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2-09-13郭凯琳苏烜
文| 郭凯琳 苏烜
“一带一路”倡议创新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凝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并取得丰硕成果。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支撑,其中,来华留学生群体以其得天独厚的文化语言、国情民风、人脉资源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队伍中占据重要地位。高校作为来华留学生人才教育的主阵地,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打造成培养创新型国际人才的桥头堡,搭建起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连心桥,必将在共建“一带一路”的事业中贡献力量。
一、发展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我国高校持续深化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创新、培养模式创新和学生能力创新,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先行服务实践,构建校企联动育人网络,形成一大批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国际化培养体系建设趋于完备,育人实效逐步显现。
1.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与规划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从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发展的宏观视野出发,为开展“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奠定了高校来华留学生创业教育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
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明确提出“注重利用创新创业活动等途径,增进不同国家青少年对其他国家文化的理解”。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高校科技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行动计划》,指出高校要立足科技创新优势资源和特色领域,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和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发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通的高校创新共同体。以上两个文件着眼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素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世界胸怀的创新型复合型“一带一路”人才,为高校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规划了宏伟蓝图和路线图。
2.良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势头
我国高校从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展现蓬勃生机。
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2020》显示,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持续攀升,2020年在校大学生对社会创业持积极心态,高达49.86%的在校大学生有较强烈的社会创业意愿。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蓬勃发展,仅2021年就吸引了来自121个国家和地区、4347所院校的228万余个项目,956万余人次报名参赛。
3.丰富的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经验
近年来,高校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活动深入和国际交流活跃的优势,在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其中,北京科技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构建起“学生主创—全员助创—红色领创—校企共创—敢闯会创”的五创协同新创业育人机制。多名国际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2021年2名国际学生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在“青创北京”2022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青系四海”留学生专项赛道中,13个团队获得2金3银8铜的骄人成绩,获金奖数和获奖总数均居北京市第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把留学生“出口工作”纳入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总体战略规划,将中外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盘棋”来抓,设立“来华留学生创业实验室”,共享学校创业中心资源,采用成熟的大学生创业实验室课程平台和创业模拟实训软件,帮助留学生创业团队实现创业培训。
4.日趋成熟的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
国内高校研究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现实需要,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生的人才红利,与企业开展语言培训、专业培养等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创新“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助力中国企业破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本土化难题。西北大学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千人培训计划”合作协议,用10年时间培养1000名左右吉尔吉斯斯坦石油化工类青年应用技术人才。深圳大学设立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机构国际学生发展中心和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学生社团深大国际创盟,定期举办企业参访和商业培训,对接中国企业需求,建立来华留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创新创业金奖团队参加中巴科学传播研讨会
二、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步明显、成效显著,但受思想认识、发展历史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内外部因素影响,来华留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相较中国学生仍差距明显,尤以培养体系共建、人才供需对接、国际化发展等方面表现突出。
1.国内学生和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推进体系存在短板
国内高校均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但面向来华留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够完善,部分高校并未将创新创业教育写入留学生培养方案。来华留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来华留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意识有待增强,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面向来华留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有短板,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平台未向来华留学生开放,针对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化孵化服务不到位。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本土化国际化创新型人才需求日益旺盛
“一带一路”倡议在越来越多沿线国家和地区落地,出海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大量熟悉当地国家、精通专业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经营技术的人才。2017年领英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出海”的中资企业中,外派员工比例高达72%,国际化、本地化员工比例只有28%。按照成熟跨国企业给出的方案,本地员工与外派员工的最佳比例是7: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生达到31.72万人,2019年在我国学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留学生占比达到54.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留学生作为最重要的人才资源库,能够提供“家门口”的国际化人才。
3.“一带一路”倡议对高校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性提出更高要求
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区域性国际化双创人才,搭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教育互通互补的平台,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教育服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规则、了解他国文化、精通专业业务、具备一定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基本能力、能够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
高校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坚持服务“一带一路”发展理念,针对性增加中国文化、国际交流合作和区域发展需求等元素,增强来华留学生的中国认同和“一带一路”共识,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人才。
三、高校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探索
发展高校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应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适配来华留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话语体系,全面整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工作队伍、基地建设、竞赛、学科特色与国际合作、校园文化建设等要素,形成“创意、创造、创新、创业”相融合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新生态。
1.全员育人,打造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机制
充分借鉴中国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经验,设立以主管来华留学工作的校领导为组长的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高校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归口管理单位,协同创业中心、校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统筹开展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和专业特点,构建多层次、分类别的专业教育体系。建立“六位一体”(导师主导、授课教师主教、班主任和辅导员辅助、研究生本科生参与)创新创业育人模式,建立院士领衔、专任教师为主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形成立体化、多层次、协同联动的育人氛围和系统合力。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纳入来华留学生人才质量评价指标,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全过程。形成具有来华留学生教育特色的创新创业培养方案,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2.以赛促创,提升来华留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1983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首届大学生商业计划竞赛。历经多年发展升级,高校已经形成以“互联网+”“挑战杯”为龙头、学校学院特色学科竞赛为两翼的创新创业大赛联动机制。创新创业大赛成为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盛会、培养创新创业青年生力军的典型载体,为孵化创新创业成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高校应加大创新创业竞赛在来华留学生中的宣传力度,鼓励并组织来华留学生参赛,通过竞赛平台竞争、交流、合作、启迪、互鉴,深入创新创业价值理念,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发掘创新创业人才。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组织“一带一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推广中国文化、中国模式、中国创新,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3.深化合作,提升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国际化建设,充分运用高校“一带一路”研究院、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等智库研究成果,针对性地加入“一带一路”发展理念、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介绍、区域发展特色、急需发展的专业领域等特色化内容,编写创新创业国际化教材。提升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教学能力,设立双创国际化导师培训基地,开办创新创业教育授课教师与指导教师国际化素养提升培训班。制定奖励激励办法,鼓励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建强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国际化导师人才库,聘请智库专家、沿线企业家、沿线国家杰出来华留学生校友、风险投资人担任高校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导师,解读“一带一路”创新发展需求,分享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延伸人才培养链,形成国际人才培养共同体。
4.开放共享,提高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效益
共享校内外实践平台,向在校来华留学生开放大学科技产业园、创业园、创客空间、互联网双创平台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及实验室、科研设备等科技创新资源,提供专业化孵化服务,积极与区域科技园、创新院等平台签署来华留学生战略合作协议,为来华留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导师、场地等多项支持。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点和需求,对接沿线各国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从学科前沿和产学研用融合成果中挖掘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优质项目,发挥来华留学生了解本国市场以及对中国模式的认同双重优势。对接中外企业“供”和“需”,打造“订单式”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中的国际人才培养效能,形成“学校主导、企业协同、项目依托”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畅通双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科技创新合作,加强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搭建全球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