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初探

2022-09-06刘小乐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安阳45500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8期
关键词:纸张紫外线纸质

刘小乐,赵 娜(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 安阳 455000)

文物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及历史传承的重要证明,发现的每一份文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历史内容的空白。纸的出现,决定了纸质文物中文本内容的巨大价值,甚至一份出土的纸质文物便可以直接证明一段历史的进程,具有极高的参考意义。但是由于纸质材料的特殊性和易损坏性,需要文物工作者进行大量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才能保证纸质文物的历史价值。

一、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

文物的老化与损坏是无法避免的问题,尤其是老旧书画、档案文件、古籍善本、拓本善帖、信件、报刊等纸质类的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也非常难以保存。要想保留和传承纸质文物中的文化演变过程与民族精神,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极其重要。

以我国在博物馆中收藏的纸质类文物内容可知,古人留下来的文字与图案,完全可以清晰明了地体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人类生活的信息和国家兴亡衰败的过程。纸质类文物在出土时,因为土地的湿度、温度、微生物、虫害、光线、酸碱程度的变化等各种各样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容易受损且难以保存。刚出土的纸质文物一旦与氧气接触,会迅速朽坏。因此,为了能够在出土过程中使纸质类文物得到良好保存,修复人员应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保护和修复,这就需要不断地研发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设备,为后续实验室的保护修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纸质类文物能以更加完善的形式保存下来,充分发挥其文化和艺术价值。

二、纸质类文物损坏的原因分析

纸是极其脆弱的材料,酸碱度的变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虫害、光照、湿度、温度的变化都会导致纸质类文物加速酸化、脆化、退色、变色和霉变。在此情况下,文物工作者想要做好纸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就需要先了解可能对纸质文物造成伤害的外部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寻找解决的方法,以下是损害纸质类文物的主要因素:

(一)温度与湿度

温度和湿度是直接影响纸质类文物保存的重要因素,且温度与湿度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温度越高,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就越多,水分残留在纸质类文物中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害,反之温度越低,水分就越少。温热潮湿的环境也容易滋生霉菌和害虫,进一步对文物造成损害。

(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图1 损坏的纸质文物

图2 修复纸质文物

虽然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物质,但是对纸质类文物而言,空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是非常致命的损伤因素。比如,臭氧会让纸质类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酸化、褪色、脆化;氯气容易使纸张褪色;硫化氧气中的铅元素会使纸张发黑变色;氨气、氯气、三氧化硫、硫化氢等一系列物质会不同程度地作用于纸张,对纸张造成一定的损害。除此之外,空气中的灰尘和颗粒若长时间附着在纸质文物表面,就会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内很容易滋生微生物,会使纸质文物更易受到虫害与微生物的侵害。

(三)紫外线

对于纸张而言,紫外线的直射是极其致命的伤害,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中都有紫外线,长久照射会使纸张受到不可逆的伤害。

(四)生物侵害

损伤纸质类文物的生物因素主要包含微生物、各类蚊虫和鼠蚁等,由于纸张本身含有一定的淀粉和胶质,非常容易受到微生物和微型虫类的侵害,造成虫害微生物爆发导致的霉变、损坏、酸化、啃噬等一系列恶性损伤。

三、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措施

(一)控制好湿度与温度

温度越高,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便会随之增加,相反,温度越低,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就越少。但是如若空气过于干燥,纸质类文物可能会发生脱水、收缩、脆化等反应。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文物工作者在进行纸质文物收藏和储存时,需要测试纸质文物保存的最佳温度和湿度,并采用先进的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做好排水、防潮和加湿工作,保证纸质文物保存环境的温度与湿度适中。

(二)阻断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接触纸质文物

保护纸质类文物时,应将其放置于较为真空的环境中,与大自然隔绝,避免空气中的化学物质与灰尘颗粒附着侵蚀纸质文物。除此之外,在与空气发生接触时要定期做好清洁工作,例如采取一级空气过滤防护措施,定期清理并更换通气孔道的滤尘器,防止因通气孔的滤尘器失去作用而使灰尘与有害化学物质附着于纸质文物上。长期储存的纸质文物还需要进行定期进行灰尘清洁,清洁时必须使用软刷和软抹布,轻轻清除堆积在文物表面的灰尘。如若文物是博物馆或图书馆中的展示型文物,就需要在展示陈列柜附近设置隔绝空气中有害物质的装置并进行定期养护,保证纸质文物表层没有附着微生物、灰尘颗粒与有害物质。

(三)做好避光处理

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紫外线,紫外线是纸质文物脆化、氧化的直接原因。因此,文物工作人员在储存纸质文物时应避免阳光与人造光直接照射,最好将文物储藏在无人造光源的储藏室内。若纸质文物需要进行展览,展览场地也要做好避免阳光直接进入场馆内的措施,防止任何紫外线直接照射在纸质文物上。在纸质文物附近可以增设紫外线过滤设备并定期检查设备功效,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若设备存在问题,必须及时更换或维护,尽最大可能使纸质文物处于相对安全的环境中。

放置于博物馆或展览馆中的纸质文物最可能受到的光源伤害是灯光照射,为了能够让参观者更加清晰直观地欣赏到纸质文物,使用灯光照射是无法避免的。虽然灯光照射造成的伤害在短期内无法看出,但是长期的灯光照射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针对灯光照射问题,应尽可能地减少灯光直接照射文物,同时可以使用仿制品来代替纸质文物,减少对本体的伤害。观赏者进入场馆观赏纸质文物时不可以使用闪光灯照射文物,不能携带荧光灯等带有紫外线的光源直接照射文物,同时场馆内的照明可以使用冷光源,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紫外线对文物造成的损害。

(四)防止生物对纸质文物进行侵害

收藏于博物馆、展览馆、储藏室的纸质文物还可能会受到微生物和虫类的侵害。尤其是放置于储藏室的纸质文物,更需要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查,清理文物上层的附着物,定期开展虫类杀灭工作。在所有的纸质文物进入库存或场馆之前,都必须杀菌去霉。若纸质文物已经遭受霉变或虫害感染,就需要将受到感染的所有纸质文物单独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并对文物进行逐一的杀菌灭菌和消毒工作,应注意不能将这类文物与其他文物一同放置于仓库中保存。管理者如果发现仓库中出现粉末和虫便等现象时,必须高度警惕,及时检查仓库内是否存在微生物和虫类,立即进行杀虫工作,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此外,展览馆与博物馆中长期有游客出入,可能会带有微生物或虫类,文物管理者需要定期清理展览馆和博物馆,定期闭馆维护,开展杀菌、消毒、灭虫工作,不能放任任何一种可能会损害纸质文物的事情发生。

四、纸质文物修复工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纸质文物修复工作主要为传统的修复方法与现代修复技术。两种修复方法均有自身的优缺点,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需要根据文物自身受到的损害,合理选择修复方法,保证文物在受到氧化、酶变、虫害等一系列损害之后,在修复工作者的手中仍能够恢复原貌。

(一)传统修复技术

传统的修复技术中最简单的是装裱纸质文物,简单修复或揭裱后重新装裱,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复原文物。若纸张出现褪色、裂痕等情况,可以使用机械修复技术,以纸质和糨糊为主要材料,恢复书籍类文物的原貌。但无论是何种修复技术都必须要配合防虫、防潮、防霉等一系列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彻底地处理好纸张老化、损坏的情况,取得理想的修复效果。

(二)现代修复技术

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修复技术分为原生性保护修复技术和再生性保护修复技术。

1.原生性保护修复技术

图3 修复纸质文物

原生性保护修复技术是在纸质文物自身基础上进行修复和保护,比如,纸质文物受到虫类侵害,可以将文物置于零下20 ℃的低温环境中,驱逐虫类;如若纸质文物受到细菌的侵害,可以使用微波修复技术烘干文物并杀灭细菌,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也可以使用纳米修复技术对纸张进行抗老化和抗热化处理,最大限度地提升纸张的强度和耐久性,延长纸质文物的寿命。在使用原生性保护修复技术时,需要根据纸质本身的条件和色彩等特点,慎重选择修复技术,避免造成不可逆伤害。

2.再生性保护修复技术

如若纸质文物原件已经彻底损毁,无法挽回,就只能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尽量保留文物中的信息内容,将文物中的内容转移到新的载体上。

五、总结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文物不计其数,每一件文物的出现都足以证明我国历史底蕴的深厚,其也是保存文化、记录历史和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媒介。纸质文物具有记录文字和图画的重要特点,可以有效反映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是历史的根脉之一,历史文献甚至能够直接确定一个王朝是否存在以及这个王朝存在过程中的兴衰荣辱。因此,保护和修复纸质文物非常重要,需要文物工作者不断积累经验、创新修复技术,在一次又一次的修复过程中,填补历史知识的空白,保护国家的历史,守护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传承。

猜你喜欢

纸张紫外线纸质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1月)
云与紫外线
为什么要读纸质书
纸张黑白变
跟踪导练(五)6
撕纸张
防晒服真能防紫外线吗
电子疲劳
被阳光晒伤时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