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患者部分外周血指标的变化及血清CA125、CA153、CEA检测的诊断价值

2022-09-09徐萌绳波崔红权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唾液酸白蛋白外周血

徐萌 绳波 崔红权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递增,且呈现明显的年轻化发展趋势,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1]。由于乳腺癌发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错失治疗最佳时机,不利于其预后[2]。因此,找到可以早期诊断乳腺癌的血液学指标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相关研究发现,部分外周血指标(如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对预测肿瘤进展、转移和预后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3]。而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是临床上用于辅助诊断肿瘤的常用方式,其中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和癌胚抗原(CEA)是临床上常用于乳腺癌早期监测指标之一[4-5]。本研究将探讨乳腺癌患者部分外周血指标的变化及血清CA125、CA153、CEA检测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21年8月北京市健宫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乳腺癌的102例患者作为恶性组(其中6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作为转移组,37例无淋巴结转移作为未转移组),53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组。(1)纳入标准:①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②均为女性,且入组前未接受放化疗、外科手术等治疗;③无其他基础代谢疾病者。(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伴严重感染、心肝肾功能不全;③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其中恶性组,年龄29~63岁,平均(47.61±9.25)岁;良性组,年龄27~61岁,平均(46.85±8.92)岁。另选取同期于北京市健宫医院体检的48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年龄27~65岁,平均(48.12±9.47)岁。三组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取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日本Sysmex公司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M)、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使用贝克曼AU 58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前白蛋白和唾液酸水平;使用罗氏60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A125、CA153和CEA水平。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正常参考值范围:CA125为0~39 U/ml,CA153 为 0~25 U/ml,CEA 为 0~10 ng/ml。

1.3 观察指标

比较各组LYM、NEU、NLR、RDW、前白蛋白、唾液酸及血清CA125、CA153和CEA水平。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单项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其中联合诊断阳性判断标准:任一指标为阳性则诊断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癌组与对照组部分外周血指标比较

各组LYM、NLR、RDW、前白蛋白和唾液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性组LYM和前白蛋白均低于对照组,NLR、RDW和唾液酸均高于对照组(P<0.05);转移组LYM和前白蛋白均低于未转移组,NLR、RDW和唾液酸均高于未转移组(P<0.05);各组NE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乳腺癌组与对照组部分外周血指标比较(±s)

表1 乳腺癌组与对照组部分外周血指标比较(±s)

*与恶性组比较,P<0.05;#与转移组比较,P<0.05。

组别 LYM(×109/L) NEU(×109/L) NLR RDW(%) 前白蛋白(mg/L) 唾液酸(mg/L)恶性组(n=102) 1.24±0.40 3.31±1.06 2.31±0.72 0.14±0.04 224.25±63.17 762.36±112.46转移组(n=65) 1.19±0.37 3.39±1.12 2.67±0.80 0.15±0.05 214.39±60.54 795.42±120.89未转移组(n=37) 1.35±0.39# 3.16±1.02 1.95±0.63# 0.13±0.04# 243.35±65.72# 724.36±108.44#对照组(n=48) 2.03±0.52* 2.98±0.95 1.72±0.54* 0.11±0.02* 289.73±71.46* 541.12±91.58*F值 58.168 2.296 14.005 13.814 18.312 76.468 P值 0.000 0.103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三组血清CA125、CA153和CEA水平比较

三组血清CA125、CA153和CE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性组血清CA125、CA153和CEA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组血清 CA125、CA153和CEA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血清CA125、CA153和CEA水平比较(±s)

表2 三组血清CA125、CA153和CEA水平比较(±s)

*与恶性组比较,P<0.05;#与良性组比较,P<0.05。

组别 CA125(U/ml) CA153(U/ml) CEA(ng/ml)恶性组(n=102) 38.25±4.37 32.74±5.76 7.25±1.36良性组(n=53) 27.64±8.54* 23.79±6.38* 3.41±1.12*对照组(n=48) 19.36±5.79*# 19.51±4.14*# 2.85±0.74*#F值 170.802 104.959 310.878 P值 0.000 0.000 0.000

2.3 血清CA125、CA153和CE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检出结果

血清CA125、CA153和CEA单一检测及三项联合检测检出乳腺癌与病理符合患者分别为16、24、18、45例,见表3。

表3 血清CA125、CA153和CE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检出结果(例)

2.4 血清CA125、CA153和CE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

CA125、CA153、CEA联合检测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血清CA125、CA153和CEA单独及联合检测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血清CA125、CA153和CEA单独及三项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

3 讨论

一项统计结果提示:我国范围内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数量≥100万,乳腺癌患者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14%左右[6-7]。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乳腺癌患者的病死率、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8]。但基于乳腺癌本身无明显症状体征的原因,当前临床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仍需综合患者病史、体格、影像、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等多项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临床研究证实:乳腺癌患者常伴有血液学指标异常[9]。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是一种具有微创性质的、可重复操作的肿瘤疾病检验方法[10]。本研究将深入分析部分外周血指标及血清CA125、CA153、CEA在乳腺癌患者群体中的具体变化和诊断价值。

首先本研究结果发现:各组LYM、NLR、RDW、前白蛋白和唾液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性组LYM和前白蛋白均低于对照组,NLR、RDW和唾液酸均高于对照组(P<0.05);转移组LYM和前白蛋白均低于未转移组,NLR、RDW和唾液酸均高于未转移组(P<0.05);各组NE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外周血指标中的LYM、NLR、RDW、前白蛋白和唾液酸,与乳腺癌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关。有研究证实:RDW在不同类型肿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1]。本研究结果中转移组与未转移组RDW的差异,说明RDW对乳腺癌良性、恶性具有一定的鉴别效果。唾液酸作为一种广谱恶性肿瘤标志物,其含量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大小及程度存在相关性[12]。其次本研究结果发现:三组血清CA125、CA153和CE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性组血清CA125、CA153和CEA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组血清CA125、CA153和CE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13]研究结果相符。说明血清CA125、CA153和CEA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积极价值。同时发现CA125、CA153、CEA联合检测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说明血清CA125、CA153和CEA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对乳腺癌这一恶性肿瘤疾病有更好的筛查效果。其原因在于肿瘤细胞本身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基于其生物学特征使得不同病理组织恶性肿瘤疾病,既可以出现相同的肿瘤标志物,亦可以出现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因此单一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疾病检测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始终是偏低的[14]。相关研究亦证实:CEA、CA125、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有较好的使用价值,诊断结果的有效性明显提高[15]。

综上所述,外周血LYM、NLR、RDW等指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是否发生转移有重要参考价值,血清CA125、CA153、CEA检测对乳腺癌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三项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结果的敏感度,临床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唾液酸白蛋白外周血
唾液酸的生物活性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唾液酸的制备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