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美酒与蒙汗药
——《水浒传》导读(下)

2022-09-07北京师范大学张清华

中学时代 2022年7期
关键词:潘金莲水浒传伦理

■北京师范大学/张清华

三、女人与蒙汗药——风俗伦理之书

《水浒传》也是一部风俗伦理之书,“女人与蒙汗药”是其形象的概括。

首先看关于妇女的问题。《水浒传》里写了很多有意思的女性,而且用笔淋漓尽致,非常恰当,但是其中存在很多男权主义的偏见。男权主义通常会把妇女偏执化、极端化,我觉得最明显的一点,是《水浒传》把妇女两极化了。

一个极端是那些性感指数爆表的女性: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外加卢俊义的老婆贾氏。其中描写最多的当然是潘金莲,所以有一位小说家在《水浒传》故事的基础上又嫁接出潘金莲和西门庆新的故事,即《金瓶梅》。《金瓶梅》里武松没有斗杀西门庆,潘金莲也没有死,又有了另一番悲欢离合、爱恨情仇。

阎婆惜的出场被写得很俗气:“金莲窄窄,湘裙微露不胜情;玉笋纤纤,翠袖半笼无限意。星眼浑如点漆,酥胸真似截肪。金屋美人离御苑,蕊珠仙子下尘寰。”潘金莲出场时,一句“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稍微好一点。这些诗都把女人极端物化和色情化了。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性感指数为负的女性,也叫“雄化的女人”: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这三个女人也有区别,孙二娘是草莽女人,顾大嫂是山野之妇,只有扈三娘是富贵门第的千金小姐。三个女人中除了一丈青貌美如花,另外两个都是男人不敢招惹的。

《水浒传》中的女性都被这样两极化了。

而毒药、蒙汗药的广泛使用,表现了社会伦理的悉数丧失。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好汉用蒙汗药来取之。看起来是盗亦有道,但也表明了江湖之无道,礼失而求诸野,但野亦无道。蒙汗药是致幻剂,在《水浒传》里多次出现。

首先是晁盖等七位好汉用蒙汗药麻翻了杨志,智取了生辰纲的片段,还有差点麻翻孙二娘的片段,这是两个写得比较细致的故事。和蒙汗药相近的是毒药,武大郎是被毒死的,晁盖是被有毒的箭射死的,宋江、卢俊义是被皇帝赐的御酒毒死的,李逵是因宋江死前让他喝了毒酒而死的。从这可以看出对整个社会,包括民间伦理在内的一个伦理颠覆。

从蒙汗药这里,我觉得可以生发出一个含义,就是《水浒传》是一部有某种致幻,甚至可以说魔幻意味的书。小说的开头就非常有宿命意味,最后结尾的时候,宋江等一百零八人又魂聚于此。这是中国小说经典的处理方式,它把一个世俗时间通过一个更大的尺度来实现超越。这个时间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所说的“洞中才数日,世上已千年”的比喻。这样就把一个世俗故事,幻化为一个宿命故事,或者把它神化为一个具有神性的故事。

四、致幻色彩的生命之书

作为一部经典奇书,我想《水浒传》也是一部具有高度致幻意味的生命之书。我小时候读《水浒传》,就觉得有点小感伤,感觉《水浒传》有一种内在的、深深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是被我懵懵懂懂感觉到的。我读《水浒传》读得如痴如醉,把这些好汉当成了自己的“兄弟”。在虚拟的江湖世界中,所有伦理问题都被僭越(或者说超越)了,人一旦获得英雄这种身份,便有了行为的特权——无论做什么都是天经地义的正确,其余都被忽略了。

我们如果把它提升一下,就可以将它看作是中国美学或者中国诗学的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这个核心是一个闭合式的圆形结构。在《三国演义》里叫作“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以它讲的是大汉气数已尽,分成三国鼎立的过程。但是在《三国演义》里看不到所谓进步带来的喜悦,还是有一种惆怅。因为在中国的传统美学和诗学里没有进步论这样的概念。

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讲的是由分到合的故事,《西游记》讲的是由妖到佛的故事,《红楼梦》讲的是由盛到衰的故事,《水浒传》讲的是由聚到散的故事。由聚到散是梁山好汉的个人命运,当然也是个体生命的基本经验。《水浒传》既是英雄篇章,同时也是世俗悲欢的形象概括。为什么我们读《水浒传》时会有一种深深的认同感,会被它吸引,就是因为受到了这样一种聚与散逻辑的感染和感动。《水浒传》当然也包含了一个必然悲剧,就是江湖和庙堂、民间和官方、忠和义、伪善和君子是存在矛盾的,这两种相悖的人性要素,英雄们希望兼而有之,但这只能是妄想。

所以我认为,如果从中国传统核心的一种叙事逻辑和价值观、生命观的角度来说,《水浒传》是由最根本的闭合圆形构造派生出的一个由聚到散的结构,而且把它永恒循环化了,就是有前缘,前缘有聚散。在洪太尉之前,有张天师镇守着这些妖魔,把他们收在这里。同时张天师也意识到总有一天这些人会出来作乱人间,就预言“遇洪而开”。洪太尉看到这四个字产生了执念,非要把这个打开,果然就应了这个宿命,这些人就散入人间。散了以后,又以肉身汇聚梁山,最后肉身死于征方腊和被奸臣谋害。最终他们的灵魂聚到了蓼儿洼,这就是后世的魂聚。这是小说的结构,也是它的处置方式。

总结一下,“由聚而散”是《水浒传》的核心结构,有前世的聚和散,有后世的聚和散,这样的构造是中国的循环论和时间观、历史观的产物,也是每个人生命经验的基本结构。它产生出悲剧的构造、悲剧的效果,但是因为循环又被中性化了,缓解了焦虑和悲情。这是中国式特有的处置方法。

猜你喜欢

潘金莲水浒传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如果武大郎没有错过潘金莲的排卵期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潘金莲幻想一对一的情爱是悲剧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