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尤为重要
2022-09-08孟昭群
文/孟昭群
当前,全球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仍处于高位发展态势,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因此,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严格执行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九不准”要求,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防控,主动防、早发现、快处置。要充分认识青少年做好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做好疫情的个人防护。
疫情个人防护不松懈
新冠病毒肺炎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每个人的健康。因此,疫情防控一刻也不能放松,每一个人都是一道防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增强防护意识,切实加强个人防护,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规定,将防控要求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至于如何做好个人防护,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的16 个“三字口诀”概括起来即:戴口罩,常通风,讲卫生,定距离,重消毒,常运动,少流动,不聚集,增营养,要交流,验核酸,测体温,早就医,健康码,打疫苗,基础病。
认识新冠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
科学认识新冠病毒肺炎传播机理。最新医学研究表明,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是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一是呼吸道飞沫传播,主要是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呼出的气体及飞沫,经过口鼻排入环境中,被近距离接触人员直接吸入气道内,从而导致感染。二是密切接触传播,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正常人的手接触污染物表面造成传播,通过手触摸口、眼睛、鼻等进入人体。
新冠病毒肺炎的主要症状
新冠病毒肺炎的少部分患者发病症状比较轻微,甚至没有相关临床表现。新冠病毒肺炎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咽痛、气喘、呼吸不畅等,有的还会有结膜炎、肌痛、腹泻等。
防控牢记6 项注意
1.注意外出佩戴口罩。口罩仍然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戴口罩也是防控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即使在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接种加强针的情况下,也同样需要在室内公共空间、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佩戴口罩。疫情防控期间,非必要不外出。必要外出时,一定要科学、正确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测体温、扫健康码。做到随身携带口罩,佩戴8 小时后及时更换;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若是口罩被污染或潮湿了,应立即更换。戴口罩时,应先将手洗干净,然后取出口罩,注意不要用手接触口罩浅色的内面,将颜色深的正面朝外,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在上方,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而后用手压紧口罩上方的金属条,紧贴鼻梁,接着向下拉伸口罩折面,使口罩展开,完全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2.注意正确洗手。双手每天都会接触成千上万种病毒、细菌及致病微生物,所以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是预防新冠病毒肺炎便捷、有效的方法。正确洗手包括“三要素”:使用流动的水,使用肥皂(洗手液),揉搓的时间不少于20 秒。洗手的方法是“七字诀”:内外夹弓大立腕。“内”:流水湿润双手,涂抹(肥皂)洗手液,双手掌心相对,相互搓擦。“外”:手心揉搓手背,双手交换进行。“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弓”:双手相扣,互相搓擦。“大”:一手握住另一手的大拇指,旋转搓擦,左右交替。“立”: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指尖,交换进行。“腕”:螺旋式擦洗手腕、手臂,交替进行。还要注意收取快递时,应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处理完快递后及时清洗双手。
3.注意做好室内通风。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 次,每次通风不少于30 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降低室内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浓度,有效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若是户外空气质量差或寒冷时,通风换气的频次和时间可适当减少。
4.注意坚持适当运动。避免久坐不动的不良习惯。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原地跑步、跳绳、爬楼梯、俯卧撑、杠铃、拉力带等,每天运动30 分钟以上,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做到作息规律,避免晚睡、熬夜。多晒太阳,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食物多样,粗细搭配,吃动平衡,健康体重。适当补充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以增强体质。
5.注意保持1 米距离。新冠病毒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如说话、打喷嚏或咳嗽时,病毒会随飞沫排到空气中。在重力作用下,飞沫从口鼻排出到落地的水平距离,一般在1 米以内,近距离接触,容易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在人多的地方,要注意与他人保持1 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6.注意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科学、有效的手段,无论同源加强接种还是序贯加强接种,都能大幅度提高新冠疫苗的保护效果。《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在编制说明中提出:对适龄人群疫苗接种工作提出要求,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鼓励3 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推进符合条件的18 岁以上目标人群加强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