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影响

2022-09-09郑艺红韩美桂薛凤明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脑血管循证研究组

郑艺红 韩美桂 薛凤明

脑血管疾病是一类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特别是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不仅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更新,目前脑血管介入术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诊断和治疗技术,该方法不仅可以清晰显示病灶部位、大小,同时该术式有着创伤小、效果佳、禁忌证少、预后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并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2]。由于介入治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优越性,故治疗前后的如何让患者更深层次了解该术式及改善治疗期间的心理不良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显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常会影响患者的病情发展,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心理状态也会受到影响,故提高情绪管理及健康教育十分重要[3]。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兴起于各个领域且得到较好普及的护理模式,它以真实性、可靠性、适应性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强调以人为中心,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提出问题,并寻求实证来制定最佳护理方案,从而大大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和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达到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4]。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循证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进行护理干预,旨在探讨其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6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5]2007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关于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等影像学检查证实诊断;(2)具有认知能力,且能够自我照顾。排除标准:(1)有精神障碍,无法配合;(2)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及造血系统障碍;(3)近期采用其他治疗、护理方案影响此次研究结果;(4)有介入术禁忌证。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参照组、研究组,每组48例。其中参照组年龄40~74岁,平均(51.56±3.12)岁;根据原发疾病类型可分为颅内动脉瘤18例,颅内血管狭窄16例,脑动脉畸形11例,其他3例。研究组年龄41~72岁,平均(52.86±3.26)岁;根据原发疾病类型可分为颅内动脉瘤17例,颅内血管狭窄17例,脑动脉畸形10例,其他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自愿参与并知情此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即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运动-休息计划干预,在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

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进行干预,(1)成立护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1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及2名责任护士,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关诊断。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循证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技术相关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对循证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初步认识及实施流程和技巧、患者的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管理和运动康复等,培训3周后进行考核,确保小组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完成其全过程。(2)循证护理。①寻求证据:由循证护理通过系统学习和讨论后,结合实际,对患者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提出循证问题,根据主题词和副主题词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及相关教科书等渠道进行文献资料查证,从而获取证据,根据所获取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科学性进行分析讨论,然后根据所获资料制定相应的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案。②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结合其健康教育7要素,可分为以下内容,a接触,小组成员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各方面的初步了解,及时进行沟通,形成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还可建立线上的一对一交流,让患者处于一种被关爱的状态。b观察,收集患者每日的饮食、作息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观察分析其影响患者健康的危险因素及其来源,为患者制定个体化食谱,保证每日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c强化,小组成员充分了解患者对介入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通过开展讲座、多媒体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治疗方式的了解,激励患者形成自我识别能力,自主完成计划,强化自我管理能力。d澄清,向患者提出相关问题,解答患者疑问,纠正不良习惯,如作息不规范,饮食习惯不良等,嘱其及时调整。e帮助,利用线上的方式对患者病情及日常行为、情绪等进行实时监测,通过与患者进行实时沟通,及时获得健康知识及行为警示等。f教育,不定时在微信推送相关健康教育知识资料,并指导其学习,以达到良好的心态,从而使患者自主完成健康计划。g引导,引导患者完成每日的健康反馈,根据其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自我管理支持,提高患者积极性,让健康管理融入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并进行实时监测,以达最佳效果。③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脑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身体功能较差,在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小组成员应严密监视患者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同时对患者水电解质、肝功能及心肌标志物也要进行密切关注,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及补液量,维持电解质平衡;同时由于患者治疗期间会使用甘露醇等药物,对患者肾功能有较大影响,也应进行严格监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中需应用大量造影剂,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严格控制造影剂剂量及浓度,若术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则应及时进行处理。(3)心理护理。根据每位患者的个体化特征及心理问题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干预内容。由于每位患者的性格差异,导致其对疾病的态度、反应及接受能力也不同,部分患者逃避现实,部分患者情感抑制,这两种性格均会抑制自身的情感抑制,使患者的体内形成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变化,引起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速发展。因此,应首先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向患者讲解当代医疗科技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及最新的治疗手段,向患者讲解现阶段临床经验积累及治愈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建立不惧死亡、不惧痛苦的生存信念。要求患者保持积极良好、坦然自若的心态,以增加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利于患者病情好转。同时组建病友交流会,引导患者诉说自己在患病后所带来的痛苦与委屈,在治疗期间的辛酸与苦辣及与疾病斗争的经验,病友之间相互鼓励与帮助,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两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患者疼痛程度评估,其分值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高。(2)心理健康:根据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评估,共包含3个项目,每个项目为0~5分,分值越高,情绪健康越差。(3)神经功能:采用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进行评估,包含构音障碍、共济失调、感觉、语言、面瘫、上下肢运动、视野、意识状态,评定总分≤1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分则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满分为36分,分值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4)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5)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进行测评,该问卷包括身体能力、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满分为100分,得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研究组(n=48) 7.2±1.4 3.5±0.6 16.830 <0.001参照组(n=48) 7.4±1.3 5.7±0.8 7.716 <0.001 t值 0.725 15.242 P值 0.470 <0.001

2.2 两组心理健康比较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压力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压力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焦虑、抑郁、压力各维度评分明显较参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DASS-21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DASS-21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焦虑 抑郁 压力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48) 4.02±0.77 1.41±0.15* 4.11±0.71 1.20±0.21* 4.10±0.72 1.02±0.11*参照组(n=48) 4.03±0.74 2.21±0.41* 4.12±0.69 2.24±0.45* 4.08±0.65 2.04±0.31*t值 0.065 12.696 0.070 17.021 0.143 21.484 P值 0.948 <0.001 0.944 <0.001 0.887 <0.001

2.3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ME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ES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MESSS评分明显较参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MESSS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MESS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研究组(n=48) 35.78±5.42 12.98±3.48 24.525 <0.001参照组(n=48) 35.83±5.39 21.52±4.77 13.775 <0.001 t值 0.046 9.030 P值 0.963 <0.001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GQOL-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QOL-74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明显较参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GQOL-74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GQOL-74评分比较[分,(±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研究组(n=48) 66.34±4.83 87.62±5.28 20.603 <0.001参照组(n=48) 66.42±4.85 78.43±5.07 11.859 <0.001 t值 0.081 8.699 P值 0.360 <0.001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3.75%,参照组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软化,甚至坏死等现象的一类临床综合性神经系统病变[6-7]。目前关于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病因的研究尚未清晰,多数研究认为其可能与饮食、年龄、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8-9]。有关部门统计,脑血管疾病好发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病史的中老年人群,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习惯、环境等的改变,其发病人群越来越趋向年轻化,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困扰[10]。故目前世界各国针对脑血管疾病均遵循“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理念,提倡采用微创介入手术进行治疗[11]。该术式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神志是清醒状态,其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方法,一般初次手术患者多存在强烈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在患者缺乏相关治疗方法认知的情况下,极易出现焦虑、恐惧、压力等不良情绪,同时术后会伴有强烈疼痛感,患者还需被动适应强迫体位,易增加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影响预后生活质量[12]。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来改善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疼痛程度,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是至关重要的。

循证护理是在多学科协作配合下依据循证医学为基础而实施的先进科学护理模式,其以科学研究成果为根据,以人文关怀为指导,从患者自身实际出发,将患者实际情况与科研结果、临床护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手术治疗理念由“单纯手术治疗疾病”演变为“手术治疗疾病并促进快速康复”的一系列优化管理措施[13]。而本次研究同时结合了心理护理,从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运动-休息计划干预等多方面出发,重视多学科综合评估、协作预防,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护理干预手段,具有全面性、精准性、系统性的特点。此次研究显示,研究组干预后的VAS评分、DASS-21评分、MESS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而GQOL-74评分和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P<0.05),可提示循证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脑血管介入患者的不良情绪及神经缺损情况,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同时可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这些是由于本研究采用的护理模式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由专业人员向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健康计划,改善患者以往的不良习惯,形成自主管理状态从而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以往研究发现,循证护理模式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等的干预都取得了满意效果,对促进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及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14]。同时在进行干预的期间,本次研究通过微信平台、健康讲座等多种模式,有效地降低了患者在获取健康教育的方式、内容及时间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掌握了自我学习和自我矫正的能力,形成了自我负责的意识,使问题产生时能得到及时的响应,有助于康复。此外,本研究还给予了基于积极心理学认知疗法的心理护理,其方法具有人性化,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之间的共情意识,增强其护患亲和关系,使患者焦虑等负面情绪得到一定的改善[15]。

综上所述,采用循证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神经缺损情况,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同时可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脑血管循证研究组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