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画文物修复用纸老化性能探析

2022-09-06天水市博物馆甘肃天水74100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8期
关键词:用纸时应耐久性

王 炯(天水市博物馆,甘肃 天水 741000)

书画文物是我国古代书法与绘画作品的统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都是以宣纸、绢、绫、帛等材料作底,在漫长的时间里容易出现各种虫蚀、病害、沾污、破损的情况。装裱是有效保护书画文物的一种方式。书画文物装裱的主要材料是纸,在对书画文物进行修复时,所用纸张直接与书画文物长期接触,如果修复用纸性能老化,会对书画文物造成二次伤害,加速书画文物的损坏、劣化程度。随着现代造纸技术的发展,书画文物修复用纸的选择更加困难,在选择修复用纸时应了解纸张的老化性能,保证修复用纸的稳定性,真正起到保护书画文物的作用。

一、书画文物修复用纸的主要用途

按照修复部位、功能的不同,书画文物修复用纸可分为四类:托纸、褙纸、补纸和折条用纸。根据修复部位、功能的不同,所选纸张有很大区别,在选择纸张时应参考相应的标准。

托纸:托纸也叫命纸,主要用来支撑画心,对书画起到保护作用,在完成书画文物装裱后紧贴绢背粘贴,与书画同样重要,常选用单宣、棉连、皮纸和连史纸等。

覆背纸:粘贴在装裱后的书画文物背面,对整幅作品起到保护作用,常选用单宣、棉连和连史纸。

补纸:修复书画文物受损的纸张,常选用单宣和皮纸。

折条:修复书画文物画心折断的纸张,常选用单宣和皮纸。

二、书画文物修复用纸的性能要求

经修复的书画文物应保证平整、美观,为延长保存的时间,书画文物修复用纸选择应从纸的安全性、协调性、功能性与耐久性等几个方面重点考量。

(一)安全性

书画文物出现损坏后需要及时修复,修复后可以延长文物的保存年限。选择的纸张不能对书画文物造成损害。研究证明,酸性纸张容易导致纸张发黄、脆化,还会加剧书画文物的老化程度。因此,在修复时应选择中性、弱碱性纸张,pH应用控制在7.0~8.5,这样可以延长书画文物保存时间。

(二)协调性

修复书画文物不能破坏其本来的形态,修复后应保持其协调、美观,修复的部位可以辨识出痕迹,但是不能太过明显,因此在用纸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纸张的厚度

书画文物不同部位的修复在用纸厚度上有着很大区别,比如托纸的厚度应参考画芯的厚度、质地进行选择。如果画芯较厚,则修复用纸宜选择薄一点的;如果画芯较薄,则宜选用稍厚一点的纸张。根据传统的修复理论,补纸的选择应以“宁薄勿厚”为主,如果太厚会导致修复的部位凸起,覆背纸与托纸之间出现中空的现象。修复对于覆背纸的要求不高,根据托好画芯后的厚度进行选择,如果纸薄就选用稍厚的褙纸,如果纸厚就选择稍薄的托纸。

2.纸张的颜色

在选择托纸与补纸时,颜色应和画芯的颜色相同或者稍微浅一些,这样修复效果更好。如果所选纸的颜色过深,则修复后痕迹太过明显,颜色与原文物的颜色不协调,可以选择“石色”或“水色”对修复用纸进行全色或染色。“石色”即指矿物质颜色,常见的有石青、石绿、朱砂、石黄、雄黄等;“水色”则指植物的颜色,常见的有花青、胭脂、曙红、藤黄等。修复用纸常采用刷染的方法进行染色。

3.纸张的收缩率

在书画文物修复中会用到胶水,而在胶水干燥固化变成胶层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应力,胶水会收缩。胶层和纸张之间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当胶层固化后纸张就会出现变形。比如托纸在粘贴后画芯与托纸都会受潮,由于线膨胀系数不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导致变形或者卷曲,等到完全干燥后就会出现褶皱。即使作了喷水压平处理,也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痕迹。因此,在选择修复用纸时应与画芯线膨胀系数相同,保证收缩率一致,才能有效避免修复后出现褶皱。

(三)功能性

一般画芯的材质为纸或者绢,质地非常纤弱,经过多年的存放,在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再加上保管措施不当,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折断、断痕、断裂等损伤,如不进行修复,损伤程度就会加剧。比如托纸在选择纸张时应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还要具备一定的强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对画芯起到保护作用。那么在选择用纸时宜使用纤维长、长宽比大的纸张,这样纸韧性就会好一些,如果是皮纸,则皮纤维含量高的韧性要大一些。

(四)耐久性

必须保证修复用纸的耐久性,才能更好地起到保护书画文物的作用。耐久性好的纸张其性能主要表现在老化后的强度和颜色变化。在漫长的书画文物保存过程中,纸张应始终保持较高的强度,颜色的变化也不大,否则经过修复后短时间内效果良好,但是一段时间后弊端就会暴露出来,出现泛黄、脆裂等问题。

三、书画修复用纸老化诱因分析

(一)纤维素的老化问题

生产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因此决定了纸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这也是纸张的三大主要成分,还有少量的树脂、灰分和硫酸钠等。纤维素具有比较稳定的多糖碳链,是纸张中最稳定的成分。半纤维素的成分比较复杂,由多种不同类型的单糖聚合而成,其中含有大量的木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等,属于一种多聚体,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比如在酸性环境中会发生分解。木素也是一种极不稳定的成分,由大量的芳香类物质聚合而成,在自然环境中易被氧化而形成有机酸,造成书画文物的酸化,影响书画文物的保存。

大量实践证明,传统工艺生产的手工纸在性能方面明显优于现代的机制纸,主要是因为两者生产工艺、生产原料、老化机理都有很大区别。但是传统手工纸在装裱、熟化等环节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明矾,导致纸张酸化速度加快,这也是书画文物保存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明矾的使用

在书画文物中,明矾主要来自颜料、装裱的材料、书画用纸熟化工艺等,而随着机制工艺的兴起,造纸技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提高纸张的品质,自清朝末期开始,人们在造纸过程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明矾和松香施胶剂。事实证明,这一时期的书画文物通常酸度较高,老化现象非常严重,书画文物的保存时间急剧缩短,图1为酸化后的书画文物修复。

图1 书画文物酸化后的修复

明矾加速纸张老化的原理是先电离后水解,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Al:

Al继续与环境中的水发生反应:

在自然环境中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大量的H产生,进而使纸张中的pH降低,最终导致酸化严重。因此在选择修复用纸时应选择中性或偏碱性且pH稳定性较好的纸张。

(三)微生物的影响

由于纸中含有大量的多糖结构,极易滋生微生物,当环境温度、湿度适宜时,这种结构会加速微生物的繁殖速度,从而导致纸张出现霉变和色斑,造成纸张老化(图2)。因此,保存书画文物应营造良好的环境,温度宜控制在14~20 ℃,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光照度50 lx,防紫外线,并且在日常护理时时注意空气清洁,做好防尘、防虫、防潮、防霉措施。

图2 书画文物的霉变色斑

四、宣纸在书画文物修复中的运用

宣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耐久性好、不易老化、不易变色都是宣纸的主要优点,有着“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美誉,因此成为最常用的书画用纸。我国有很多学者对宣纸各项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比如上海博物馆的徐文娟等对宣纸的形变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导致宣纸产生变形的各种因素,在书画文物修复时应综合考量纸张的应用性能和耐久性,以传统工艺加工制作的古艺宣性能在书画文物保护方面效果更加优良。宣纸在书画文物修复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材质优良:通常宣纸的制作选用青檀和稻草等材料,纤维短细、长宽比适中,宣纸的质地柔和绵软,纸面均匀致密,拉力均衡,韧性较好。随着宣纸生产工艺的逐步完善,泾县宣纸声名鹊起,传至明清时期,更多的书画大家都将宣纸作为书画作品用纸的首选。

性能稳定:书画文物修复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发现,将宣纸用于书画文物的托裱用纸效果非常显著,这是因为宣纸与大多书画文物的材质相似,伸缩度基本差不多,因此避免了修复后因收缩不均形成褶皱的问题。宣纸在润胀与干缩时变化的幅度较小,这与其材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是青檀纤维的性能优良,纤维间的孔隙均匀,并且材质中引起纸张润胀的半纤维素含量比较少,不易发生大幅度的胀缩。

耐久性好:宣纸的pH偏弱碱性,含有较少的金属离子,并且纤维素羧基含量较少,不易与环境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相对其他纸质来说,宣纸不易产生发黄变色、脆裂等病害,耐久性更好。

五、结束语

总之,书画文物是我国悠久历史文明的见证,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考古价值、文化价值。但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书画文物的损坏不可避免,许多宝贵的书画文物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因此,对书画文物进行保护性修复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不对书画文物造成二次损坏,应科学选择修复用纸,了解修复用纸的主要用途与性能,研究纸张的老化机理,为合理选择书画文物修复用纸确定方向。

猜你喜欢

用纸时应耐久性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浅谈回归方程在煤质检验中应用时应注意问题
浅谈编辑在编辑报纸翻译稿件时应注意的要点
浅谈编辑在编辑报纸翻译稿件时应注意的要点
可以用纸锅煮面吗?
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研究
溜旱冰时应注意的事情
2014年全国报业用纸量比上年减少31万吨
运用there be句型时应注意的六点