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为记忆资源和现实武器的殖民史

2022-09-09苏琦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32期
关键词:殖民全球化世界

苏琦

在经历了高歌猛进的全球化后,当代人似乎很容易忘记当年世界曾经也如此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虽然那一次更多是西方凭借暴力、征服和殖民强加于全世界,而这一次的全球化更多凭借无远弗届的资本。

当然,其实上一次全球化从未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淡出,一旦全球化退潮,比如当下,殖民史便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进行抱怨和谴责的源泉,而指称对方的新殖民主义图谋也从来都是一个方便的贴标签方式。

这一轮全球化的启动和对它的抗拒,以及其间的成败得失,无不回响着殖民史的余音。因此确实可以断言,不理解殖民史,就无法理解当下的全球化命运。德国历史学者沃尔夫冈·赖因哈德的《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1415-2015)》,将两次全球史串接起来,有着充分的现实意义。

在人们心目中,殖民主义似乎更多是上一轮全球史的发端和前期史,而本书把殖民史作为上一轮全球史的主线和主要组成部分来呈现,并且把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的西方扩张和殖民进程统合进来,因而多少给有点碎片化的殖民史赋予了全新而完整的全球视角,令人耳目一新。再考虑到漫长的去殖民化进程及其影响至今的深远遗绪,则一部以殖民为关键词的画面清晰的历史,确实可以成为理解全球化进程乃至全球史“形成”的枢纽。

在政治正确成为学界主流的当下,公然以“欧洲扩张和征服世界”为主题来书写历史,无疑散发着令人侧目的欧洲中心论气息。不过平心而论,虽然以今日标准视之,文明无高下之分,西方也并不享有对发展和现代化的独占权,其播撒文明和进步的热情中也有着不少傲慢与偏执,但某种意义上讲,世界其余地区的人被西方强行拉进了全球史,从而演绎出一场不期而遇的全球化,从此世界作为一个整体互动,人类历史也成为一部充满爱恨情仇的历史,而非此前那种通过区域间时断时续的贸易来往和充满蒙昧色彩的想象,彼此松散勾连的非线性时空。

当然这样一个结果并非是欧洲和后来作为新欧洲崛起的美国所清晰筹划的,在这场“征服世界”的漫长接力中,模糊的战略和即兴的发挥是主要特色,其间历史的随意性和随机性让人慨叹。

对于非西方世界而言,这种被强行拽入一个陌生的时空和历史进程的感觉肯定不美妙,被迫“睁眼看世界”,克服历史的时差,主动或被动加入全球市场,完成民族国家构建,诸多功课一并袭来令人几无喘息之机。有势力者成势,强权即公理,落后就要挨打,凡此种种充满屈辱感的认知,必然会构成殖民史回忆的主流底色。

在这个连续的互动中,有一段漫长的时间,西方的优势不断提高,甚至对其余世界流露出勉为其难的“白人的负担”的嘴脸,然而在其风头正健的殖民统治的最高点,以两次世界大战为突出标志的欧洲的内讧和亚洲殖民新贵日本的夹击,令白人殖民帝国的神话轰然坍塌,由此开启了势不可挡的去殖民化进程。

历史的一页就此翻过,殖民史从此成为人们的记忆资源和现实武器。白人统治的资产负债表成为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殖民史复杂的遗产则成为双方共有的资产。无论非西方世界情不情愿,它们进入了西方科学技术开启的现代化的世界和全球历史进程。

以前被殖民者之间的互联互通可能更多体现了被强加的全球化经验,比如作为奴隶和苦力乃至胁从,加入殖民者攻城略地开发世界的行列,而后来在去殖民化和争取独立的过程中互为奥援的经历,则为他们提供了另类的全球化体验。这种被殖民者的全球统一战线,以“亚非拉”等概念集,在“冷战”那个看似封闭的和反全球化的年代,催生了不少欠发达地区民众对外部世界的最早认知。

如今宗教激进主义在全球范围的勃兴被视为对全球化的反动,其实其前身在殖民主义时期已经成型,比如伊斯兰教的全球化就有着殖民主义时期的根源:交通的改善令信徒们的朝圣更加便易被拉近的世界和压缩的时空也令伊斯兰信仰的转播更为便利。

表面上看,西方人白忙活了一场,他们来了,他们占领,他们又撤了。然而客观上后殖民的世界依然主要是西方标准统驭的世界,不管完美或正义与否,那些曾经有过全球治理经验的国族,在推进第二轮以经济竞合为主旋律的全球化时,无论在视野,还是在网络资源方面,都有着先天的优势。

无论持何态度,人们总是会从殖民史出发诠释新一轮全球化的动力机制和演化趋势,因为这段历史为人们提供了理解和表述全球化历史和现实的观念框架。比如这一波全球化的启动与反殖反帝势力另起炉灶的顿挫不无关系,而出于对殖民史遗产和想象的遗产的恐惧,另起炉灶走新路在当时几乎必然成为后殖民国家清一色的选择:西方的原罪,富国的伪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歐洲如何使非洲欠发达”,对后殖民主义依附的恐惧等等,都成为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强大动力。

但对这种恐惧的过度动员,对维系一些后殖民国家的独裁统治也发挥了巨大作用,进而延宕了发展,甚至使一些后殖民国家沦为失败国家。

面对如火如荼的新一轮全球化,殖民伤痛史一度退到了历史的幕后。然而作为一种记忆资源,它屡屡被证明可以随时被提取更新。

或许在新兴经济体真正普遍实现另类现代性之前,这注定是一部难以超越的历史。历史的伤痕、被殖民者的深层心结和前殖民者的隐性傲慢都很难被真正放下。

历史从来不可能被某一方单方面把握,它一直被根据当下的需求重新塑造,而未来更是无从被完美规划,一直处于动态的形塑之中,而在未知的未来,历史又注定会迎来新的“面貌”,這也是人类历史的魅力所在。或许人们应该能做到的是,不因市场经济的效率而倒推殖民史的合理性,更不能因为战后独立国家的挫败而美化曾经的侵略和征服。换言之,不必因殖民史否定全球化,也不必因拥抱全球化而淡化殖民史。

《起初·纪年》

作者:王朔

出版社:新经典|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8月

定价:108元

本书是四卷本长篇小说《起初》中的一卷,取材自汉武帝故事。以我们熟知的历史为出发点,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安放其中,凭借丰富的想象力,讲述了从汉武帝亲政到去世为止五十多年的人生,以及生活在他的时代的众多立体饱满的人物。这是一部用“嘴”而不是用手写的巨作。

《贪婪已死:个人主义之后的政治》

作者:[英]保罗·科利尔 约翰·凯

译者:魏华

出版社: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2年8月

定价:72元

两位经济学家从社群主义的角度,围绕极端不确定性和社会凝聚力这两个相互交织的主题,回顾了西方战后的政治、经济和商业发展脉络,探问今日世界纷扰动荡的源头与出路。他们提出,我们需要明确国家、市场与社群的角色和关系,重拾人类的社会属性,恢复社群功能,方能共渡难关。

《腓力二世传》

作者:[英]杰弗里·帕克

译者: 陆大鹏 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出版时间:2022年8月

定价:128元

本书是西班牙历史上最著名的国王腓力二世的传记。这部让人信服的传记始于他还在母亲腹中之时(1526年),终于他的灵魂被人目睹升入天堂(1603年)。这两件事都出人意料地被当时的人记录下来。作者基于40年对腓力二世的研究,以及最近一次非凡的档案发掘写成此书。

《人生小纪:与李泽厚的虚拟对话》

作者:马群林 编撰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7月

定价:108元

本书以亲切自然的对话体,讲述了李泽厚一生之经历、论著、思想、治学、交往等,试图探寻其独特的学思之路,读者从中亦能生动具体地感受其人格魅力与鲜明个性。本书内容主要源自李泽厚的各类论著、文章、书信等,经作者重组、拼接、整理,并由李泽厚多次修改、增删而成。

猜你喜欢

殖民全球化世界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殖民岂能有功
消失的殖民村庄和神秘字符
全球化陷阱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的殖民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