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山区中华鳖原生态池塘养殖技术模式探索
2022-09-07王庆
文/王庆
位于皖南山区的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高,具有典型的皖南山区地貌气候特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溪流纵横,水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一。
旌德县的中华鳖人工养殖历史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培育出具有独特品质的中华鳖地方品系——旌德梅花鳖,并于2021年6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同时总结凝练了皖南山区中华鳖池塘原生态养殖技术模式。
一、养殖前准备工作
(一)养殖场要求
养殖场选择在环境安静、靠近水源、水质无污染的区域。养殖场交通便利,电力配套,以2m高水泥墙隔离外界。
(二)养殖池准备
养殖池分为亲本池、成鳖池和苗种培育池,均以土池为宜,底质为砂壤土,形状不限,池底平坦,淤泥厚度≤15cm,池深1.2m~1.5m,面积5亩~8亩,最大不超过15亩。每个池塘四周建60cm高的水泥防逃墙,墙顶用砖块砌“T”型防逃檐。一侧池边用水泥抹面护坡,坡度20°左右,兼作饲料投喂台。另外,在池塘中间根据需要设若干晒背台,以木桩和木板定制而成,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80左右。亲本池需在靠养殖场外围水泥墙一侧设立产卵场。产卵场呈长条形,设在养殖池靠养殖场外围水泥墙一侧,以亲本培育池面积的1%~2%为宜。产卵场内铺设30cm厚的沙子,上方2m处用石锦瓦建遮雨棚,具体见图1。
图1 中华鳖养殖场平面示意图
(三)原生态环境构建
所有养殖池中移植水葫芦、水花生、浮萍、茭白等水生植物,在春季投放适量螺、蚌等,使池中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养殖场中每个养殖池配套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所有排水集中进入单独设立的养殖尾水生态吸纳池。生态吸纳池依据总养殖池面积的5%~8%进行建设,池深1.5m~2m,种植茭白、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投放鲢、鳙、鲴等净水鱼类和螺、蚌等净水底栖动物,定期施放生石灰等消毒剂调节水质,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四)养殖池消毒
开展新一轮养殖环节前,对养殖池进行彻底清塘消毒。使用75kg/亩的生石灰干法清塘,化水全池泼洒,翻耙淤泥,并清除过多淤泥,保持淤泥厚度小于15cm,淤泥区位于养殖池中央,面积占池底面积的1/2。池底其余区域铺设细砂10cm~15cm。
二、苗种投放
(一)苗种来源
中华鳖苗种来源于有繁育资质的苗种繁育场。
(二)苗种选择
苗种选择背腹部黑褐色梅花斑点明显,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无残疾,翻转迅速、动作敏捷的个体。
(三)苗种消毒
苗种在放养前使用中草药制剂进行浸泡消毒。将金银花200g、野菊花100g、地葵50g、桑叶100g、酸藤50g混合加10kg水煎制,将水温调至28℃~31℃,后放入苗种浸泡10min~15min。
(四)苗种投放
苗种投放时间在4月下旬~5月中旬,水温达到18℃后进行。投放密度依放养规格而定,总量控制在1只/m以内,具体见表1。
表1 中华鳖池塘养殖投放密度
此外,养殖池中搭配放养适量的白鲢、鲫鱼、青虾、螺蛳等品种,提高水体利用率,净化养殖水体,同时可以提供一部分动物性饵料,驯化中华鳖的野生捕食能力。
三、饲养管理
以露天常温方式养殖中华鳖,尽量模仿创造中华鳖野外生存的生态环境,实行科学管理,使养殖产品达到较高品质。
(一)饲料投喂
饲料以中华鳖配合饲料为主,粗蛋白质含量≥38%。同时辅以鲜活动物性饵料,主要种类有鲜活螺蛳、小杂鱼等,供中华鳖捕食。鲜活动物饵料在中华鳖盛食期每半个月补充一次。配合饲料在水温上升到18℃以上时开始投喂,日投喂量为中华鳖体重3%~5%。每天投喂1次~2次,具体视水温及天气情况而定(见表2)。
表2 中华鳖饲料投喂比例
饲料投喂坚持“四定”原则,不投喂禁用药、限用药或含激素、有残留的药物,严格执行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0年1号》和《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0年2号》的相关规定。将粉状中华鳖配合饲料加水揉成苹果大小的饵团,固定投放在池塘一侧岸边水泥护坡离水位线1cm处,使中华鳖身体在水中通过伸缩脖子即能吃到饵料为宜,以免池中搭配养殖的鱼类抢食,同时可以有效观察中华鳖的吃食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投喂量。
(二)水质调控
池塘养殖过程中,水质调控尤为重要,是控制疾病发生及提高中华鳖品质的关键。尽量营造仿自然的中华鳖生长环境,建立水体的生态平衡。
1.做好池塘环境的设置
养殖初期搭配放养白鲢、鲫鱼,投放量50尾/亩~100尾/亩;3月~4月投放螺蚬、河蚌等底栖动物,投放量200kg/亩。移植的水草以茭白、水葫芦为佳,覆盖面积控制在总养殖水面的1/3,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塘内水体自我净化。
2.养殖过程中定期加、换水和水体消毒
每15d~30d换水或加水一次,换水量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保持水质清新有活力。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保持pH值稳定,施放益生菌,起到净化水质、防病促长、提高饵料转换率等作用。饲养过程中,根据中华鳖的生长阶段,水位调节范围在10cm~50cm,水质要求“肥、活”,透明度在30cm,水色为黄褐色为佳。
3.科学投喂饵料
最大限度减少饵料对池塘水体环境破坏,每次投喂的饵料应在2h内吃完。加强巡塘检查,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并清除作为食台的水泥护坡上残饵。
(三)病害防治
在人工养殖中华鳖过程中,对疾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定期调节水质、水体消毒,建立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并配合科学的投饵管理来降低中华鳖在人工养殖环境中疾病的发生率。
1.敌害生物的预防
经常检查养殖池和养殖场的防逃墙,确保整个养殖场区域处于闭环状态,避免蛇、鼠等敌害生物对饲养对象的侵害。做好防逃、防盗工作,有条件的加装监控系统,实现养殖场状况24h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病害的预防
养殖生产中所用的工具定期消毒,使用高锰酸钾100mg/L浸洗30min,或5%食盐浸洗30min,或20mg/L漂白粉浸洗20min。
日常管理中加强水质调控,每半个月用生石灰10kg/亩进行水体消毒,可调节水体pH值及增加钙质。或交替使用金银花200g、野菊花100g、地葵50g、桑叶100g、酸藤50g中草药混合加水10kg煎水后按500g/亩的比例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
3.疾病的治疗
中华鳖的肠炎、腐皮、疖疮、烂嘴等疾病用板蓝根200g、大黄50g、地榆50g、五倍子50g、大青叶100g、黄芩50g配合加水10kg煎熬30min,取冷却后的药液与20kg饵料搅拌投喂,7d为一个疗程。
中华鳖出血病用板蓝根150g、金银花100g、黄芪50g、连翘50g、黄柏50g、地榆50g、大黄50g配合加水10kg煎熬30min,取冷却后的药液与20kg饵料搅拌投喂,7d为一个疗程,此方法对中华鳖的腮腺炎也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效果。
中华鳖的肝胆综合征用大黄100g、连翘100g、柴胡50g、菌陈150g、板蓝根100g配合加水10kg煎熬30min,取冷却后的药液与20kg饵料搅拌投喂,也可适量加入当归、益母草,7d为一个疗程。
四、起捕销售
经3年~4年常温露天池塘养殖,中华鳖个体可达750g~1000g的上市规格。根据市场需要,可用笼捕或干塘捕捉方法,及时起捕产品上市销售。
五、讨论
在人工饲养环节中,优质的苗种品质和优良的养殖生态环境是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养殖过程中,通过降低养殖密度、优化养殖环境可提升中华鳖品质。养殖池塘底质为沙壤土、养殖区域全年昼夜温差高于12℃的天数大于260d,以及养殖水源为优质山泉水,是形成旌德梅花鳖卓越品质的重要环境因素。通过此模式进行池塘常温养殖的中华鳖,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山区,都可以有效提升产品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实施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原生态池塘养殖的中华鳖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市场价格一般在300元/kg~500元/kg,而普通的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产品市场价格在40元/kg~160元/kg,有效扩大了养殖利润空间。同时通过营造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降低养殖密度,采取尾水治理达标排放等措施,有力地保护了养殖生态环境及周边自然环境,达到增效环保双赢的目标。
本养殖模式在养殖池塘内清除过多淤泥、种植水草、投放螺蛳、搭配养殖鲢鳙鱼,在饲养过程中使用中草药调节水质和防病治病,降低放养密度、减少投入品使用量等措施,在所有中华鳖养殖中均可以推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