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DC的新型城域网建设及局房需求分析
2022-09-08朱军峰邓大冲
朱军峰 邓大冲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0 引言
网络DC布局的目标是以网络云化演进目标架构为指引,统筹未来网络NFV和专用设备的分层设置、数量规模及集约管控等对网络DC承载要求,各本地网需要对未来网络DC的层级设置、目标局址等进行系统设计,做好网络DC中长期布局规划,和现有机房资源匹配分析,并在对机房资源充分调研和评估基础上,做好地理位置、物理条件、扩展性强的优质机房资源储备。
1 规划思路及原则
未来网络DC,将主要通过现有网络机房CO升级,按需有序推进机房基础设施DC化改造演变为网络DC,为未来网络重构演进提供统一云化的虚拟资源池、可抽象的物理资源和专用高性能硬件资源的统一承载。不同DC界定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DC界定的关系说明
在可预见性的SDN/NFV/云计算技术趋势下,重点研究宽带和移动网络云化演进对网络DC机房的承载和部署驱动要求,基于现网机房资源基础条件和评估统筹,完成省市公司网络DC目标布局和资源储备中长期规划,并根据不同时期专用设备和虚拟网元部署承载实际需求,按需有序推进网络DC机房基础设施DC化改造建设。规划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CORD规划思路说明
2 承载网现状
2.1 数据网现状
近年来,南京数据网的规划与建设一直围绕“2+12+66”展开(2个核心DC,12个边缘DC,66个汇聚点),以核心DC、边缘DC和综合接入区进行布局。
2.2 OTN现状
近年来,OTN网络已围绕“2+12+66”建设了100G一平面和二平面。
100G一平面在已覆盖业务控制层局点的基础上,按照CTNet 2025架构已建设完成鼓楼/游府西街双核心至12个边缘DC以及61个DCSW汇聚局点至12个边缘DC的网络。
100G二平面在已覆盖业务控制层局点的基础上,按照CTNet 2025架构已建设完成鼓楼/游府西街双核心至12个边缘DC以及59个DCSW汇聚局点至12个边缘DC的网络。
鼓楼/游府西街双核心之间采用OLP保护、成对的边缘DC局点之间采用OLP保护的方式,边缘DC局点至DCSW局点之间、DCSW环网之间采用ROADM的保护方式。
2.3 光缆网现状
本地中继光缆网围绕“2+12+66”网络布局,形成核心层、区域汇聚层、接入汇聚层三层架构。如图3所示。
图3 本地光缆网结构图
3 新型城域网建设方案
3.1 网络架构
3.1.1 POD的选择
南京既可以采用单POD组网,也可以采用多POD组网。
单POD组网时,覆盖全市近900万人口,其中宽带用户超过四分之一,移动用户接近二分之一。
多POD组网时,考虑南京的光缆网架构和地理位置结构,较好的一种方式为3个POD组网。多POD组网时,南京划分为3个POD区域。
从网络规划协同、网络可靠性、网络建设难度、与周边系统的连接等多方面比较单POD与多POD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单POD与多POD组网方案比较
从表中比较可以看出,单个POD除可靠性比多POD相比稍显不足外,其他方面均比多POD有一定优势。再综合考虑到单POD无需分裂时,网络平滑演进过程中避免了路由、ACL等调整工作,因此新型城域网建设拟采用单POD组网。
3.1.2 二层/三层架构的选择
(1)二层架构:Spine-Leaf架构,该架构是基于现有的STN架构进行演进,网络架构如图4所示。
图4 二层架构组网图
该种架构下,STN-B充当Leaf角色,STN-ER充当Spine角色,与目前的STN架构相同。
部署位置:按照STN现状,Leaf部署在汇聚局点,Spine部署在核心DC。Spine-Leaf架构则通过100G OTN实现汇聚机房直连核心DC,边缘DC位置被弱化,或者说将汇聚局点从综合接入区剥离成为新的边缘DC,边缘DC局点数量需扩容。
承载业务:Leaf实现固移融合承载。固网采用OLTDCSW-Leaf-Spine-vBRAS-U路径进行承载,移动业务承载方式基本保持不变,但数据层面需要重新调整(SRv6隧道调整、EVPN规划和FLexE调整,可能影响现有5G业务)。
CT云资源池部署:优先选择部署在核心DC,对时延要求高的下沉至汇聚局点。其中vBRAS-U转发池由于无法部署在核心DC(容量太大,对设备要求高导致无设备可以满足需求),只能下沉部署。可以部署在所有汇聚局点(最小化2+1部署),或者部分汇聚局点(两两成对,vBRAS-U部署在一边,双挂2个局点Leaf,但目前的STN架构要调整)。
(2)三层架构:采用Spine-Leaf-B架构,如图5所示。
图5 三层架构组网图
部署位置:Spine部署在核心DC,Leaf部署边缘DC,B设备部署在66个汇聚局点。与目前的DC规划相同。
承载业务:Leaf实现固移融合承载。固网采用OLTDCSW-Leaf-Spine-vBRAS-U路径进行承载,移动业务采用A-B-Leaf-Spine-省级ER-5GC方式承载。
CT云资源池部署:可选择部署在核心DC和边缘DC,其中vBRAS-U转发池部署在边缘DC,成对部署。其他云资源池可灵活选择部署位置。
(3)两种方式的对比
两种架构方式的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二层/三层架构分析比较
项目 两层架构 三层架构未来CT云下沉风险 最高可下沉至66个汇聚点,也可下沉至综合接入区。最高可下沉至12个边缘DC,也可根据需求下沉至汇聚局点或者综合接入区。资源利用率 UP池利用率低,Leaf上行100G OTN利用率低。利用率较高维护便利性 减少1跳,少一个故障点;STN-B上业务复杂,功能较多无法分担,维护难度较大。多一个故障点,但STN-B与Leaf分设,可分担功能压力,在当前的维护模式下,有利于维护界面划分。对现网业务的影响 需对现网STN-B进行改造,影响已经开通的5G业务。先搭建Spine-Leaf,STN-B和DCSW按需割接,且STN-B上数据配置可以不变,减少割接影响。建设难度和投资建设是对现有的STN网络的改造,建设难度和割接难度大;Leaf下沉较底层,Leaf到Spine距离较长对OTN依赖严重,投资较大。建设是新建Spine-Leaf,对现网业务无影响。采用核心DC-边缘DC-汇聚交换机,中间增加一层使得大部分链路可以裸纤直连,减少了OTN投资。根据研究院测算,可节省55%左右的投资。
经建设维护充分协同,结合现有的光缆网和传输网架构,南京新型城域网建设拟采用3层架构。
3.2 具体建设方案
3.2.1 Spine节点设置
Spine节点拟部署在核心DC,初期每个核心DC部署1台,下接Leaf设备,上联城域网CR、省级ER、CDN以及ASBR。同时,在核心DC部署云网POP,其中vBRAS-C采用双节点部署,用于实现冗余备份;vBRAS-U单节点部署,本身不承载业务,只是作为边缘DC vBRAS-U的备份。同时,如有其他CT云下沉,将根据重要性选择单节点部署还是多节点部署。
3.2.2 Leaf节点设置
Leaf节点全部部署在边缘DC,初期每个边缘DC部署1台,后续随着业务发展进行扩容。南京边缘DC采用异局址成对部署,即12个边缘DC,共6对Leaf。每对边缘DC先部署一个UP池,后期随着业务的发展再行扩容。
3.2.3 vBRAS-C部署
根据省公司要求,南京vBRAS-C部署在核心DC,且采用双节点部署,在鼓楼主机楼和游府西街各部署一套。
3.2.4 vBRAS-U部署
由于宽带用户数较多,故vBRAS-U全部下沉至边缘DC。其中:
(1)核心DC部署1套vBRAS-U用于6对边缘DC的vBRAS-U的冗余,平常不承担业务,只是在某一个UP池出现故障后,在运营系统的支撑下,将业务切换至核心DC的vBRAS-U池进行承载。
(2)边缘DC的部署,初期针对一对边缘DC,暂选择一个条件较好的局点部署一个UP池,双挂每个边缘DC的Leaf设备。随着新业务的发展,以及原有业务的割接,滚动扩容。
(3)UP池的部署采用积木式部署,即将vBRAS-U做成一个模块,每个模块覆盖30万宽带用户(并发21万左右),当现有UP池利用率超过80%,则直接在另一个边缘DC新建第二个承载30万的UP池。当新的利用率超过80%,即滚动扩容第3个覆盖30万宽带用户的UP池。
3.2.5 新型城域网目标架构
综上所述,最终南京新型城域网架构如图6所示。
图6 南京新型城域网架构图
共建设2台Spine,位于2个核心DC;12台Leaf,位于12个边缘DC;7个UP池,其中6个在边缘DC,1个在核心DC用于冗余备份;2个vBRAS-C池,位于2个核心DC。
3.2.6 现网建议演进路线
建设完成后,现网的演进路线如下:
(1)2021年,搭建新型城域网,宽带和移动的业务承载方式不变,仍由原有网络承载。
(2)2022年-2023年:由于移动网割接对业务和数据影响最小,故移动先行,将具备条件的STN-B设备逐步向新型城域网割接;固定宽带业务开始小规模向新型城域网割接,新建的vDCSW开始向Leaf割接。从2022年开始,限制DCSW交换机的扩容,小规模试点OLT直挂B。
(3)2024年-2025年:停止DCSW交换机的扩容,新建的OLT全部由B设备承载,同时DCSW交换机逐步退网,基本形成三层架构。
4 目标网架构下对通信局房的需求分析
4.1 各层次机房需求测算
4.1.1 核心DC
按照预估,2025年核心DC要预留70个600*1200机柜,采用刀片服务器,承重6-8KN/平方米;交流供电,单机架功耗10KW以上。
4.1.2 边缘DC
2025年每边缘DC建议预留37个600*1200机柜,采用刀片服务器,承重6-8KN/平方米;交流供电,单机架功耗6KW以上,建议单独采用封闭冷通道、微模块等方式解决电源及散热问题。
4.1.3 汇聚层
汇聚交换机主要用于OLT的流量汇聚,按照覆盖“4万公众用户+1万政企用户”的规模,总转发流量1953G。目前单台DCSW的转发性能为10T,故每个局点只需要1个机架即可,并预留1个机架位做冗余备份,合计需要2个机架位。
2025年每汇聚层建议预留2个600*1200机柜,承重5KN/平方米;交流供电,单机架功耗10KW以上。
4.1.4 接入层
以10GEPON为主,按照实际接入用户数按需扩容。每个机架位可以安装2台10GEPON OLT设备,预计每个接入层机房需预留3-5个机架位。
2025年每汇聚层建议预留2个600*800机柜,承重5KN/平方米;交流供电,单机架功耗5KW以上。
4.2 局点分布和需求分析
为充分利用现网资源及保障网络安全,设备搬迁和资源调配建设思路如下:
一平面:满足高带宽业务发展,针对DCSW的建设需求在100G平台上进行万兆端口的扩容;加快低容量平台的退网和调配,其中20G平台全部退网,40G平台中,以资源调配为主,升级100G平台为辅,解决局点40G/100G承载能力不匹配的问题,严格控制40G平台的建设规模。
二平面:不再新建SR。若规划期内无法满足IPTV业务发展,采取新建RAN ER,将IPRAN割接至新RAN ER。既为IPTV业务发展提供了资源,也逐步实现IPRAN的专网承载。
城域网业务控制层以上采用传输承载;DCSW承载OLT数量超过30台,上联采用传输承载。
4.2.1 汇聚层
该网络层次在目标架构中属于转发层面,部署大型的DCSW交换机,按照网络规划目标,支撑10GEPON端口能力占比达到EPON端口能力的23%,完成全区DCSW布局。本期规划66个汇聚局点,其中12局点和边缘DC同局址。
传统89/93设备:停止扩容GE端口,通过资源调配的方式满足偏远农村、距离DCSW较远局点的10GEPON OLT的上联需求。
4.2.2 接入层
接入层局点预计共450个左右,其中每个局点预留3到5个机架位,每个机架位可以安装2台10GEPON OLT设备。接入层机房机柜承重5KN/平方米;交流供电,单机架功耗5KW以上,单机房共需要25KW电源。
5 结束语
在5G和云网融合的时代,2B业务由封闭的传统ICT向融合云、网、边、端、安的新型DICT演进,2H/2C客户由传统连接业务向新型云网端交互业务发展,这些新业务模式推动边缘云在城域内布局,牵引城域网络重构,支撑未来10-15年2B/2C/2H云网融合新业务生态建立。
南京电信后续将按照上述思路推进新型城域网建设,围绕2+12+66的网络DC化布局,部署Spine-Leaf网络,引入转控分离vBRAS新设备和SRv6/EVPN/FlexE新型承载技术,构建融合、智能、敏捷、简洁、云化、安全的新一代城域基础设施,支撑2B/2C/2H业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