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渗漏新技术新方法在施工中的应用
2022-09-09董世超殷耀龙刘东平秦宏勋郭雄伟
0 引言
从建筑使用层面分析,渗漏问题会给使用者带来不良的体验感,甚至会引发矛盾。近年来,行业人员不断地加大建筑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创新,意在优化工程施工技术与方法,全面提升防渗漏性能,提升建筑品质,为使用者带来优质服务。经过不断地研究与实践,形成了新技术与方法,为建筑防渗漏施工提供了选择。
1 案例概况
选取南京横溪新市镇安置房(一期)工程总承包项目,项目位于南京市横溪街道,占地面积 54 454.64m
,总建筑面积122 792.25m
,地上建筑面积78 256m
,地下建筑面积44 535m
,包括 1~ 15#楼、2 栋商业用房、地下车库、人防地下车库、1 栋幼儿园等配套用房组成。表1 为基本概况表。
2 建筑防渗漏新技术与新方法
2.1 大底板混凝土施工技术
有效防范渗漏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关键点。大底板混凝土施工工艺,需强化初凝时间、入泵坍落度等技术指标的控制,进而保证施工作业的质量达到要求。作业各个浇筑带按照斜面分层浇筑的方法操作,要求厚度不可以超过45cm,并且采取分段同步浇筑的作业方法,循序渐进施工,保证作业的质量,一次到顶,底板混凝土浇筑振捣如图1 所示。
底板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科学设计配合比参数,保障施工作业的质量,表2 为混凝土配合比表。混凝土施工的每个环节均为重点控制的内容,要求做到有效的管理。在养护方面,使用专用养护材料进行防护,例如塑料薄膜或者麻袋,通过保湿保温强化工程质量。工程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借助计算机系统实现对混凝土工程中各类参数的实时监测和管理,例如温度和湿度等,如果超出设定的限额,则可以及时提醒,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施工的质量。
在对鸡痘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临床上通常会格局发病情况,来对病鸡的头部、翅膀下等位置是否存在痘疹,以及黏膜是否出现伪膜,结合其他症状来进行初步诊断。如果要进行详细确诊,可以在实验室通过琼脂扩散沉淀实验来进行确诊。
2.2 地下结构防渗解决方案
2.2.1 后浇带防水及换撑节点处理
(1)底板后浇带防水处理
地下结构水平施工缝防水处理如图4 所示。
(2)对拉螺杆止水节点处理,如图2 所示。
码组同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监测链路是否找到正确的字节边界,也就是从串行的比特流中正确的对字节进行定界。根据码组同步原理,当接收端连续收到4个正确的/K/字节后,认为达到码组同步。
为减少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后浇带及施工缝后浇筑时采用双掺技术,并增加配筋及添加抗裂纤维。
ROC曲线提示患者血磷水平与存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存活率间的关系,提示血磷水平越低,存活率越低,二者间有明显的正相关系(P=0.006),预测患者医院存活的曲线下面积0.655,当血磷为0.67 mmol/L时预测患者的医院存活敏感度为83.6%,特异度为50.0%(见图2)。
2017年,基于政府政策支持、新闻产业和版权产业规模扩大、阅读习惯转变及技术升级等背景,数字报纸产业实现了各个层面的突破,获得快速发展。
(1)砼中采用双掺技术和掺加抗裂纤缝
具有完整用药记录及凝血指标记录;年龄≤85岁;有稳定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史或心肌梗死史;血小板计数范围在100×109/L~350×109/L;冠脉造影示冠脉粥样硬化;无胃或食管溃疡;无肝肾损害、凝血功能障碍;无药物过敏史;可停用华法林、低分子肝素等药物者。
(2)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除严格按上述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措施来执行外,还应做到表3 所示预防措施。
2.3 地下室防水
根据验收结果,需进一步采取降噪措施防止噪声扰民,应定期对在线仪器进行维护和校核,加强生产及环保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各项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2.2.2 地下结构防裂解决方案
地下室防水工程主要包括地下室底板防水、地下室外墙防水及地下室顶板防水三大部分,具体防水做法参见相关建筑、结构图纸。主要节点防水处理(此施工节点仅作为常规做法予以描述,具体做法参照建筑、结构施工图的具体要求)底板后浇带防水处理如图3 所示。
根据工程施工方案,地下室防水材料以SBS 防水卷材为主。
楼板后浇带的施工,做好模板的质量控制。在浇筑环节要做好标准化控制,保障浇筑的质量。本次工程施工根据构图纸的节点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控制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最终达到防水要求。
地下结构顶板施工缝防水处理如图5 所示。
3 建筑防渗漏新技术与新方法运用策略
3.1 优化技术方案
建筑防渗漏施工作业期间,新技术与新方法的运用,必须与建筑整体相协调,达到建造的要求。从引进环节入手,做好防渗漏施工方案的优化。组织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对编制的防渗漏方案,站在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预留洞口不合理等造成的渗漏,事前提出解决措施
。
3.2 落实技术交底
防渗漏工程施工前,围绕采用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展开深度分析与梳理,掌握防渗漏施工技术与方法的运用重难点,并交代给作业人员,使其能够规范化开展建筑防渗漏工程施工作业,保障操作达到技术标准与要求
。若采用了复杂的技术与工艺,则需进行技术培训。使用VR 技术或三维动画模拟技术等,模拟建筑防渗漏施工中新技术与新方法的运用流程和要点,使作业人员更好的掌握技术要点,做好全面、严格的控制。在作业期间遵守技术与方法的要求,规范化操作,有效处理细节和要点
。
3.3 做好影响因素的控制
首先,做好材料的质量控制。对于使用的防水材料,严格按照建筑工程防渗漏作业的要求与标准,做好材料选择与使用环节的质量检验检测分析,保障防水材料达到使用要求。
其次,强化技术操作的管理。作业期间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督促防渗漏施工作业人员规范化开展施工,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与隐患影响建筑性能。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做好有力控制,最大程度上避免风险的产生
。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建筑常见的渗漏病害问题,使用新型防水材料和工艺做法,达到有效防治的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文中结合实例,分析防水材料和工艺的应用,总结了防渗漏施工的经验,提出优化技术方案、落实技术交底、强化影响因素的控制建议,保障防渗施工的质量。
[1]何洋.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1(10):111-112.
[2]王立业,王单寒.建筑防渗漏施工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策略[J].砖瓦,2021(10):170-171.
[3]周奇.房屋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居舍,2021(28):55-56.
[4]周海鹏,张壮壮,马泽琛.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1(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