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替换照护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2-09-07蒋忠燕陆伟丽吴小燕阳黎莉梁凤梅姚慧雯

全科护理 2022年25期
关键词:护理员医养问卷

蒋忠燕,肖 剑,陆伟丽,吴小燕,阳黎莉,梁凤梅,姚慧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多病共存、失能、失智、高龄、康复期、终末期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1],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作为我国新型的社会化养老模式,成为老年人和家庭的重要选择[2]。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需要为多种慢性病的失智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护、基础护理、协助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心理慰藉、应急救护、风险识别及临终关怀等服务,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照护知识及技能,照护服务难度大,长期的照护易产生身体及精神等多方面压力,影响养老护理员从业稳定性及照护质量[3]。替换照护服务可为长期从事照护服务的养老护理员提供替换喘息服务,缓解照护压力[4]。目前我国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替换照护服务需求相关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替换照护服务的需求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替换照护服务机制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1年8月—2021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14所三级[5]及以上(其中公办4所、公建民营6所、民营4所)医养结合型机构的养老护理员269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在医养结合型机构从事养老照护工作≥6个月;③精神状态良好,具有良好的认知和沟通能力;④能够正确理解问卷并作答;⑤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调查期间不在岗的养老护理员;②退休后返聘的养老护理员。

1.2 调查方法 课题组通过充分查阅文献、实地调研、专家会议等方法自行设计现场调查问卷,并请3名专家做咨询评估。对问卷进行预调查,反复讨论、修改和补充,确保问卷全面并容易理解。经过参与调研的医养结合型机构同意,向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方法,征得同意后发放调查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介绍填写的要求和方法,由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情况填写,问卷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290份,收回问卷283份,剔除无效问卷14份,有效问卷269份,有效回收率为92.76%。

1.3 调查工具 正式问卷由两部分组成。①一般资料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从业时长、月收入、工作时长等9项。②照护者替换服务需求现状:包括是否需要替换照护服务、是否接受付费替换照护、替换照护方式、替换照护项目、替换需求原因、替换照护周期等9项。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由双人2次核对录入,确保录入正确,运用SPSS 25.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处理。定性资料采用人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一般资料情况及替换照护需求情况(见表1、表2)

表1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一般资料情况(n=269)

表2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替换照护需求情况(n=269)

(续表)

2.2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替换照护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269名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有替换照护需求者168人,根据是否有替换照护需求将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3。

(续表)

3 讨论

3.1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照护现况分析 ①照护工作量大。有医养结合型照护需求的多为失能、失智、高龄、患病时间长、多种老年性疾病共存或疾病终末期的老年人,专业化照护要求高[6]。医养结合型照护工作是一项既繁重、又需细致、还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照护知识的工作,调查发现从业人员主要为女性,年龄偏大,40岁以上有217人(80.7%),131人(48.7%)每日工作时间>8 h,部分机构出于成本的考虑或由于招聘困难等因素,养老护理员的配比严重不足,致在岗的养老护理员承担了超负荷的工作量,每天工作时间较长,体力透支大。②照护心理压力大。需求医养结合型照护的老年人由于疾病、身体机能的衰退、对衰老或死亡的恐惧[7],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出现跌倒、坠床、噎食、抑郁等意外情况,近年来老年人和家属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纠纷越来越多[8],存在日常生活活动缺陷的老年人如照护服务欠缺将会增加再次住院率、损伤和跌倒导致急诊就诊率及病死率等,养老护理员在照护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风险和心理压力;同时,由于医养结合型机构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养老护理员更多时候需要面对临终老年人的痛楚、呻吟、大小便失控、离世、亲人的悲伤等,承受着比非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更多的心理负荷,心理压力难免也会越来越大,与刘立珍等[9]研究结果一致。徐菊玲等[10]研究认为,照护服务工作时间长且不规律,照护内容繁多,薪酬、福利待遇低于其他工作性质相近的职业,而专业能力不足、照护风险高、社会尊重和社会保障低均可致护理员身心健康及工作归属感降低,从而进一步加重了养老护理员的心理压力。③专业照护水平较低。“医养结合”并不是“医”和“养”的“简单组合”,而是“医”“护”“康”“养”的“整合照护”和“联合并行”的“多方融合”[11]。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不但要照护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还要协助医护人员完成常见老年性疾病照护、康复护理、心理疏导、安全用药、风险识别、应对突发意外事件处置等内容,协助老年人自立援助,延长生活自理期,降低患病失能的发生率。本次调查发现,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从事本职业时长多为1~3年,入职前带教时间短,在职培训不足,职业技能等级多为初级或无技能等级,照护服务技能和照护专业知识普遍差,77.7%多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短时间学习、培训和工作经历胜任照护工作尚有困难,整体照护服务水平不高等,需要持续提高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

3.2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对替换照护的需求状况分析 ①替换照护服务机制。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使得医养结合长期专业照护需求日益增多,养老护理员是医养结合型机构的中坚力量和重要支撑,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不仅需具备非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道德、照护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具备协助医疗护理、情感支持、临终关怀、后事处理、哀伤辅导等特殊职业素养,我国快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及养老照护本身的护理服务工作性质使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压力进一步增加[12]。长期多方面压力可严重影响养老护理员的身心健康,从而影响老年人照护质量。而替换照护服务机制可为疲惫、有紧急事务的养老护理员提供休息、调整的时间,缓解照护压力,有利于养老护理员的身心健康及职业队伍的稳定,提高老年人的照护质量[13]。②替换照护需求度大。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68人(62.5%)替换照护需求高,134人(49.8%)有节假日替换照护需求,可能是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多数为女性,年龄多在40~50岁,除了工作外自身有家庭、孩子、父母需要照顾,家庭负担较重,因此想把节假日时间留给家庭,会有替换照护需求。130人(48.3%)希望在有急事时、119人(44.2%)希望在身体不适时和44人(16.4%)希望在精神压力大时能及时得到替换照护服务,这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并支持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照护服务工作,使其能得到及时替换照护服务,有效保障老年人照护服务质量。③替换照护服务需求项目。替换照护服务需求度较高的项目依次为生活照护、安宁疗护、心理慰藉、康复护理等。原因可能为日复一日的生活起居照护负担重,照护临终老年人和安慰家属时心理压力大,心理和康复护理知识缺乏等。④替换照护人员。希望替换照护人员主要来自专业培训机构、养老服务协会、低龄健康老年人、志愿者等,原因可能为这些人员有专业知识、有爱心和了解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工作性质,可以胜任照护服务工作。⑤替换照护服务的价格。139人(51.7%)养老护理员的工资为2 000~2 999元,工资较低,126人(46.8%)不接受付费的替换照护服务,而较多的养老护理员选择志愿者作为替换者。原因可能是志愿者作为替换者不需要任何费用。

3.3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替换照护服务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本次调查显示,月收入、职业技能等级、入职带教时间、照护负担等是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替换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月收入低、照护负担大、职业技能等级低、入职带教时间短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照护专业知识、技能和应对不同疾病老年人突发状况的处置能力缺乏,致替换照护需求大。本次调查显示主观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替换照护者对老年照护专业知识的掌握、对替换照护者的接受、对医养结合型机构照护工作的接受、照护服务安全、对医养结合型机构老年人的接受等。分析其原因:①医养结合型机构老年人多为高龄、多病共存、年老体弱、病情变化快,替换照护者需掌握相关的照护专业知识、有照护服务安全防范意识、接受医养结合型服务需求的老年人。②医养结合型机构老年人对养老护理员是“高依赖性”和“高期待性”[14],失能程度越重,则自我照护能力越差,对照护服务需求的依赖程度越高;日常生活活动照护需求得不到满足,将导致失能老年人的心理压力水平升高,造成严重心理困惑。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担心替换照护者不熟悉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心理特点和病情,不能很好地照护失能、多病共存的老年人。③医养结合型照护工作不仅累、脏、臭,还要协助老年人吸痰、吸氧、雾化、康复、观察病情、喂药及参与应急处置等,工作既繁杂又责任重、风险高,这些因素制约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选择替换照护服务。替换照护服务是医养结合型照护服务质量的有效保障措施之一,在满足照护者和老年人需求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15]。建议政府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和提高对医养结合型照护服务工作的认知[16],制定医养结合型照护服务替换机制,建设一支数量大、专业强、高标准、个性化的替换照护人才队伍,实现从“有”向“优”、从“传统化”向“标准化”转变,推行“时间银行”“乐龄陪伴”等措施,通过“照护者被照护”为照护者提供喘息服务、更多时间学习培训、应对突发情况和缓解压力等,让医养结合型照护工作更有情怀、更富温情。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型照护服务工作涉及生活照护、老年医学、护理学、康复护理学、心理学、营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医养结合型照护服务需要有更多政府、社会、机构、社区、职业及医学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系、社会工作者、家属、老年人等部门和专业人士的社会力量参与,链接社会资源,加强宣传和引导,让更多专业人员加入医养结合型照护服务。制定相关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完善社会公益替换照护服务体系,提供医护康养一体化专业替换照护服务,减轻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照护负担,解决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短缺现象[17],保障老年人全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服务质量,满足健康老龄化发展需求,促进医养结合型养老照护服务发展[18]。

猜你喜欢

护理员医养问卷
医养当兴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医疗护理员工作满意度研究进展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浅谈优秀护理员的工作要求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