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情不是靠“懂事”维系

2022-09-09唐婧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32期
关键词:野孩子亲密关系家教

唐婧

“懂事”的K小姐最近饱受焦虑困扰,她的亲密关系一直不顺利。

每一段关系她都尽力付出和忍让,却换来对方抱怨她“作”,说和她在一起好累。K 小姐在恋爱中非常懂事,从不给对方添麻烦,凡事都为对方着想。对方问她想吃什么,她会说:“我都行,看你。”对方问她想看什么电影,她会说:“随便,你爱看哪个就选哪个。”对方问她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她会说:“都行,你送的我都喜欢。”

偶尔,她也会试着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你如果顺路可以来接我一下,不顺路就算了啊。” 如果对方答应来接她又突然爽约,K小姐也会懂事地给对方找台阶下:“没关系,我正好突然也要加班,你安心忙手边的事吧。”

然而,懂事的背后是委屈和孤独,K小姐觉得自己这么迁就对方,对方却不顾自己的感受,常忍不住哭诉指责对方。对方总觉得很冤——“你想什么就说啊,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但K小姐觉得——“这还用我说吗?你连这一点都不懂吗?”如此反复,对方觉得她太“作”,跟她在一起很累。而每当K小姐感觉亲密关系出了问题,就会率先提出分手。虽然嘴上说得很决绝,心里却希望对方挽留自己,可每次对方都当真了。

K小姐知道是自己的表达模式出了问题,应当将真实想法说出来。可总是欲言又止,或者一开口就说成了相反的意思。其实,这是焦虑型人格惹的祸。他们习惯性地讨好别人,揣摩别人的心意、迎合别人的需求,却总是对自己内心的想法视而不见。久而久之,潜意识的渴望得不到满足,与表达出来的需求形成了冲突,就产生了焦虑。和大多数人一样,K小姐受困于自己多年来形成的心理模式,不敢改变。

社会心理学称这个现象为“习得性无助”。美国心理学家塞利在1967年做过一个实验,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施加电击。一开始狗试图逃跑和反抗,在笼子里狂奔。但多次实验后,狗知道跑不出笼子就不跑了,只要蜂音器一响就趴在地上哀叫。再后来实验者把笼门打开,按下蜂音器,狗仍就待在原地,不等电击就开始哀叫。为何会这样?因为过去太长时间的挫折让它们知道,反抗和逃跑都是徒劳,能做的只是留在原地承受痛苦。即使有机会,它们也放弃了努力,过去的阴影让它们陷入了深深的无助和失能的状态。

对于像K小姐这样“懂事”的人,她们的无助往往来源于儿时的成长环境或者曾经的情感经历。

K小姐是外婆带大的。外婆是个知识女性,注重家教。从小外婆就告诉她,“我們这种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小孩,要懂规矩,不能跟那些没家教的野孩子一样。那些野孩子总向大人要这要那,你不能乱要东西,该给你的大人自然会给你,不该给你的要了也没用。你要懂事,不要给大人添麻烦,外婆年纪大了照顾你很辛苦了,要是你不乖,就把你送去你奶奶家。你奶奶重男轻女,没你的好日子过!”

从小K小姐就最乖、最听话,外婆在众多孙辈中最疼爱她。也因此,K小姐心里就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只要自己不给大人添麻烦,就能得到更多的爱;而如果“不乖”,就会被抛弃。在成长过程中,她一直努力压抑自己的需求,不表达自己的要求,生活得小心翼翼。

继而,在亲密关系中,她复演了这个模式。但与压抑相伴的往往是心理失衡。当不断隐忍没有换来自己想要的爱,K女士的委屈就会忍不住爆发出来,演变成后续的“作”,让伴侣感觉莫名其妙、措手不及。长此以往,不仅亲密关系受到威胁,K小姐也被焦虑困扰。

要缓解这种焦虑,需要改变讨好的相处模式,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向对方提要求,而不是被动等待对方给予。要对自己说:“我不需要这么‘懂事’,也可以收获爱。”用自己真实的样子,找到愿意接纳“真我”的伴侣。

猜你喜欢

野孩子亲密关系家教
亲密,别陷入相处误区
亲密关系不会真的无疾而终
聪明的人善于经营亲密关系
木工课——《野孩子乐队》
夏天做个野孩子
暴力 亲密关系中的致命毒瘤
户外运动:做一个野孩子
优秀仍换不来父爱,14岁“野孩子”堕落酿惨祸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