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安源薪火相传
2022-09-09
美丽的萍水河畔,有一座雄壮又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矿山矗立在狮子山下,它就是安源煤矿。安源煤矿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距萍乡市区直线近6公里。安源煤矿始建于1898年,由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时任清政府铁路公司督办的盛宣怀,为解决汉阳铁厂燃料难题而创办,属于官督商办煤矿,当时名为萍乡等处煤矿总局,因地处安源,又称安源煤矿,是中国近代工业十大矿厂之一。1908年,安源煤矿与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联合,改设为“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同时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发行了亚洲早期股票。清朝灭亡以后,民国时期先后改名为江西省萍乡煤矿管理处、资源委员会萍乡煤矿整理局、资源委员会赣西煤矿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设立萍乡矿务局,先后隶属中南工业部、江西省政府、煤炭工业部、华东煤炭管理局、燃料化学工业部、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能源部、煤炭工业部管理,1998年下放江西省管理,2019年归属安源煤业集团管理。2020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78万吨/年,煤种为1/3焦煤,主要产品为11级冶炼精煤和电混煤。
安源煤矿曾是我国近代工业十大厂矿之一,是中国最大煤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既有悠久的工业文明,又有浓厚的红色底蕴。
安源煤矿作为中国近代最早采用先进技术开采的煤矿之一,虽然具有较高的生产技术,但由于旧中国政治腐朽和“三座大山”的压迫,煤矿工人与路矿当局资本家之间的阶级利益冲突不断,矛盾日益加深,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毛泽东领导安源工人运动
安源煤矿工人闹工潮,从一开始就带有政治目的,并且是以团体形式出现。据史料记载,从1901年开始,安源煤矿大的工运事件就有8次,而尤其以萍浏醴起义影响最大。由于没有正确的政党做领导,这些起义要么只是封建江湖义气,要么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最终由于清政府和路矿当局的严酷镇压,历次起义都失败了。
1921年秋天,中国共产党刚成立不久,毛泽东走进江西安源,拉开实现和完成党的一大确定的成立产业工会和开展工人运动革命任务的大幕。毛泽东以中共湘区支部(后为区委)、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书记的身份来到安源实地考察。他下矿井,进工棚,了解矿情民意,认定安源是工人运动可能很快开展起来的地方,从而确定安源为湖南支部的重点工作地区,并先后派遣李立三、刘少奇等来安源开展工人运动。
1922年2月,全国产业工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在安源煤矿成立,有党员6人,李立三任书记。从此,安源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同年5月1日,诞生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李立三、朱少连分别被选为俱乐部正、副主任,有成员300人。1922年9月14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并取得完全胜利。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后,路矿工人踊跃加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员由罢工前的700余人激增到12000余人,占路矿工人总数的90%以上。对于这次罢工斗争刘少奇做了绝妙的概括:“这一次大罢工,共计罢工五日,秩序极好,组织极严,工友很能服从命令。俱乐部共用费计一百二十余元,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的胜利,这实在是在幼稚的中国劳动运动中绝无仅有的事。”
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安源煤矿在组织团体、工人教育、经济维权、统一战线、政治斗争、工人自治、党团建设、工农结合、武装斗争等方面不断开拓发展,在全国革命低潮期,安源工运却奇迹般地在中国大地上岿然独存,并持续发展,呈燎原之势。中共四大期间(1925年1月),安源煤矿的中共党员人数增至近230人,约占当时全国党员的五分之一,成为全国最大的、产业工人成分最集中的中共地方党组织。因此,中共三大、四大、五大、六大都有安源党组织的代表参加,如中共安源地委代表朱少连当选为中央三大执行委员,任驻湘委员,是中共史上最早的产业工人身份的中央委员之一。
在持续近10年的工人运动中,安源创造了中共史上众多第一,全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基层支部——中共安源支部(1922年2月)和共青团安源支部(1921年12月);兴建了中国工人阶级第一座大厦——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大厦;创办了中共最早的经济组织——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发行了中共最早的纸币和股票(1922年7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早的民兵组织——安源路矿工人纠察队和侦探队(1922年9月);领导了最成功的罢工斗争——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2年9月14日-18日);由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革命领袖亲自培育了我党最早的革命精神——安源精神(1922年9月18日的《安源路矿工人上工宣言》中高度评价了安源路矿工人的革命斗志:“我们这次罢工的‘秩序、齐心、勇敢’,要算是我们神圣精神的表现。”);创办了最早的地方党校(团校)——安源地委党校(团校)(1924年10月);创建了最早的少先队——安源劳动童子军(1924年1月);办理了最早反腐《公约》和肃贪第一案(1922年10月-1923年8月);创办了最早的教育管理机构——教育计划委员会(1924年10月);建立了最早的审计部门——审查部(1923年4月),司法部门——裁判委员会(1923年5月);创办了工矿企业中最早的工人刊物——《安源旬刊》等;建立了最早的工人参与近代工矿企业管理——工人自治;最早举起工农革命军旗帜的地方等10余个第一。因此,安源成为当时中国“无产阶级的大本营”、东方“小莫斯科”。
1922年9月18日,安源路矿工人举行万人大会,庆祝大罢工的胜利
1925年9月,汉冶萍公司总经理盛恩颐制造了九月惨案,可是安源工人并没有被压垮,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义无反顾地继续战斗。正如1926年12月7日《萍矿总工会报告》所言:“然工友等之革命精神仍未稍杀,于是投入革命军有人,在各地领导农民、组织农民协会者有人,革命种子,于是遍布湘鄂各地矣。”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安源工人积极支援北伐战争,1000多名安源工人加入到叶挺独立团。1927年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紧接着许克祥在长沙制造了马日事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人民大众。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根据中共八七会议精神,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在安源张家湾召开了秋收起义军事会议,部署秋收暴动,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安源工人编为第二团。二团首举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萍乡、打老关、战醴陵、克浏阳的战斗中,安源工人冲锋陷阵,不怕牺牲,勇敢顽强,表现出了特别能战斗精神。中共中央曾高度评价,“攻打萍乡、醴陵、浏阳,血战几百里的领导者和先锋,就是素有训练的安源工人”“可以说,秋暴颇具声色,还是安源工人的作用”。
一个工矿企业,曾经有两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在这里领导革命斗争,又有一大批革命家和工人领袖主持工作(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蒋先云、毛泽民、林育英、李求实等)长驻安源工作;蔡和森、李维汉、恽代英、林育南等党的著名活动家来安源巡视指导;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腾代远、黄公略、陈毅先后三次率红军来安源扩红;黄静源、刘昌炎、谢怀德、周怀德、邓贞谦、王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为了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献身,并且有众多工人参与(5400多名安源路矿工人参加红军),这在近代中国工人运动史和中共党史上都是罕见的。从安源煤矿走出去的路矿工人中有15位成为共和国将军;有20多人成为新中国党、政、军高级干部(肖劲光、杨得志、刘先胜、韩伟、方强、谭希林、丁秋生、晏福生、唐延杰、吴烈、罗华生、王耀南、罗桂华、幸元林、熊飞等将军,孔原、吴运铎等众多高级干部),因而安源煤矿被当之无愧称为“将军矿”。
安源路矿工人革命运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初期结合的重大事件,是中国革命链条中重要一环;这一成功范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毛主席、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安源煤矿复产十分重视。安源煤矿工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发扬“义无反顾,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以努力报答党的恩情的饱满激情积极投入到矿井复产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面对惨遭破坏后的总平巷,井口常年流着黄锈般的臭水,到处是断壁残垣野草丛生的荒凉景象,在安源煤矿中共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工人们团结一心,加班加点,不计报酬,拼命工作,提前56天完成了修复一万多米垮塌的巷道、排干了113万吨井下积水、铺设1800多米铁路的任务。经过全矿工人的艰苦努力,1954年10月,安源煤矿成功实现复矿复产(1939年由于日寇侵略,安源煤矿拆迁并停产达15年之久)。1956年8月,总平巷正式出煤,当年产煤145455吨。
1957年,安源煤矿继续乘胜进军,一边抓生产,一边搞扩建,在恢复总平巷的基础上,又新建了暗立井;开拓了上煤组和西平巷,使煤炭产量不断上升。到1958年,全年产煤403488吨。只用3年多一点的时间就达到安源煤矿1939年停产前的平均年产水平。
1971年,安源煤矿再接再厉,南翼上煤组投产;1975年三水平正式投产后,全矿三个水平同时生产;1979年年产原煤达1215092吨,超过历史纪录(1911年111.5万吨)。之后连续14年年产超百万吨,成为萍乡矿务局的主力矿井。到2020年,安源煤矿已为国家奉献了近亿吨优质煤炭(这是在江南煤炭赋存条件相对困难条件下取得的成绩)。由安源煤矿繁衍发展起来的萍乡矿务局,已由一个煤矿发展成为集煤炭生产、建筑安装、火工建材、汽车制造、综合电力、新型管道、玻璃煅烧、国外工程等于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萍矿集团。矿厂遍布省内外,形成了“以煤为本,多业并举,综合发展”的格局,职工人数最多时达3.87万,矿区人口16万,萍乡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煤城。
安源煤矿是一个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煤矿。新时代的安源工人不但吃苦肯干、特别能战斗,而且更守纪律讲奉献。近年来,全矿职工在矿井煤炭资源逐渐枯竭,进入深部开采后,在生产难度加大,生产成本增加等诸多不利条件影响下,坚持深化企业机制改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不断促进管理创新,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得到稳步增长。矿井年生产能力保持在70万吨。冶炼精煤年产30万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消灭了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和灾害性事故,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保持一级水平。
安源煤矿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兴建了国家矿山公园、毛主席来安源铜像广场、谈判大楼广场、总平巷广场以及盛公祠广场等,进行绿色矿山建设,矿区环境焕然一新。协助拍摄了《燎原》《大泽龙蛇》《安源儿童团》等电影,《少奇在安源》《黑天鹅》《李立三》《毛泽东去安源》等电视剧;举办了“毛主席来安源铜像落成”“玫瑰之约”,协办了“心连心”等大型活动,大大提升了安源煤矿的知名度。
1949年后,安源煤矿得到了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等多次接见萍矿工人代表;刘少奇为“萍矿工人报”题写刊头;邓小平为安源纪念馆题词;江泽民为秋收起义纪念碑题词;习近平更是多次赞扬安源历史;还有众多党的高层干部来安源指导工作。这些都给予了安源煤矿工人以巨大鼓舞,也为安源增添了绚丽色彩。安源矿工潘世告、杨和平、孙炎林、张来清分别当选党的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五届、十九届全国代表和人大代表;杨和平、王湘萍、张来清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吴彦强、刘忠亮、王文华、苏元冬、丁建刚被评为省部级劳动模范。安源煤矿先后荣获了全国煤炭工业先进煤矿、全国煤炭系统文明煤矿、全国依法生产先进煤矿、中组部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优秀基层党组织、江西省煤炭工业优秀企业、江西省安全文明矿井等荣誉称号。
风雨百年路,党是领路人。安源煤矿工人经历的风风雨雨,始终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远紧跟党走,这是安源煤矿工人不变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安源工人将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发扬“义无反顾,敢为人先”的安源精神,坚持改革,强化管理,努力再立新功。目前,安源煤矿正凭借丰富的矿业遗迹景观和红色人文景观资源,努力改造和完善矿区环境,为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开发旅游经济,实现百年老矿战略转型积蓄力量。
安源煤矿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