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老基会:推动社会组织参与老龄化问题解决
——专访深圳老基会秘书长黄晨乐

2022-09-09金宸

大社会 2022年8期
关键词:老龄伙伴公益

2022年9月,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下文简称“深圳老基会”)对外发布了公益项目“暖夕伙伴助老服务网络”2.0版,这是该项目自去年5月发起至今进行的一次重大变革,项目目标从“支持网络成员开展联合劝募打开公众筹款路径”转为“陪伴网络成员成为‘三好’机构”。

作为一家致力老龄公益生态建设的公募基金会,深圳老基会在去年完成理事会换届后正式推出了“暖夕伙伴助老服务网络”公益项目,通过支持“具有发展潜力却面临困境或瓶颈”的涉老社会组织,搭建一个助老服务的协作网络,探索打破老龄公益领域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建立与社会大众的稳定链接,共同为老年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社区/当地相关主管部门等)带来持续的正向改变。

截至2022年8月底,全国已有20个省市区101家涉老社会组织成为暖夕伙伴,深圳老基会通过能力建设、联合劝募、项目资助等方式累计投入资助金近200万。《大社会》杂志对深圳老基会秘书长黄晨乐进行了访谈,以期更深度了解该项目的发起背景和成效。

《大社会》杂志:深圳老基会为什么要发起“暖夕伙伴”这个公益项目?

黄晨乐:“暖夕伙伴”项目缘起于去年初基金会决定和中国公益项目大赛合作举办养老专题赛道,目的是面向全国遴选优质的助老公益项目进行资助,希望能发掘出一批深耕老龄领域、长期在一线探索农村/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的机构。

这里也需要先说一下养老专题赛道的背景,深圳老基会成立很早,但一直没怎么开展业务,2016年进行社会化重组之后也主要在探索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和政府部门的合作比较密切。

这届理事会在机构战略上有重大变革,核心是依托公募基金会的平台能力,如何放大连接器的作用共享给老龄公益生态中的伙伴。

战略的调整意味着组织架构和业务也要同步进行调整,比如基金会成立了暖夕伙伴事业部来承载新的战略,一方面直接拿出来资金通过中国公益项目大赛进行资助,另一方面通过行业共创的方式,探索议题网络的可行性。

“暖夕伙伴”这个项目回应的是当前专注为老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非常少的现状,我们在办养老专题赛道的时候发现,虽然经过申报延期、多方动员,申报机构还是不到100家(最终有效为96家机构),其中超过60%为社工类机构,仅有3家为公益类且专注在老龄领域的机构;开展的涉老项目类别以物资发放、困难救助为主,项目整体呈现出设计粗糙、缺乏专业度等问题,难以有效应对中国在快速进入老龄化所产生的社会需求和挑战。

《大社会》杂志:老龄化社会产生的需求和问题很多,哪些是社会组织能够参与解决的?

黄晨乐: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现在已经有2.64亿老年人。这个数字有多庞大呢?全球人口超过2.5亿的国家都只有4个。除了老龄化人口规模大,我们还同时面临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少子化的多重挑战,积极应对老龄化也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除了市场和政策覆盖以外,社会组织应该关注在经济状况、宜居环境状况、健康医疗状况、照料护理服务状况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中相对弱势的老人需求。

比如,在经济状况方面,还有近千万的老年人非常困难,没有存养老钱的老年人超1.5亿,农村老年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城市老年人的三分之一;在健康医疗状况方面,80.1%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约2900万老年人患病后不就医;在照料护理服务状况方面,失能老年人约1100万,近45%独居无人照料或只有老伴照料;在宜居环境状况方面,基础生活设施(自来水、煤气/天然气/沼气、暖气/土暖气、室内厕所、洗澡/淋浴)5项都没有的农村老年人超过2845万,独居老年人基础生活设施缺乏比例近四分之一;在精神文化生活状况方面,36.7%的老年人会感到孤独,经济状况困难的老年人近四分之一没有任何休闲活动等等。

《大社会》杂志:老龄公益领域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样的?

黄晨乐:虽然社会整体环境对公益慈善的了解、认可和支持越来越多,政府部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各方投入社会领域的资源也在逐渐增加,但资金主要集中于儿童、妇女、教育、医疗救助等人群和领域,对于老人的关注度非常低,绝大部分开展为老服务项目的机构资金来源90%以上来自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来源单一且受政府部门、政策影响非常大,这样的资金环境对为老服务类的社会组织发展很不利。

总的来说,老龄公益领域缺少愿意让人试错和等待结果的耐心资本。

《大社会》杂志:老龄公益领域的议题网络真的有需求吗?

黄晨乐:从全国来看,有开展和老年人相关公益项目较为知名、有一定影响力的基本上都是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如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银天使计划”或针对特殊老人群体如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抗战老兵关怀”等,全国以老年人作为服务群体的基金会中,仅有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江苏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在最近两三年刚开始活跃,缺少行业视角和行动。

现有的公益生态中,环保领域、教育领域、救灾领域、妇女领域的协作网络相对比较成熟,背后均有来自所在领域的基金会支持,如妇女基金会“天才妈妈”、SEE基金会“卫蓝侠”、西部阳光基金会“桥畔计划”、壹基金救灾联盟等,议题网络对于关注同一议题的伙伴机构进行信息交流、知识共享、激励和动员大规模的集体行动、为实现共同的目标采取行动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社会》杂志:“暖夕伙伴”具体是如何切入议题网络构建的?怎么理解“三好”机构?

黄晨乐:我们目前在尝试通过双轮驱动的方式,一方面帮助议题网络的成员清晰业务模式,以项目对于本地老龄化问题的回应能力为核心,通过引导伙伴关注和思考所在区域老人生存和生活质量问题,设计或优化能真正能体现机构价值、回应社会需求、解决具体问题,让公众能感知、理解、共情并捐赠支持的品牌公益项目,支持机构培育出有区域影响力的项目品牌,另一方面,通过提供持续的非限定资金支持、对接优质的资源方和资助方,帮助伙伴机构在常态化筹款、节点筹款中寻找到适合的公众筹款方式,积累长期捐赠人和忠实的追随者,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个月,我们完成了“暖夕伙伴”的项目迭代,提出了要陪伴伙伴机构成长为“三好”机构的目标,具体来看,要让伙伴机构具备:好的公益项目设计理念和管理能力——有专业有效的公益项目;好的公益传播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本地相关方及社会影响力;好的可持续思维和公众筹款能力——有稳定的互联网捐赠人和价值认同。

我们想做的是探讨如何从具体的社会问题和需求出发,整合基金会、社会组织的资源共同构建为老服务的公益生态,连接公众、企业、政府,一起在老龄化的巨大挑战中探索可持续的公益解决方案,最终改善弱势老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老龄伙伴公益
公益
公益
我的“好伙伴”
公益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公益
德江县老龄办调研农村互助幸福院选址工作
联合国援华第七周期老龄课题研讨会在黔召开
全省老龄办主任会议在筑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