区别,更非以干部与非干部来区别”。负有一定工作责任的干部都是领导者,都应该明确自己在党的事业中的角色定位,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同时领导者是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依靠,所以领导者要有清晰的政治立场,这个立场就是周恩来强调的“党的立场”。领导者坚持党的立场就要有确定的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要有坚持原则精神,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原则底线面前敢于亮剑;要相信群众力量,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有学习精神,通过学习增强自身履职尽责的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要有坚韧的奋斗精神,面对挫折和挑战要迎难而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要有高度的纪律性,严守党的纪律,严于律己。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行使权力,有效地执行党的各项决策方针。
关于什么是正确领导。正确的领导是增强领导权威的重要方式。周恩来对此主要强调三点:第一,必须正确地决定问题。在制定工作任务和方针之前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准确把握环境因素的变动,做到与时俱进。在此基础上,结合党的总任务确定党在这一时期的工作任务和方针,进而确定符合实际需要的口号和策略。这一切工作的基础则是必须“经过最实际的调查研究”,确保这些实际材料与党的原理原则联系起来。第二,必须组织正确决定之执行。工作任务和方针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具体执行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在执行人才选拔方面要着重把关,执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阻碍,要“组织斗争,来实现党的计划”。同时领导者要躬行实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样才能从实践中证明党的路线和策略是否正确,是否需要补充。第三,必须组织对于执行这种决定的情形之审查。周恩来强调执行过程中要进行审查,检查政策方针是否落实到位。审查中不能依据口头的允诺,而要看工作的结果;不能看室内纸上设计,而是要看实地是否扎扎实实做了,是否存在敷衍执行情况;不能只看形式,而是要看内容与实际是否被正确执行;不仅自上而下地查,还要由下而上地查;要有系统地经常性地开展审查工作;要有领导干部参与审查工作,确保政策方针得到有效执行。同时特别强调要密切联系群众,把领导者与群众两方面的经验综合起来,才能进行正确的领导。
关于领导者的任务。周恩来首先引用毛泽东的话“用人行政是领导者的任务,这是真理”,然后分条阐述领导者的任务。第一要求领导干部抓紧思想政治的领导。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加紧政治锻炼,特别是要“注意大事”,提高政治警觉性和理论水平,加强党内外思想斗争,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成绩。第二要抓紧组织领导。组织领导决定着政治领导实施的好坏,所以要把“组织领导提到政治领导的水平”,通过组织领导的有效实施确保党的政治任务和工作计划贯彻落实。注意日常党的领导,同时要注意动员和组织群众,凝聚力量战胜一切困难。更为重要的是要反对一切实际工作中的机会主义以及蜕化或腐化思想等。第三要慎重地挑选干部和分配工作。挑选干部也是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挑选干部的标准,政治标准与工作能力缺一不可,而政治标准是先决条件。第四要做好审查工作。审查工作人员和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在审查过程中要做到“认识人才的品质”“查明执行机关的优劣点”“查明工作计划或指示本身的优劣点”。第五要面向群众。周恩来认为不仅要教育群众,还要向群众学习。要掌握群众工作方法,与群众接近和联系,与他们打成一片;倾听群众意见;向群众学习;教育群众,不做群众的尾巴。
关于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这是领导者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素养。周恩来认为应该学习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领导艺术,抓住中心一环,既要照顾全局、照顾多数,又要懂得善于团结,与“同盟者一道干”。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周恩来总结了需要把握的五个方法:“(一)在斗争中审查理论原理和原则。(二)从实际工作中规定和审查政策。(三)要用革命的精神改造工作。(四)发扬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五)主要用说服的方法,不用行政的方法,只有在情况紧急时,才用命令的方式。”
关于领导者的工作作风。作风问题关乎党的形象,是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因素。周恩来结合当时党内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要“反对一切实际工作中的机会主义,在目前,特别应反对马虎主义,空谈主义,自大主义,形式主义,事务主义,以及破坏党和军队传统的现象”。同时,一方面要学习列宁的工作作风,具有革命胆略和求实精神。另一方面要学习毛泽东的工作作风:中华民族的谦逊实际,中国农民的朴素勤勉,知识分子的好学深思,革命军人的机动沉着,布尔什维克的坚韧顽强。
报告的重要启示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需要培养一大批具备领导能力的领导干部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担当作为。
《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的报告虽然只有3000余字,却是周恩来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充分体现了周恩来对领导学规律的深刻洞见,是马克思主义领导学的经典之作,对于当下我们选拔以及培养党员领导干部也具有指导意义和重要启示。
首先,领导干部要做正确道路方向的坚定引领者。领导干部在重大政治立场面前要保持政治定力,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拥护党的领导。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绝对忠诚,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其次,领导干部要做履职尽责的实干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必将触及更深层的利益,领导干部在大事难事面前要敢于担当作为,勇挑重担,在关键时刻敢于站出来,冲锋在前,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同时也要不断提升应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斗争本领和斗争艺术,树立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既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有应对挑战的高招,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最后,领导干部要做人民利益的守护者。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解决人民群众急愁难盼的各类问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治理智慧,发挥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的磅礴力量,如此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事业中无往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