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特征

2022-09-07白艳慧王宏付张竞琼

服装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纹样面料民间

白艳慧, 王宏付, 张竞琼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马褂是一种历史悠久、男女皆可穿的传统服饰,常穿于长袍之外,它从清初一直流传到民国时期,还曾被民国政府定为中式常礼服。目前对近代服饰的研究十分繁多,但大多只针对服装的款式造型,对服装衣料方面的研究不多;关于马褂的研究多侧重其款式的来源、形制、种类,还有一些对近代旗袍、近代童装面料的研究,但针对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的研究有所欠缺。因此,笔者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近代民间男子马褂,对其衣料进行分析,并在调研大量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后,分类归纳其质地、色彩、纹样、辅料的特点,从服饰历史与文化角度探究其衣料的整体特征。

1 马褂来源与研究背景

马褂源自清初营兵穿的行服。行服是行军与旅行时穿用的服装,包括行袍、行褂、行裳、行冠等。因穿上行褂后便于骑马,故又称之为马褂,亦称短褂或“马墩子”,通常套穿于长袍之外,是十分普遍的男子便衣,士庶都可穿着。图1[1]为皇帝行褂。《清稗类钞》载:“马褂较外褂为短,仅及脐。国初,惟营兵衣之,至康熙末,富家子为此服者,众以为奇,甚有为俚句嘲之者。雍正时,服者渐众。后则无人不服,游行街市,应接宾客,不烦更衣矣。”[2]清朝时期,对襟马褂又称得胜褂,相传军机大臣傅恒常穿这种马褂去领兵打仗,在一次得胜归来时便服此褂。袖子长而窄的对襟马褂称为“卧龙袋”,《清稗类钞》载:“卧龙袋,马褂之窄袖而对襟也,其身较对襟、大襟之马褂略长,亦曰长袖马褂”[2]。此外,也有古籍中称马褂为“阿娘袋”“鹅翎袋”。

图1 皇帝行褂 Fig.1 Emperor's coat

马褂的形制一般为圆领,长及腰部,对襟居多,也有大襟、琵琶襟者,左右有开裾,平袖端,袖长或长及腕部或短及肘部。马褂为短款的上衣,对于其长度有“长不过腰”“衣长及脐”和“长与坐齐”3种说法,但其长短并无一定,以长不过腰者居多,衣长取决于当时的流行及个人喜好。清朝初期,马褂的衣身及袖口较阔,晚清至民国时期逐渐变得紧身合体,袖子窄而长。满人服装以衣不装领为特点,清代男子马褂多为圆领,正式场合则佩戴单独的衬领,晚清时已有衣、领一体的立领马褂出现,民国时期则多为立领马褂,1929年民国政府《服饰条例》中规定男子中式常礼服之马褂应“齐领,对襟;长至腹,袖长至手脉。左右及后下端开,质用丝麻毛织品,色黑,纽扣五”[3],但民国时期仍有大襟、琵琶襟存在。

文中所指的近代主要为晚清和民国时期(即1840—1919年),这段时期国家时局动荡不安,在经济贸易领域,由于工业文明大机器的发展,西方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其工业产品和加工后的农产品在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方面优势突出,远胜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下小农经济所生产出的产品,因此,中国长期以来的贸易大国地位逐渐丧失,经济发展遭到了新兴经济模式的严重冲击[4]。国外的廉价纺织品大量输入,并因中国廉价的纺织原料及劳动力,国外资本也进入中国纺织业,创设外资缫丝厂和外资纺织厂。此外,在晚清洋务运动中,一些清朝当权官僚从外国引进设备、技术和人才,兴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纺织厂,如左宗棠创办的甘肃(兰州)织呢局、李鸿章等筹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筹设的湖北织布局等,这些纺织企业奠定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纺织业在与国外纺织业竞争的同时,也创新研发出一些新型面料,这必然会影响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的选用。

2 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实物分析

选取10件有代表性的近代民间男子马褂实物,从材料学角度对其衣料的纤维原料、组织、质地、辅料进行论述,从艺术学角度分析衣料的色彩、纹样及内涵。

2.1 元色绢布对襟立领马褂

图2为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元色绢布对襟立领马褂,其款式为:圆领,对襟,连身长袖,袖口微斜,衣身四开衩,下摆略圆。图3为该马褂上的盘扣,其共有5对盘扣,均匀分布于对襟,垂直间距为8 cm,扣合起来的一对盘扣长7.5 cm。

图2 元色绢布对襟立领马褂Fig.2 Black silk double-breasted mandarin jacket with standing collar

整件马褂为同种面料,单层无里,做工精细,应为富贵人家夏季穿用。面料质地轻薄,坚韧挺括平整,纱线细而密,衣料在光线下有淡淡的闪光效果,朝向光源有透光效果(见图4)。纤维原料应为蚕丝,面料组织为平纹,依据上述特征推测衣料应为绢类织物。图5为电子显微镜下该马褂的面料,图6为马褂组织,即平纹组织。平纹组织的经纬纱一上一下进行交织,每相隔一根经纱便交织一次,因此平纹织物具有布面平整、结构稳定、坚牢、挺括的特点。

图4 朝向光源的单层衣料Fig.4 Single layer fabric facing light source

图5 电子显微镜下的面料Fig.5 Fabric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图6 平纹组织Fig.6 Plain weave

2.2 元色素绸对襟立领马褂

图7为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元色素绸对襟立领马褂。该马褂的形制与2.1中马褂相似:对襟,立领,连身长袖,袖口微斜,有接袖,衣身四开衩,下摆略圆。图8为该马褂上的盘扣。5对与衣身同料的黑色盘扣均匀分布于对襟,垂直间距为8.5 cm,扣合起来的一对盘扣长7.5 cm。

图7 元色素绸对襟立领马褂Fig.7 Black plain silk double-breasted mandarin jacket with standing collar

图8 马褂上的盘扣Fig.8 Clasps on the mandarin jacket

此款马褂为两层,内有里料,整体较厚实,表层为纯黑色绸缎,质地紧密,绸面平滑,光泽明亮柔和,有富贵之感,布身如水般冰凉柔滑,但仍具有一定的骨感,平挺美观(见图9)。图 10为电子显微镜下该马褂的面料。由图10可以看出,面料组织为缎纹组织。图11为一种五枚二飞经面缎纹组织。缎纹组织是原组织中较为复杂的一种,其特点为相邻两根纱线上的单独组织点相距较远,且所有的单独组织点分布有规律。缎纹组织的单独组织点在织物上被它的经(纬)浮长线所遮盖,使织物表面呈现的经(纬)浮长线非常明显,因此缎纹织物布面平滑均匀,富有光泽,质地柔软。该马褂的里料大部分为墨绿色棉平布(见图12),袖口部分拼接有靛蓝色的斜纹棉布(见图13),袖口里料拼接形式如图14所示。

图9 马褂衣身面料Fig.9 Fabric of mandarin jacket

图10 电子显微镜下的面料Fig.10 Fabric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图11 五枚二飞经面缎纹Fig.11 Legend of satin weave

图12 里料主体部分Fig.12 Main part of lining material

图13 里料袖口拼接部分 Fig.13 Cuff splicing part of lining material

图14 马褂里料袖口拼接形式Fig.14 Cuff splicing form of mandarin jacket lining

2.3 元色团纹泰西纱对襟立领马褂

图15为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元色团纹泰西纱对襟立领马褂,其形制为:对襟,立领,连身长直袖,有接袖,衣身四开叉,下摆略圆,5对一字纽扣均匀分布于对襟之前,门襟盘扣质料与衣身相同。

图15 元色团纹泰西纱对襟立领马褂Fig.15 Black circular patterned west yarns mandarin jacket with standing collar

该马褂衣料色彩为灰黑色,面料为近代时期常见的泰西纱,非起花部位的地组织为绞纱组织,呈现细微的横条纹效果,面料轻薄微透,可略微看见撑衣杆(见图16)。衣料纹样呈现西式风格,花纹主要以缎纹织造,富有光泽(见图17)。泰西纱产自国外,“泰西”是极西的意思,是明清时期中国人对欧美等国的泛称。央视节目《国宝档案》20180112期“海国微澜——异国情调”中说:“晚清时期,凡是从海外进口或是中国仿制的具有西方装饰风格和制造工艺特点的纱缎,都被清廷称为泰西缎。”[5]泰西纱缎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为进入中国丝绸市场而生产的面料,洋人挖空心思模仿中国的丝绸产品,以至于虽然中国出口丝绸的历史悠久,但在晚清光绪末年开始出现倒流,“洋绸”大量输入中国,甚至出现“几致无处不售泰西缎,亦几至无人不服泰西缎者”[6]的情况。

图16 马褂面料Fig.16 Fabric of mandarin jacket

图17 面料上的团纹图案Fig.17 Circular pattern on fabric

泰西纱缎若细分则可分为泰西纱和泰西缎,泰西纱更加轻薄。泰西纱面料是一种用现代化织布机生产的绞经织物,常运用平纹、缎纹、罗纹等组织织成。织物以平纹组织为地,花纹部分绞经形成纱孔;或以绞纱为地,缎纹、平纹组织为花。图18为绞经组织。由图18可以看出,绞经组织的经线和经线之间相互扭绞并穿入纬线。稀疏的平纹纱形成的孔洞可能会发生变形,而绞经组织因扭绞产生的摩擦力可使孔洞更为稳定。

图18 绞经组织Fig.18 Weaving structure with twisted warp yarns

2.4 石青色团纹暗花缎对襟马褂

图19为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石青色团纹暗花缎对襟马褂,其形制为:对襟,立领,连身长袖,衣身四开衩,下摆略圆。马褂的5对一字纽襻均匀分布于对襟之上;其连身袖为平袖口宽直袖,袖子无接袖。

图19 石青色团纹暗花缎对襟马褂Fig.19 Cyan silk double-breasted mandarin jacket with circular patterns

该马褂的面料为缎类材质,内有浅蓝色棉平布里料。面料的地组织为缎纹组织,面料上有团纹暗花(见图20),花纹以斜纹组织织成,纬向显花,经向显地纹,织成后花纹明显凹陷于地部缎纹之下,光泽较地部暗。团纹图案是清代服饰中较常用的,图案整体外轮廓为一个圆形,圆内有各种寓意美好或当时流行的纹样。该马褂团花纹样中心为“寿”字,外围则是简洁的缠枝纹。面料整体平滑光亮,质地紧密,手感柔软,在光线下地组织与暗花纹相映闪动,有华丽富贵之感。

图20 马褂团花纹Fig.20 Circular pattern of mandarin jacket

2.5 元色芝麻纱大襟立领马褂

图21为东华大学中国服饰博物馆馆藏元色芝麻纱大襟立领马褂,其形制为:大襟右衽,立领,连身长袖,四开衩,下摆略圆。款式细节表现为:袖口较阔,为宽直袖,袖口前端有宽7 cm的接袖;领口、领围及大襟边缘有黑色细绲边;马褂上共有5对盘扣,与衣料同色,其中领口1对,大襟2对,右侧襟2对。

图21 元色芝麻纱大襟立领马褂Fig.21 Black sesame yarn mandarin jacket with standing collar

该马褂衣料为元色花卉纹芝麻纱,内有白色绸布里料,图案元素形似葡萄藤(见图22),以四方连续的构成形式排列。一般认为,葡萄纹于汉代通过丝绸之路由西域传入中国[7],隋唐时期已被广泛运用在建筑、铜镜、服饰上,葡萄纹亦常被佛教用作装饰纹样,因其果实累累、枝蔓缠绕的形态,成为倍受人们喜爱的吉祥装饰纹样。芝麻纱又称芝麻地暗花纱,其以织成似芝麻粒状的纱孔为地子,以平纹为花,在本色地上织本色花。芝麻纱兴起较晚,从文献记录和历史实物上看,其从清代才开始出现[8],是清代广为流行的服装面料之一。它轻薄多孔,透气性良好,是制作夏季服装的优良面料。图23为芝麻纱的放大组织。由图23可以看出,绞经组织和平纹组织交替出现,相互错开,微小的循环单元如同芝麻一般。

图22 马褂图案 Fig.22 Pattern of mandarin jacket

图23 芝麻纱放大组织Fig.23 Enlarged structure of sesame yarn

2.6 黑色窃曲纹提花缎羊皮男马褂

图24为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黑色窃曲纹提花缎羊皮男马褂,其形制为:立领,大襟右衽,平袖端,袖长及腕部,袖口较宽,左右开裾。整件马褂用到本色盘扣6对,分别为领口2对,大襟处1对,衣身右侧襟3对。

图24 黑色窃曲纹提花缎羊皮男马褂Fig.24 Black stolen curved jacquard silk sheepskin man's mandarin jacket

该马褂面料为黑色窃曲纹提花缎,纤维材料为蚕丝,地组织为纬面缎纹组织(见图25),在缎纹组织上提花,提花图案如图26所示。除此较明显的图案外,面料上还有如同粼粼水波一样的背景纹样(见图27)。面料主题纹样为窃曲纹,也称为穷曲纹,其起源于西周,在西周中后期被广泛运用于青铜器上,并一直沿用到春秋战国时期。窃取纹由两端回钩的扁平带状线条构成,中间常含有目纹。图28为东周时期曾侯宝鼎颈部的窃曲纹。《吕氏春秋·适威》有云:“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9]窃曲纹主要从饕餮纹、龙纹发展而来,是将动物形态进行简化和抽象后得到的,其基本组合形式主要有横S形、C形(或G形)、S形和C形(或G形)相结合3种,线条简洁、弯曲,富有流动的美感[10]。

图27 马褂面料局部 Fig.27 Part of mandarin jacket fabrics

图28 曾侯宝鼎颈部窃曲纹Fig.28 Stolen curved patterns on the neck of ZENG Hou pot

马褂的里料为乳棕色九道弯羊羔皮,俗称“滩羊二毛皮”(见图29),是由出生一个月左右滩羊羔的外皮经化学制剂处理后通过先进工艺精制而成,其毛质细润,光泽柔和,坚韧质轻,毛纤维细长均匀,毛穗自然弯曲,轻轻一抖犹如风摆花穗,又好似水纹波浪,有的羊羔皮弯曲多达9道,固有“九道弯”之称,其保暖性好,且美观大方。整件马褂的面料挺括,纹样简洁大方,里料羊皮蓬松保暖,应为近代男性冬日穿用。

图29 羊皮里料Fig.29 Sheepskin lining material

2.7 黑色提花缎貂皮男马褂

图30为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黑色提花缎貂皮男马褂,其形制为:圆立领,对襟,连身长袖,袖长及腕部,四开衩。该马褂袖口较窄,袖窿至袖口倾斜度较大,袖子形状类似锥形,5对本色缎盘扣均匀分布于对襟上。

图30 黑色提花缎貂皮男马褂Fig.30 Black jacquard satin mink man's mandarin jacket

马褂面料为黑色团花纹提花缎,面料纤维为蚕丝,面料地组织为缎纹组织(见图31)。缎纹组织面料平滑,富有光泽,质地柔软,马褂的提花部位则为斜纹组织(见图32)。

图31 马褂面料组织Fig.31 Fabric weave of mandarin jacket

图32 马褂提花部位组织 Fig.32 Jacquard weave of mandarin jacket

图33为该马褂上的团花纹。团花纹由两部分组成:圆心的图案形似窃曲纹,外围则为抽象的卷草纹,波状曲线呈“S”形,整体纹样简洁大方,寓意吉祥美好。

图33 马褂团花纹图案 Fig.33 Circular pattern of mandarin jacket

马褂里料为貂皮,毛皮颜色为棕褐色,毛绒细密丰润有光泽(见图34)。貂皮又称貂鼠皮,多产于北方,属于细毛皮,皮板紧密、强度高,毛绒丰厚,色泽光亮,御寒能力极强,有“裘中之王”之称,又因其产量极少,因此价格昂贵,其中紫貂皮最为名贵。以貂皮制成的皮草服装常给人雍容华贵之感,所以貂皮又成为富贵的象征。整件马褂简洁大方、用料考究,里料貂皮昂贵、保暖性好,推测应为近代民间上层社会男性冬日穿用。

图34 马褂里料Fig.34 Lining material of mandarin jacket

2.8 黑色回纹提花缎对襟男马褂

图35为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黑色回纹提花缎对襟男马褂,其形制为:圆立领,对襟,连身长袖,袖口平直,长及腕部,衣身四开衩,两侧开裾,后中底摆开衩,5对本色缎盘扣均匀分布于对襟前。

图35 黑色回纹提花缎对襟男马褂Fig.35 Black striped jacquard satin double-breasted man's mandarin jacket

马褂面料为丝质提花缎,变体回纹与工字纹相结合的提花图案在光线下若隐若现,微微闪动,有种低调的精致感(见图 36)。回纹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纹样,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和商周青铜时代的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并一直沿用至今[11]。根据纹样的构成特点,回纹主要有方回单体型、减笔组合型、正反“∽”型、一笔连环型4种类型。回纹图案按照一定规律重复横、竖、折的线条,形成了回环反复、连绵不断的形似汉字“回”的纹样。人们根据回纹的特性,赋予其连绵不断、吉利永长的吉祥寓意,回纹在民间也有“富贵不断头”的说法。在21世纪的今天,回纹作为装饰图案被广泛应用在服装、产品包装等物品上。该马褂纹样中的变体回纹与工字纹通过变换多个方向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四方连续,纹样中的回纹与工字纹皆以不断转折的线条构成,给人端庄大气、平稳规整、统一严谨之感,加之面料为黑色,十分适合男子穿用。马褂里料为浅蓝色素绉绸(见图37)。绉绸是用丝或棉等纤维织成的轻薄织物,由紧拈纱制作而成,或采用烧碱印花,或织时使用不同张力使绸面起绉。里料布面有微微的起绉效果,织物组织为平纹,轻薄而柔软。电子显微镜下的面料组织如图38所示。

图36 马褂提花图案Fig.36 Jacquard pattern of mandarin jacket

图37 马褂里料Fig.37 Lining material of mandarin jacket

图38 电子显微镜下的面料组织Fig.38 Fabric weave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2.9 黑色福寿菱形纹绞纱绸对襟马褂

图39为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黑色福寿菱形纹绞纱绸对襟马褂,其形制为:圆立领,对襟,连身长袖,袖口平直,长及腕部,袖口处有接袖,衣身四开衩,两侧开裾,后中底摆开衩,5对本色缎盘扣均匀分布于对襟前。

图39 黑色福寿菱形纹绞纱绸对襟马褂Fig.39 Black leno silk double-breasted mandarin jacket with longevity rhombic pattern

马褂面料为黑色福寿菱形纹绞纱绸,用料为蚕丝,内无衬里,边缘有包边。图40为电子显微镜下该马褂的面料组织,面料地组织为平纹。图41为面料图案,以此为图案单元,在整件衣料上进行四方连续排列。面料纹样部分运用多种组织,以菱形几何纹与花卉纹相结合的形式表现,花卉纹采用提花组织,部分有斜纹效果,菱形纹部分则有明显的纱线织成的绞纱孔。整件马褂款式简洁大方,面料轻薄舒适,应为近代男子夏季穿用。

图40 电子显微镜下的面料组织 Fig.40 Fabric weave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图41 面料图案Fig.41 Fabric pattern

2.10 棕色灯芯绒对襟立领马褂

图42为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棕色灯芯绒对襟立领马褂,其应为民国时期的一件马褂,形制为:对襟,立领,连身长袖,袖前端有接袖,衣身无开衩。该款式相较文中2.1~2.9的马褂更为合体,袖子及腰身都较为瘦小,与衣身衣料相同的7对一字盘扣分布于对襟之上,立领的领圈及装领线处都有细绲边,衣身右胸部有一小贴袋,衣身前片左右下摆处各有一个较大的贴袋。马褂面料为棕色灯芯绒,灯芯绒是布面呈现灯芯状绒条的棉型织物,又称为条绒。灯芯绒织制时,6根纬纱中有2根与经纱交织成地纹,其余4根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的浮线较长,经割绒机割绒、刷毛、染整后形成耸立的绒条。灯芯绒的主要风格特征是绒条丰满,纹路清晰,手感柔软,质地厚实,耐磨耐穿,保暖性好,外表美观大方,可制成各种男女服饰用品,用途广泛。

图42 棕色灯芯绒对襟立领马褂Fig.42 Brown corduroy double-breasted mandarin jacket with standing collar

3 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概述

通过对代表性马褂衣料的总结,发现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种类繁多。文中对大量近代民间马褂衣料进行调查研究,从质地、色彩、纹样、辅料4方面进行概述。

3.1 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质地

在一本没有书名的近代丝绸厂小册子上记录了裁做各式男女常服及单马褂面料的价目表,在序部分有标题《中国人应穿中国绸缎制成的中国袍褂式的衣服》(见图43)。丝绸是近代民间男子马褂最常用的面料种类,小册子中的男子马褂有单马褂、夹马褂和皮马褂。单马褂面料有:实地纱,素甯绸,素亮纱,素芝纱,芝麻纱,亮地缎花纱。夹马褂面料有:云霞缎,素甯绸,绒纾电光铁机缎,丝纾铁机缎,全绒电光铁机缎,库缎,绮霞缎,线地云霞缎;如果以洋小纺做里料则改用马尾缎、洋缎、泰西缎、洋板绫;以真小纺做里料需要另加价。皮马褂面料有:素甯绸,云霞缎,绮霞缎,素库缎,丝纾铁机缎,绒纾电光铁机缎,全绒电光铁机缎;以洋板绫做贴边,倘若改用真小纺、湖绉、华丝葛做贴边需另加价。

图43 近代丝绸厂小册子内页Fig.43 Inside pages of pamphlet of modern silk factory

包铭新《中国近代男装实录》[12]中记录的近代男子马褂面料有:暗花缎,暗花绸,素缎,芝麻纱,亮地纱,黑绉绸,暗花罗,双绉,香云纱,纺绸,细格纹绸,横罗,棉布,麻纱(棉织物,因挺爽如麻而得名),轧别丁(毛织物),毛葛。毛葛是一种斜纹毛织物,经纱用棉纱或绢丝,纬纱用精梳毛纱,或经纬纱皆用精梳毛纱,其呢面平整,手感柔软,有身骨[13]。

经综合分析,可知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大部分为丝,少量为棉、毛,还常有一些源于国外的新型织物,如轧别丁、毛葛、灯芯绒等。中国近代民族纺织工业发展迅速,同时民族纺织品为与在华倾销的国外纺织品竞争,出现了许多新的面料品种,如巴黎缎、留香绉、光亚绨、中华葛、华丝葛等。近代丝织物种类也不断增多,马褂面料新增了绸、缎、绢、绫、罗等,绸和缎四季都常用,绢、纱、罗等轻薄、透气的面料常在夏季使用;若制作棉马褂,则内层加棉花,皮马褂则以裘皮为里。

3.2 近代民间男子马褂面料色彩

在对大量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色彩进行分析研究后,按色彩特点将其分为单色类、多色类两种。图44为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色彩特征分类。单色类男子马褂面料通体为一种色彩,有无图案的素缎、双绉等,也有织有提花图案的暗花绸类面料等,暗花类马褂虽整体为同种色彩,但因提花组织与地组织的差异,在光线下提花图案会出现隐约浮动的效果,与地组织色彩有细微的差异。单色类近代民间男子马褂面料的色彩除白色外大多较为暗沉,明度和饱和度都较低,因此单色类马褂面料呈现出简洁、素雅、低调、稳重之感。多色类指面料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可分为两种类型:①面料花纹色彩与底纹色彩不同,这样图案与底色层次分明、相得益彰;②整件马褂的衣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色彩的面料组成,除衣身主体面料外,还有马褂边缘处的包边棉面料、镶绲面料,丰富了整件马褂的色彩,增加整体的层次感、精致感。

图44 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色彩特征分类Fig.44 Color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of modern folk men's mandarin jacket materials

3.3 近代民间男子马褂纹样

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上常有四方连续式的织物纹样。由于近代处在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加之中西方贸易往来频繁,中西方文化产生了更多的交流与碰撞,因而这个时期的纺织品纹样既有封建王朝时期纹样寓意丰富、琐碎繁杂的特点,又融合了西方的风格特色。

对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上的纹样进行调研整理,按照题材、类型将其分为5种类型,具体如图45所示。

3.3.1团花纹样 团花纹样是一种典型的中国传统纹样,在近代时期的服饰中常常看到。这是一种形体适合型纹样,即将纹样内容自然、严谨地填充在既定形状的轮廓内。团花纹即使没有外围轮廓线,整体纹样也呈现圆形。团花纹样早在唐代已十分流行,其不仅被广泛运用在服饰上,还出现在建筑、铜镜、瓷器、剪纸等处。团花纹内部纹样的题材十分广泛,主要有动物、植物、传统几何图形、文字4大类,团花纹往往是一种复合纹样[见图45(a)]。动物题材有龙、凤、虎、鸳鸯、蝙蝠、鹤、羊、金鱼等;植物题材有牡丹、折枝、缠枝、蟠桃、菊花等;传统几何图形有回形纹、窃曲纹等;文字类中以变体的福、禄、寿、喜字和卍字纹最为常见。

3.3.2植物纹样

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上有较多的植物纹样,这些纹样表现了人们企盼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常用的植物题材有牡丹、莲花、梅花、兰花、菊花、桃花、芙蓉、玉兰、海棠、绣球花、百合花、虞美人、秋葵、水仙、灵芝、萱草、蔓草、芭蕉、常春藤、万年青、松树、竹、石榴、桃、柿、葡萄、南瓜、葫芦、茹菇、宝相花等[见图45(b)]。

图45 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纹样类型Fig.45 Material pattern types of modern folk men's mandarin jacket

3.3.3几何等抽象纹样

传统几何图形通常用一些线条来表现抽象型纹样,其中有传统型抽象题材,包括传统窃曲纹、规则的方形、折线三角形等;也有新设计的,如不规则的曲线、多边形等,具有随意、简约的特点[见图45(c)]。

3.3.4复合纹样

复合纹样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纹样集合而成,如植物纹样与几何纹样相结合,团花纹样与植物纹样相结合等,可使纹样的美好寓意更加全面,内容更加丰富[见图45(d)]。中国传统纹样讲究“纹必有意,意必吉祥”,纹样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与祝福,多以象征符号和谐音的方式来表达寓意,如桃子代表“寿”,蝙蝠代表“福”,牡丹代表“富贵”,鸡代表“吉”,羊代表“祥”等,并组成了一些固定搭配的主题纹样,如“喜(喜鹊)上眉(梅花)梢”“因和(荷)得偶(藕)”“瓜(南瓜)瓞(蝶)绵绵”等[14]。复合纹样也有不注重寓意,只注重平面设计效果而将不同题材的纹样机械性组合在一起的情况,如将花朵、回形纹和菱形组合在一起。

3.3.5条格纹理纹样 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近代条格纹理型纺织品的数量大增,图45(e)中列出的近代民间男子马褂所用的条格纹理纹样不同于一般纺织品图案,并无图案与地纹的明确区分,布面呈现条子或格子状,有的呈现一定规律的凹凸纹理。条格纹理纹样给人文静、简洁、明朗、素雅的感觉。

调研发现,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中的纹样色彩基本为单一颜色,与衣料底色相互映衬,显示出男装的内敛、庄重与典雅。

3.4 近代民间男子马褂中的辅料

除构成马褂主体的面料、里料外,近代民间男子马褂的辅料主要涉及扣合件及马褂边缘处的绦边。图46为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上的纽扣。扣合部件基本为一字直扣,少量使用葫芦扣或双耳扣[15]。一字直扣是最简单的盘扣样式,由左右扣袢组成,缝于衣襟两侧,扣合时形如“一”字。一字扣有3种形式,其款式相似,只在纽扣上有所区别:第1种最为常见,一端用一根袢条对折留出环形纽襻后缝合,另一端则用袢条编结成疙瘩状的纽头[见图46(a)];第2种纽扣为币式扣,其在造型上为扁盘状,形似硬币,常直接与袢条相缝合[见图46(b)],亦有无袢条直接固定在面料上的[见图46(c)],币式扣形状多样,有圆形、方形、不规则形等,材质有铜、铁、塑料、玉石等;第3种纽扣为圆球状粒式扣,其主要有尾端为开放式挂钩[见图46(d)]和尾端为封闭式扣脚[见图46(e)]两种,后者可直接与袢条相缝合,其材质有金、银、铜、玻璃、珍珠、宝石等。 一些粒式扣或币式扣的扣眼与开口的金属环相连,金属环再与袢条相连,这样可以将各种不同的纽扣与同一件马褂的一字扣相搭配。制作一字盘扣袢条时,需要先在面料背面刮浆,待阴干后沿45°方向斜裁成2 cm左右的布条,再将布条向内多次折叠,将折叠后的细袢条手工缝合固定,若面料较薄,可在袢条内衬入纱线或软铜丝。

图46 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上的纽扣Fig.46 Buttons on the modern folk men's mandarin jacket materials

清代服饰十分重视服饰边缘的装饰,图47为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上的绦边装饰。镶绲工艺便是装饰服饰边缘的常用工艺,在传统服饰的领口、门襟、下摆、袖口都屡见不鲜。到了晚清的咸丰、同治年间,镶绲装饰技艺更是发展到顶峰,因此会用到一些与马褂衣身不同的面料,称为绦边辅料。对于有纹样的绦边,纹样常为二方连续形式。“镶”有“镶拼”及“镶贴”之分,镶拼是将不同材料按照所需形状裁剪后,再将它们缝合在一起[见图47(a)];镶贴是将绦边等直接缝合在面料表面[16][见图47(b)]。绲边是用布条将衣片边缘包裹住,可使服饰边缘更加耐磨,并可以防止边缘处变形,绲边若与衣身颜色不同,还可丰富整体服装的色彩,也给服装增添了线条美感[见图47(c)]。一些马褂的袖口还常会有较宽的接袖,接袖面料材质与色彩都与衣身不同[见图47(d)]。马褂上的这些绦边装饰使服装更显精致。

图47 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上的绦边装饰Fig.47 Ribbon on the modern folk men's mandarin jacket materials

4 结语

中国近代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特殊阶段,而马褂却从封建清王朝时期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经过实物分析与查阅资料,得出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质地主要为丝,亦有棉、毛、麻、棉花、裘皮等,随着近代纺织工业的发展,还出现了许多新品种面料;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的色彩有单色类和多色类,色彩多为低饱和度和低明度,显示出男子服装的庄重;马褂衣料纹样有团花纹样、植物纹样、几何等抽象纹样、复合纹样、条格纹理纹样5种类型,既有中式传统纹样,亦有西方纹样;马褂衣料中的辅料主要有盘扣、纽扣、边缘绦边等。近代民间男子马褂衣料是近代服装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研究旨在进一步反映近代民间男子马褂的面貌。面料作为服装的实物支撑,对服装的整体设计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服装衣料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民族审美、工艺美学等值得当今服装设计者挖掘、学习,将其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实践中。

猜你喜欢

纹样面料民间
怎样区别不同面料?
锦绣如织
拯救“濒危”花纹
奢华提花
意大利2017春夏面料流行趋势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