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新媒体优势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

2022-09-06■张

新长征 2022年9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张 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关青年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稳定发展,更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如何落实“三全育人”和“五个思政”的新要求,把握媒体融合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和方式,运用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质增效,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

新媒体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教育形式更灵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纸质媒介、课堂授课、主题班会、主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较大。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则依靠新兴媒体,包括微博、微信、QQ、抖音、腾讯会议小程序等,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便利、高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可视化程度高、沉浸感强是融媒体的最大优势。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推文、抖音短视频,积极宣传身边的优秀事迹,让学生及时接受新思想、新观点,让学生自发评论、互动、交流意见,进而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价值取向。

教育与服务相结合。新媒体可以给思想政治教育加入更多生活场景和服务功能,通过更丰富的立体形式,运用网络平台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新鲜资讯,与受教育者实现信息对称,打通沟通壁垒。同时,网络平台信息的时时更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资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理论为保障,以信息为依托,以平台为媒介,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育手段,使教育内容呈现多样性、整体性、时代性的特征。

教育搭乘技术快车。在数字中国的建设浪潮中,新媒体开创了更多可能性和全面的社会变革。传统线下教育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不断迭代的技术脚步,实现线下到线上的转移。人工智能主播随时随地响应,VR设备让沉浸式的学习情境成为现实,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符合教育对象的行为习惯和内在需要,使其接受的教育渠道更全面、更直观、更立体,产生的效果也更好。“超燃!党史居然有了漫画版”,大部头的党史著作,用漫画、短视频的方式表达,更能吸引年轻人。思政教育微纪录片在抖音、腾讯微视、百度好看视频、梨视频等多家网络视听平台的点击量不断刷新。接地气,不再板着脸说话,鲜活地运用青年学生喜欢的形式呈现,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挑战

一是思政课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面临挑战。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高速互联、泛在移动、天地一体、智能便捷、综合集成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形成并不断完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的重要实验场。在网络学习资源发达的当今社会,思政课教师能否有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思政教育信息,能否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除了具备教育素养、思想素养、专业素养之外,还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理解和应用素养。

二是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变革面临挑战。在新媒体思政教育理念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咨询者和效果检验者。“真实性”“交互性”与“沉浸式”的课堂教学变革是大势所趋。不但教师角色发生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会改变。课堂纸笔考试将被综合素质评价所代替,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每一位大学生都有虚拟导师,课堂管理被教育管理所替代,带来全新的自适应性学习体验。

三是“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课程教学普遍引入新媒体形式,这些网络教育资源的育人导向是否突出,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这些来自网络的新媒体教学内容涉及人文社科和时事热点、历史事件的评价,背后承载着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新媒体课程教育作为载体,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新媒体课程教学绝不应该脱离思政教育之外,必须要实践新媒体“课程思政”的理念,坚持鲜明的育人导向,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对学生文化、道德、价值等方面的引领,在新媒体融入各科课程教育中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突出新媒体思政教育理念

以新媒体做强课程质量。主动探索新媒体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推动新媒体思想政治课创新,让抽象的理论鲜活起来,让严肃的课堂生动起来。要深入研究新媒体思政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功能发挥,努力提高思政课的“抬头率”“点头率”“点击率”。

锁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关键点。从不同学科、不同视野、不同专业入手,抓住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关键点,对优质资源进行整合,提炼出相关经典案例,并结合案例本身的故事性、趣味性、互动性开展新媒体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沉浸式理解“我们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自觉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做好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顺应新形势、新媒体、新环境,以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在广大青年中深入、持久、生动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感召学生,着力增强学生家国情怀、思辨能力、协作精神、沟通技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引导学生走正路行大道,让青年学生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争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